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願去早教中心上課怎麼辦
⑴ 寶寶不喜歡上早教課怎麼辦
可能是寶寶不喜歡這個環境呢。聽你說的認色卡和教唱英文歌,似乎是比較枯燥的活動。其實上早教課的寶寶年齡很小,不會有耐心靜靜地坐幾十分鍾聽老師說教的。可能社區的老師並不是很了解孩子的孩子,孩子的早教課,最基本就是要讓孩子開心,讓孩子願意聽,不是說教就可以的,好的早教機構應該要注意老師的授課方式。我的兒子也上早教課,金寶貝的,我看很少出現孩子不喜歡的情況。因為老師會將各種學習目的融合於游戲之中,上課的過程很愉快,雖然只是游戲,但是那些教學目的也同時達成。不過我覺得上完早教課,家長回家經常和孩子重復練習也是很重要的,光靠幾十分鍾的課程是不夠的,上早教的意義在於引導孩子學習之外,也教會家長如何教育小孩。
⑵ 孩子不上早教班會怎麼樣
其實,孩子過早上這些輔導班,對於孩子也不是特別好。所以,在合適的年齡讓孩子上幼兒園才是比較好的。像以前我們六歲以前都是在玩,現在也是好好的呢,所以不用太擔心的。
⑶ 寶寶不去早教機構上課也能發展得很好呀,為什麼要花這么多錢去上早教課
早教的重要性已經被許多生理研究結果所印證。經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確實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
其中0到3歲是寶寶早教的黃金時期,這時候給寶寶進行早教是非常必要的。而且,0-6歲期間,寶寶會經歷口唇敏感期、手腳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否定敏感期、物權敏感期、身份確定的敏感期、語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動作敏感期等等,早期的教育對孩子度過各種敏感期非常有幫助。
早期教育不等同於提前學習,專業的早教機構會根據兒童的能力發展選擇適齡有益的活動,通過孩子與環境、教玩具及父母、同伴的互動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優質的早教課程有以下益處:
1、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讀懂孩子的敏感期,因材施教;
2、塑造孩子的良好個性,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
3、引導家長如何優化親子互動和親子關系;
4、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入園及入學做准備。
⑷ 寶寶去早教中心上早教課,有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那還是別去早教中心了。一周2次的早教課程代替不了家庭教育。 既然去早教中心,注意力都不集中,明顯失去了早教的意義。早教本質就是對寶寶習慣,興趣,專注力,情商等的培養。。 建議你咨詢下睿愛早教的家庭課程,就是對寶寶注意力,專注力的訓練。
⑸ 孩子不喜歡上早教課怎麼辦
打,給他點歷害的,他就去了,平時對孩子稍微嚴格教育點,別太慣養孩子了,對孩子以後不好。
⑹ 孩子上早教中心不專心聽講,怎麼辦
小丁在少年宮「小雲雀合唱團」學習合唱。這是這學期的倒數第二節課了,下課時我去接他。合唱老師看到了我,指著小丁說:「小丁今天上課很不專心,老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小丁的臉一下變得很不好看,笑容也凝固了。(設計旁白:這下殘了!老師向爸爸告狀了!)我敢緊向小丁說:「怎麼會這樣呢,趕快向老師承認錯誤,說:下次我一定改正」。小丁支支吾吾地向老師說了一聲,跟著我臉色凝重地往回走。路上,我問小丁是怎麼回事,他說:「他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了,並說下次不再講話了」。我對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將此事報告給媽媽」。(因為我們家分工媽媽是抓學習教育的,我是主抓品格和行為塑造的,而且媽媽有一套專門的獎懲制度)小丁央求我:「爸爸,你不要把這事告訴媽媽吧!」我說:「不行,上課不認真聽講可是一個大大的錯誤!一定要告訴媽媽的」。小丁說:「那你8點之後再告訴媽媽好嗎?」我沒有答應他,路上我們沒有再提這件事(設計旁白:這件事要留一點時間和空間讓小孩去思考和反思)。因為回家就吃晚飯了,我也再沒有提及此事(因為我們家教育約定,不在飯桌上批評和教育孩子)。剛吃完飯後,小丁就喊著要去做作業了(設計旁白:小樣!知道錯了,想將功補過,逃避教育)。我看出了他的心思,有點猶豫要不要告訴小丁媽媽此事,但轉念一想,上課不認真聽講,可是一件影響學習習慣的「大事情」,絕對不能輕描淡寫地讓他過這關!還是要求小丁將事情的情況告訴了媽媽。 [應對措施]1、此事首先向我們家長傳遞了一個信號:小孩上課最近可能有不專心聽講的現象,要想辦法制止這種現象。因為小孩如果養成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壞習慣,就不能把握課堂的重點,容易造成知識點的遺漏,課後作業完成就比較困難。現實生活中,許多小朋友都是因為課堂沒有專心聽講,造成課後作業完成困難,或者拖延時間。久而久之,小朋友的大部分都要花費在完成作業上,使學習效率低下,形成惡性循環。2、要信任孩子能克服這個毛病。當著小丁的面向合唱老師反映,小丁一向還是比較遵守課堂紀律的好孩子,這次不專心聽講,是一時的激動沒有控制住,是個個案。他也認識到錯誤,也明白專心聽講對學習的重要性,表示下節課一定要專心聽講,作一名好學生。3、小竅門:給小孩子一點壓力。我們告訴小丁,我們剛才和合唱老師聯系了,老師說,相信他下一節課一定會專心聽講,如果再不專心,她會要求小丁的小學班主任來聽課。(設計旁白:小朋友一般都是很在意學校班主任的評價和管理行為)4、一般情況下,孩子下節課都會認真聽講,這時要當著小孩的面,向老師詢問小孩上課的表現,並即時進行表揚,適當的時候進行獎勵,強化他的正面認知。5、注意:家長千萬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講:我的孩子據老師反映,最近老是上課不專心聽講,請老師多關注,多批評等類似的話。這樣會造成兩個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是可能強化了老師對孩子的負面印象,從負面地關注孩子的表現;二是可能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失面子,給改正錯誤帶來障礙。 [收獲啟示] 不專心聽講,是一個教育面對的重要現象,這是一個要長期、耐心地應對一個問題,並在出現苗頭時,就即時跟進和教育。[教育效果] 昨天,小丁又去上合唱課了,課後向老師了解小丁上課的情況,老師反映很滿意,並稱小丁平時上課都很專心,只是上次偶爾一次,家長這么重視,她非常滿意,而且會跟蹤小丁上課的表現,即時向我們反饋。(初步取得教育成果!) [教育對象背景] 教育對象姓名:小丁年齡:7歲5個月性別:男 性格特點:慢熱型,理性,喜歡看書
⑺ 不想給孩子上學,自己在家給孩子上課和早教機構怎麼樣
親,小孩上學不單單是為了學知識,小孩在初期階段真正學的是怎樣跟跟別人相處,怎樣建立自己的社會圈。在家上課和早教機構在學知識方面可能比上學要好,但小孩會缺少一個圈子的概念。這對小孩的成長不一定有利。這跟我們上大學一樣的。上大學雖然能學知識。而且是專業知識,但更多的是體會大學這個過程。體會離開父母後怎樣照顧自己,怎樣培樣個人的社會意識及個人人脈。 以上僅供參考,早教機構還是可以的。
⑻ 寶寶上早教課一進教室就哭,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很常見,小到一歲多的孩子,大到已經讀書的學生,參與集體活動或學習活動時會有抵觸情緒,今天我們來說說三歲以內的孩子在早教中心上課時有不配合的行為,我們該如何處理。
對於孩子在早教中心的表現,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有的家長帶孩子上早教課就像去游樂場玩一樣,任其摸爬滾打,自己在旁邊玩手機,當孩子不配合老師的動作時,家長就會責怪孩子不認真不專注。
孩子在1-3歲極度需要一個社 交模仿對象,當我們責怪孩子不專心時,其實是我們自己心不在焉。當我們觀察到孩子上課有不配合老師的環節時,家長一定要留意是哪些環節孩子不願意配合或哭鬧。
美國Katherine Kirkland作品
比如平衡訓練時,我們發現孩子不願意做這個動作或者哭了,我們需要去好好思考一下,當孩子離開了教室或者回到家他會不會做這個動作,如果會,那孩子此刻的心理狀態可能是:這個動作我會做,現在不想做,或者想學新動作。如果孩子做這個動作時是做不到,那家長就要留意了,現在的早教課程劃分得比較細致,孩子在某一個階段需要掌握的動作如果孩子現在還做不到,那家長恰恰要把這個環節帶回家,在家不斷地重復練習,並且跟老師溝通,搞清楚這個動作的目的,將這一系列的動作都學會,在家多和孩子互動和鞏固。
上早教課有激烈情緒表達的孩子最應該被關注,那些一進教室就哭,人多了就哭,或者到某一環節就突然哭起來的孩子,我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內心的恐懼,這些孩子大多是因為內耳前庭發育不完全才有這樣的表現,也就是感統綜合失調。
美國Katherine Kirkland作品
當孩子內耳前庭發育不完全的時候,大腦對空間感距離感的判斷是不準確的,他們會突然非常害怕哭鬧,12歲以後感統失調將會變成感統失調障礙綜合症伴隨終生,永遠無法修復。生活中,我們也見到過一些感統失調障礙的成人,比如有些人很害怕狹小空間,進入到人多的會議室就想逃離,這會對他的生活和和工作造成很大影響。
當孩子在3歲以內出現這樣狀況時,家長不要著急,內耳前庭會在母體以外繼續發育,我們要做的有幾件事:1.增強感覺系統訓練。2.加強內耳前庭訓練。3.堅持去這樣的機構和環境上課。
當然也有一些具體的辦法,比如最早進入教室,慢慢地等他的同學越來越多,當孩子開始有了恐懼情緒時,媽媽要快速地用共情的辦法處理孩子的情緒,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害怕,媽媽陪著你,認可他的情緒,並且不要著急離開教室,抱起來他在教室的角落走動一下,如果孩子的哭聲不至於影響到上課,盡量不要離開教室,當然,其他的同學和家長,也要對這樣的小朋友理解和寬容。
美國Katherine Kirkland作品
如果孩子哭鬧得很厲害,考慮到不影響課堂效果,家長可以帶孩子到寬敞的地方休息一下,帶孩子上課的家長狀態很重要,家長越淡定、越柔和、不急躁、不焦慮,孩子的恐懼也會在家長的抱持性的愛的環繞下慢慢消退。慢慢地,孩子的感覺系統發育完全了,情緒也被家長認可和包容了,他自然也願意去和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了。
⑼ 孩子上早教不配合怎麼辦
這要慢慢來,急不得!孩子前期可能會有些不適應而不去參與,家長必須給予一些引導和時間,讓他認識老師和同學,熟悉課堂,也可以跟老師溝通下,平時多關注下孩子,盡量的提高他的興趣,這樣他才能溶入,才會跟著老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