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用戶校驗
1.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
1、效率不同:去中心化效率比中心化網路效率高,但反過來講中心化網路安全性更高。整體來看中心化網路適合安全性高的應用。
2、特點不同:中心化網路就是每次兩個客戶端電腦通訊都要通過伺服器。而去中心化網路就是初期需要經過伺服器,後期通訊就不需要伺服器了。
3、成本不同:區塊鏈的集體維護的特點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中心化的網路涉及到很多系統的維護、保密、運營等等,而這些必定需要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這些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1)去中心化用戶校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區塊鏈治理方面,最近一個比較有趣的趨勢就是作為多用途決策機制的在線虛擬貨幣持有者投票的再度興起。有時使用硬幣持有人的投票來決定誰經營運行網路的超級節點(例如在EOS,NEO,Lisk和其他系統中的DPOS),有時對協議參數進行投票(例如以太坊燃料供給上限)有時還要進行批准(例如Tezos)協議升級的投票和直接應用。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投票都是自動的,協議本身包含了更改驗證器集合或更新自己的規則所需的所有邏輯,並自動響應投票結果。
2. 什麼叫「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Web2.0你好,請 登錄 或 注冊
2005-12-23 17:13:54 來自: 陳易 (廈門)
去中心化的Web2.0帶來的是去中心化的內容消費方式,整體感的破壞並不僅僅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問題,它帶來的還有人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的更大的障礙。如果web2.0就到此為止,那也只是用一種生產消費方式顛覆另一種,在本已太過海量的信息世界的後面再外加一個零,並沒有能讓我們在對真實世界的理解上再往前行進一步,那樣的2.0也最多隻能是一個未竟的2.0,也許我們需要做的是分拆之後的對整體性重新組裝的嘗試。
3. 去中心化都有哪些特點及內容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而每個區塊鏈都遵循統一規則,該規則基於密碼演算法而不是信用證書,且數據更新過程都需用戶批准,由此奠定區塊鏈不需要中介與信任機構背書。
去中心化的特點:
去中心化首先體現在多樣化上,在網路世界不再是有幾個門戶網站說了算,各種各樣的網站開始有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愛好,這些網站分布在網路世界的各個角落裡張揚著個性。
去中心化其次體現在人的中心化上,去內容中心化成為趨勢,人成為決定網站生存的關鍵力量。以缺乏互動的個別人建站變成了以圈子的形式來聚合人才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即用戶為本,人性化。
去中心化的內容:
去中心化是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化關系形態和內容產生形態,是相對於「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網路內容生產過程。
相對於早期的互聯網(Web1.0)時代,今天的網路(Web2.0)內容不再是由專業網站或特定人群所產生,而是由全體網民共同參與、權級平等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表達自己的觀點或創造原創的內容,共同生產信息。
隨著網路服務形態的多元化,去中心化網路模型越來越清晰,也越來越成為可能。Web2.0興起後,Wikipedia、Flickr、Blogger等網路服務商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去中心化的,任何參與者,均可提交內容,網民共同進行內容協同創作或貢獻。
之後隨著更多簡單易用的去中心化網路服務的出現,Web2.0的特點越發明顯,例如Twitter、Facebook等更加適合普通網民的服務的誕生,使得為互聯網生產或貢獻內容更加簡便、更加多元化,從而提升了網民參與貢獻的積極性、降低了生產內容的門檻。最終使得每一個網民均成為了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使得互聯網更加扁平、內容生產更加多元化。
4. 內容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用戶就是中心」。每個用戶都是一個微小且獨立的信息提供商。
5. 去中心化是什麼的一個特點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點。
去中心化是一種現象或結構,其只能出現在擁有眾多用戶或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可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通俗地講,就是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連接並影響其他節點,這種扁平化、開源化、平等化的現象或結構,稱之為去中心化。
同時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典型特徵之一,其使用分布式儲存與算力,整個網路節點的權利與義務相同,系統中數據本質為全網節點共同維護,從而區塊鏈不再依靠於中央處理節點,實現數據的分布式存儲、記錄與更新。
去中心化的應用
1、滴滴打車:世界應用廣泛的公交車與當下熱門APP「滴滴打車」形成了「中心化」與「去中心」的鮮明對比。用戶可從身感知:當乘坐公交車時需前往距離乘坐點最近的(集中點)公交站,且其線路覆蓋也許只能到達距離目的地一定范圍內。
2、以太幣:以太幣是以太坊的一種數字貨幣,被視為比特幣2.0。以太坊是在比特幣的基礎上為解決比特幣拓展性不足而誕生的平台。開發者可以在這個平台上利用各種模塊搭建應用。而開發者們需要使用以太幣來支撐應用的運行。
6. 如何實現分析去中心化的客戶行為分析平台
問題比較泛,只能粗略回答了 :) 一、精細化運營的目標 比如說你的產品只是個工具,那恐怕談不上過多的精細化運營,一般做好常規的用戶行為分析、再配合用戶定性研究,用於指導產品的設計即可;如果是內容型產品,或者功能和內容兼具的產品,那確實需要考慮。 2.設計統計框架 假設用戶在你的app上會頻繁進行交互和使用功能,同時還會瀏覽或者產生內容,那麼需要在產品設計的同時,把你的統計框架設計好。 二、簡要的操作流程 1.數據採集首先列出你需要的數據項,接著評估哪部分是需要APP上報的,哪部分是後台可以統計的,然後分別在前後台加上。一般來講,APP上報採集的數據,在發布前一定要經過謹慎的校驗和測試,因為一旦版本發布出去而數據採集出了問題,不僅之前的功夫都白做了,還會帶來一大堆臟數據,同時還有可能降低客戶端的運行效率,得不償失。 2.數據整理數據採集完之後,需要將各種原始數據加工成為產品經理需要的直觀的可看數據,這里需要做一些基本的數據邏輯關聯和展示,就不贅述了。 3.數據分析按照一開始設計的統計框架,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需要的數據了。 當然以上只是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分析,再深入一點的,例如你拿到這些數據,可以分析使用A功能的用戶同時還喜歡B功能,二者關聯性較強,是否可以在前端設計時更多的考慮整合,或者界面上的調整;比如分析點擊流,大部分用戶訪問或使用APP的路徑是怎麼樣的,是不是把核心功能藏得太深了?再比如可以分析不同用戶屬性,比如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他們在用戶行為上是否有明顯差異?等等。 不同產品的數據分析方式和模型差距非常大,沒法一下子就說清楚。所以以上更多的是舉例。 三、一些需要注意的原則 1.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但被解讀出來的數據一定是主觀的,同樣的數據由不同的人分析很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所以一定不能提前帶著觀點去分析(比如已經有了假設,再用數據去論證); 2.APP採集數據,一定是優先順序比較低的事情,不能因為數據的採集而影響產品的性能和用戶體驗,更不能採集用戶的隱私數據(雖然國內很多APP並沒有這么做); 3.數據不是萬能的,還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斷。
7. 互聯網中的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最近「區塊鏈」的熱度,一直高漲,可能大家都認為比特幣的瘋狂,會落到區塊鏈,有點像VR元年的時候,創業者都蜂擁而至,某種程度上,可能和那本書的名言有關:站在風口上 豬也能飛起來!但小米這「豬」,是一個非常精細的產品。
本文主要解讀一個創業者過渡解讀和放大的詞「去中心化」。
往往創業者或者某些執迷於創業的人,在公開場合中,說產品的時候會說,我們的產品是「去中心化」的。
對於事情,對於所謂的不明覺厲,人們是盲目的,那麼「去中心化」到底是什麼?要想了解「去中心」化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中心化」。
1、互聯網是信息傳遞的新的形式,中心化就是信息集中發布,參與者往往沒有話語權,這里的話語權就是引導輿論導向級別的話語權;
2、去中心化就是參與者可以有話語權,並且可以發聲,可以自由傳播信息;
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匱乏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用戶群也是中心化形成的原因;
去中心化是如何形成的?
因為信息資源的規范導致中心化,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用戶群的上升,具備了構建去中心化的條件,同時用戶對於信息需求擴大。
8. 區塊鏈中的每個區塊中記錄要經歷哪些驗證環節
會經歷三個驗證環節,分別是:
1. 賬本驗證問題 實際上對於第一個問題,很容易想到解決方法,那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果某個節點的賬本數據被篡改了,那麼只需要和全網其他節點的數據比對,就必然能發現異常。 但問題在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記錄的累積,數據量會越來越龐大,記得在13年的時候,筆者下載的比特幣錢包,從網路同步下載下來的交易賬本數據就已經多達幾十GB,如果說要對這么大的數據進行逐一傳輸、比對,可以說是不現實的。
2. 賬戶所有權的證明 如果我要通過某個賬戶給另一個賬戶轉賬,必然需要證明我對此賬戶的所有權。對於中心化的貨幣系統,我們只需要向銀行出示密碼即可,但是對於去中心化的系統,如果我們也通過出示密碼給其他節點,來證明我們對賬戶的所有權,那麼我們的密碼也就泄露給了其他節點(即用戶)。
3. 事實上這是一個現代密碼學中比較基礎的問題,說白了就是如何在不暴露自己私鑰的前提下,自證身份,也有很成熟的解決方法:利用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關於演算法的細節,計劃在後面單獨說說現代密碼學的一些基礎演算法,這里我們就用類比的方法描述一下。
4. 記賬問題:去中心化的前提就是,時刻需要有節點在線,否則就沒有人處理記賬、驗證交易等工作,那麼,比特幣有什麼機制,讓人們心甘情願的時刻保持在線呢? 我們之前說過,比特幣_10分鍾,會將這10分鍾內的交易數據打包記錄成一個區塊,也就是記賬。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權利去記賬的,全網的每個節點,都會去計算一個問題,只有第一個解出符合要求的答案的節點,才有記賬權,而作為獎勵,該節點會得到一定數量的比特幣。
5. 隨著比特幣的價格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種解題競賽中去,並將這一過程戲稱為「挖礦」,也正是這些「礦工」,維持著整個比特幣網路的運轉。而這也就是比特幣的發行過程:_10分鍾,通過獎勵礦工的形式,產生新的比特幣。
9. 「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在一個分布有眾多節點的系統中,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徵。節點之間彼此可以自由連接,形成新的連接單元。任何一個節點都可能成為階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備強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路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這種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統現象或結構,我們稱之為去中心化。
隨著主體對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認知機能的不斷平衡、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個體能從自我中心狀態中解除出來,稱之為去中心化。
10. Gate.io芝麻開門之什麼是去中心化交易所
說到數字貨幣離不開的話題就是交易所,如果你想要持有數字貨幣,除了挖礦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從交易所進行購買。
我們都知道數字貨幣最大的特徵之一就是去中心化,可目前市場上 90%的交易所都是中心化管理,用戶交易需要把資金轉賬到交易所的大賬戶,還需要驗證身份信息、幣幣交易也不上鏈,而且所有的資料都要被存儲在交易所線下的資料庫,這些似乎都違背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精神, 中心化的模式,使用戶處於弱勢地位,被動的接受交易所「管理」,並且還要承擔隱私泄露、黑客攻擊、交易所倒閉或跑路的風險。
因此,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出現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 去中心化交易所也稱作DEX。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有 WhaleEx、Newdex、還有 Gatechain 即將推出的 GateChain DEX。 它其實就是一種錢包和錢包進行交易的模式,對比中心化交易所有著明顯的優勢,例如所有操作均在鏈上進行,公開可查、無需注冊,匿名交易、隱私得到了保障、用戶資產分布式存儲,百分百擁有資產的管理權,安全性高等。
不過,雖然去中心化交易所優勢明顯,但目前在市面上,仍未大量出現。去中心化交易所還不是一種很成熟的模式,仍然存在著交易速度慢、流動性差、密鑰丟失、密碼忘記無法找回賬戶資產等問題,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不可否認的是,去中心化交易一定是未來交易所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