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px2算力
1. 這配置就能到7.9了
windows自帶的評分系統計算方式等並不完善,仔細研究演算法,就會發現,windows綜合評分的分數取決於最大值,因此即使其他都為2.0,但其中一種配件為7.9,就會被評為7.9,由於您的CPU為市場主流產品,因此評分偏高
2. 英偉達發布史上最強計算平台,黃教主:自動駕駛不再擔心算力問題
原本應該在今年 3 月份於加州聖何塞舉辦的英偉達 GTC 2020 大會,因為全球性新冠病毒肺炎的爆發而不得不推遲舉行。
比原計劃晚了將近 2 個月,英偉達 GTC 2020 終於在 5 月 14 日回歸。
不過這一次開發者們沒辦法在線下集會,只能通過線上直播觀看「皮衣教主」黃仁勛的主題演講。老黃此次是在他矽谷的家中完成了這場別開生面的「Kitchen Keynote」。
雖然是廚房舉行,英偉達依然爆出「核彈」,發布了全新一代的 GPU 架構 Ampere(安培)。
在自動駕駛方向上,英偉達通過兩塊 Orin SoC 和兩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組合,實現了前所未有的?2000 TOPS?算力的 Robotaxi 計算平台,整體功耗為?800W。
有業界觀點認為,實現 L2 自動駕駛需要的計算力小於 10 TOPS,L3 需要的計算力為 30 - 60 TOPS,L4 需要的計算力大於 100 TOPS,L5 需要的計算力至少為 1000 TOPS。
現在的英偉達自動駕駛計算平台已經建立起了從?10TOPS/5W,200TOPS/45W?到?2000 TOPS/800W?的完整產品線,分別對應前視模塊、L2+ADAS?以及?Robotaxi?的各級應用。
從產品線看,英偉達?Drive AGX?將全面對標 Mobileye?EyeQ?系列,希望成為量產供應鏈中的關鍵廠商。
1、全新 GPU 架構:Ampere(安培)
2 個月的等待是值得的,本次 GTC 上,黃仁勛重磅發布了英偉達全新一代 GPU 架構 Ampere(安培)以及基於這一架構的首款 GPU NVIDIA A100。
A100 在整體性能上相比於前代基於 Volta 架構的產品有 20 倍的提升,這顆 GPU 將主要用於數據分析、專業計算以及圖形處理。
在安培架構之前,英偉達已經研發了多代 GPU 架構,它們都是以科學發展史上的偉人來命名的。
比如 Tesla(特斯拉)、Fermi(費米)、Kepler(開普勒)、Maxwell(麥克斯維爾)、Pascal(帕斯卡)、Volta(伏特)以及 Turing(圖靈)。
這些核心架構的升級正是推動英偉達各類 GPU 產品整體性能提升的關鍵。
針對基於安培架構的首款 GPU A100,黃仁勛細數了它的五大核心特點:
集成了超過 540 億個晶體管,是全球規模最大的 7nm 處理器;引入第三代張量運算指令 Tensor Core 核心,這一代 Tensor Core 更加靈活、速度更快,同時更易於使用;採用了結構化稀疏加速技術,性能得以大幅提升;支持單一 A100 GPU 被分割為多達 7 塊獨立的 GPU,而且每一塊 GPU 都有自己的資源,為不同規模的工作提供不同的計算力;集成了第三代 NVLink 技術,使 GPU 之間高速連接速度翻倍,多顆 A100 可組成一個巨型 GPU,性能可擴展。
這些優勢累加起來,最終讓 A100 相較於前代基於 Volta 架構的 GPU 在訓練性能上提升了?6 倍,在推理性能上提升了?7 倍。
最重要的是,A100 現在就可以向用戶供貨,採用的是台積電的 7nm 工藝製程生產。
阿里雲、網路雲、騰訊雲這些國內企業正在計劃提供基於 A100 GPU 的服務。
2、Orin+安培架構 GPU:實現 2000TOPS 算力
隨著英偉達全新 GPU 架構安培的推出,英偉達的自動駕駛平台(NVIDIA Drive)也迎來了一次性能的飛躍。
大家知道,英偉達此前已經推出了多代 Drive AGX 自動駕駛平台以及 SoC,包括?Drive AGX Xavier、Drive AGX Pegasus?以及?Drive AGX Orin。
其中,Drive AGX Xavier 平台包含了兩顆 Xavier SoC,算力可以達到 30TOPS,功耗為 30W。
最近上市的小鵬 P7 上就量產搭載了這一計算平台,用於實現一系列 L2 級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Drive AGX Pegasus 平台則包括了兩顆 Xavier SoC 和兩顆基於圖靈架構的 GPU,算力能做到 320TOPS,功耗為 500W。
目前有文遠知行這樣的自動駕駛公司在使用這一計算平台。
在 2019 年 12 月的 GTC 中國大會上,英偉達又發布了最新一代的自動駕駛計算 SoC Orin。
這顆晶元由 170 億個晶體管組成,集成了英偉達新一代 GPU 架構和 Arm Hercules CPU 內核以及全新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加速器,最高每秒可運行 200 萬億次計算。
相較於上一代 Xavier 的性能,提升了 7 倍。
如今,英偉達進一步將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算力往前推進,通過將兩顆 Orin SoC 和兩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集成起來,達到驚人的 2000TOPS 算力。
相較於 Drive AGX Pegasus 的性能又提升了 6 倍多,相應地,其功耗為 800W。
按一顆 Orin SoC 200TOPS 算力來計算,一塊基於安培架構的 GPU 的算力達到了 800TOPS。
正因為高算力,這個平台能夠處理全自動駕駛計程車運行所需的更高解析度感測器輸入和更先進的自動駕駛深度神經網路。
對於高階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而言,英偉達正在依靠 Orin SoC 和安培 GPU 架構在計算平台方面引領整個行業。
當然,作為一個軟體定義的平台,英偉達 Drive AGX 具備很好的可擴展性。
特別是隨著安培 GPU 架構的推出,該平台已經可以實現從入門級 ADAS 解決方案到 L5 級自動駕駛計程車系統的全方位覆蓋。
比如英偉達的 Orin 處理器系列中,有一款低成本的產品可以提供 10TOPS 的算力,功耗僅為 5W,可用作車輛前視 ADAS 的計算平台。
換句話說,採用英偉達 Drive AGX 平台的開發者在單一平台上僅基於一種架構便能開發出適應不同細分市場的自動駕駛系統,省去了單獨開發多個子系統(ADAS、L2+ 等系統)的高昂成本。
不過,想採用 Orin 處理器的廠商還得等一段時間,因為這款晶元會從 2021 年開始提供樣品,到?2022 年下半年才會投入生產並開始供貨。
3、英偉達自動駕駛「朋友圈」再擴大
本屆 GTC 上,英偉達的自動駕駛「朋友圈」繼續擴大。
中國自動駕駛公司小馬智行(Pony.ai)、美國電動車創業公司?Canoo?和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加入到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生態圈,將採用英偉達的 Drive AGX 計算平台以及相應的配套軟體。
小馬智行將會基於 Drive AGX Pegasus 計算平台打造全新一代 Robotaxi 車型。
此前,小馬智行已經拿到了豐田的 4 億美金投資,不知道其全新一代 Robotaxi 會不會基於豐田旗下車型打造。
美國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 Canoo 推出了一款專門用於共享出行服務的電動迷你巴士,計劃在 2021 年下半年投入生產。
為了實現輔助駕駛的系列功能,這款車型會搭載英偉達 Drive AGX Xavier 計算平台。前不久,Canoo 還和現代汽車達成合作,要攜手開發電動汽車平台。
作為全球新造車圈內比較特殊存在的法拉第未來,這一次也加入到了英偉達的自動駕駛生態圈。
FF 首款量產車 FF91 上的自動駕駛系統將基於 Drive AGX Xavier 計算平台打造,全車搭載了多達 36 顆各類感測器。
法拉第未來官方稱 FF91 有望在今年年底開始交付,不知道屆時會不會再一次跳票。
作為 GPU 領域絕對霸主的英偉達,在高算力的數據中心 GPU 以及高性能、可擴展的自動駕駛計算平台的加持下,已經建起了一個完整的集數據收集、模型訓練、模擬測試、遠程式控制制和實車應用的軟體定義的自動駕駛平台,實現了端到端的完整閉環。
同時,其自動駕駛生態圈也在不斷擴大,包括汽車製造商、一級供應商、感測器供應商、Robotaxi 研發公司和軟體初創公司在內的數百家自動駕駛產業鏈上的企業已經在基於英偉達的計算硬體和配套軟體開發、測試和應用自動駕駛車輛。
未來,在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里,以計算晶元為核心優勢,英偉達的觸角將更加深入,有機會成為產業鏈條上不可或缺的供應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英偉達是賓士最好的選擇
當然在GPU硬體方面,英偉達也在不斷鞏固、增強固有優勢。2019年,英偉達收購了成立於1999年的Mellanox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數據中心端到端連接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其領先的InfiniBand互聯方案是超算系統的核心組件,速度遠超其它技術,占統治地位。也就是說,英偉達通過收購Mellanox公司,彌補了其在數據中心低延遲互聯及網路方面的欠缺,不僅具備了超高的伺服器計算能力,同時也具備了超快的伺服器連接速度。
毫無疑問,通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的英偉達已經不能簡單的用顯卡供應商來形容了,那麼我們該如何定義它?黃仁勛曾說過,英偉達是一家AI公司,更強調英偉達是一家軟體公司,和蘋果類似,通過售賣硬體盈利的軟體公司。
圖|來源於網路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如何看待芯馳面向汽車的三款SOC晶元
引言:上個月受邀看了芯馳(SemiDrive)的9系列SoC線上發布會,年初其實就收到了線下發布會的邀請,但因為疫情一直無法確定時間。這次線上發布會看下來還是頗有亮點的,只可惜沒有抽到獎品。芯馳這次發布了三款晶元(X9、V9、G9)三大汽車晶元產品,作為一個國產車規高性能晶元的團隊,這次發布的9系列晶元有不少獨到之處,依據發布會的信息簡單聊一聊這三款晶元和晶元對汽車電子的發展影響。
01? 晶元在新型架構中重要性
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大變革背景下,汽車軟體作為一種車企需要探索的模式,從產品定義的角度圍繞軟體出發,已成為業界需要探索的共識。在這個裡面,傳統汽車採用經典的分布式 E/E 架構遇到了核心的瓶頸,主要的原因是:單個ECU的計算能力不足、供應商軟硬體迭代一體化使得產品SOP之後固化,面向未來更多功能的通訊帶寬不足等等,都不能滿足未來的汽車發展的需求。
在目前的EE電子電氣升級中有幾個突出的特點值得關註:
1)汽車ECU的硬體架構和ECU協同工作的網路升級。升級路徑表現為分布式(模塊化→集成化)、 域集中(域控制集中→跨域融合)、 中央集中式(車載電腦→車-雲計算)。在這個過程中,車載網路骨幹由CAN匯流排向CANFD、乙太網方向發展,甚至發展到後期可能採用PCIE的板卡通信架構發展車載電腦的整體設計。
2)軟體架構升級。通過 AutoSAR和Autosar Adaptive等軟體架構提供標準的介面定義,模塊化設計,促使軟硬體解耦分層,實現軟硬體設計分離;?Classic AutoSAR 架構逐步向 Classic AutoSAR 和 Adaptive AutoSAR 混 合式架構。好處在於:可實現軟體/固件 OTA 升級、軟體架構的軟實時、 操作系統可移植;採集數據信息多功能應用,有效減少硬體需求量,真正實現軟體定義汽車。
在智能汽車的計算平台的硬體上,大部分車企會採用混合架構,傳統主控制器主要還是基於32位Tricore,PowerPC以及850等架構的微處理器, 主要作為冗餘和兼容的部分。對於AI和計算力消耗較多的自動駕駛和交互應用, 需提供GPP通用處理器、硬體加速器(HWA)和嵌入式的可編程邏輯陣列(eFPGA),域控制器最大的提升還是在晶元算力的提升,這也使得晶元廠家和車企的直接溝通,也在這個層級需要和軟體聯合考慮。
比較典型的是類似於BMW的架構,如下圖所示,BMW的智能駕駛的所有基礎就是基於Intel和Mobileye的基礎晶元平台,在這個基礎晶元平台上
02 芯馳的晶元平台
智能汽車計算平台硬體架構,基於高性能CPU/GPU的SOC晶元實現娛樂、自動駕駛和內部的高速通信,需要強大的硬體運算資源,在智能駕駛領域能夠基於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定位系統和高精地圖等多信息融合實現環境感知定位、路徑決策規劃和車輛運動控制等,滿足智能駕駛系統高性能和高安全性的控制需求。在娛樂領域,處理後台的大量視頻數據滿足外部的高速數據傳輸,這一切都需要計算平台內的晶元滿足強大的運算能力滿足計算性能與實時性要求、滿足ISO 26262的功能安全要求、滿足信息安全要求、支持多種車內通信協議CANFD/Ethernet等、支持FOTA升級,實現功能迭代、滿足車規級標准(溫度、電磁兼容、可靠性等)和滿足成本要求。
這裡面我們看到的更多的還是國外晶元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可能還有三星和蘋果未來也要參與這個游戲。
英特爾早期嘗試發布自動駕駛平台IntelGo,並通過並購來完成布局,包括Mobileye的EyeQ系列專用晶元、Altera的FPGA晶元和Movidius的視覺處理單元VPU,以及自己的8核凌動晶元CPU處理器,形成自動駕駛的整體硬體解決方案。
英偉達的Drive PX和PX2可滿足L2、L3級ADAS應用,為合作夥伴提供從底層運算、操作系統層、軟體演算法層以及應用層在內的全套可定製的解決方案;自動駕駛處理器Xavier和Orin晶元可滿足L3/L4級自動駕駛應用,集成了NVIDIA新一代GPU架構和Arm Hercules CPU內核以及全新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加速器。
高通通過將自己的移動處理晶元升級為車規級切入汽車電子領域,2019年量產的820A支持深度學習的ADAS應用,經過迭代以後高通發布自動駕駛晶元平台驍龍Ride,採用了模塊化的高性能異構多核 CPU/GPU,包括深度學習加速器和自動駕駛軟體Stack,內置了AI計算機視覺引擎。
這次芯馳發布的三款晶元,定位是很有意思的:
X9系列晶元用來支持未來智能座艙:在傳統汽車座艙里,人和車的溝通只能通過按鍵和基礎的觸控屏等進行;而一顆X9晶元可以同時支持多塊高清屏幕,具備語音交互、手勢識別,駕駛員狀態監控等功能,可以讓人在車內感受到多元化的交互體驗;
V9系列晶元是自動駕駛的核心大腦:作為域控制器核心,V9內置高性能視覺引擎,支持多達18個攝像頭輸入,不僅能滿足ADAS應用需求,還能給未來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留有充足的擴展空間;
G9系列晶元是未來汽車的智慧信息樞紐;X9智能座艙、V9智能駕駛,以及其它功能模塊和域控制器,原本相互獨立、各自為政,G9在其中起到了交互連接的作用,讓各個功能模塊在車內互聯互通,形成未來汽車的智慧神經網路。同時,G9還可連接外部網路,支持OTA在線升級,自動駕駛在線開啟等功能。
我覺得這些產品的推出,特別是芯馳也和一些生態的夥伴把晶元的應用嘗試推起來,真的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嘗試,能給產業多一種選擇。傳統半導體通常我們會用3個維度來評價一個半導體,通常是Performance(性能),Power(功耗),Price(價格)。對於車規晶元來講,還有三個維度:安全性、可靠性和長效性。圍繞未來的智能汽車的計算平台的需求,對於晶元這塊我們只看到華為把手機晶元往汽車級別遷移,並沒有太多其他企業專注於這個領域。
小結:這一篇文章我覺得還是重點談一下SOC晶元平台存在的意義,我們可以看一下這三款產品發布會上的視頻,後面我們來談談芯馳的架構師的一些總結,非常有意思。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5. 續航706km專打特斯拉小鵬P7正式上市售價22.99萬元起
4月27日,繼G3之後,小鵬汽車第二款產品,定位超長續航智能轎跑的小鵬P7以線上直播發布的形式宣布上市,三種動力版本共8款配置,補貼後售價22.99-34.99萬元。
自去年廣州車展上小鵬P7開啟預售,長續航版本650km+的續航里程以及四驅高性能車型4.3S破百的強悍數據便讓人眼前一亮。今天,這款令人充滿期待的車終於揭開了它最後一層價格面紗。
新車亮點信息:
1.車型定位中型純電動轎跑,NEDC綜合續航里程706km;
2.首款搭載NVIDIADRIVE?AGXXavier平台的量產車型;
2.搭載小鵬汽車自主研發的X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3.智能車險服務可定製搭配險種,整合一鍵續保、智能理賠。
自從特斯拉國產以來,國內造車「新勢力」壓力倍增。再加上席捲世界的疫情橫掃汽車產業鏈,汽車作為長鏈條、重資產的行業,任何一個環節的危機都會為產業鏈下游企業帶來巨大影響。小鵬P7轎跑定位已經避開一大批自主純電SUV,而擁有了寧德時代、博世、LG、英偉達、采埃孚等國際巨頭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小鵬P7的智能化和產品力都能和Model3展開正面競爭,重要的是價格方面,P7已經贏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在中國搞「雙重標准」,剛剛國產的特斯拉該道歉嗎
特斯拉又一次處在風口浪尖,特斯拉之前承諾新車都會使用最新的晶元,而且隨車清單上也是這樣註明的,但恰恰有車主發現車輛實際裝配的是舊版本晶元,特斯拉國產簡配、特斯拉偷梁換柱的質疑聲四起。3月3日,特斯拉官方也給出了回應。
上汽通用五菱的復工時間比特斯拉早一天,但並不是生產汽車,從2月9日開始,聯合上游供應商生產口罩開始自建生產線生產口罩,供應給疫情一線、供應商、經銷商等。
據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的2月市場零售數據,到2月23日,國內乘用車單日的零售成交量僅為3000多輛,同比下滑了89%,由此他預計2月份市場零售量將同比下降75%。
受大環境影響,特斯拉如此著急趕工交付,能不能完成50萬的目標暫且不說,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分又降了幾個刻度。
這不是特斯拉在中國第一次犯錯,2019年4月,上海一地下車庫內,一輛特斯拉起火燃燒,火勢殃及周圍停泊的其他車輛。最後特斯拉回應到:我們沒有收到任何信息表明這起火災是與汽車本身出現問題有關的......非常官方的陳詞之後特斯拉並沒有道歉,不知道這次特斯拉會不會低下高傲的頭顱,向中國消費者道歉。
文/崔建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2020 年最值得期待的智能轎跑 小鵬 P7 究竟有哪些黑科技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2020年將會有很多全新的純電動車型來到我們身邊,其中小鵬P7就是一款非常值得期待的智能轎跑。相比起強悍的性能數據,這台車最打動我的地方還是在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構想。除了整車OTA升級、超過30萬億次/秒算力的NVIDIADRIVEXavier晶元,這台車上還有很多能夠反映小鵬造車理念的黑科技,也正是這些黑科技讓這台充滿互聯網基因的旗艦車型變得更有競爭力。
而且考慮中國路況,在小鵬P7上前向三個攝像頭聯合起來在距離和角度層面分別涵蓋200米距離到120度廣角,前向側角兩個攝像頭專門針對中國式加塞和十字路口對向來車設計,後向側角實現盲區監測,後向攝像頭針對後方來車可以檢測到將近100米距離,保證全方位感知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這台車會首發搭載博世第五代毫米波雷達,相對第四代毫米波雷達視場角從90°增大到100°、帶寬從1G擴大到1.5G。而且在前面提到了,13個攝像頭裡面專門設置有4個環視攝像頭,除了360度倒車影像,這些攝像頭也是為了自動泊車設計的,在之前的小鵬G3上一個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自動泊車,這個優勢在小鵬P7上依然還會保留。特別是之前在特斯拉上非常有新鮮感的NOA功能,在小鵬P7上未來也可能見到。
編輯總結?/
小鵬P7將於2020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並啟動交付,到時就可以實際感受在現實用車環境里這些黑科技給我們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目前小鵬P7共發布後驅長續航車型、後驅超長續航車型及四驅高性能車型,共3個車型、8個主要版本,預售價格區間24-37萬元。在不到三十萬的價格買到這樣一台純電動旗艦轎跑,你會期待它的到來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8. 車企需不需要自研晶元
車企到底需不需要自研晶元?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
在最近這段時間里,我們其實看過了不少宣布要自研晶元的新聞亦或者是傳聞,似乎自研晶元又要成為新的熱潮。
但是,車企,真的需要去自研晶元嗎?這是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問題。
先從自研晶元的好處講起。
打破壟斷封鎖
在半導體領域,美國處於絕對是霸主地位,也正是因為美國的制裁,華為發布的Mate40系列手機,成為麒麟晶元的「絕唱」。
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坦言:「互聯網時代,中國終端產業的核心技術和美國差距很大。」在晶元、核心器件領域同樣如是。
以已經成功自研出晶元的特斯拉為例。去年四月的自動駕駛日上,自研晶元正式面世,但是,這款晶元的設計卻是在一年半前到兩年前」完成的,而在更早之前的2016年,特斯拉就已經在思考關於自研晶元的事了,?細究下來,為了自研晶元這件事,特斯拉花了3年時間。
理想汽車首席技術官(CTO)王凱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對系統擁有足夠深的理解是自研晶元的必要條件。以特斯拉為例,在那個時候(自研晶元),他們對於晶元已經有很深的理解,同時在市面上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晶元,所以決定自己來做。同時也會深度參與其中。「一般晶元設計開發需要三年時間,然後有三年的使用時間,之後就需要對架構進行調整,加起來就是6年,對於主機廠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甚至有可能什麼都搞不出來。」
所以,自研這個事情,沒那麼容易。
至少自研晶元具體要花多少錢。舒傑告訴我,可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誇張。「我個人感覺用不了10億美元,這個(資金)看你怎麼用,可能你需要第三方的支持,或者要把軟體生態做好,可能要投入很多,但是10億美金我覺得有點太多了。」
小結
晶元這個事情,非常值得做。雖然現在很有阻力,但是放在未來智能汽車的大背景下來看,增強晶元方面的能力非常有必要。
看看現在的特斯拉你就知道了。在有了自研晶元能力之後,將FSD重寫、自研神經網路訓練機器Dojo,這些能力帶來的結果就是特斯拉在智能化上的體驗升級,為其構築了更加堅實的智能化護城河。
最初更新的重寫版FSD功能展示了其無保護左轉的能力,在這個視頻里,特斯拉在通過比較窄小的車道的時候,會自動把後視鏡收起來(第一次看還有點頭皮發麻),可以預見的是,重寫版FSD能力還沒有見底,Dojo的潛力還沒有見底。
甚至這種優勢直接為特斯拉帶來源源不斷的收益,Autopilot的漲價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現在美國FSD的價格已經漲到1萬美元,價格相當於最便宜Model3(37990美元)的1/4。這些,都為主機廠帶來了新的利潤想像空間。甚至體現在其估值之上,現在特斯拉股價已經是彼時第一名豐田的兩倍之多。
車企要不要自研晶元?這里其實還是多方因素綜合考量。要看自身的實力以及技術儲備,同時評估這件事的益弊。畢竟,有錢有有錢的做法,沒錢有沒錢的方式,要學會靈活變通,選擇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玩法。
可預見的是,未來汽車的競爭,將是算力和數據的戰爭,而作為這二者的硬體載體,以晶元為代表的半導體也將在汽車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小鵬P7上都搭載了哪些黑科技
小鵬P7不僅長得帥氣,還有許多的黑科技設計,比如小鵬P7搭載著自主研發的L3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復系統,
10. 「皮衣教主」黃仁勛與他的自動駕駛帝國
就在今年9月,我們@皆電體驗了蔚來NOP(NavigateonPilot)功能。捏指一算,這是繼特斯拉FSD(NoA)之後第二款能基於導航規劃路線實現自動進出閘道,自動變道超車的輔助駕駛功能了。
NOP目前已經通過FOTA的形式推送給用戶,支持蔚來全部車型。盡管是「老掉牙」的ES8,其內置MobileyeEyeQ4晶元的算力冗餘已經能完全滿足NOP的需求。
提及到高級輔助駕駛,除了高清攝像頭、各種雷達之外,晶元可以說是最重要,也是車企最難攻克的部分,目前除了特斯拉能實現自研之外,包括賓士、寶馬、蔚來、小鵬都選擇了外購晶元。而能提供這類晶元的ADAS廠商也不少,像Mobileye、博世、德州儀器以及英偉達,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問:
「英偉達不是做顯卡GPU的那個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