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運動的爆發力怎麼算
Ⅰ 直線運動的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Ⅱ 100米賽跑,最需要的是爆發力和每一步的計算是什麼含義
因為距離比較短,必須計算到好理之間才能在有限的距離,時間更好地運用好速度,有時候速度又是在一些技巧上
Ⅲ 變加速直線運動的所有公式
設r為加加速度,有:([]中為下標)
a[t]=a[0]+rt
v[t]=v[0]+a[0]t+1/2*rt^2
s=v[0]t+1/2*a[0]t^2+1/6*rt^3
a[t]^2-a[0]^2=2r(v[t]-v[0])
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不等,這種運動就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簡而言之,物體運動速度改變的直線運動稱為變速直線運動。
(3)直線運動的爆發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物體作勻變速直線運動須同時符合下述兩條:
(1)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且保持不變;
(2)合外力與初速度在同一直線上。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若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即同號),則是加速運動;若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反(即異號),則是減速運動。
Ⅳ 體育中爆發力是什麼意思
爆發力
爆發力是指在最短時間內人體本身移動到盡量遠的距離指在最短時間內使用器械的力。顧名思義。這種力就象火葯爆炸一樣,能在一瞬間崩發出巨大的能量。爆發力實質是指不同的肌肉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力量素質以及速度素質相結合的一項人體體能素質。
Ⅳ 什麼叫爆發力
爆發力是指在短時間做出最大的功。
顧名思義。這種力就像火葯爆炸一樣,能在一瞬間崩發出巨大的能量。
爆發力實質是指不同的肌肉間的相互協調能力,力量素質以及速度素質相結合的一項人體體能素質。
Ⅵ 勻加速直線運動(計算)
第1題:1、S1=V0t+1/2*a*t^2…………………… 18=2V0+2a;
2、S1+S2=V0*(2*t)+1/2*a*(2*t)^2 得出:32=4V0+8a;
得出:a=-1,V0=8
由Vt=V0+a*t ……0=8+(-1)*t 得出:t=8(秒)
所以加速度為-1,質點經8秒鍾停下來。
第2題:V甲*t=V乙0*t+1/2*a*t^2,填數得:100=V乙0*10+50a
300=V乙0*20+200a
得出:a=1,V乙0=5(m/s)
乙追上甲的速度是:V=V0+at=5+1*10=15(m/s)
乙的加速度是:a=1
第3題:
假定初速度為V0,中間速度為V中,末速度為Vt;前半段時間為t1,後半
段為t2,前後半段位置皆為S;
S=3*t1=6*t2 得出t1=2*t2;
3=(V0+V中)/2 V0=V中-a*t1 得出2V中-a*t1=2V中-2a*t2=6;
6=(Vt+V中)/2 Vt=V中+a*t2 得出 2V中+a*t2=12;
得出V中=5(m/s)
通過中間位置的速度大小為5m/s
Ⅶ 關於爆發力
現代短跑技術已從傳統的"後蹬式"轉向"屈蹬式",其本質特徵是以髖為軸的高速擺動—平動運動,其技術發展
點是伸髖和擺動式積極著地.決定短跑成績的好壞,除臨
發揮外,主要來源於平時有效,刻苦的科學訓練,合理的訓
方法和手段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現代體育科技
日新月異,我們應該重新認識傳統訓練思想,不斷改進和
善訓練方法和手段.近幾年來,隨著人們對短跑運動項目
術概念的更新和運動項目特點的再認識,短跑運動技術訓
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均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創新.但受傳
訓練模式的影響,許多教練員,運動員在力量訓練的方法
手段的選擇方面依然存在著許多與其技術特點不相適應之處.
短跑運動力量訓練的本質特徵
力量素質是各項體育運動的源泉,短跑運動是周期性的
速度力量項目,肌肉力量和速度與跑速直接相關.研究表
明,跑速提高一倍,阻力加大四倍,就是說速度越快,要求肌肉力量越大,因而要提高速度,必須增強肌力,所以力量的提高十分重要,但這並不是目的,力量的發展有利於技術的掌握與速度的提高,這是力量訓練的實質所在.
短跑運動員的力量訓練可分為基礎力量,專門性力量和
專項力量訓練.其中的任何一種力量訓練又可分為多種,如基礎力量可以分為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訓練兩種.而在快速力量訓練中又有起動力,爆發力,反應力的訓練之分.所以短跑力量訓練的含義是廣泛的,多層次的.但是運動員所進行各種力量訓練如何有效地促進專項訓練水平的提高,從而迅速提高專項運動成績是力量訓練的最終目的,如果忽視了力量向運動專項的轉移,忽視了力量在專項運動中的發揮和利用,那麼,這種力量訓練不但難以持續有效地提高運動成績,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所以發展力量只是手段,是為提高速度服務的[)].因此,進行力量練習時,要注意提高為其專項服務的"利用率",並使這些練習所獲得的素質有利於向專項遷移,更好地為專項服務.
從運動員的外部身體形態看,我國運動員也顯得
清瘦,單薄.對此,闞福林教授曾指出,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和暴露出我國運動員力量訓練的不足與欠缺[!].我國田徑運動員肌肉發展的特點是下肢較上肢發達,前群肌較後群肌發達,屈肌較伸肌發達,特別是肩部開始至腳踝的整個身體後部顯得較為平板,缺少應有的曲線和凹凸感,暴露出我國傳統的力量訓練方法在指導思想和方法實施過程中的局限性.
短跑的項目特點要求練習動作速度快,因此在進行力量
素質練習時,應經常變換力量訓練手段,測定各部位力量增長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使運動員所受到的刺激也有所不同,更能動員機體的潛力,提高速度素質.這樣能夠保證以最快的動作速度進行練習,有利於加快神經中樞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的轉換速度,如果長時間反復實施某一種刺激,會使神經產生抑制,也就是說在訓練過程中單一動作反復多次使用,不但使人產生枯燥感,而且降低了訓練效果.同時,方法多樣的訓練手段對提高身體的協調性和靈敏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素質與跑的動作幅度直接相關,增加作用力的距離,尤其是髖關節的靈活性直接影響著跑時兩大腿的幅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各種方法手段的選擇要有針對性.
Ⅷ 物理直線運動中六個比例公式
(1)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s末、2s末、3s末、……ns末的瞬時速度之比為1:2:3:……:n
v(n)=ant
v(n-1)=a(n-1)t
v(n-1):v(n)=(n-1):n (n>=2)
所以 : v(1):v(2):v(3).....=1:2:3......
(2)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1s末、2s末、3s末、……ns末的位移之比為1:4:9:……:
s(n)=1/2a(nt)^2
s(n-1)=1/2a((n-1)t)^2
s(n-1):s(n)= (n-1)^2:n^2
所以:s(1):s(2):s(3)......=1^2:2^2:3^2......
(3)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第1s內、第2s內、第3s內、……第ns內的位移之比為1:3:5:……(2n-1)
s(n+1)=1/2a((n+1)t)^2
s(n)=1/2a(nt)^2
s(n-1)=1/2a((n-1)t)^2
s(n+1)-s(n)=1/2a((n+1)t)^2-1/2a(nt)^2
s(n)-s(n-1)=1/2a(nt)^2-1/2a((n-1)t)^2
s(n+1)-s(n):s(n)-s(n-1)=(n+1)^2-(n)^2:(n)^2-(n-1)^2
所以是:1:2:3.....
(4)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從靜止開始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 ……
同樣的方法重要的是明白是什麼意思
Ⅸ 直線運動的公式什麼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