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力法的計算特徵與算例分析論文

力法的計算特徵與算例分析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4-23 23:44:36

㈠ 力法解題的基本步驟是

1、確定原結構的超靜定次數。

2、選擇靜定的基本結構(去掉多餘約束後稱為基本結構,以多餘未知力代替多餘約束後得原結構的相當系統)。

3、寫出力法典型方程。

4、作相當系統的各單位內力圖和荷載內力圖,據此計算典型方程中的系數和自由項。

5、解算典型方程,求出各多餘未知力。

6、按疊加法作內力圖。

7、校核。靜力平衡校核+位移條件校核。

(1)力法的計算特徵與算例分析論文擴展閱讀

受力分析常見約束類型

(1)擱置約束,約束力沿接觸面的法線.

(2)(柱)鉸座,約束力垂直於轉軸,但方向未定,通常用兩個彼此垂直的、且垂直於轉軸的分力表示.

(3)球鉸座,約束力過球心,但方向不定,通常用三個彼此互垂的分力表示.

(4)輥座,約束力垂直於輥座的接觸面.

(5)頸軸承與止推軸承,頸軸承處約束力垂直於轉軸,但其方向未知,故用兩個垂直於軸且彼此相互垂直的分力表示.止推軸承等於頸軸承再加上擱置約束力可畫三個分量,一個分量沿軸方向,其他兩個分量互垂直垂直於軸。

對於復雜的結構進行力學計算時,有時要將各個部件從連接處折開,分別畫出每一個部件的受力圖,此時必須注意在受力圖上表示出在連接處約束力服從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㈡ 力法計算的基本未知量為什麼

力法計算的基本未知量是多餘約束力x。

在超靜定中,凡是涉及的全部是外部約束力,那就是多餘約束;多餘約束實在靜定結構上附加的約束。每個多餘約束都帶來一個多餘未知廣義力,使廣義力的總數超過了所能列出的獨立平衡方程的總數,超出的數目稱為結構的靜不定度或靜不定次數。

(2)力法的計算特徵與算例分析論文擴展閱讀:

力法的計算步驟總結如下:

(1)確定原結構的超靜定次數。

(2)選擇靜定的基本結構(去掉多餘約束後稱為基本結構,以多餘未知力代替多餘約束後得原結構的相當系統)。

(3)寫出力法典型方程。

(4)作相當系統的各單位內力圖和荷載內力圖,據此計算典型方程中的系數和自由項。

(5)解算典型方程,求出各多餘未知力。

(6)按疊加法作內力圖。

(7)校核。靜力平衡校核+位移條件校核

㈢ 關於力的計算公式

1.重力G=mg

(方向豎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點在重心,適用於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形變方向,k:勁度系數(N/m),x:形變數(m)}

3.滑動摩擦力F=μFN

{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數,FN:正壓力(N)}

(3)力法的計算特徵與算例分析論文擴展閱讀:

力的不同分類

1.根據力的性質可分為:重力、萬有引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核力等。(注意,萬有引力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等於重力)。(重力不是所有條件下都指向地心,重力是地球對物體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是向心力,只有在赤道上重力方向才指向地心。)

2.根據力的效果可分為:拉力、張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

3.根據研究對象可分為:外力和內力。

4.根據力的作用方式可分為:非接觸力(如萬有引力,電磁力等)和接觸力(如彈力,摩擦力等)。

5.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的性質:

物質性:力是物體(物質、質量)對物體(物質、質量)的作用,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力是不能擺脫物體而獨立存在的。

相互性(相互作用力):任何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一定是受力物體。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增加一個力。(產生條件:力大小相等(合力為零處於無方向靜止運動狀態)或不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簡單概括為:異物、等值、反向、共線。 一對相互作用力必然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同時性: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

獨立性:一個力的作用並不影響另一個力的作用。

包含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三個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確的表達出來的方式稱為力的圖示。大小用有標度的線段的長短表示,方向用箭頭表示,作用點用箭頭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力的圖示用於力的計算。判斷力的大小時,一定要注意線段的標度,因為即使一條線段比另一條線段長,但長線段的標度也長的話,那短線段表示的力不一定比長線段表示的力小。

㈣ 求一篇 (復雜網路N-R法潮流分析與計算的論文設計)

你好,你可以去看下學位論文網
www.xwlunwen.com
上的論文資料,很詳細內容

㈤ 急求計算方法的論文~~謝謝

史豐收計演算法
演練實例一

速 算 法 演 練 實 例

Example of Rapid Calculation in Practice

○史豐收速演算法易學易用,演算法是從高位數算起,記著史教授總結了的26句口訣(這些口訣不需死背,而是合乎科學規律,相互連系),用來表示一位數乘多位數的進位規律,掌握了這些口訣和一些具體法則,就能快速進行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分數、函數、對數…等運算。

□本文針對乘法舉例說明

○速演算法和傳統乘法一樣,均需逐位地處理乘數的每位數字,我們把被乘數中正在處理的那個數位稱為「本位」,而從本位右側第一位到最末位所表示的數稱「後位數」。本位被乘以後,只取乘積的個位數,此即「本個」,而本位的後位數與乘數相乘後要進位的數就是「後進」。

○乘積的每位數是由「本個加後進」和的個位數即--

□本位積=(本個十後進)之和的個位數

○那麼我們演算時要由左而右地逐位求本個與後進,然後相加再取其個位數。現在,就以右例具體說明演算時的思維活動。

(例題) 被乘數首位前補0,列出算式:

0847536×2=1695072

乘數為2的進位規律是「2滿5進1」

0×2本個0,後位8,後進1,得1

8×2本個6,後位4,不進,得6

4×2本個8,後位7,滿5進1,

8十1得9

7×2本個4,後位5,滿5進1,

4十1得5

5×2本個0,後位3不進,得0

3×2本個6,後位6,滿5進1,

6十1得7

6×2本個2,無後位,得2

在此我們只舉最簡單的例子供讀者參考,至於乘3、4……至乘9也均有一定的進位規律,限於篇幅,在此未能一一羅列。

「史豐收速演算法」即以這些進位規律為基礎,逐步發展而成,只要運用熟練,舉凡加減乘除四則多位數運算,均可達到快速准確的目的。

㈥ 實例計算分析

7.3.1 產能方程的確定

以四川盆地含硫氣藏某井為例進行實例計算分析,地層滲透率為8.23×10-3μm2,地層溫度為392K,地層壓力為47.25MPa,天然氣的黏度為0.0252mPa·s,天然氣的壓縮因子為0.92,氣藏半徑為1500m,井半徑為0.1m,儲層厚度為5.6m,經驗常數為6.22,天然氣相對密度為0.72。

該井鑽達飛仙關組見鮞粒雲岩,發現存在良好的鮞灘儲層,取心後鑽至井深3600 m完鑽。該井修正等時試井測試數據如表7.1所示。

表7.1 某井修正等時試井壓力、產量數據表

圖7.7 傷害半徑與表皮之間的關系

㈦ 力法方程的力學意義是什麼在位移法分析中,如何體現平衡條件和變形條件力法方程中如何體現平衡條件和

答:力法方程的力學意義是原結構去除贅余約束處的變形協調方程;
在位移法分析中,所列的位移法典型方程就是平衡方程,列方程過程中,以位移作為未知量列出平衡方程,通過求解位移法典型方程的解是自動滿足變形協調關系的,位移法體現平衡條件和變形條件;
同理,解出的力法方程的解也是自動滿足平衡條件的。

㈧ 淺談行列式的計算方法的論文

行列式的計算是學習高等代數的基石,它是求解線性方程組,求逆矩陣及求矩陣特徵值的基礎,但行列式的計算方法很多,綜合性較強,在行列式計算中需要我們多觀察總結,便於能熟練的計算行列式的值。目前我們常用的計算行列式的方法有對角線法則,化為三角形行列式,拆分法,降階法,升階法,待定系數法和數學歸納法,乘積法,加邊法。
1.對角線法則
此法則適用於計算低階行列式的值(如2階,3階行列式的值),即主對角線的元素的乘積減去輔或次對角線上的元素的乘積,其主要思想是根據2階,3階行列式的定義計算行列式的值。
2.化為三角行行列式
利用行列式的性質,把行列式化為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再利用上(下)三角形行列式的結論,可得到相應行列式的值
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及其值(1)上三角形行列式為D=|■(■(a_11&a_12@0_ &a_22 )&■(a_13&…&a_1n@a_23&…&a_2n )@■(0_ &0_ @⋮&⋮@0_ &0_ )&■(a_33&…&a_3n@⋮&⋮&⋮@0_ &…&a_nn ))|
D=|■(■(a_11&a_12@0_ &a_22 )&■(a_13&…&a_1n@a_23&…&a_2n )@■(0_ &0_ @⋮&⋮@0_ &0_ )&■(a_33&…&a_3n@⋮&⋮&⋮@0_ &…&a_nn ))| =|■(■(a_11&0&0@a_21&a_22&0@a_31&a_32&a_33 )&■(⋯&0@⋯&0@⋯&0)@■(⋮&⋮&⋮@a_n1&a_n2&a_n3 )&■(⋮&⋮@⋯&a_nn ))| = a_11 a_12⋯a_nn
即上(下)三角形行列式的值等於主對角線上的元素的乘積。
化三角形法的一般步驟為:(以化上三角形行列式為例)
第一步:把a_11變換為1或把第一行乘1來實現1/a_11 來實現,盡量避免出現分數。
第二步:把第一行分別乘以-a_21,-a_31,⋯,-a_n1加到第2,3,…,n行對應元素上,把第一列a_11以下的元素全部化為0。
第三步:從第二行依次用以上方法把主對角線a_22,a_33,⋯a_(n-1,n-1)以下的元素全部化為0,既得上三角形行列式。
3.拆分法
把某一行(或列)的元素寫成兩數和的形式,再利用行列式性質將原行列式寫成二個行列式的和,使問題簡化以利於計算。
4.降階法(包括遞推降階法和依據定理展開)
(1)遞推降階法:遞推法可分為直接遞推和間接遞推。用直接遞推法計算行列式 的關鍵是找出一個關於 的代數式來表示 ,依次從 逐級遞推便可以求出 的值;間接遞推的做法是,變換原行列式以構造出關於 和 的方程組,消去 就可以解得 。
(2)依據定理展開法:依據行列式展開定理,可以把所給行列式展開成若干個低一階的行列式的和。如果能把行列式變形,使其某一行(列)的元素只有一個不為零,那麼這個行列式就可以變形為一個低一階的行列式來計算。
5.升階法
在計算行列式時. 我們往往先利用行列式的性質變換給定的行列式,再利用展開定理使之降階,從而使問題得到簡化。有時與此相反,即在原行列式的基礎上添行加列使其升階構造一個容易計算的新行列式,進而求出原行列式的值。這種計算行列式的方法稱為升階法。升階時,新行(列)由哪些元素組成? 添加在哪個位置? 這要根據原行列式的特點作出適當的選擇。
6.待定系數法
此方法是數學中的重要方法,它是對數學問題,根據求解問題的固有特徵,可轉化為一個含有待定系數的恆等式,然後利用恆等式性質求出未知系數,從而獲得問題解決的方法,用待定系數法求行列式的思想:若行列式中含有未定元 ,則行列式一定是關於 的一個多項式,且當取某些值,如 能夠使行列式的值為零,根據多項式整除理論,則行列式一定可以被 這個線性因子整除,即行列式的表達式里應該含有該因子,如果可以找出行列式的所有因子,求出待定常數即可得到行列式的值。
7.數學歸納法
即利用不完全歸納法尋找出行列式的猜想值,再用數學歸納法給出猜想值的嚴格證明。這里採用第二型數學歸納法較多。
8.乘積法
在行列式中,如果每個元素都可分解為乘積之和(a_i1 b_1j+a_i2 b_2j+…+a_in b_nj)的形式,那麼該行列式就可轉化為倆個矩陣乘積的行列式,只要分解的這倆個矩陣的行列式比較容易計算,則可由公式|AB|=|A|∙|B|計算出原行列式的值。
9.加邊法
一般計算行列式,時將其進行降價,但對於某些行列式,我們可以反過來,在保持原行列式值不變的基礎上再加上一行一列(增加的一行一列元素一般是由1和0構成)D_n=|■(1&■(0&⋯&0)@■(x_1@⋮@x_n )&D_n )|_(n+1) or |■(1&■(x_1&⋯&x_n )@■(0@⋮@0)&D_n )|_(n+1)
把n階行列式轉化為n+1階行列式,只要巧妙地選取x_1,x_2 ,…,x_n ,結合行列式的性質,便可計算出行列式的值。
對於行列式的計算,往往由於方法的不同,難易繁簡差別程度甚大,欲使計算過程簡單明了,要善於選擇適當的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對這些技巧進行探討歸納,不僅有課程建設的現實意義,而且有深刻的理論意義。因此,我將著力於研究各種方法的使用領域,各種類型的題目最適合於何種方法。就目前而言,大家用的最多的還是一些比較常規的方法,但是往往這些方法的計算量較大,因此就面臨了如何推廣大家尚未頻繁使用的技巧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禾瑞,郝炳新.高等代數.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2 王萼芳.高等代數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
3 姚慕生.高等代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戴華.矩陣論.科學出版社,2001
王作中.行列式的計算方法與技巧[J].民營科技,2010年08期
韓寶燕.行列式的計算方法與應用[J].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陳會平.淺談N階行列式計算方法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熱點內容
收到假eth幣 發布:2025-10-20 08:58:16 瀏覽:973
暗黑破壞神2eth打孔 發布:2025-10-20 08:42:58 瀏覽:105
BTC和CBT是一樣的嗎 發布:2025-10-20 08:42:57 瀏覽:233
華碩trx40Pro供電 發布:2025-10-20 08:33:26 瀏覽:432
曬人民幣編號的朋友圈 發布:2025-10-20 08:25:32 瀏覽:687
doge格式 發布:2025-10-20 08:02:00 瀏覽:382
以太坊會爆發嗎 發布:2025-10-20 08:01:59 瀏覽:772
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功率 發布:2025-10-20 07:39:24 瀏覽:925
trx輔助帶 發布:2025-10-20 07:35:29 瀏覽:48
比特幣哈希值有多少位 發布:2025-10-20 07:31:2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