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觀點采擇本質特徵去自我中心化

觀點采擇本質特徵去自我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2-03-04 03:00:15

A. 皮亞傑把兒童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

皮亞傑認為,所有兒童的心理都以確定不移的順序經過各認知階段發展。他把兒童心理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①感知運動階段(出生至2歲) 這時嬰兒只具有「感知運動性智慧」,開始協調感知覺和動作間的活動,還沒出現表象和思維;嬰兒開始能區分自己和物體,並進一步了解到動作與效果的關系等。
②前運算階段(2~7歲) 這時表象和語言的信號性功能出現,兒童能用表象和語言來描述外部世界,這大大擴展了兒童的智慧活動能力。但這個階段的兒童,還沒有「守恆」和「可逆性」,且自我中心比較突出。
③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這時兒童有了具體運算能力,出現了「守恆」和「可逆性」。「運算」(operation) 是皮亞傑的智力成長理論的核心概念。所謂運算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變換信息的一種特殊的智力程序,而且它是可逆的。但這個時期兒童的運算還不能離開具體事物或形象的幫助。
④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這時的青少年已有形式運算能力,其心理水平已接近成人。所謂「形式運算」,是「使形式從內容解放出來」,思維超出了所感知的事實或事物的具體內容,而朝著非直接感知的或未來的事物的方向發展。如根據假設對各種命題進行推理,解決問題等。

B. 個體觀點采擇發展階段的特點

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樣的道路對自己要更有針對性。

C. 觀點采擇的簡介

觀點采擇是指兒童推斷別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願望、情感等。觀點采擇的本質特徵在於個體認識上的去自我中心化,即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為此,個體必須首先能夠發現自己與他人觀點之間潛在的差異,把自己的觀點和他人的觀點區分開來。但是,區分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並不等於采擇他人的觀點,只有在區分的基礎上對他人的觀點作出准確的推測,才可以說是真正具備了觀點采擇的能力。觀點采擇能力是在廣泛的社會互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線索的刺激下發展起來的,對於兒童的個性社會性發展有重要的影響。

D. 皮亞傑把兒童思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在認知上有兩大成就:

獲得了客體永久性 所謂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該物體持續存在的意識。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久性。

形成了因果聯系。

2、前運算階段(2~7歲)

皮亞傑以不同形式的運算作為劃分階段的標志,運算指一種內化了的可逆的動作,即在頭腦中進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運轉的思維活動,或者說運算是指內部化了的觀念上的操作。

皮亞傑把前運算階段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7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這一階段兒童思維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早期的信號功能 :表象符號-延遲模仿與語言符號

泛靈論和自我中心主義:自我中心主義指兒童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

思維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不能進行抽象運算思維4、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兒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們見到的行為,不能回想起事物變化前的樣子。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

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特點:

獲得了守恆性,思維具有可逆性 可逆性的出現是守恆獲得的標志,也是具體運算階段出現的標志。兒童能反向思考它們見到的變化並進行前後比較,思考這種變化如何發生的。守恆是指個體能認識到物體固有的屬性不隨其外在形態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的特性。

兒童最先掌握的是數目守恆,年齡一般在6~7歲,接著是物質守恆,在7~8歲之間出現,而幾何重量守恆和長度守恆在9~10歲左右,而體積守恆一般要11~12歲以後。

群體結構的形成 群體結構是一種分類系統,主要包括類群集運算和系列化群集運算。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分類和理解概念的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在解決兩類范疇相結合的復合群集的分類任務上,具體運算期與前期運算期的兒童不同,他們能夠根據物體各種特性結合的復雜規則進行分類。

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雖然已實現了許多運算的群集,但是,兒童這時進行的運算仍需具體事物的支持,對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從沒發生過的事情還不能進行思考。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

上面曾經談到,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只能利用具體的事物、物體或過程來進行思維或運算,不能利用語言、文字陳述的事物和過程為基礎來運算。例如愛迪絲、蘇珊和莉莉頭發誰黑的問題,具體運算階段不能根據文字敘述來進行判斷。

而當兒童智力進入形式運算階段,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像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

故兒童可以不很困難地答出蘇珊的頭發黑而不必藉助於娃娃的具體形象。這種擺脫了具體事物束縛,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的運算就叫做形式運算。

除了利用語言文字外,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甚至可以根據概念、假設等為前提,進行假設演繹推理,得出結論。因此,形式運算也往往稱為假設演繹運算。

由於假設演繹思維是一切形式運算的基礎,包括邏輯學、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因此兒童是否具有假設演繹運算能力是判斷他智力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尺度。

當然,處於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不僅能進行假設演繹思維,皮亞傑認為他們還能夠進行一切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一些最基本運算。

這些基本運算,除具體運算階段的那些運算外,還包括這樣的一些基本運算:考慮一切可能性;分離和控制變數,排除一切無關因素;觀察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將有關原理組織成有機整體等。

(4)觀點采擇本質特徵去自我中心化擴展閱讀

1、感覺運動智力階段(從出生—2歲)。這個時期的兒童主要是通過感覺運動圖式來和外界相互作用(同化和順應)並與之取得平衡。其行為發展經過本能反應、習慣形成和智力活動出現3個層次和6個小階段。

2、前運算思維階段(2—7歲)。到了感覺運動階段未期,兒童的各種感覺運動圖式開始內化,成為表象或形象圖式,兒童的思維開始迅速發展到一個新的、以符號為代表的水平,但尚無系統,且缺乏邏輯。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兒童發展到這個階段,出現了具體運算圖式,能夠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但一般還離不開具體事物。

4、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個時期的兒童,思維發展迅速,與成人思維接近,可以在頭腦中把形式和內容分開,可以離開具體事物,根據假設和條件進行邏輯推演。

E. 觀點采擇和自我中心之間的關系

1、自我中心的概念:皮亞傑提出的心理學名詞。指兒童在前運算階段(2-7歲)只會從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如當自己的湯是熱的時,就認為別人的湯也是熱的。而觀點采擇則相反,經常被形象地比喻為「從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2、對於那個研究的理解:個人覺得觀點采擇因為是從他人立場和觀點看世界的,於是會認為別人是自私的,於是心理不平衡,需要以比原本更自私的立場和態度社交。

僅供參考~

F. 觀點采擇的介紹

觀點采擇是指兒童推斷別人內部心理活動的能力,即能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願望、情感等。觀點采擇的本質特徵在於個體認識上的去自我中心化,即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

G. 「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到底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基本概述: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

1、中心化:幾個老師在上面講課,同學在下面聽。(上課)

2、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講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聽或者講。(英語角)

去中心化的作用

1、解決容錯性問題。去中心化系統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為它依賴於許多獨立工作的組件,它的容錯能力更強。

2、抗攻擊性。對去中心化系統進行攻擊破壞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統更高。攻擊中心會使整個系統癱瘓,而去中心化的系統,攻擊任何一個節點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

3、抗勾結性。去中心化系統的參與者們,很難相互勾結。每一個節點都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級、主從的關系,都是平等的。而中心化的傳統企業和政府的領導層,往往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損害客戶、員工和公眾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去中心化

H.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自我中心是指兒童由於思維發展水平低而表現出的思維上的種種不足。指個體傾向於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 去自我中心表現為,從不能區分自我與外界到擺脫對動作和直接感知覺的依賴,能夠區分自我與外界,能夠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獲得觀點采擇能力等。 在感覺運動階段初期,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為不能區分自身與外界,完全生活在「此時此地」的世界中,認識不到在他的感覺之外還存在更廣闊的世界。在感覺運動階段末期,隨著象徵性機能產生,兒童能夠區分自身與外界,這是去自我中心的表現。 在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的自我中心表現在表徵水平上。此時,兒童雖然對事物形成了表徵,但不能表徵他人的心理世界,所想所感總是和自己所想所感是相同的,不具備觀點采擇能力。 進入具體運算階段後,兒童的思維進一步去自我中心化,表現為能夠從多個維度來認識事物,能夠認識到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和態度,即具備了觀點采擇能力。 因此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由低級向高級水平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去自我中心的過程。

I. 根據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劃分,具有「自我中心化」特徵的是

前運算階段的兒童,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J. 為什麼說兒童思維發展過程是一個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家長的第一堂情商課,寶寶對周圍的認知是自學的能力,但是家長有計劃的互動是這個時候最好的教育。
請用語言給寶寶描述,寶寶本身和環境其他人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情感
從簡單的開始:開心,難過,害怕,平靜,生氣
然後再進一步的准確理解進階的情緒:悲傷,恐懼,友好
最後到一些高階的情感:尷尬,退縮,憤怒等
千萬記得不要以為孩子天生就會懂得很多,寶寶不是從家庭教育就是從電視以及其他的社會教育中判斷分析自學。
轉移注意力是最好的干預方法
2-3歲的孩子道理認知體系還不完整,對於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用其他更加有吸引力的事情把孩子從無聊吵鬧的情緒中解救出來。
記住:千萬別和孩子生氣,和孩子講道理,都是情商低的父母的表現
如何去"自我中心化"是這一個階段寶寶主要的任務
(敲黑板,這是未來情商的源頭)
讓孩子知道"你"、"我"、"他"的區別,還有"你的","我的","他的"區別
這個可以從分享開始:
舉個例子,家裡來了一個漂亮的小姐姐,寶寶很開心,拿了一個比較小的蘋果送給小姐姐
可能很多家長面對這種情況,馬上就會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對,甚至是指責孩子自私。
自己的是非對錯觀念是生活了這幾十年才積累起來的,怎麼能夠要求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和自己擁有同樣的是非觀呢?
我們怎麼做呢?
請問寶寶:如果有人送蘋果給你,你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大的!
對啊,你看,你希望收到大的。那你覺得小姐姐希望收到大的還是小的呢?
他想了想,回答道:大的吧!
那如果人家把小蘋果送給你,你開心嗎?
寶寶想了下:不開心!
那你覺得小姐姐收到你給他的小蘋果會開心嗎?
寶寶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不開心!
那你是希望小姐姐開心呢還是不開心?
寶寶:我希望小姐姐開心!
那你覺得應該給老師大蘋果還是小蘋果呢?
寶寶:大蘋果!
當我類似的事件沖突的時候,請家長盡可能全面地去描述站在不同立場、不同角度的人的想法、感受和期待,讓寶寶從小就認知到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感受和期待。
這種"去自我中心化"的思維訓練會是未來情商的基礎

熱點內容
收到假eth幣 發布:2025-10-20 08:58:16 瀏覽:973
暗黑破壞神2eth打孔 發布:2025-10-20 08:42:58 瀏覽:105
BTC和CBT是一樣的嗎 發布:2025-10-20 08:42:57 瀏覽:233
華碩trx40Pro供電 發布:2025-10-20 08:33:26 瀏覽:432
曬人民幣編號的朋友圈 發布:2025-10-20 08:25:32 瀏覽:687
doge格式 發布:2025-10-20 08:02:00 瀏覽:382
以太坊會爆發嗎 發布:2025-10-20 08:01:59 瀏覽:772
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功率 發布:2025-10-20 07:39:24 瀏覽:925
trx輔助帶 發布:2025-10-20 07:35:29 瀏覽:48
比特幣哈希值有多少位 發布:2025-10-20 07:31:2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