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的標准
Ⅰ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區別
每個人提起區塊鏈,都會知道其最大的優點-去中心化。要知道,去中心化畢竟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如果從萬物之始和無的角度去看,我更願意稱之為中心化和信用系統化。
那麼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區別到底在哪兒呢?
1、 去中心化誕生的艱難
一個區塊鏈的誕生其實比在這里嘴上或者打字說出來要困難得多,單單看一個:貴州成為了大數據之都的原因無非就是因為山洞不僅不潮濕而且還能天然排熱。阿里雲的伺服器放在了貴州單單一天就能節省26萬軟妹子!
所以對於遍布全球的區塊鏈資料庫而言,想要保證資料庫的安全穩定運行並不是想像中那樣簡單,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一旦出現了資料庫的破壞,區塊鏈就沒法達到一致性和公有規范性的標准。
還有,區塊鏈重在激勵機制的設置。激勵機制直接與資料庫的數據保存以及這個區塊鏈的價值直接相關。
另外,區塊鏈的數據要保證每個人都能可佔有,必然會存在相當大數量的數據記錄和傳輸。而這些都是要以幾倍的花銷作為保證的。
2、 改變資料庫
對於中心化應用而言,要想改變資料庫輕而易舉。
但是對於去中心化而言,必須要有所有人的同意共識才能有改變。而這恐怕也違背了中本聰區塊鏈設計的初衷。
3、違規用戶的處理
純粹的去中心化是活不下去的。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單純的唯心、唯物也都是不可能長存的。陰陽合一才是正道。
同理,單純的中心化、或者單純的去中心化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如今運營的不錯的幾個社群,比如某幣,前段時間就出現了大批量的封號現象。而幾乎每個人剛開始想要進入區塊鏈就是因為其去中心化的特性。這個例子就清楚證明了如果想要讓區塊鏈走得更好,對於人人參與的規則、底線必須明確,而且必要時一定要有外在的力量干預。
不然一定會有不法投機分子破壞社群或者在區塊鏈上面填寫垃圾信息。
在中心化應用當中,比如微博有過封大號和刪除某位名人微博的行為。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應用,誰也沒有權利去做這種事情。
眾所周知,洗稿問題是所有自媒體平台都在煩惱的問題。而這種問題是通過及其永遠無法解決的,只能去通過人工審查。
Ⅱ 去中心化通俗解釋是什麼
去中心化通俗解釋是: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時代,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去中心化的基本性質: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
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Ⅲ 「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到底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基本概述: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舉例說明:
1、中心化:幾個老師在上面講課,同學在下面聽。(上課)
2、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講話,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聽或者講。(英語角)
去中心化的作用
1、解決容錯性問題。去中心化系統不太可能因為某一個局部的意外故障而停止工作,因為它依賴於許多獨立工作的組件,它的容錯能力更強。
2、抗攻擊性。對去中心化系統進行攻擊破壞的成本相比中心化系統更高。攻擊中心會使整個系統癱瘓,而去中心化的系統,攻擊任何一個節點都不會影響整個系統。
3、抗勾結性。去中心化系統的參與者們,很難相互勾結。每一個節點都是平行的,不存在上下級、主從的關系,都是平等的。而中心化的傳統企業和政府的領導層,往往會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損害客戶、員工和公眾利益的方式,相互勾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去中心化
Ⅳ 什麼叫做去中心化
是指Web 2.0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由權級平等的全體網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內容,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共同生產信息,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同時,「去中心化」也被解讀為一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
Ⅳ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具體概念是什麼
去中心化:
相對於「中心化」概念,在去中心化的系統網路里,每一個參與者(節點)都是平等且自由的關系,沒有誰依賴誰。
這就像朋友聚會,暢所欲言,你可以選擇不說話,也可以選擇中途離場;中心化則像是領導開會,一切全憑領導這個中心在會議上指示和安排。
中心化:
就是以一個節點為中心,向四周擴散開去。
注意事項:
相對於前期的互聯網(Web 1.0)年代,今天的網路(Web 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發生,而是由整體網民一起參加、權級相等的一起創造的成果。任何人,都能夠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一起生產信息。
跟著網路服務形狀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鼓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供給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加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一起進行內容協同創造或奉獻。
Ⅵ 統計中,數據去中心化和標准化有什麼區別嗎
數據標准化是指:數值減去均值,再除以標准差;所謂中心化, 是指變數減去它的均值.
Ⅶ 去中心化的基本概述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Ⅷ 去中心化是什麼的一個特點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點。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
去中心化的應用
1、滴滴打車:世界應用廣泛的公交車與當下熱門APP「滴滴打車」形成了「中心化」與「去中心」的鮮明對比。用戶可從身感知:當乘坐公交車時需前往距離乘坐點最近的(集中點)公交站,且其線路覆蓋也許只能到達距離目的地一定范圍內。
2、以太幣:以太幣是以太坊的一種數字貨幣,被視為比特幣2.0。以太坊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為解決比特幣拓展性不足而誕生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利用各種模塊搭建應用。而開發者們需要使用以太幣來支撐應用的運行。
Ⅸ 去中心化的基本性質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必須在擁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或在擁有眾多個體的群中才能出現或存在。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節點來自由選擇中心、自由決定中心。簡單地說,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決定節點。節點必須依賴中心,節點離開了中心就無法生存。去中心化的意思,是節點決定中心,中心必須依賴節點,中心離開了節點就無法存在。在去中心化系統中,任何人都是一個節點,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一個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階段性的,任何中心對節點都不具有強制性。
Ⅹ 什麼是去中心化
解釋: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