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中心校去行政化
① 什麼是學校去行政化
學校去行政化,就是淡化學校的行政色彩,突破學校的行政束縛,突出學校教育的主導地位。學校去行政化的目標是實現「教授治校」。
高校的行政化:行政部門對於高校的管理過多過細,大包大攬。在學校里是以一個權利為中心,而不是以學術為中心。
行政化不僅是一個習慣的問題,行政權力往往還代表真切的利益和話語權。去行政化的精髓,不僅是取消行政級別,更在於規范行政權力,督促權力恪盡職責、恪守邊界。
去行政化」的目標是實現「教授治校」。高校「去行政化」與「教授治校」,這是一個問題的兩種表達方式,都是針對「大學治理機制」而談的。良好的、具有活力的、能夠自我創新的大學治理機制,必定不可能是「官僚化的管理體制」(亦稱「行政化」),這已經被大學千年的生成和發展歷程所驗證。
參考:
http://ke..com/link?url=fkuT9OQe4NBbsjtx5gmncga4-rTNv2DTAf55MKvnfsZeIIU_
② 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這讓教育去行政化的問題再次引起關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讓學校回歸教育本位,按教育規律辦學,排除外部和內部因素對教育的干擾和制約,讓學校回歸本色。
從外部來講,主要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改變政府把學校當作下屬行政機構來管理,改變「統、包、管」模式,轉變政府角色。對於基礎教育,政府教育部門的責任主要限於兩個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對學校的投入,解決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師資素質不高、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二是監督學校依法辦學,尤其是政府部門要帶頭依法示範,不得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直接干預學校的辦學,動輒用行政權力,對學校指手畫腳。
對於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職責應放在宏觀管理方面,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監督學校的質量等。探究學問、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學術自由,是大學的本質特徵。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圍里,才能遵循教育規律和學術規律,才能充分發揮大學人的聰明才智。從目前中國的現狀來看,改革要堅持的一個基本目標導向,就是減政放權,政府只做應該做的事情,而應該由學校來做的事情堅決交由學校來做。因此,政府應改變直接管理高校的機制和對資源的分配方式,可成立由各界人士組成的大學撥款委員會,可通過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對高校評估。當然,這做起來是比較難的,但它決定於我們能不能構建一種比較好的政府和學校的關系。
從內部來講,主要是應理順學校內部的各種關系,學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行符合教育本質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師的意見,集中教師的智慧。對於基礎教育而言,學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指教職工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並參加學校的管理活動。學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廣大教職工的智慧來管理學校;就是在學校內部堅持社會主義民主,保障教職工有參與管理學校的權利,有監督學校各級管理人員的權利,使教職工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③ 人民日報:教育如何去行政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這讓教育去行政化的問題再次引起關注。教育去行政化改革,就是要讓學校回歸教育本位,按教育規律辦學,排除外部和內部因素對教育的干擾和制約,讓學校回歸本色。
從外部來講,主要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改變政府把學校當作下屬行政機構來管理,改變「統、包、管」模式,轉變政府角色。對於基礎教育,政府教育部門的責任主要限於兩個方面,一是依法保障對學校的投入,解決學校辦學條件簡陋、師資素質不高、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二是監督學校依法辦學,尤其是政府部門要帶頭依法示範,不得違反教育法律法規的規定,直接干預學校的辦學,動輒用行政權力,對學校指手畫腳。
對於高等教育,政府的主要職責應放在宏觀管理方面,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監督學校的質量等。探究學問、追求真理、培育人才、崇尚學術自由,是大學的本質特徵。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圍里,才能遵循教育規律和學術規律,才能充分發揮大學人的聰明才智。從目前中國的現狀來看,改革要堅持的一個基本目標導向,就是減政放權,政府只做應該做的事情,而應該由學校來做的事情堅決交由學校來做。因此,政府應改變直接管理高校的機制和對資源的分配方式,可成立由各界人士組成的大學撥款委員會,可通過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對高校評估。當然,這做起來是比較難的,但它決定於我們能不能構建一種比較好的政府和學校的關系。
從內部來講,主要是應理順學校內部的各種關系,學校管理不能行政化,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行符合教育本質要求的管理模式,充分尊重教師的意見,集中教師的智慧。對於基礎教育而言,學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是指教職工充分行使民主權利並參加學校的管理活動。學校的民主管理,就是集中廣大教職工的智慧來管理學校;就是在學校內部堅持社會主義民主,保障教職工有參與管理學校的權利,有監督學校各級管理人員的權利,使教職工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
對於高等教育,大學的民主管理主要是理順黨委、行政(校長)、學術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4方面的關系,關鍵是必須清晰區分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的范圍與界限。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是指政治領導,把握辦學方向,謀大事,如負責幹部選拔聘任、培養教育工作以及黨建工作。除此之外,檢驗黨委工作好壞的標準是,能否大膽放手、大力支持校長和行政的工作,確保他們獨立自主地行使權力,開展工作,而不是事無巨細,包攬一切。檢驗學校行政管理工作好壞的標准,是管理者能夠遵循學術發展的規律,讓教師們能夠安於教學與科研,而不是用行政思維來管理學術事務,實現學術自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真正為學生服務,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而不是簡單地進行思想上的規訓和行為上的約束。高校的學術委員會應以教授、學科帶頭人為主體,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中起領導和指導作用。高校要把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相對分開,清晰區分兩種權力的范圍與界限。要明確區分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是兩個不同的系列,避免行政人員因擔任行政領導職務而為自己謀取學術地位的情況,還要盡量減少所謂「雙肩挑」的現象,堅決防止行政權力和學術地位兩者之間的「通兌」。同時,應充分發揮高校教代會的作用,學校的規劃、經費使用等要提交教代會提出意見建議,與教職工利益相關的政策、制度等重大問題要由教代會討論通過。
總之,教育去行政化,應當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讓學校從只對上負責變為既對上負責又對下負責,變以往的注重追求政績為追求教育本質和宗旨,讓學校回歸教育本位。
④ 學校去行政化以後,是不是就沒政治課了
不會。去行政化是指學校管理層不在具有行政級別及待遇。比如
全國985的高校校長是副部級。相當於省長級別。
普通本科一般為正廳級。與地級市的書記、市長級別相當。
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廳局級,專科高校是副廳局級,截止到2005年1月全國只有31所高校是副部級,加上副大軍區級的國防科技大學共計32所
⑤ 什麼是教育去行政化為何要實施教育去行政化
缺少行業學校培養能力的另一條腿奔跑!而不是去行政化的問題!更便於統一化、制式化領導和管控,貫徹教育方針政策,因此不能去行政化。這種自由是建立在核心價值觀和愛國思想之上的,就不怕大學、不怕學生被利用。給予教師學術研究的自主權。對科研人員減少過程管理,給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更注重結果評價。

終結一味排資論輩處事,只要品學雙收都重用!讓其無後顧之憂!深感尊重感,還怕人才留不處嗎?清華有留學背景的,做生意的,混日子的教授清理出去,自然就好了。與行不行政沒關系沒有正確的人生價質觀,那麼這個學校的辦學主旨是有問題的!國家應採取措施,使其不偏離航向!
那麼有學問的人就很難在這樣的學校把根扎住。留不下學者,那麼談何育人?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擁有多牛逼的成就,你都中國人。只能被稱為某國華裔科學家。又壓抑了新生代學者發揮其潛力和創新。年輕研究人員脫穎而出的少之又少,與發達國家高校對比鮮明。要有像浙大鄭強教授那樣,抓愛國教育的人,要教育全院師生們,不忘初心,為准而教,為誰而學 。
⑥ 鄉鎮中心校在鄉村基礎教育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基層老師心裡的疑問,鄉鎮中心校到底有什麼作用?能不能取消?需不需要佔用那麼多老師的編制。
鄉鎮中心校以前也叫教育輔導站,是管理鄉鎮教育的機構,設立站長,會計,出納,負責管理所在鄉鎮的中心小學和各個村小,。後來改了個名字,叫「教育辦公室」,簡稱「教辦」,同樣的職能,不過是站長的稱呼改為「教辦主任」而已。

鄉鎮中心校這個單位還是需要的,畢竟一個鎮有十幾所村小,直接由教育局進行管理不太現實,需要一個上傳下達的機構。但是人員編制不宜過多,有一個校長,兩個副校長足矣,因為中心校還有十幾個中層幹部呢,什麼工會主席,會計,出納,校建幹事,黨建幹事之內的,為什麼不能讓中層幹部兼任呢?騰出更多的人充實到教育一線,才不會出現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乾的現象!一邊是某些行政人員無所事事,一邊是各村級學校缺編嚴重,四處請人代課!
⑦ 教育去行政化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具體含義: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傾向,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教育的去行政化,本質來講,應該是把教學當作一項科研工作,教師真正成為專業技術人員,讓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獲得比領導更高的待遇,把教師引導到爭著當名師的方向,而不是爭著當領導的方向,這才是教育去行政化的本質含義。
希望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啊!
⑧ 學校如何去行政化後,人員職稱怎麼辦
職稱與去行政化無關、行政化與職位又是另一回事。
去行政化指的是取消行政級別,也就是科級、處級、廳級這些
⑨ 中心校有什麼作用,該不該取消
現在有很多人議論中心校該不該取消呢?其實這其中有很多的問題需要一一解釋,很多人都不明白中心校到底是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中心校這個名詞吧。
什麼叫中心校?
中心校這個名詞聽上去就像是一個學校的名字,但是它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一所學校,其實它真正是一個管理機構,為了能夠統一的管理學生,所以將其取名為中心校。
中心校本身權力過於集中,就算心中有再多的不滿,也不敢直接指出來,因為一不小心飯碗可能就丟了。所以面對這樣權力如此集中在校長的中心校來說,很多在任職的教師都是希望取消的,很多地方也有撤銷中心校的報告,如果你是中心校中的一名成員,你覺得該不該撤銷呢?
⑩ 小學校長是什麼級別
小學為正科級規格,校長、書記為正科級行政級別。
在我國城市地區目前普遍實行中小學行政規格制和學校行政級別制。一般地市級完全中學為正處級規格,校長、書記為正處行政級別,小學為正科級規格,校長、書記為正科級行政級別。中小學校長、書記分別由地市級和縣區級組織人事部門任命。
現在正在進行的事業單位改革,會逐步取消學校的行政級別。學校行政級別是指按行政級別劃分的學校行政等級級別的體制。因為學校行政級別的不同,學校管理層與各級別教師的行政級別亦不同,尤在高校中體現甚烈。學校行政級別這一體制已經不再適合中國高校教育。

拓展資料:
校長的職責:
校長的職責在各個國家也有所不同。如美國和日本的學校校長,除對外代表學校、對內負責全校工作外,大多不直接擔負教學任務。而蘇聯則強調校長除領導和管理學校外,還要直接從事教學、教育工作,如兼課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體制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過變化。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逐步走上正軌。因而更強調校長必須要懂得學校教學、教育和管理工作。
校長的職責,具體內容繁多,大致可分4類:①行政職責;②輔導職責;③指導職責;④研究和實驗職責。隨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學校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國對各級各類學校校長的培養、選拔、任用以及他們的職責也正在不斷改革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