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晶元352tops算力
⑴ 華為公司的晶元
華為的資金來源很多,政府投資、國家項目、地區項目、風投、加上利潤等;高通和蘋果都是有專門的晶元研發團隊的,前期資金投入不必華為少,華為晶元在設計時要規避現有的知識產權,並期望能超越現有的晶元設計,故需要更大的投資。
⑵ 華為正式發布最強算力AI晶元升騰910,這款處理器到底有多強
升騰910處理器計算能力非常強大,可以算是目前最厲害的了。
⑶ 2021上海車展最不容錯過的九款新能源車
本屆上海車展的主題是「擁抱變化」,而當今車展最大的變化便是智能化和電氣化,於是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新能源領域將有多款全球首發、亞洲首發、國內首次亮相等等新車吊足觀眾胃口,具體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車,我們先睹為快。
梅賽德斯-賓士EQS(4A01號展台)
上榜理由:作為梅賽德斯-EQ家族的旗艦車型,全新EQS基於梅賽德斯-賓士純電平台正向研發。在車內,賓士將一塊總面積超過56英寸的曲面OLED屏幕貫穿了整個中控台,這也標志著賓士第一次將全新的MBUX Hyperscreen系統應用在了量產車上。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新能源觀察,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⑷ 國內缺芯影響百萬產能,國外CEO不保,大眾今年這是咋了
這兩天,不管是歐洲的大眾,還是國內的南北大眾,都在大喜大悲之間反復橫跳。
比如國內,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都想要ID.4的首發權,掰扯了一圈決定攜手同行。這倆兄弟在經歷了鼓剎風波後逐漸開始穩定,現在新車已經到店了,我們會在近日去探店,大家也可以期待一下。
本著「打不過他就成為他」的原則,我斗膽建議二位入職特斯拉,為電氣化事業奮斗,說不定能成為2021最拽的人。
總結一下,大眾也挺魔幻的。這邊ID.3賣的如火如荼,ID.4進入中國蓄勢待發,那邊迪斯在努力掙扎,Thomas離職,這兩位一走,誰知道大眾明年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戰略怎麼改。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年大眾也抗住了疫情,推出了ID.3、ID.4兄弟等幾款重磅新能源車,成功開展電氣化路線;排放門事件該承擔的責任也在承擔。作為幾乎是全球著名的汽車廠商,我們相信大眾的低迷只是一時的,一起期待大眾明年的表現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高通發布自動駕駛平台,預計2023年裝車量產
1月7日,高通正式發布全新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SnapdragonRide平台。該平台包括安全系統級晶元、安全加速器以及自動駕駛軟體棧,能夠滿足最高L4/L5級自動駕駛的運算需求。高通宣布該平台將於2020年上半年交付給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進行前期開發,預計搭載該平台的汽車將於2023年投入量產。
解讀:早在2012年,高通就進入了汽車晶元領域。截至目前,高通在汽車板塊的訂單金額累計已達到70億美元,而在兩個月前,這一數字還是65億美元。
不過,之前做的晶元都是通信及娛樂類晶元。在這次的發布會上,高通方面的透露,其發力自動駕駛晶元,也已經有四年多時間了。高通在2017年拿到了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該項測試的目的正是為了驗證其晶元。
當前,自動駕駛晶元最大的一個痛點是很難實現算力和功耗的平衡,而高通從一開始就決定利用其在手機晶元產業的積累做高算力、低功耗的ASIC晶元。高通這次發布的L4級自動駕駛計算平台SnapdragonRide,搭載了兩顆自研的自動駕駛處理器ML(ASIC)、還集成了GPU、CPU。
SnapdragonRide平台可在130W的功耗下達到最高700TOPS的算力。若這一規劃能變成現實,那高通的自動駕駛方案在算力上還是挺有競爭力的。如與特斯拉Hardware3.0的144TOPS/72W相比,高通的產品能效優勢很明顯。,
目前已量產方案中,算力最強的是華為的MDC600,算力為352TOPS,但功耗也高達352W;其次為英偉達的DrivePegasus,算力為320TOPS,但功耗也高達500W。
據規劃,英偉達基於下一款自動駕駛晶元的Orin的計算平台AGXOrin的算力可達2000TOPS,但功耗也高達750W,這種功耗,幾乎無法應用於量產車。
相比之下,高通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不需要風扇或液體冷卻系統散熱,而是通過更簡單的被動風冷系統,從而達到比較高的可靠性。
SnapdragonRide平台還將晶元減配,變成算力在60-120TOPS的L2-L3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或者算力為30TOPS的ADAS解決方案。在這次CES上,高通與通用汽車就ADAS業務達成了合作。
在商業模式上,高通的做法比較開放,既可以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也可以只賣晶元,演算法及感測器方案之類的由客戶自己去處理。
今後,V2X晶元也會是高通在汽車業務上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此外,高通還通過其Car-to-CloudService為車企提供雲計算、OTA方面的技術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其Car-To-CloudSoftSKU支持晶元組的安全升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⑹ 華為自主研發的晶元有哪些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晶元產業的重視程度超越以往。2015—2016年,中國晶元設計企業從736家猛增到1362家,2017年,國內晶元設計企業總數達1380家,在全球中佔有的比率為14.5%。近年來,國家與企業加大對「中國芯」的投入,在晶元研發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中國自主研發的「晶元」也相繼問世。
晶元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產業,做晶元急不來,那麼發展至今,國產的有代表的「晶元」有哪些?
1、中國第一枚通用CPU——龍芯
提起國產晶元,中國科學院計算所不得不提,龍芯中科研製的處理器產品包括龍芯1號、龍芯2號、龍芯3號三大系列,涵蓋小、中、大三類CPU產品。
龍芯1號是一款通用CPU,也是中國第一枚通用CPU。它採用的是RISC指令集,2002年8月10日,首片龍芯1號龍芯XIA50流片成功,龍芯1號的頻率為266MHz。
2005年4月18日,龍芯2號研製成功,它的頻率最高為1GHz,採用0.18微米的工藝,實際性能與1GHz的奔騰4性能相當,是龍芯1號實測性能的10到15倍。龍芯2號樣機能夠運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統,全功能的Mozilla瀏覽器、多媒體播放器和Open Office辦公套件,具備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
龍芯3號系列包含龍芯3A和龍芯3B
龍芯3A的工作頻率為900MHz~1GHz,是首款國產商用4核處理器, 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6GFLOPS。龍芯3B是首款國產商用8核處理器,主頻達到1GHz,支持向量運算加速,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28GFLOPS,具有很高的性能功耗比。
龍芯不只是沉醉於實驗室的「晶元產品」,它已經成功流片,並於2015年在中國發射的北斗衛星上應用。
龍芯產品在性能上與主流的CPU有差距,尤其在算力與功耗上,沒法與英特爾的產品競爭,但隨著國產研發實力的增強,未來提升空間很大,搶占國內市場不是不可能。
2、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GPU——JM5400
GPU一直是國內的一塊「芯病」,長期被英偉達等國外企業壟斷。2014年4月,景嘉微電子成功研製出國內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處理晶元——JM5400,在多項性能上達到或優於常用國外產品。
JM5400採用65nm CMOS工藝,內核時鍾頻率最大550MHz,存儲器時鍾頻率最大800MHz,軟體可配置,片上封裝兩組DDR3存儲器,每組位寬32位,共1GB容量,功耗不超過6W,內部各功能模塊可獨立關閉,可進一步減少功耗,FCBGA 1331腳,MCM封裝。
JM5400於2014年5月流片成功,可廣泛應用於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圖形生成及顯示等領域,滿足機載、艦載、車載環境下圖形系統的功能與性能要求,全面替代M9、M54、M72、M96、IMX6等國外晶元。目前,JM5400已被確定用於神舟飛船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未來的國產計算機中將會大量使用這顆「中國芯」。
據悉,JM5400晶元的升級版本JM7000圖形處理器晶元已經研製成功並流片。它在硬體上採用了更加先進的28nm工藝製造,增加了片內顯存的容量,集成了CPU核。功能上,增加了硬體高清解碼能力,支持更高的OpenGL版本,支持更高速的匯流排介面。性能上,圖像處理能力增加2倍以上,匯流排帶寬增加數百倍。
JM5400作為一款有著特殊意義的產品,雖然性能沒法和英偉達巨頭的產品相提並論,但仍值得鼓勵,希望它早日佔領中國GPU市場,打破國外壟斷。
3、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的智能手機AI計算平台——海思麒麟970晶元
華為海思是一家半導體公司,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它因自主研發的麒麟晶元備受關注,海思麒麟970晶元是一款非常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國產晶元產品。
麒麟970晶元最大的特徵是設立了一個專門的AI硬體處理單元—NPU(神經元網路),用來處理海量的AI數據,它採用了台積電10nm工藝,首次集成NPU採用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在處理同樣AI任務時,麒麟970新的異構計算架構擁有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
2017年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電子展,華為發布首款採用麒麟970的手機Mate 10。今年,華為對媒體披露了華為麒麟970晶元的升級版——麒麟980晶元,這一款晶元在性能上更上一層樓。據悉,它採用台積電7納米工藝,同時搭載寒武紀的1M人工智慧NPU,集成ARM最新A77核心架構,最高主頻可達2.8GHz。
⑺ 將量產 華為發布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
[汽車之家資訊]?日前,華為正式發布了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這款激光雷達將首先被應用在華為與ARCFOX極狐聯合打造的極狐HBT車型上。據悉,這款車將會在2021年投放。
據悉,極狐HBT將會搭載三顆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元。
編輯點評:
激光雷達上車已經是一個趨勢,除了極狐之外,長安汽車未來也會使用華為的激光雷達。此外,小鵬汽車、智己汽車等接下來也都將採用激光雷達技術。此次發布可以量產的車規級激光雷達,讓華為在汽車產業中又邁出一步。除此之外,華為在三電系統開發、車載智能系統等方面也有布局,讓我們一起等待這些技術的落地吧。(文/汽車之家陳浩)
⑻ 華為晶元遭斷供,對中國車企自研晶元有何啟示
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高通已獲准向華為供貨4G晶元。此前,受制裁影響,華為的晶元供貨遭遇困境,由於缺少手機晶元,據調查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出貨5170萬部,同比下滑23%,排名第二,被三星反超。
但自主研發晶元並不只是某一個品牌、某一家車企的事,產業的壯大需要多方的協同努力。目前中國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晶元自主研發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有更多像零跑這樣,專注於核心技術研發的企業,那這條路也許會走得容易一些,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也更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北汽新能源高端α-T落地,全身名牌裝備能否實現逆襲
對比下來α-T雖然在互聯、智能以及續航能力並不遜於同價位自主對手,但動力輸出硬傷也是與對手存在較大差距,更何況在底盤技術上α-T雖然有麥格納進行整體把控,但相較於更加成熟老道的特斯拉,無論是Aion還是ARCFOX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潛力,因此這次的α-T雖然取得了新能源車型互聯駕駛看點,但操控動力方面卻被忽略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