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層地基承載力怎麼算
Ⅰ 地基承載力怎麼計算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
式中:
fk——墊層底面處軟弱土層的承載力標准值(kN/m2)
εb、εd——分別為基礎寬度和埋深的承載力修正系數
b--基礎寬度(m)
d——基礎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Ⅱ 地基承載力是怎麼計算的
地基承載力=8*N-20(N為錘擊數)
地基承載力特徵值fak是由荷載試驗直接測定或由其與原位試驗相關關系間接確定和由此而累積的經驗值。它相於載荷試驗時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上線性變形段內某一規定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最大值不應超過該壓力-變形曲線上的比例界限值。
(2)力層地基承載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地基承載力(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是地基土單位面積上隨荷載增加所發揮的承載潛力,常用單位KPa,是評價地基穩定性的綜合性用詞。
應該指出,地基承載力是針對地基基礎設計提出的為方便評價地基強度和穩定的實用性專業術語,不是土的基本性質指標。土的抗剪強度理論是研究和確定地基承載力的理論基礎。
地基承載力的確定方法有:
(1)原位試驗法(in-situ testing method):是一種通過現場直接試驗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包括(靜)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等,其中以載荷試驗法為最可靠的基本的原位測試法。
(2)理論公式法(theoretical equation method):是根據土的抗剪強度指標計算的理論公式確定承載力的方法。
(3)規范表格法(code table method):是根據室內試驗指標、現場測試指標或野外鑒別指標,通過查規范所列表格得到承載力的方法。規范不同(包括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的規范),其承載力不會完全相同,應用時需注意各自的使用條件。
(4)當地經驗法(local empirical method):是一種基於地區的使用經驗,進行類比判斷確定承載力的方法,它是一種宏觀輔助方法。
Ⅲ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的說明:f=fk+ηbγ(b-3)+ηdγο(d-0.5)
fk——墊層底面處軟弱土層的承載力標准值(kN/m2)
ηb、ηd——分別為基礎寬度和埋深的承載力修正系數
b——基礎寬度(m)
d——基礎埋置深度(m)
γ——基底下底重度(kN/m3)
γ0——基底上底平均重度(kN/m3)
(3)力層地基承載力怎麼算擴展閱讀:
工程應用:
當按地基承載力計算以確定基礎底面積和埋深或按單樁承載力確定樁的數量時,傳至基礎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載效應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採用標准組合,相應的抗力限值採用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或單樁承載力特徵值。即S≤C,C為抗力或變形的限值;pk≤fa(地基);Qk≤Ra(樁基)。此時特徵值fa、Ra即為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的抗力設計值。
當根據材料性質確定基礎或樁台的高度、支擋結構截面、計算基礎或支擋結構內力、確定配筋和驗算材料強度時,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效應和相應的基底板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下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即γ0S≤R計算,此時地基反力p、樁頂下反力Ni和主動土壓力Ea等相應為荷載設計值,要採用相應的分項系數。
參考資料:網路——地基承載力
Ⅳ 地基承載力如何計算
允許的抗壓強度乘基底面積.
Ⅳ 地基承載力怎麼計算字母代表什麼
重型(63.5Kg):(4×9.8×N)×(10/入土深度cm)
輕型(10Kg):(8N-20)×(30/入土深度cm) 或:8N-21.5
式中N代表錘擊次數。
Ⅵ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怎麼算
1、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可由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公式計算、並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等方法綜合確定.
2、當基礎寬度大於3m或埋置深度大於0.5m時,從載荷試驗或其它原位測試、經驗值等方法確定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尚應按下式修正:
fa=fak+ηbγ(b-3)+ηdγm(d-0.5)
式中
fa--修正後的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fak--地基承載力特徵值
ηb、ηd--基礎寬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
γ--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礎底面寬度(m),當基寬小於3m按3m取值,大於6m按6m取值;
γm--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礎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區,可自填土地面標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結構施工後完成時,應從天然地面標高算起.對於地下室,如採用箱形基礎或筏基時,基礎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當採用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時,應從室內地面標高算起.
Ⅶ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是什麼
f=fk+ηbγ(b-3)+ηdγο(d-0.5)
Ⅷ 地基承載力計算公式
8N-20是輕型觸探儀的公式,規范代用公式為R=(0.8×N-2)×9.8(R-地基容許承載力Kpa , N-輕型觸探錘擊數)。
Ⅸ 地基的承重怎麼計算
混凝土地基承重就是基礎承載力。
公式:Fcd=0.7·βh·Ftd·Um·H
Fcd——混凝土最大集中返力;
βh——對於厚度小於300mm時,取1;
Ftd——軸心抗拉應力(C30取1.39mpa);
Um——高度換算比=2·(a+b)+4H,a=20cm,b=60cm(a,b分別為輪跡寬、長);
H ——厚度。
基礎承載力(計算目標值):由於重點分析混凝土路面的承載力情況,且設計院設計的三元結構(15CM黃土墊層、15CM砂石墊層)一般情況下符合基礎要求,因此計算中的基礎一律按無限寬(剛性)基礎進行考慮(根據厚度進行求解)。
混凝土標號:混凝土中的標號與剛度是成正比的即標號越大,混凝土的剛度越大,因此路面選擇過低標號的混凝土會導致整體路面的網裂,而選擇過高標號的混凝土會導致整體路面的剛度過大,呈現脆性即易整體開裂,因此標號的正確選擇也是混凝土路面能否長期保持良好情況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中的混凝土標號一律選用設計院設計的C30標號。
混凝土厚度(一般為18CM-30CM):根據公式分別代入25CM、28CM、30 CM。以25CM厚的C30混凝土為例,C30軸心抗壓是20.1Mpa=20.1N/mm2=20.1×1000000N/m2,相當於20.1×100000千克(五個零,除以10,重力加速度),也就是20.1×100噸,2010噸,即2010噸/m2,因為是25CM厚混凝土,所以需要乘以0.25,因此推算每立方米的,25CM厚的C30混凝土的設計抗壓能力約為502.5噸/m3。(初略計算,C30,厚25cm,最大隻能承受63.24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