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352的算力

352的算力

發布時間: 2022-03-22 18:24:48

❶ RX478的ETH默認算力有多少M

480和580的雙精度值基本一樣,都是單精度的1/16,大概360GFLOPS,實際上這倆卡挖礦不好用,280x的雙精度是這個3倍,1000GFLOPS左右。

❷ 華為、北汽藍谷合作首款車將於4月亮相,這款車有哪些亮點

北汽藍谷ARCFOX極狐S HBT車型將採用為最為先進的三顆激光雷達搭載方案。HBT還將同步搭載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晶元,形成L3級以上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華為的激光雷達應用場景豐富,實際行駛過程中的遠距小障礙物、近距離加塞、近端突出物、隧道、十字路口左拐、地庫等,都不在話下,並且兼具高速車輛檢測能力。另外,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總裁王軍透露,華為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至 200 美元,甚至 100 美元。

自動駕駛技術一共,按照目前慣用的分級標准,自動駕駛技術一共分為L1-L5五個級別,而目前已量產的技術中還不存在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最高級別的特斯拉頂多也只能算是L3級,嚴格地說只能算是比較高級的輔助駕駛功能。

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❸ 算力平台的發展與應用有哪些

我們生活在數據化的時代,一切數據化的服務都離不開算力的支持,算力平台的應用領域挺廣的,我給你發2張圖看看你就知道了。

❹ 算力的大小是怎麼評估的

您好,您說的應該是某些區塊鏈平台所謂的算力吧,現在這種平台其實他們的演算法參差不齊,國內真正的區塊鏈平台實際上是零,這種算力是根據用戶的活躍度,以及其他的一些統計率值計算的。

❺ 算力平台算的是什麼

拿十次方和算力地球聯手推出的免費算力來說,主要為需要大量算力輸出的項目提供免費算力支持,算力銀行可提供全球范圍內個人設備的閑置算力,為世界級科研項目提供算力支持,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學等各個領域。

❻ 想入手一台螞蟻L3+礦機,每天收益大概有多少呢

現在基本挖不倒了,總共就2100萬個。都挖的差不多了,不能說多久挖到一個,就是靠計算機每日每月的計算挖掘的。很難說運氣多久會降臨在你身上。

❼ 高通發布自動駕駛平台,預計2023年裝車量產

1月7日,高通正式發布全新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SnapdragonRide平台。該平台包括安全系統級晶元、安全加速器以及自動駕駛軟體棧,能夠滿足最高L4/L5級自動駕駛的運算需求。高通宣布該平台將於2020年上半年交付給汽車製造商和一級供應商進行前期開發,預計搭載該平台的汽車將於2023年投入量產。

解讀:早在2012年,高通就進入了汽車晶元領域。截至目前,高通在汽車板塊的訂單金額累計已達到70億美元,而在兩個月前,這一數字還是65億美元。

不過,之前做的晶元都是通信及娛樂類晶元。在這次的發布會上,高通方面的透露,其發力自動駕駛晶元,也已經有四年多時間了。高通在2017年拿到了加州的自動駕駛測試牌照,該項測試的目的正是為了驗證其晶元。

當前,自動駕駛晶元最大的一個痛點是很難實現算力和功耗的平衡,而高通從一開始就決定利用其在手機晶元產業的積累做高算力、低功耗的ASIC晶元。高通這次發布的L4級自動駕駛計算平台SnapdragonRide,搭載了兩顆自研的自動駕駛處理器ML(ASIC)、還集成了GPU、CPU。

SnapdragonRide平台可在130W的功耗下達到最高700TOPS的算力。若這一規劃能變成現實,那高通的自動駕駛方案在算力上還是挺有競爭力的。如與特斯拉Hardware3.0的144TOPS/72W相比,高通的產品能效優勢很明顯。,

目前已量產方案中,算力最強的是華為的MDC600,算力為352TOPS,但功耗也高達352W;其次為英偉達的DrivePegasus,算力為320TOPS,但功耗也高達500W。

據規劃,英偉達基於下一款自動駕駛晶元的Orin的計算平台AGXOrin的算力可達2000TOPS,但功耗也高達750W,這種功耗,幾乎無法應用於量產車。

相比之下,高通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不需要風扇或液體冷卻系統散熱,而是通過更簡單的被動風冷系統,從而達到比較高的可靠性。

SnapdragonRide平台還將晶元減配,變成算力在60-120TOPS的L2-L3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或者算力為30TOPS的ADAS解決方案。在這次CES上,高通與通用汽車就ADAS業務達成了合作。

在商業模式上,高通的做法比較開放,既可以提供全棧式解決方案,也可以只賣晶元,演算法及感測器方案之類的由客戶自己去處理。

今後,V2X晶元也會是高通在汽車業務上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此外,高通還通過其Car-to-CloudService為車企提供雲計算、OTA方面的技術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其Car-To-CloudSoftSKU支持晶元組的安全升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ARCFOX是綠色智能出行嗎

ARCFOX是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屬於新能源汽車,自然是綠色出行。在智能層面,ARCFOX全球首個推出商業搭載 5G 技術的架構——IMC 智能模塊標准架構,其擁有算力高達每秒352萬億次的最強晶元!未來可實現在L3和L4級別的自動駕駛。

❾ 華為造什麼車

也就是說,華為MDC智能駕駛平台可針對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演算法,用一套軟體架構,不同硬體配置,就能夠支持L2+~L4自動駕駛演算法的平滑演進升級。

徐直軍說,華為最大的優勢就是AI與雲的能力,以昇騰晶元+智能操作系統為基礎,打造MDC智能駕駛平台,華為還通過開放API(,應用程序介面),希望跟廣大的部件提供商、集成商、應用開發商等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三個生態——感測器生態、智能駕駛應用生態和執行部件生態,最終促進整個汽車產業走向智能駕駛,也就是華為所言的通過?「平台+生態」戰略,使能智能駕駛進入快車道。

其一是感測器生態,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等,讓這些感測器方便與MDC連接在一起。徐直軍表示,MDC智能駕駛平台必須構築一個生態,因為它是大腦,所有感測器的東西都要連過來,要相互認識。

當然,作為選擇之一,華為也會利用自己的5G技術來開發毫米波雷達,實現全天候的成像,同時我們也會充分利用全球領先的光電子技術,開發激光雷達,真正解決激光雷達面臨的成本問題與性能問題。

目前,全球毫米波雷達領域大致形成了ABCD(奧托立夫Autoliv、博世Bosch、大陸Continental、德爾福Delphi)控場的局面,但即便是頻率最高的77G毫米波雷達,解析度仍然過低,不僅無法對行人和障礙物進行精準的建模,在感測器融合和同步、AI演算法處理上,毫米波雷達的原始數據也不夠友好。而激光雷達的高成本也讓眾多玩家苦惱不堪。華為如果在這兩個方面有突破,對於智能駕駛的感測器領域可以說是重大突破。

其二是智能駕駛應用生態。華為的MDC智能駕駛平台,包括硬體平台(自研CPU/AI晶元)和自研車控操作系統。華為的自動駕駛操作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就像智能手機的安卓或者類似於鴻蒙,要支持所有的車企、Tier1和應用開發商,讓他們基於這個操作系統開發各種各樣的智能駕駛演算法、應用,支持汽車產業來不斷提供智能駕駛創新功能和服務。

其三是執行部件生態。智能駕駛最重要是指揮,它是一個大腦,它要指揮最終執行部件怎麼動,這里也要有介面,接入任何廠商的電驅、電動等各種執行部件。「我們把介面的標准打造好,讓MDC跟所有的執行部件容易配合。」徐直軍說,但華為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政策、標准等問題和挑戰,需要建立廣泛的生態聯盟,凝聚共識,來推動標准建立。

那麼,華為的MDC智能駕駛平台在整個汽車業自動駕駛進程中,它占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到底它現在能夠推進自動駕駛進程到什麼地步?

徐直軍這樣回答汽車商業評論的提問:「為什麼叫智能駕駛,沒有講自動駕駛呢?完全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是終極追求。自動駕駛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終極目標是實現徹底的無人駕駛,但是走向這個終極目標過程中,它能夠創造價值。特斯拉已經給大家創造了價值。」

比如特斯拉做了幾個智能駕駛的功能,消費者很喜歡。他提出了中國道路交通情況下,三種功能大家都會喜歡,分別是自動泊車功能、車自己找停車位功能還有交通擁堵情況下的跟車功能。

目前,華為已把MDC智能駕駛平台開發版提供給了合作夥伴,合作夥伴在這個平台上做智能駕駛應用。

智能全場景出行體驗

智能座艙不只是屏多屏少問題,華為CDC智能座艙平台怎麼干?

關於智能座艙,最近兩年來在汽車業界也是非常時髦的話題,但是要真正做好甚至談好,很不容易,因為這也是一個不斷演進中的汽車未來。

現在,汽車中的屏越來越大似乎是智能座艙的一個標志,但顯然,大多數承載的生態和傳統車沒有太多區別,我們對華為CDC智能座艙到底有什麼期盼?

汽車商業評論認為,智能座艙是由不同的座艙電子組合成完整的體系,不是簡單地以液晶儀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車載信息終端、後座HMI娛樂屏、車內外後視鏡等為載體,而是將人工智慧、AR、ADAS、VR等技術融入未來的座艙布局之中,提升用戶的用車體驗,給之以傳統汽車所沒有的服務。

智能駕駛艙產業鏈,以中控平台為基礎,逐漸向液晶儀表、抬頭顯示和後座娛樂延伸,實現多層次信息的處理操作和獨特的人車交互。

車載信息娛樂系統(IVI)是智能駕駛艙信息交互的重要載體,IVI能夠實現包括三維導航、實時路況、IPTV、輔助駕駛、故障檢測、車輛信息、車身控制、移動辦公、無線通信、基於在線的娛樂功能及TSP服務等一系列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車輛電子化、網路化和智能化水平。

駕駛艙升級路徑可類比智能手機,相比ADAS,駕駛艙電子產品形態更加豐富,全球競爭格局較為分散,且一切都還在演變之中,並無真正的寡頭。

回到華為的CDC智能座艙平台。所謂CDC,即CockpitDominController,座艙域控制器。它可實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在硬體、軟體和應用生態等全產業鏈的無縫共享,建立起的以汽車場景為主的數據中心。

這種共享有三:其一,於智能手機Kirin晶元構建IVI模組,發揮產業鏈協同的規模效應,降低硬體成本;其二,基於鴻蒙OS,共享華為「1+8」生態,實現跨終端的全無感互聯;其三,享智能手機豐富APP生態提升用車體驗開放API,使能跨終端夥伴發展智能座艙應用。

這其中,與傳統的多晶元方案相比,單晶元方案驅動智能座艙,類似於座艙域控制器的方案,可以精簡座艙處理器布局,極大地降低系統成本,並能提供多屏互動等全方位的智能互聯體驗。

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艙已經成為趨勢。比如2018年8月7日安波福宣布將為長城汽車全新一代的哈弗和WEY品牌提供單晶元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可同時驅動全彩液晶儀表、抬頭顯示和中控娛樂等車載電子系統的所有功能。再比如,2019年初華陽集團推出了新一代車規級晶元i.MX8以及最新車載操作系統AndroidP信息娛樂方案。

與此同時,在智能座艙方面,車載硬體也向模塊化方向發展,軟體系統的比重不斷增加。一些汽車廠商開始將IVI進行模塊化布局,能夠減少不同車型配置的復雜程度、加大單品模塊的重復利用率。

但華為的CDC智能座艙平台看起來更勝一籌,按照徐直軍的說法就是要把華為智能終端積累的硬體生態、軟體生態、應用生態帶入到智能座艙。除了提供娛樂服務,未來自動駕駛實現後,會有更多的乘客服務和安全服務。

他說:「我們在中國、在全球都擁有大量的智能手機用戶,整個產業界建立了廣泛的智能終端生態,真正實現了規模化、低成本。智能座艙是在車上,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智能終端和智能座艙平台共享一個生態。」

徐直軍說,華為跟車企溝通CDC智能座艙想法,大家最歡迎把華為智能終端的生態搬到車上,共享智能手機生態。同時,開發API,使能跨終端夥伴發展智能座艙應用。

比如不光整個娛樂系統,未來儀表盤AR顯示,以及判斷駕駛員沒有自動駕駛之前是不是睡覺、是不是分心,也就是駕駛員監控系統(DMS),等等,都可以通過智能座艙平台來解決。

華為希望通過晶元+OS+生態,使能數字座艙,構建智能全場景出行體驗。這些體驗包括智能護駕、信息娛樂/車家互控、全生命周期服務、智真辦公和家庭影院。它提供的智能服務引擎包括座艙感知、決策和控制,多模態實時交互、人車家無感互聯和服務找人。

華為最終構建起的智能座艙的生態,硬體是可以更換的,應用是不斷更新的,軟體也是可以不斷升級的。獨立的賬號體系、雲服務和整車OTA能力,成為汽車座艙智能化所趨的大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幣圈歷年漲跌 發布:2025-08-11 09:37:24 瀏覽:363
比特幣為什麼滅不了 發布:2025-08-11 09:35:48 瀏覽:756
eth礦機怎麼申請錢包 發布:2025-08-11 09:08:33 瀏覽:19
螞蟻礦機s9淘寶 發布:2025-08-11 09:02:00 瀏覽:541
eth大學城 發布:2025-08-11 09:00:34 瀏覽:24
幣圈漲幅榜什麼時候更新 發布:2025-08-11 08:56:15 瀏覽:965
比特幣減半之後礦工成本 發布:2025-08-11 08:40:02 瀏覽:886
去疾控中心查艾滋不實名可以嗎 發布:2025-08-11 08:39:54 瀏覽:932
幣圈周幫主帶單 發布:2025-08-11 08:37:38 瀏覽:487
礦池給比特幣帶來什麼 發布:2025-08-11 08:33:41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