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準網算力
㈠ 水準網平差
用這個做吧
http://www.ieforever.com/Service/Download/Index.html
㈡ 四等水準測量的計算方法
四等水準測量
控制測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測量外,還要進行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小區域地形測圖或施工測量中,多採用三、四等水準測量作為高程式控制制測量的首級控制。
一、三、四等水準測量(leveling)的技術要求
1、高程系統:三、四等水準測量起算點的高程一般引自國家一、二等水準點,若測區附近沒有國家水準點,也可建立獨立的水準網,這樣起算點的高程應採用假定高程。
2、布設形式:如果是作為測區的首級控制,一般布設成閉合環線;如果進行加密,則多採用附合水準路線或支水準路線。三、四等水準路線一般沿公路、鐵路或管線等坡度較小、便於施測的路線布設。
3、點位的埋設:其點位應選在地基穩固,能長久保存標志和便於觀測的地點,水準點的間距一般為1—1.5km,山嶺重丘區可根據需要適當加密,一個測區一般至少埋設三個以上的水準點。
4、三、四等及五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和技術要求列於表中。
二、三、四等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
三、四等水準測量觀測應在通視良好、望遠鏡成像清晰及穩定的情況下進行。一般採用一對雙面尺。
1、三等水準一個測站的觀測步驟:(後-前-前-後;黑-黑-紅-紅)
(1)照準後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1)、(2)、(3)。
(2)照準前視尺黑面,精平,分別讀取上、下、中三絲讀數,並記為(4)、(5)、(6)。
(3)照準前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7)
(4)照準後視尺紅面,精平,讀取中絲讀數,記為(8)
這四步觀測,簡稱為「後一前一前一後(黑一黑一紅一紅)」,這樣的觀測步驟可消除或減弱儀器或尺墊下沉誤差的影響。
對於四等水準測量,規范允許採用「後一後一前一前(黑一紅一黑一紅)」的觀測步驟。
2、一個測站的計算與檢核:
觀測記錄參看書本表7-11。
①視距的計算與檢核
後視距 (9)=[(1)—(2)]X100m
前視距 (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
前、後視距差 (11)=(9)—(10)三等≯3m,四等≯5m
前、後視距差累積 (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
②水準尺讀數的檢核
同一根水準尺黑面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
前尺黑面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13)=(6)十K—(7)
後尺黑面與紅面中絲讀數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為紅面尺的起點數,為4.687m或4.787m)
③高差的計算與檢核
黑面測得的高差(15)=(3)—(6)
紅面測得的高差(16)=(8)—(7)
校核:黑、紅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
或 (17)=(14)—(13)三等≯3mm,四等≯5mm
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
在測站上,當後尺紅面起點為4.687m,前尺紅面起點為4.787m時,取十0.100,反之,取—0.100。
3、每頁計算校核
①高差部分
在每頁上,後視紅、黑面讀數總和與前視紅、黑面讀數總和之差,應等於紅、黑面高差之和。
對於測站數為偶數的頁:
2[(3)+(8)]—2[(6)+(7)]=∑[(15)+(16)]=2∑(18)
對於測站數為奇數的頁:
∑[(3)+(8)]—2[(6)+(7)]= ∑[(15)十(16)]=2∑(18)±0.100
②視距部分
在每頁上,後視距總和與前視距總和之差應等於本頁末站視距差累積值與上頁末站視距差累積值之差。校核無誤後,可計算水準路線的總長度。
∑(9)—∑(10)=本頁末站之(12)—上頁末站之(12),水準路線總長度=∑(9)+ ∑(10)
4、成果整理
三、四等水準測量的閉合路線或附合路線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閉合差應滿足表7-10 的要求。然後,對高差閉合差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可參見第二章有關部分,最後按調整後的高差計算各水準點的高程。若為支水準路線,則滿足要求後,取往返測量結果的平均值為最後結果,據此計算水準點的高程。
5、四等水準採用塔尺進行觀測的步驟如下:
後(上、下、中)---前(上、下、中)----改變儀器高----前(中)--後(中)
註:第2章2.3節介紹的圖根水準測量成果處理方法是一種近似的成果處理方法,他不能用於三、四等水準測量的成果處理。
《城市測量規范》規定,各等級高程式控制制網(指一、二、三、四等水準網)應採用條件平差或間接平差進行成果計算,條件平差或間接平差是符合最小二乘原理的嚴密平差方法,本書沒有介紹它們的內容。
所以,三、四等水準測量成果處理的方法已經超出了本書的范圍。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專用平差計算軟體如武漢大學測繪學院開發的「科傻」軟體或南方測繪公司的「平差易」軟體進行計算。
§7-8 三角高程測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
原因:1、丘陵地區和山區,地面高低起伏較大
2、水準點位於較高建築物上。
方法:測距儀三角高程測量(可以代替四等水準測量)、全站儀三角高程測量、經緯儀三角高程測量(主要用於山區圖根高程式控制制)
一、三角高程測量的原理
已知:A點高程
觀測:儀器高i、覘標高l、豎直角α、A、B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AB
則可求得A、B兩點間的高差hAB =DAB tanα +i – l
上述公式沒有考慮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影響,適合於兩點距離小於200m的高差計算。
二、三角高程測量的等級及技術要求
對於三角高程式控制制測量,—般分為兩級,即四等和五等三角高程測量,它們可作為測區的首級控制。其技術要求見表。
三、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影響(球氣差改正數)
在做三角高程測量時,在一定情況下,還需要考慮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對所測高差的影響,即要進行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的改正,簡稱球氣兩差改正。
1.地球曲率的改正
在用三角高程測量兩點間的高差時,若兩點間的距離較長(超過300m),則圖7-15中的大地水準面不能再用水平面來代替,而應按曲面看待,因此還應考慮地球曲率影響的改正,簡稱為球差改正,其改正數用f1表示。
2、大氣折光的改正
在觀測豎直角時,由於大氣的密度不均勻,視線將受大氣折光的影響而總是成為一條向上 拱起的曲線,這樣使所測得的豎直角(水平方向與視線的切線方向)總是偏大。
因此,要進行大氣折光的改正,簡稱氣差改正,其改正數用f2表示。
3、措施
球氣兩差在單向三角高程測量中,必須進行改正。對於雙向三角高程測量(又稱對向觀測或直反覘觀測。
4、三角高程測量的觀測和計算
先在已知高程的A點安置經緯儀,在另一B點立覘標,測得高差hAB,稱為直覘。
然後再在B點安置經緯儀,A點立覘標,測得高差hBA,稱為反覘。若將直、反覘測得的高差值取平均值,可以抵消球氣兩差的影響,所以三角高程測量一般都用對向觀測,且宜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
拓展資料:
工程是科學和數學的某種應用,通過這一應用,使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的特性能夠通過各種結構、機器、產品、系統和過程,是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少的人力、物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對人類有用的東西。
將自然科學的理論應用到具體工農業生產部門中形成的各學科的總稱。
㈢ 水準網平差原理是什麼
不管是哪種平差原理,都是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最佳估計值。
㈣ 怎麼看一個水準網是否符合標准
怎麼看一個水準瓦?是否符合標准?因為看他的一個設置設置
㈤ 你好,請教個問題,如果水準網中有四個點,四個點之間彼此兩兩的高程已測得
只需要一個點就好了,兩個點的話可以任選一個,他們之間都是相對關系,兩個不同的已知點推出來的相對值是不一樣的,已知點只是你選擇的參照物,而參照物你可以選擇n個其中的一個。
㈥ 電腦用不了水準網平差軟體可能是什麼原因
蘋果usb網線轉換器在windows8筆記本電腦上使用的需要用驅動類軟體檢測是否需要相應的驅動。推薦下載「驅動精靈」。 解決方法如下: 打開網路。 輸入「驅動精靈」點擊下載並安裝。 把的蘋果USB網線轉換器插上。 然後打開驅動精靈檢測。即可。
㈦ 水準網中至少連接三條水準測線的水準點稱為什麼
地球是一個南北極稍扁,赤道稍長,平均半徑約為6371km的橢球。海洋面積約佔71%,陸地面積約佔29% 測量工作是在地球表面進行的,而地球自然表面很不規則,有高山、丘陵、平原和海洋。其中最高的珠穆朗瑪蜂高出海水面達8846.27m±0.2~0.3m(我國1994年8月公布),最低的馬里亞納海溝低於海水面達11022m。但是這樣的高低起伏,相對於地球半徑6371km來說還是很小的,再顧及到海洋約占整個地球表面的71%,因此,人們把海水面所包圍的地球形體看作地球的形狀。 鉛垂線(plumb line):由於地球的自轉運動,地球上任一點都要受到離心力和地球引力的雙重作用,這兩個力的合力稱為重力,重力的方向線稱為鉛垂線 鉛垂線是測量工作的基準線。(參考橢球體作為測量計算工作的基準面) 水準面(level surface):靜止的水面。水準面是受地球重力影響而形成的,是一個處處與重力方向垂直的連續曲面,並且是一個重力場的等位面。(處處與鉛垂線垂直的連續封閉曲面) 水平面:與水準面相切的平面稱為水平面 大地水準面(geoid):水面可高可低,因此符合上述特點的水準面有無數多個,其中與平均海水面吻合並向大陸、島嶼內延伸而形成的閉合曲面,稱為大地水準面(geoid)。(與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準面稱為大地水準面)水準面有無窮個,而大地水準面是唯一的。大地水準面是測量工作的基準面 大地體:由大地水準面所包圍的地球形體,稱為大地體。 地球自然表面、水準面、大地水準面、參考橢球面、鉛垂線、法線間的關系圖 用大地體表示地球體形是恰當的,但由於地球內部質量分布不均勻,引起鉛垂線的方向產生不規則的變化,致使大地水準面成為一個復雜的曲面(圖1—1),無法在這個曲面上進行測量數據處理。 大地水準面是有微小起伏的、不規則的、很難用數學方程表示的復雜曲面。 將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投影到大地水準面上,計算起來非常困難。 為了使用方便,通常用一個非常接近於大地水準面,並可用數學公式表示的幾何形體(即地球橢球體)來代替地球的形狀作為測量計算工作的基準面。地球橢球體是—個橢園繞其短軸(b)旋轉而成的形體,故地球橢球體又稱為旋轉橢球體,旋轉橢球體的大小及形狀由長半徑a (或短半徑b )和扁率α所決定。我國目前採用的旋轉橢球體元素值為: 長半徑 a =6378140m 扁 率 α =1∶298.257 ( 式中 α= (a-b) / a ) 同時, 選擇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某點為大地原點(geodetic origin)(AVI文件),並進行了大地定位。從而建立起來全國統一的大地坐標系,這就是現在使用的「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 我國採用的橢球參數: 橢球參數 年代 長半徑m 扁率 大地坐標系 克拉索夫斯基橢球 1940 6378245 1/298.3 1954年北京坐標系 IUGG 1975年大會推薦的參數 1975 6378140 1/298.257 1980年國家大地坐標系 IUGG第17屆大會推薦的參數 1984 6378137 1/298.25722 WGS-84世界大地坐標系 由於地球橢球體的扁率很小,因此當測區范圍不大時,可近似地把橢球體作為圓球看待,其半徑取值為 6371 km。
㈧ 國家水準網的國家水準網的布設
國家水準網中水準點的高程,由幾個等級的水準測量來測定,其施測精度逐級降低,由高級控制低級。一、二等水準路線需要定期進行重復測量,以檢查水準點的高程變化和研究地殼垂直運動。此外,一、二等水準路線還要實施重力測量,供改正水準測量數據之用。 中國國家水準網(見圖)中水準點的高程是由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測定的。一等水準測量路線沿地質構造穩定和坡度平緩的交通線布滿全國,構成網狀,全長約 93000公里;網中共包括100個閉合環,根據地區情況和實際需要,閉合環周長在1000~1500公里之間。在一等水準環內布設的二等水準網,是國家高程式控制制的全面基礎。二等水準路線將一等水準環劃分為較小的環,其周長一般在500~750公里之間。三、四等水準測量直接提供地形測量和各項工程建設所必須的高程式控制制點。先用三等水準測量路線將二等環分為若干個更小的環,再用四等水準測量路線進一步加密。
中國的一、二等水準測量統稱為精密水準測量。它們是採用最精密的儀器施測的,並在作業過程中採取周密的措施,以消減各種誤差來源的影響(見水準測量)。此外,為了校核測量結果和估計測量精度,精密水準測量必須實施往測和返測,而且規定一、二等水準測量由往返測之差計算的每公里高差平均值的中誤差分別不大於0.5毫米和1.0毫米。
㈨ 水準網的介紹
水準網: 若干條單一水準路線相互連接構成節點或網狀形式。
㈩ 同濟大學水準網平差軟體,中間點能參與平差嗎
你要按照軟體要求的數據格式,把相應中間點的高差和距離(或站數)及點名輸入到軟體中或編制相應格式的文件,然後進行平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