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株洲市疾控中心龐涓去哪兒了

株洲市疾控中心龐涓去哪兒了

發布時間: 2022-03-04 16:28:44

❶ 孫龐鬥智大致事情

魏惠王也學秦孝公的樣,要找一個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錢招徠天下豪傑。當時有個魏國人叫龐涓的來求見,向他講了些富國強兵的道理。魏惠王聽了挺高興,就拜龐涓為大將。 龐涓真有點本領。他天天操練兵馬,先從附近幾個小國下手,一連打了幾個勝仗,後來連齊國也給他打敗了。打那時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龐涓。 龐涓自以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個同學齊國人孫臏(音b□n),本領比他強。據說孫臏是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只有他知道祖傳的《孫子兵法》。 魏惠王也聽到孫臏的名聲,有一次跟龐涓說起孫臏。龐涓派人把孫臏請來,跟他一起在魏國共事。哪兒知道龐涓存心不良,背後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惠王十分惱怒,把孫臏辦了罪,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 幸好齊國有一個使臣到魏國訪問,偷偷地把孫臏救了出來,帶回齊國。 齊國大將田忌聽說孫臏是個將才,把他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也正在改革圖強。他跟孫臏談論兵法後,大為賞識,只恨沒早點見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龐涓進攻趙國,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音h□nd□n,今河北邯鄲西南)。第二年,趙國向齊威王求救。齊威王想拜孫臏為大將,孫臏忙推辭說:「不行。我是個受過刑的殘廢人,當了大將,會給人笑活。大王還是請拜田大夫為大將吧。」 齊威王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去救趙國。孫臏坐在一輛有篷帳的車子里,幫助田忌出主意。 孫臏對田忌說:「現在魏國把精銳的兵力都拿去攻趙國,國內大多是些老弱殘兵,十分空虛。咱們不如去攻魏國大梁。龐涓聽到了,一定要放棄邯鄲,往回跑。我們在半道上等著,迎頭痛擊他一頓,准能把他打敗。」 田忌就按照這個計策做去。龐涓的軍隊已經攻下邯鄲,忽然聽說齊國打大梁去了,立刻吩咐退兵。剛退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地方,正碰上齊國兵馬。兩下里一開仗,龐涓大敗。 齊國大軍得勝而歸,邯鄲之圍也解除了。 公元前341年,魏國又派兵攻打韓國。韓國也向齊國求救。那時候,齊威王已經死了。他的兒子齊宣王派田忌、孫臏帶兵救韓國。孫臏又使出他的老法子,不去救韓,卻直接去攻魏國。 龐涓得到本國的告急文書,只好退兵趕回去,齊國的兵馬已經進魏國了。 魏國發動大量兵力,由太子申率領,抵抗齊軍。這時候,齊軍已經退了。龐涓察看一下齊軍扎過營的地方,發現齊軍的營盤佔了很大的地方。他叫人數了數做飯的爐灶,足夠十萬人吃飯用的。龐涓嚇得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龐涓帶領大軍趕到齊國軍隊第二回扎營的地方,數了數爐灶,只有能夠供五萬人用的了。 第三天,他們追到齊國軍隊第三回扎營的地方,仔細數了數爐灶,只剩了兩萬人用的了。龐涓這才放了心,笑著說:「我早知道齊軍都是膽小鬼。十萬大軍到了魏國,才三天工夫,就逃散了一大半。」他吩咐魏軍沒日沒夜地按著齊國軍隊走過的路線追上去。 一直追到馬陵(今河北大名縣東南),正是天快黑的時候。馬陵道十分狹窄,路旁邊都是障礙物。龐涓恨不得一步趕上齊國的軍隊,就吩咐大軍摸黑往前趕去。忽然前面的兵士回來報告說:「前面的路給木頭堵住啦!」 龐涓上前一看,果然見道旁的樹全砍倒了,只留下一棵最大的沒砍,細細瞧去,那棵樹的一面還颳去了樹皮,露出一條樹瓤來,上面影影綽綽還寫著幾個大字,因為天色昏暗,看不清楚。 龐涓叫兵士拿火來照。有幾個兵士點起火把來。趁著火光一瞧,那樹瓤上面寫的是:「寵涓死於此樹下。」 龐涓大吃一驚,連忙吩咐將士撤退,已經晚了。四周不知道有多少箭,像飛蝗似的沖魏軍射來。一時間,馬陵道兩旁殺聲震天,到處是齊國的兵士。 原來這是孫臏設下的計策,他故意天天減少爐灶的數目,引誘龐涓追上來。他算準魏兵在這時辰到達馬陵,預先埋伏著一批弓箭手,吩咐他們只等樹下有火光,就一齊放箭。龐涓走投無路,只得拔劍自殺。 齊軍乘勝大破魏軍,把魏國的太子申也俘虜了。 打這以後,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❷ 孫臏是如何大破龐涓,名揚天下的求解答

孫臏的才能很招龐涓的妒忌,結果被龐涓設計陷害挖去膝蓋骨,他就裝瘋賣傻乘機逃出魏國來到齊國,通過田忌賽馬初顯才能,提出圍魏救趙之策,輕而易舉解決趙國危機,與龐涓初戰便將之打敗,後再戰以計大破龐涓軍,龐涓自殺。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並盛情款待。然而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他在魏惠王面前詆毀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剜掉了孫臏的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老覺得對不起人家。 孫臏為了報答龐涓的恩情,他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筒上。孫臏每天都忍痛拚命抄寫。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直到此時,孫臏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凄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盡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血恥。 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嚎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擔心孫臏是假瘋,於是命左右將他拖人豬圈中,孫臏披發露面,倒身卧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才相信孫臏是真的瘋了。 後來,齊威王派辯土淳於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便找了個間隙,偷偷以刑徒的身份前去拜訪,淳於髡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於是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蚩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想要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圍魏救趙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採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只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於是接連向齊國派出使臣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 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怎麼辦好?」孫臏說:「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採納。文章作者:羽冰

❸ 龐統死在哪裡

。孫臏估計魏軍的行程當晚將到達馬陵。馬陵這個地方道路狹窄而多險隘,可以伏下重兵,孫臏便派人颳去一棵大樹的樹皮,在白樹幹上書寫六個大字:「龐涓死此樹下!」再從齊國軍隊中挑選萬名優秀射箭手夾道埋伏,約定天黑後一見有火把亮光就萬箭齊發。果然,龐涓在夜裡趕到那棵樹下,看見白樹幹上隱約有字,便令人舉火照看,還未讀完,兩邊箭如飛蝗,一齊射下,魏軍大亂,潰不成軍。龐涓也身中一箭,周圍士兵都來保護他,但齊軍萬箭齊發,士兵都被射死。龐涓欲上馬,但因箭傷太重無法上馬。孫臏坐馬車來看龐涓,令左右射殺龐涓,龐涓身中數箭,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中。龐涓自知無力回天,怒視孫臏說:「我後悔當時沒有殺你,反倒讓你這小子成名了!」遂拔劍自刎。龐涓死後,魏軍無心再戰,齊軍乘勢大破魏軍,俘虜了太子申。

❹ 龐涓如何讓魏國失去孫臏的

龐涓妒忌孫臏的才能,最後使孫臏成為了魏國的敵人。

一、龐涓原本和孫臏是師兄弟,孫臏的天賦要比龐涓好。

龐涓和孫臏原本是一起在鬼穀子哪裡學習的,兩人也是師兄弟關系。兩人雖然一起學習,學的東西也是一樣,但是龐涓發現自己的天賦並不如孫臏。孫臏學習東西比較快,領悟的也比較深。但在這個時候龐涓對於孫臏的情感更多的是敬佩,他也承認自己不如孫臏。後來龐涓認為自己學習差不多了,應該可以入世了。

田忌發現孫臏是個人才就推薦給了齊王,齊王接見孫臏後,果然如田忌所說,於是重用孫臏,更是對孫臏信任有加。後來孫臏兩次都將龐涓大敗,第一次讓龐涓征趙國無望,自己還被埋伏損失慘重,第二次龐涓自己都死了。孫臏也算是報仇了。假如龐涓不嫉妒孫臏的才能,那麼孫臏可能就會效忠魏國了。

❺ 龐涓對孫臏的情感

龐涓對孫臏的情感
涓的妹妹被齊國送給魏王做妃子。然後他去做卧底。到最後的叛變。再到忍痛抓孫臏。忍痛刑逼孫臏。讓孫臏和他一起統一天下。再到最後勸兵投降。
這個我們不難看出龐涓對統治者隨意控制他人性命和前途的憎恨。他和孫臏都有鬼穀子的真傳,都是為了世界的和平。孫臏逃避戰爭是為了黎民百姓的安危。龐涓不斷挑起戰爭則是為了統一天下,統一後就沒了戰事,百姓也就不為戰爭迫害了。
因為在齊國他沒有地位,在魏國他有強大的兵權,所以他叛變了。
就是為了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改變這個世界,控制這個世界,來建造他心目中的世界。
但是因為魏王也只是用他,早已看穿了他,讓他受盡痛苦,和孫臏決一死戰,兩敗俱傷。

他很愛他的師弟,但是身為君臣他不能違君命。若同孫臏一起逃走,兩國都無他立身。這么心高氣傲的人,只會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不會停下。
顯然,他沒有退路,也從未退縮。
他雖不是一個很高尚的人,卻是很有毅力意志的將軍。
只是他才太少了。
孫臏雖有才,卻太善良,太軟弱了。
兵家向來是帝王的工具,下場都很慘。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春回大地

❻ 龐涓嫉妒孫臏,孫臏究竟比龐涓厲害在哪裡

龐涓與孫臏都是戰國時期的知名人士,他們一個是帶兵打仗的大將,另外一個則是神機妙算的軍師。他們兩個人除了是對手以外,還是鬼穀子的學生。那麼,龐涓嫉妒孫臏,孫臏究竟比龐涓厲害在哪裡?

龐涓心機太深,嫉賢妒能

早時期,他和孫臏一起學習,因為孫臏表現優異這也深得鬼穀子的賞識。而相比之下,龐涓雖然學習認真卻還是比不上孫臏。後來,龐涓在魏國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大將軍。他想到了師弟孫臏,他想要找機會謀害孫臏。其實,當龐涓下定決心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的失敗了。

總之,龐涓就是各個方面都太嫉妒了,所以造成了最後的失敗。

❼ 龐涓和孫臏的故事是哪一計

圍魏救趙
本指圍攻魏國的都城以解救趙國。現借指用包超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淺解】
所謂圍魏救趙,是指當敵人實力強大時,要避免和強敵正面決戰,應該採取迂迴戰術,迫使敵人分散兵力,然後抓住敵人的薄弱環節發動攻擊,致敵於死地。
【按語】
治兵如治水:銳者避其鋒,如導疏;弱者塞其虛,如築堰。故當齊救趙 時,孫賓謂田忌曰:「夫解雜亂糾紛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擊,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解析】
對敵作戰,好比治水:敵人勢頭強大, 就要躲過沖擊,如用疏導之法分流。對弱小的敵人,就抓住時機消滅它,就象築堤圍堰,不讓水流走。所以當齊救趙時,孫子對田忌說:「想理順亂絲和結繩,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開,不能握緊拳頭去捶打;排解搏鬥糾紛,只能動口勸說,不能動手參加。對敵人,應避實就虛,攻其要害,使敵方受到挫折,受到牽制,圍困可以自解。」
【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衛國,迫使衛國屈服於它。衛國原來是入朝魏國的,後來改向親附趙國,魏惠王不由十分惱火,於是決定派龐涓討伐趙國。不到一年時間,龐涓便攻到了趙國的國都邯鄲。邯鄲危在旦夕。趙國國君趙成侯一面竭力固守,一面派人火速奔往齊國求救(此時,趙國與齊國結盟)。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以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孫臏出計,要軍中最不會打仗的齊城、高唐佯攻魏國的軍事要地——襄陵,以麻痹魏軍。而大軍卻繞道直插大梁。龐涓得到魏惠王的命令只得火速返國救援。魏軍為疲憊之師,怎能打過齊國以逸待勞的精銳之師。所以大敗。

❽ 孫臏打敗龐涓用了哪些好的做法

孫臏的好計謀很多,比如:
圍魏救趙、擒賊擒王、聲東擊西、金蟬脫殼、調虎離山、瞞天過海、以逸待勞、走為上計...
多的數不清。

建議LZ去看看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裡面龐涓和孫臏之間的鬥智刻畫的很生動很激烈。

❾ 《孫臏減灶》譯文

1、譯文

十三年後,魏國和趙國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齊國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魏將龐涓聽到消息,放下韓國趕回,但齊軍已經越過齊國邊界而向西前進。

孫子對田忌說:「他們三晉的軍隊素來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齊國,齊國有怯懦的名聲,善於作戰的人只能因勢利導。

兵法上說,行軍百里與敵爭利會損失上將軍,行軍五十里而與敵爭利只有一半人能趕到。(為了讓魏軍以為齊軍大量掉隊,)應使齊軍進入魏國境內後先設十萬個灶,過一天設五萬個灶,再過一天設三萬個灶。」

龐涓行軍三天,見到齊軍所留灶跡,非常高興,說:「我本來就知道齊軍怯懦,入我境內三天,士兵已經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丟下步兵,只率輕兵銳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趕齊軍。

孫子估計魏軍的行軍速度,天黑應當趕到馬陵。馬陵道路狹窄,旁多險阻,可以埋伏兵馬,於是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寫上「龐涓死於此樹之下」。

然後命齊軍善射者持上萬張弩,埋伏在道路兩旁,約定好「天黑見到點著的火就一起放箭」。龐涓果然於夜晚來到削去樹皮的大樹下,看見樹上寫著字,便鑽木取火來照明。

字還沒有讀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去隊形。龐涓自知無計可施,軍隊已徹底失敗,只好自刎,臨死說:「總算叫這小子成了名!」

齊國乃乘勝全殲魏軍,俘虜了魏太子申(魏申,被俘後殞命慘死,身首異處)回國,孫臏因此而名揚天下,世人皆傳習他的兵法。

2、原文

後十三歲,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

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9)株洲市疾控中心龐涓去哪兒了擴展閱讀:

「孫臏減灶」發生在歷史上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著名戰例,近代考古顯示戰場位於今山東省郯城縣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縣、濮縣諸說),這次戰役中孫臏利用龐涓的弱點,製造假象,誘其就範,使戰局始終居於主動地位。

馬陵之戰發生於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應允救援,以促韓國竭力抗魏國。

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梁,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又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將魏軍10萬人殺得潰不成軍,並俘虜了魏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



❿ 孫臏和龐涓兩次交鋒,龐涓的死帶來了哪些現實的教育意義

孫臏和龐涓之間的恩恩怨怨經過歷史的沉澱已經賦予了太多傳奇,在兩人的交鋒之上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龐涓的小人之處,《資治通鑒》中曾有這樣一段話:「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司馬光之語),而龐涓正是才勝於德。當有德之人兼具才,則會處處行善。當有才之人缺乏德,自然也是無惡不作。原本孫臏並無加害龐涓之心,卻難逃龐涓禍害,最終遭遇酷刑失去膝蓋。也正是如此,兩人的梁子正式結下。


孫臏

《資治通鑒·周本紀二》中記載:「乃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二萬灶。」;這么做的出發點正是通過計算而得來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曾記載:「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意思是說急行軍急於求戰的情況下,敵人會失去三軍中的前軍,急行五十里的情況下則只有一半的軍隊抵達。而孫臏故意三天留下的軍灶不同,正是一種誘餌。為的是提示龐涓齊國軍隊人數在不斷減少,說明軍中出現了逃兵。實際的結果就是龐涓的確上當,隨後便「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前文說過魏伐韓是志在必得,舉全國之力。而孫臏的目的就是為了分化魏國軍隊,化整為零。當龐涓上當時則正是成為了「趣利者」,最終也導致軍隊拉開過遠無法集結。孫臏採取這樣的方式逐一殲滅魏國軍隊,並且消滅了對手龐涓。

熱點內容
收到假eth幣 發布:2025-10-20 08:58:16 瀏覽:973
暗黑破壞神2eth打孔 發布:2025-10-20 08:42:58 瀏覽:105
BTC和CBT是一樣的嗎 發布:2025-10-20 08:42:57 瀏覽:233
華碩trx40Pro供電 發布:2025-10-20 08:33:26 瀏覽:432
曬人民幣編號的朋友圈 發布:2025-10-20 08:25:32 瀏覽:687
doge格式 發布:2025-10-20 08:02:00 瀏覽:382
以太坊會爆發嗎 發布:2025-10-20 08:01:59 瀏覽:772
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功率 發布:2025-10-20 07:39:24 瀏覽:925
trx輔助帶 發布:2025-10-20 07:35:29 瀏覽:48
比特幣哈希值有多少位 發布:2025-10-20 07:31:2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