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共衛生中心會不會被傳染
① 碰了醫院那些設施,會不會被傳染上疾病
有可能,但是幾率不高,也可以說很小,這和個人身體素質你的免疫系統有關,及病毒傳染性,病毒在暴露的空氣等環境下的存活率等等有關,有的人沒事,有的人就感染了.
疾病的傳播途徑有八大類
看看下面的文章<<疾病的傳播途徑>>或許對你有幫助
先給你摘錄一段你所關心的
醫源性傳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是指在醫療、預防工作中,人為地造成某些傳染病傳播,稱為醫源性傳播。
醫源性傳播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指易感者在接受治療、預防或檢驗(檢查)措施時,由於所用器械、針筒、針頭、針刺針、采血器、導尿管受醫護人員或其他工作人員的手污染或消毒不嚴而引起的傳播;另一類是葯廠或生物製品生產單位所生產的葯品或生物製品受污染而引起傳播,如用第Ⅷ因子引起的艾滋病。從廣義上說,這兩類傳播方式均屬於間接接觸傳播,是由於消毒不嚴、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目前,第一種傳播方式以乙型肝炎多見,此外,丙型肝炎、艾滋病亦可通過此方式傳播;第二種傳播方式與第一種相比,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往往波及人群數量較多,故危害也較大。此種情況在國內外曾有報道,值得注意。
<<疾病的傳播途徑>>::::::::::::
病原體在長期演化過程中不但適應在機體的一定部位發育、繁殖,並且也適應在宿主機體外的自然條件下暫時存活,爾後再侵入一個新宿主,循此世代綿延,以維持病原體作為一個生物種的存在。此種更換宿主的過程,在流行病學中稱為傳播機制(mechanismoftransmission)。各種傳染病的傳播機制可概括為三個階段:①病原體自宿主機體排出;②病原體停留在外界環境中;③病原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體內。
傳播機制的第一階段與病原體在宿主體內定位有關。例如,痢疾及霍亂的病原體是經口進入體內而定位於腸道,之後,經過繁殖,病原體從定位處隨糞便排出。傳播機制的第二階段是第一階段的繼續,它直接受第一階段的制約,間接受病原體在體內定位的影響。例如,痢疾及霍亂的病原體均定位於腸道,它們都隨糞便排出體外,但霍亂弧菌在小腸粘膜寄生,痢疾桿菌在大腸粘膜上寄生,由於定位的細微差別,兩種病原體被排出的頻率及隨同的排泄物性質又有不同。
病原體更換宿主在外界環境下所經歷的途徑,稱為傳播途徑(,modeofspread)。具體說,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內傳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機體所經過的途徑。
(一)經空氣傳播
經空氣傳播(airbornetransmission)包括下列三種方式:
1.經飛沫傳播(droplettransmission)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存在於呼吸道粘膜表面的粘液中或纖毛上皮細胞的碎片里,當病人呼氣、大聲說話、嚎哭、打鼾、咳嗽、打噴嚏時,可從鼻咽部噴出大量含有病原體的粘液飛沫,體積較小(約15~100μm),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不久(通常不超過幾秒鍾)。飛沫傳播的范圍僅限於病人或攜帶者周圍的密切接觸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均可經此方式傳播。擁擠的臨時工棚、看守所或監獄、旅客眾多的船艙、車站候車室是發生此類傳播的常見場所。
2.經塵埃傳播 含有病原體的分泌物以較大的飛沫散落在地上,乾燥後成為塵埃。落在衣服、床單、手帕或地板上。當整理衣服或清掃地面時,帶有病原體的塵埃飛揚而造成呼吸道傳播。凡耐乾燥的病原體,皆可經此方式傳播,如結核桿菌、炭疽芽孢等。
經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大多有季節性升高的特點,一般多見於冬春季。在缺乏免疫預防的人群中,人們常在兒童時期感染而獲得免疫力,對免疫力持久的疾病,以兒童多見,故常稱為「兒童傳染病」。影響空氣傳播的因素很多,與人口密度、居住條件及易感者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三者有關。
(二)經水傳播
經水傳播(water-bornetransmission)包括兩種傳播方式。一類是由飲用糞便污染的水之後而引起的疾病,另一類是由於與「疫水」(感染的水體)接觸而引起的疾病。
經飲水傳播的疾病有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及甲型肝炎等。它的流行強度取決於水源類型、供水范圍、水受污染的強度及頻度、病原體在水中存活時間的長短、飲水衛生管理是否完善及居民衛生習慣等。
經飲水傳播常呈爆發或流行,病例分布與供水范圍相一致,有飲用同一水源的歷史,除哺乳嬰兒外,不拘年齡、性別、職業,凡飲用生水率相似者其發病率無差異,暴飲生水者,發病尤多。在水型流行中很難從水中檢出病原體。如停止使用被污染的水源或經凈化後,流行或爆發即可平息。如水源經常被污染時,病例可終年不斷,發病呈地方性特點。
經接觸疫水(感染水體)傳播的疾病,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其病原體主要經皮膚粘膜侵入體內。此類疾病的流行特徵是病人有接觸疫水的歷史,如在流行區游泳、洗澡、捕魚、收獲、搶險救災等暴露於疫水而遭受感染。呈地方性或季節性特點,一般在水網地區較常見,若大量人群在流行區與疫水接觸後,可呈爆發或流行。
(三)經食物傳播
所有腸道傳染病、某些寄生蟲病及個別呼吸道病(如結核病、白喉等)可經食物傳播(food-bornetransmission)。
引起食物傳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食物本身含有病原體,另一種是食物在不同條件下被污染。
食物本身含有病原體的情況:如感染絛蟲囊蟲的牛、豬,患炭疽的牛、羊,患結核或布魯菌的乳牛所產的奶,沙門菌感染的家畜、家禽和蛋,攜帶甲型肝炎病毒的毛蚶、牡蠣、蛤、貝殼等水生物等。如食用未煮熟或未經消毒的上述食物,即可受到感染。如1988年1至3月,上海市發生大規模肝炎流行,急性肝炎病人達20餘萬人。從病人糞便中分離出甲型肝炎病毒,故證實這次流行為甲型肝炎流行。調查發現,這次流行是由於當地居民有生吃或半生吃毛蚶的飲食習慣。毛蚶等貝類水生物養殖區水體因受污染而引起這次大規模甲型肝炎流行。
食物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飼養與銷售的各個環節均可被污染。常見的原因有:①污染的手直接接觸而使之污染,如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沙門菌及葡萄球菌等;②用污染的水洗滌水果、蔬菜、食具等;③經空氣、飛沫、塵埃使食品污染;④攜帶病原體的昆蟲、鼠類及其排泄物直接污染食物;⑤生吃經含有病原體的糞便施肥、灌溉而未洗凈的瓜果、蔬菜及水生動植物等。
食物傳播與食物性質、污染程度、飲食習慣及食品生產、加工、運輸、貯存有關。
經食物傳播的傳染病的流行特徵:①發病者吃過污染的食物,不吃者不發病;②易形成爆發,累及人數與吃污染食物的人數有關;③停止供應污染食物後,爆發即可平息。
(四)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contacttransmission)包括兩類傳播方式:
1.直接接觸傳播(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指傳染源與易感者接觸而未經任何外界因素所造成的傳播。例如,性病、狂犬病、鼠咬熱等。
2.間接接觸傳播(indirectcontacttransmission)又稱日常生活接觸傳播,是指易感者接觸了被傳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而造成的傳播。被污染的手在間接接觸傳播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例如,接觸被腸道傳染病患者的手污染了的食品經口可傳播痢疾、傷寒、霍亂、甲型肝炎;被污染的衣服、被褥、帽子可傳播疥瘡、癬等;兒童玩具、食具、文具可傳播白喉、猩紅熱;洗臉用被污染的毛巾可傳播沙眼、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便器可傳播痢疾、滴蟲病;動物的皮毛可傳播炭疽、布魯菌病等。
間接接觸傳播所引起的傳染病,病例多呈散發、亦可形成家庭或同室內傳播;無明顯季節性,流行亦較緩慢;通常多見於個人衛生習慣不良、衛生條件不佳者。如切實改善公共衛生條件及個人衛生習慣後,可以減少或制止發病。
(五)經媒介節肢動物傳播
經媒介節肢動物傳播(arthropod-bornetransmission),指經節肢動物叮咬吸血或機械攜帶而傳播的傳染病。
1.經節肢動物的機械攜帶而傳播 如蒼蠅、蟑螂攜帶腸道傳染病病原體,後者一般只能存活2~5天。當它們覓食時接觸食物、反吐或隨其糞便將病原體排出體外,使食物污染,人們吃了這種被污染的食物或使用這些食具時而感染。
2.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 指吸血節肢動物叮咬處於菌血症、立克次體血症、病毒血症、原蟲血症的宿主,使病原體隨宿主的血液進入節肢動物腸腔或體腔內經過發育及(或)繁殖後,才能感染易感者。病原體在節肢動物內有的經過繁殖,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在蚊體內;有的經過發育,如絲蟲病的微絲蚴在蚊體內數量上不增加,但需經過一定的發育階段;有的既經發育又經繁殖,如瘧原蟲在按蚊體內。節肢動物自吸入病原體至能夠感染易感者,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稱為外潛伏期(extrinsicincubationperiod)。換言之,吸血節肢動物感染病原體後,不立即具有傳染性,必須經過一個外潛伏期後,方有傳播能力。
經吸血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為數極多,其中除包括鼠疫、瘧疾、絲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等疾病外,還包括200多種蟲媒病毒傳染病
節肢動物的孳生繁殖和活動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因而它的媒介作用也受後者的影響。所以節肢動物傳播的傳染病的發病一般均具有地區性和季節性升高;有些節肢動物傳播的傳染病具有明顯的職業特點(例如森林腦炎多見於伐木工人),發病年齡有差異,新疫區各年齡組發病無差異,老疫區多集中於兒童。
(六)經土壤傳播
土壤受污染的機會很多,如人糞施肥使腸道病病原體或寄生蟲蟲卵污染土壤,如鉤蟲卵、蛔蟲卵等;某些細菌的芽孢可以長期在土壤中生存,如破傷風、炭疸、氣性壞疽等,若遇皮膚破損,可以經土壤引起感染。
經土壤傳播(soil-bornetransmission)的病原體的意義大小,取決於病原體在土壤中的存活力、人與土壤的接觸機會及個人衛生習慣。皮膚傷口被土壤污染易發生破傷風和氣性壞疽;赤腳下地在未加處理的人糞施肥土地上勞動,易被鉤蚴感染;兒童在泥土中玩耍,易感染蛔蟲病。
(七)醫源性傳播
醫源性傳播(iatrogenictransmission)是指在醫療、預防工作中,人為地造成某些傳染病傳播,稱為醫源性傳播。
醫源性傳播有兩種類型,一類是指易感者在接受治療、預防或檢驗(檢查)措施時,由於所用器械、針筒、針頭、針刺針、采血器、導尿管受醫護人員或其他工作人員的手污染或消毒不嚴而引起的傳播;另一類是葯廠或生物製品生產單位所生產的葯品或生物製品受污染而引起傳播,如用第Ⅷ因子引起的艾滋病。從廣義上說,這兩類傳播方式均屬於間接接觸傳播,是由於消毒不嚴、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目前,第一種傳播方式以乙型肝炎多見,此外,丙型肝炎、艾滋病亦可通過此方式傳播;第二種傳播方式與第一種相比,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往往波及人群數量較多,故危害也較大。此種情況在國內外曾有報道,值得注意。
(八)垂直傳播
在產前期內孕婦將病原體傳給她的後代,稱為垂直傳播(verticaltransmission)。此種傳播是孕婦與胎兒兩代之間的傳播。垂直傳播與水平傳播(horizontaltransmission)是相應的。從廣義上說,垂直傳播可包括下列幾種方式:
1.經胎盤傳播 受感染的孕婦經胎盤血液使胎兒受感染,稱為經胎盤傳播。經胎盤傳播的有風疹、乙型肝炎、腮腺炎、麻疹、水痘、巨細胞病毒感染及蟲媒病毒感染、梅毒等病。如孕婦在懷孕早期患風疹往往使胎兒遭受危害,使胎兒發生畸形、先天性白內障。
2.上行性傳播 病原體經孕婦陰道通過子宮頸口到達絨毛膜或胎盤引起胎兒感染,稱為上行性傳播。如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肺炎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等。
3.分娩引起的傳播 胎兒從無菌的羊膜腔穿出而暴露於母親嚴重污染的產道內,胎兒的皮膚、呼吸道、腸道均存在受病原體感染的機會。如孕婦產道存在淋球菌、結膜炎包涵體及皰疹病毒等疾病的病原體時,則有可能導致相應的感染。
② 公共衛生間的坐便會不會傳染細菌和病毒
病情分析:
你說的情況感染性傳播疾病的幾率是很低的。
指導意見:
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染的可能,畢竟是公共衛生間,就是怕分泌物殘留在坐便上。
③ 成都一醫院六旬勤雜工感染艾滋病,他為什麼會被感染
現年61歲的成都錦欣精神病醫院勤雜人員張強(化名),在2020年11月13日被檢查出「艾滋病病毒抗體陽性」。在其家屬看來,院方對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對後勤人員缺乏培訓,存在管理失當。
醫院勤雜工感染艾滋病由於對艾滋病等性病知識了解不夠,很多人未採取安全措施,導致艾滋病等性病的交叉感染了,再者艾滋病感染後,有很長的一段潛伏期,如果沒有發病,感染者其實和正常人沒有很大的區別。
艾滋病是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lv)引起的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病因:本病可通過性接觸,血液,及母嬰等途徑傳播。症狀:持續發熱,慮弱,盜汗,全身淋巴結腫大。
這樣下去,其實社會上有不少一部分是未知的,隱匿在人群中。最後隨著目前科技的不斷提高,檢測技術的應用,很多病例慢慢浮出水面,所以會覺得目前艾滋病病例發現越來越多。
疾控機構也一直在宣傳教育艾滋病的基本知識,讓大家知道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以及艾滋病的預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潔身自好,從源頭控制自己。
④ 公共衛生間衛生傳染
尿液不會傳播愛滋病。
愛滋病傳播途徑:
1、同性間的性接觸傳染
在男性成人艾滋病病人中,同性戀者比例較大,尤其是在美國、歐洲一些國家和地區,隨著同性戀的蔓延,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的人數不斷增加,此種性行為已成為傳播艾滋病的最主要方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男子,其精液子中存在著大量艾滋病病毒,濃度可達107-8/ml精液。另外,男性肛門直腸和女性陰道的解剖組織結構不同,陰道為復層鱗狀上皮,而直腸粘膜是柱狀上皮,其抵抗力較女性陰道脆弱,再有彈性也低於陰道。因此,他們在進行肛交過程中,極易使薄而脆弱的肛門直腸粘膜表面損傷,形成創面。射精時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過直腸細微創面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使機體感染艾滋病。另外,組織相溶性抗原不等細胞經破損直腸粘膜過入,受體可發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或宿主抗移植物反應。此二者都可以導致嚴重的免疫抑制。男性同性戀者並非單一性夥伴,他們往往與許多性伙件有著頻繁的性接觸,因此,既有性主動者通過精液將艾滋病病毒傳染給被動者的,也有因被動者體內有其他人的帶有艾滋病病毒的精液,而把病毒傳染給性主動者的。 這就更加大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機會。
2、異性間的性接觸傳染
男女間異性戀的性接觸也可以傳播艾滋病,男對女的傳染主要的兩性間傳染途徑,即男子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過性交傳播給女子。最初認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通過性交把病毒傳播給男子的危險性較小。總的看來,異性戀的傳染危險性較同性戀小。但近幾年發現通過異性接觸而傳染的病人增多,如在某些發展中國家,艾滋病主要是通過異性間性接觸傳播的,其男女比例為1:1,其中,妓女、暗娼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國家和地區,賣淫等丑惡現象是取締不了的,因而也不能真正解決異性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問題。
3、血液傳播
在實驗室已從病人的血液、唾液、眼淚、乳汁、尿液和腦脊液中分離了艾滋病病毒,但從流行病學證據只證明血液和精液有傳播作用。目前通過輸血傳播艾滋病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一些非洲國家和地區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幾乎大部分非洲國家,主要以非志願獻血為主,他們大多是青壯年,都處在性活動高潮的年齡段,這意味著他們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機會。將這些血及血液製品輸給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如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出血性疫病,該病由於缺乏體內不可少的凝血因子VM或IX引起,血友病治療主要是定期注射血漿凍干濃縮制劑或 冷沉澱制劑。每一批號濃縮制劑來自2000-5000名不同供血者的血漿,只要其中任何一份供血者中有艾滋病病毒,制劑就會被污染,接受治療的血友病人也就隨這被感染。我國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4例就是由於輸入了外國進口的血液製品而被感染。有資料表明,美國制備的濃縮凝血因子VM或IX在艾滋病傳播中曾一度起重要作用,在該國接受凝血因子治療的血友病病人,艾滋病發生率比歐洲高,可能與美國制備的血液製品污染程度較高有關。
4、污染而未消毒的注射器和針頭
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針頭是通過血液傳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在西方國家,靜脈注射毒物成隱者是僅次於同性戀者的第二最大艾滋病危險人群,尤其女性艾滋病病人中的靜脈葯癮者達半數以上。許多靜脈注射毒物成癮者往往共用一個注射器和針頭,如果有一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針頭或注射器就會被污染,也就在他們之間造成了相互感染的機會。目前普遍認為,未經消毒的公用針頭,傳播艾滋病病毒模式與乙型肝炎相似。在非洲一些國家,使有未經消毒洗滌的注射器、注射針頭,是該地區艾滋病高發的原因之一。
5、母嬰傳播
患有艾滋病或攜帶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將艾滋病病毒直接傳染給胎兒子,另外還能夠在產前、產程中(出生時通過產道)和產後(通過哺乳)感染新生兒。有資料表明,艾滋病嬰兒的父母一方約73%為艾滋病病人或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所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嬰兒其母親均是血清學試驗陽性的病毒攜帶者;而在父親帶有病毒,母親不帶病毒的家庭中,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過艾滋病嬰兒。這說明:嬰兒艾滋病病毒感染總是來自母親而不是父親。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父親先受感染,然後傳染給母親,既而又傳染給了嬰兒。
6、其它途徑
如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器官作移植術的同時,也將艾滋病病毒植入體內。另外在人工授精過程中,接受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精液也同樣造成了感染艾滋病的機會。
在與艾滋病病人接觸的職業人員(如醫務人員、警察、理發師、監獄看守、殯葬人員),如果皮膚有破損時,接觸艾滋病病毒,則可能被感染。
盡管艾滋病病人的唾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但至今,還未普曾發現通過唾液或共用口杯而發生艾滋病的傳播病例,這可能是唾液中含有防止艾滋病病毒感染因子,可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的侵犯,因此,接吻可能不是艾滋病的傳播的途徑。
1988年7月《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刊登了有關艾滋病傳播途經的報告,該報告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艾滋病病毒是通過唾液、淚液、尿液、餐具、疫菌偶然的接觸或昆蟲傳播的,說明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傳染。艾滋病病毒也不會通過空氣、飲水、食品、以及未消費的餐具、衣服被褥、貨幣等物品而傳染。一般也不必擔心與艾滋病病人握手、輕吻或共用電話、馬桶、桌椅等而被感染。旅遊池和公共浴池一般也不會傳染艾滋病。各種家養動物不可能攜帶艾滋病病毒,因此,艾滋病也不能通過動物的咬傷,抓傷而傳播。
所以尿液不會傳播愛滋病!
⑤ 什麼是公共衛生中心
城市裡面的公共衛生中心是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的地方,也是一個社區衛生中心(站)。
1、除了進行正常的醫療活動外,還進行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服務規范》的11項內容,即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傳染病及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
2、公共衛生是關繫到一國或一個地區人民大眾健康的公共事業。公共衛生的具體內容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等)的預防、監控和醫治;對食品、葯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例如對SARS的控制預防治療屬於典型的公共衛生職能范疇。
⑥ 公共廁所會傳染疾病嗎
美國某網站日前發表文章指出,「公共馬桶傳染性病」的說法根本不可能,因為像馬桶這樣堅固的表面是不利於性病傳播的。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因為通過座便器傳染上性病的事例在臨床上並不少見。性病傳播85%是通過緊密的性接觸,其他是通過血液、母嬰或介質傳播,其中介質傳播是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在醫學教科書上就一直有通過洗浴或座便器傳播梅毒的病例。其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類似的現象:如果一個公共衛生間里既有蹲式馬桶又有座便器,總有人執著地排隊等待上蹲式的。還有人見到商場飯店裡的座便器就發怵,正琢磨著如何既解了內急又不和座墊「親密接觸」,卻發現早有前人在上面踩出兩個黑腳印——將座式改為蹲式。擔心傳染上疾病是這些人共同的顧慮,即便在美國,也有74%的人相信馬桶會傳播性病。李主任解釋說,性病的病菌附著在皮膚的皮屑上,如果性病患者接觸了馬桶,皮屑就可能脫落,沾在馬桶表面,而下一個人直接接觸了馬桶,就會因此傳染上性病。更為關鍵的是,這些病菌有較長的存活時間,淋病細菌能活24小時,性病病毒更長,為2~3天。而現在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的皰疹,因為不光出現在生殖器上,同樣存在於臀部,所以與座便器的接觸面更大。一般這些性病的細菌與病毒在超過人體體溫和80%的濕度時,就會亡。所以正規的公共場所,如果保證消毒清洗,就不會有問題。當然,自我保護的意識也是要有的。首先應該養成便前洗手的好習慣,因為性病可能通過手傳染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如果用被污染的手揉眼睛,那麼眼睛也會患淋病。另外,可以在上公共廁所時用紙巾將墊圈擦拭一下,具有消毒功能的濕紙巾更好。還要注意在公共衛生間不要到處亂摸,保證手部清潔。如果條件允許,可以使用一次性的馬桶墊圈。
⑦ 疾控中心工作安全嗎會不會容易得傳染病
只要在工作時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做好個人防護,在相應安全等級的實驗室開展實驗,實驗操作符合規范,實驗結束後及時處理實驗產生的廢棄物,那麼在疾控中心工作是很安全的,是不會因為接觸高致病性的物質而感染疾病。
風險主要集中在兩個崗位:疫情現場處置和流行病學調查人員和實驗室檢測人員。
第一個崗位的同事們,往往會去給病人、病人的密切接觸者采樣,對他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病人居住環境采樣,這期間如果不做好個人防護的話,是有被感染的可能的。所以,針對我們要處置的傳染病的危險等級,要選擇恰當的個人防護裝備,並且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穿脫及後續處理。
第二個崗位,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對疑似病人的樣本進行檢測外,還要進行病原體的分離培養、鑒定、分型等一系列的工作。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如果不注意生物安全,是極有可能發生實驗室感染。
使命:
其使命是通過對疾病、殘疾和傷害的預防控制,創造健康環境,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促進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為依託、以人才為根本、以疾控為中心。在衛生部領導下,發揮技術管理及技術服務職能,圍繞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重點任務,加強對疾病預防控制策略與措施的研究,做好各類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劃的組織實施。
開展食品安全、職業安全、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婦女兒童保健等各項公共衛生業務管理工作,大力開展應用性科學研究,加強對全國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服務的技術指導、培訓和質量控制,在防病、應急、公共衛生信息能力的建設等方面發揮國家隊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疾病控制中心
⑧ 體檢去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怎麼樣,好不好
公交線路:地鐵3號線,全程約6.1公里
1、從上海站步行約310米,到達上海火車站
2、乘坐地鐵3號線,經過3站, 到達虹口足球場站
3、步行約1.4公里,到達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
⑨ 上海新增2例本土確診,這兩名人員是如何被感染的
上海市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得到確診,市、區有關部門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人員調查、抽樣、檢測和隔離控制。這兩名患者已被轉移到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進行隔離治療,病情穩定。
應根據其特點加強隔離處理,同時切斷其傳播途徑。傳播新冠病毒的途徑應注意液滴傳播和接觸傳播。注意保持環境清潔,避免不必要的外出,避免前往疫區,同時做好手衛生。我們也應該關注那些隱性感染的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後可能有潛伏期,此時患者無明顯臨床表現。輕度患者臨床表現也較輕,容易誤診、漏診。合並細菌感染時,應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注意相應葯物的不良反應,注意保持器官功能的穩定。
⑩ 成都疾控中心查HIV
試紙檢測是存在一定的假陽性率的。如果檢測結果為陽性,建議盡快到各區或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檢測是免費的,具體檢測時間要看各個疾控中心的安排。
疾控中心檢測首先採用快速檢測,就是金標法,10-20分鍾出結果。如果在窗口期後進行快速檢測為陰性就排除感染,如果結果是陽性,需要將平行血樣送實驗室進行酶聯試驗,結果仍為陽性則送確認實驗室進行免疫印跡試驗,整個流程下來可能要兩三天到一周。
如果確診了HIV感染,疾控中心會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安排進行CD4檢測,判斷目前身體的免疫系統情況,如果CD4比較高,則保持規律的隨訪就可以了,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當CD4降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要前往公共衛生中心(或者當地指定的傳染病醫院)進行抗病毒治療,具體治療方法由公共衛生中心的醫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