不去定點醫院去社區中心
㈠ 醫保卡不去定點醫院
在定點醫院使用醫保卡的情況:(1)在定點醫院就醫的時出示醫保卡證明參保身份和掛號,個人不需要先支付再報銷,直接便可由醫保和醫院結算該醫保報銷的部分,只有在結帳的時候,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醫保卡余額或者現金支付。(2)住院報銷的時候,有個起付線(起付標准一般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也就是說起付線的錢需要自己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才能根據當地醫保的規定報銷,報銷比例各地是不一樣的,並且不同的醫院和不同的項目也是不一樣的,大概80%,詳細的可以去當地勞動保障網上了解。
醫療保險卡(以下簡稱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醫保卡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後,醫療保險事業處(以下簡稱醫保處)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託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如果持醫保卡的患者患病後要去醫院看病,那麼持醫保卡去醫保定點單位看病的流程如下:參保人員患病時,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大致程序是: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醫院醫保辦登記--審驗證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對自費項目需經患者同意並簽字--現金或IC卡結算起付標准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統籌范圍內的由醫院先墊支--結算出院。
如何選擇醫保卡報銷的定點醫院?
醫保卡都會捆綁定點醫院,那每個人最多能選擇幾個定點醫院?怎麼選?選擇依據是什麼?為什麼非要選擇定點醫院呢?醫保政策具體規定如下:
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允許參保人員在獲得定點資格的醫療機構范圍內提出個人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的選擇意向,在很大程度上為參保人員就醫提供了方便。
在參保人員選擇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時,不僅兼顧了綜合與專科、中醫與西醫、基層與高級的需要;而且,還從數量上擴大了參保人員選擇個人就醫定點醫療機構的權利,並允許參保人員根據病情提出定點醫療機構更換意向。具體規定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獲得定點資格的專科醫療機構和中醫醫療機構,可作為統籌地區全體參保人員的定點醫療機構;
二、是除獲得定點資格的專科醫療機構和中醫醫療機構外,參保人員還可再選擇3至5家不同層次的醫療機構,有管理能力的統籌地區參保人員選擇的數量還可擴大;
三、是1年後參保人員對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還可在提出更改要求。
怎麼選擇定點醫院?
醫保手冊主要是做定點醫院控制。按照「就近就醫,方便管理」的原則,每個人原則上可在單位和居住地所在區、縣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內任意選擇4家醫療機構就醫,其中必須有1家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站、廠礦高校內設醫療機構)。凡是在「醫院等級」里標注是「一級」和「其他」的定點醫院,一律是基層醫療定點醫院。
醫保手冊共五家醫院(4+1),是可以選擇四家定點醫院(其中必須有一家基層社區醫院),還可以選擇一家社區服務站。注意,這第5家是社區服務站,只是社區醫院開設的一個服務點,不是社區醫院本身。一般情況下,選擇四家定點醫院即可。
為什麼允許參保人員自由選擇定點醫院?
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中允許參保人員選擇定點,主要是為了增強需方主導競爭的能力。由於醫療服務市場供需雙方信息的不對稱,醫療服務市場具有很強的供方壟斷性。在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中,必須要在醫療服務領域引進需方主導的競爭機制,不僅要在醫療機構之間形成競爭,而且在醫療機構和葯店之間也要形成競爭。如果不形成競爭,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就上不去,醫療服務的成本也降不下來。
過去公費、勞保醫療管理中實行的合同醫院,雖然也是一種定點管理,但職工就醫的定點醫療機構是由各用人單位選擇,職工沒有任何的選擇權,反而強化和鞏固了合同的「壟斷」地位。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呈多樣化、多層次發展的趨勢,人們不僅重視醫療服務的質量,而且對醫療服務價格就醫的環境和服務的態度更加重視。
在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中,病人雖不能選擇獲得什麼樣的醫療服務,但可以在定點范圍內自主選擇就醫的醫療機構,選擇提供服務的醫生。這樣,如果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病人需要,費用過高,質量不好,就診不方便或服務態度不好,參保人員就可另進其它醫療機構的「大門」以獲取滿意的服務。這將促進醫療機構全方位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和就診條件,降低和控制醫療成本,吸引參保人員就醫。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社區醫保非定點醫院
你說的社區醫保應該是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吧。可以按照自己意願去三級大醫院看病住院的,只不過國家鼓勵看病住院先到社區醫院這類一級醫院,緩解大醫院就醫壓力,平均分配醫療資源,所以小醫院的報銷比例會明顯高於三級醫院這樣的大醫院。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㈢ 城鎮居民醫保必須先去社區中心看病才能轉大醫院嗎
城鎮居民醫保是可以直接去醫保定點的醫院進行就醫的,只是報銷比例較社區衛生院來說要低。
以鄭州為例,根據《鄭州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試行)》第二十五條參保居民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符合規定的住院醫療費用,起付標准以下的費用先由個人支付;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費用,由統籌基金和參保居民個人按比例承擔。
居民醫保住院統籌基金起付標准按照不同類別的定點醫療機構劃分為:一類定點醫療機構300元;二類定點醫療機構600元;三類定點醫療機構900元。
參保居民在不同類別的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在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按照以下比例承擔:
一類定點醫療機構(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籌基金支付60%,個人承擔40%;
二類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55%,個人承擔45%;
三類定點醫療機構,統籌基金支付50%,個人承擔50%;
居民醫保的保險年度按自然年度計算,在一個自然年度內,統籌基金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為25000元(包括住院和門診規定病種費用)。

(3)不去定點醫院去社區中心擴展閱讀:
《鄭州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試行)》第十四條經審核符合參加居民醫保條件的人員,應當按照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勞動保障工作機構根據征繳計劃開具的繳費通知單,按時足額繳納醫療保險費。市勞動保障部門應當向參保人員製作社會保障卡,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勞動保障工作機構負責發放社會保障卡。
第十五條全日制在校大中專學生基本醫療保險費以學校為單位繳納;其他人員基本醫療保險費以家庭為單位繳納。
㈣ 社保卡是不是一定要定點一家社區醫院
社保卡是一定要定點一家社區醫院。在非醫保定點醫院看病不可以報銷。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十二條 參保人員應在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並可自主決定在定點醫療機構購葯或持處方到定點零售葯店購葯。
除急診和急救外,參保人員在非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發生的費用,不得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參保人員在不同等級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個人負擔醫療費用的比例可有所差別,以鼓勵參保人員到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4)不去定點醫院去社區中心擴展閱讀
1、普通門診選點確認
參保人憑醫保憑證及有效身份證件辦理選點確認手續時,由定點醫療機構在醫療保險信息系統上為參保人辦理選點登記,並在門診病歷上書面註明該醫療機構為其選定醫療機構,參保人或家屬簽字確認並登記姓名、聯系電話。
2016年內,參保人在2015年過渡期(2015年7月1日—12月31日)已辦理選點手續且2016年自然年度不需改點的,無需重新辦理選點,可直接進行門診就醫記賬結算(醫保信息系統自動按規定確認參保人續點)。
2、普通門診改點流程
在一個城鄉居民醫保年度(指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下同)內,參保人未在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發生普通門診記賬醫療費用,需變更選定定點醫療機構的,可到將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辦理改點並由參保人簽字確認。
參保人在選定的定點醫療機構成功就醫結算1次後,在1個城鄉居民醫保年度內原則上不予變更選定醫療機構。但如參保人發生戶口遷移、居住地變化、工作單位流動、學籍改變、轉學升學或者因定點醫療機構資格變化等情形需變更選定定點醫療機構的,可攜帶相關證明資料到醫保二級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手續並由參保人簽字確認。
㈤ 醫保定點必須要先定點社區醫院才能定大醫院嗎
一般的情況是這樣
如果是特殊情況
可到當地醫保辦
提供相關證明
指定定點大醫院
具體的流程咨詢醫保辦
㈥ 社區醫保可以直接到大醫院看病住院嗎不用先去什麼社區醫院吧
社區醫保都有定點醫院。不去指定醫院看病,報銷額度會受影響。
社區居民醫保本來繳費就少,報銷比例受拘束,待遇相對低一些。請盡量在本地社區醫院看病。
當然如果你不在乎報銷比例,到什麼級別的醫院看病可以自由選擇。
㈦ 北京去社區醫療機構報銷90%,我醫保卡四個定點醫療機構里沒有社區醫院,是不是去社區醫院報不了
對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定要個人醫保定點,才能享受醫療保險報銷待遇。如果沒定點,當次費用自付
北京醫保可以不定點的包括:A類醫院、專科醫院、中醫醫院
其他醫院需要定點後才能享受醫療保險報銷待遇
㈧ 醫保卡怎麼在社區定點醫院
北京規定:老人和無業人員首診必須去社區,想去其他定點醫院也必須經過社區轉診,不然你到哪裡去都看不了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㈨ 我在廣州買的社保醫保,如果不經過社區定點醫院而直接去定點的三甲醫院看病住院所產生的費用醫保報銷比例
一、門診
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
中葯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
二、住院
報銷范圍:
葯費:輔助檢查:心腦電圖、X光透視、拍片、化驗、理療、針灸、CT、核磁共振等各項檢查費限額200元;
手術費(參照國家標准,超過1000元的按1000元報銷)。60周歲以上老人在衛生院住院,治療費和護理費每天補償10元,限額200元。
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三、大病
凡參加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計應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以上分段補償,即5001-10000元補償65%,10001-18000元補償70%。

(9)不去定點醫院去社區中心擴展閱讀
廣州市的醫保定點三甲醫院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中山二路58號 越秀區
2、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沿江西路107號 越秀區
3、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中山二路106號 越秀區
4、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大德路111號 越秀區
5、廣東葯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農林下路19號 越秀區
6、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盤福路1號 越秀區
7、廣州市兒童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人民中路318號 越秀區
8、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沿江路151號 越秀區
9、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流花路111號 越秀區
10、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 三級 門診及住院 廣州市東風東路801號 越秀區
㈩ 一老一小醫保卡,看病必須先要到社區醫院嗎如果要到自己定點的三個醫院看病,要到社區轉診嗎
一,是的,除急急外的看病,都需要先到社區醫院就診;一老一小醫保卡看病需要到社區醫院先就診,再轉到醫保定點醫院看病。
1,城鎮老年人,要看病的話必須先去社區看,社區的報銷比例也相對比大醫院高;
2,如果看的病是急診的話,是沒有首診制度的,住院治療也不需要首診,其他的必須都要先去社區首診;
3,目的就是引導合理就醫,避免居民盲目去擠大醫院,造成看病難,社區首診、分級就診是平衡醫療資源的有效方法;
4,從社區到大醫院,還需要社區醫院開具相關的轉診證明,才能在大醫院看病享受醫保報銷。
二,辦理一老一小醫保卡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資料(以北京為例):
(一),老人材料
(1)要求:具有北京市城鎮戶口,屬於本社區管理范圍內,從來沒有參加過醫療保險的,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0周歲的老人。
(2)參保時需提供的材料有:
1,居民戶口簿原件、戶口本首頁、戶主頁、本人頁的復印件2份;
2,先到北京 銀行、北京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 北京分行任選其一,開戶辦理一個存摺,每年存入足額現金;
3,兩張1寸免冠照片(背面寫清姓名及18位身份證號碼);
4,填寫《個人參加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信息登記表》2份;
5,《北京市城鎮無醫療保障老年人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申請表2份;
6,凡符合免繳大病醫療保險條件的人員,還應提交相關證明材 料的原件及復印件二份。
(二)兒童材料:
(1)要求:具有北京市城鎮戶口,屬於本社區管理范圍內的16歲以下非在校少年兒童和散居嬰幼兒(含出生28天後的嬰兒)
(2)需要材料:
1,居民戶口簿原件、戶口本首頁、戶主頁、本人頁的復印件各2份;
2,到相關銀行,開戶辦理存摺,每年存入足額現金;
3,填寫《個人參加城鎮居民大病醫療保險信息登記表》2份;
4,兩張1寸免冠照片(背面寫清姓名及18位身份證號碼)3歲以下除外;
5,凡符合免繳大病醫療保險條件的人員,還應 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的原件及復印件二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