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國際跳棋如何提高算力

國際跳棋如何提高算力

發布時間: 2021-04-23 23:55:37

A. 象棋 圍棋 國際象棋 國際跳棋 哪個更加容易入門

我覺得四種棋類都能開發孩子的智力,就看孩子是否有興趣了。就四種棋類入門簡易程度來分析的話,個人認為國際跳棋最容易,08年第一屆世界智力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在我們中國掀起了一股國跳的熱潮。國跳在國外其實是和我們中國的象棋一樣,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的,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超過4000萬愛好者,簡單易學趣味性強,4、5歲的小孩子就可以在比較短的周期內入門,而且整個過程是不停在跳吃棋子,小孩子不管輸贏只要能吃到很多棋子總會有成就感。大人只需要花幾分鍾時間就可以學會規則,但是國際跳棋易學難精,變化相當復雜。曾經有位國象的世界冠軍拉斯克這樣贊譽國際跳棋:「國際跳棋是國際象棋的母親,而且是很忠實的母親。」
象棋和國象的兵種比較多,這么大的小孩光認兵種及吃法就要花個一段時間,而國跳兵種少(兵和王兩種),象棋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說了,國象是象棋和國跳的綜合體,變化更復雜。圍棋就更不用說了,如果入門簡單的話大街小巷我們所看到的就不是下象棋的了,正是由於入門難,大多數人才不會下圍棋,很多棋類培訓機構就是在為如何提高幼兒圍棋入門的速度費神。
四種棋類都能在不同程度上開發孩子的計算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判斷力立體思維和空間想像能力等等。

B. checkers 西洋跳棋的詳細規則

checkers,又稱西洋跳棋,是世界上一種古老的智力游戲。它的著法簡單,但內容豐富,變化甚多。國際跳棋聯合會已有20幾個會員國。國際跳棋的歷史悠久。原始跳棋遠在古埃及法老時期即已存在。現在英國的博物院中保存下來的原始跳棋棋盤與現代跳棋棋盤完全一樣。現代跳棋是在12世紀定型的。 國際跳棋在講英語的國家裡,都採用同一種著法和統一的規則,棋盤是64格的。但是在蘇聯和歐洲另一些國家裡流行的「波蘭跳棋」,棋盤是10×10即 100格的,雙方各 20 枚棋子。在加拿大的法語地區,棋盤更大些,是12×12格的,雙方棋子各15枚。
目前國際比賽用的國際跳棋的棋盤和國際象棋棋盤完全一樣,是由64個黑白相間的小方格組成的方形棋盤。棋子為圓盤形狀,共24枚,分黑白兩色。對局開始時,每一方有12枚棋子,擺成如圖(圖1) 的樣子。單子的盤角置於左邊,雙子的盤角置於右邊。棋子在深色格即黑格上活動。但為看起來清楚,一般書籍報刊中印製的棋盤圖,所表示的格子顏色總是相反的,棋子放在白格上。
國際跳棋的走法很機械。允許棋子斜著走,可向前進至鄰接的一個空格上。如有對方的一隻棋子占據鄰接的格子,而在它的前面又是個空格,則己方的棋子可以跳過去,吃掉對方的這只棋子。如果這一格的前方又出現同樣的局勢,則必須用同樣的著法按直線方向或「之"字形線曲折前進的方向連續地跳進。當棋盤上出現多於一種的跳法時,可由輪到走棋的一方自由選擇。當某一方的一隻棋子首次跳入對方的第 1排即「王排」(黑棋為29、30、31、32;白棋為1、2、3、4,見圖(圖2)時,它必須由對方加冕。即在這只棋子的上面疊上另一隻同樣顏色(即同一方)的棋子,這叫成王。「王棋」有向後跳的活動特權。對局時,當一方把對方的棋子全部殲滅或封住而不得活動時,即告獲勝。
國際跳棋的棋盤由每邊為 50.8 毫米的小方格組成;棋子的直徑為31.75~38.1毫米。

國際跳棋的比賽規則是:①猜先。比賽開始,要抽簽決定雙方所執棋子的顏色。規定由黑棋先走。走完第1局以後,如繼續對弈,雙方應交換棋子的顏色。②走子。每走1子,規定用5分鍾。如在5分鍾結束時,仍未能走出這著棋,可要求延長1分鍾。如延長1分鍾而仍未走出應走的1著,則為超時判負。當存在兩種以上的跳法時,允許給5分鍾的思考時間;但如果在某一位置,只有唯一的跳法時,只許有1分鍾思考,用滿1分鍾,可另加1分鍾延長時間,如仍未能走出棋來,則超時判負。在現代的國際跳棋比賽中,關於比賽時間的控制改用兩個鍾面的棋鍾。仿照國際象棋,採用累計計時的辦法。③觸子。輪到走棋的一方摸觸到自己一方可以走動的棋子, 就必須走這只棋子,否則判為負棋。如果已經走動的棋子移近另一格,就必須向此方向跳去。④悔棋。抓起棋子而又不跳,這叫回棋或悔棋,為規則所不許。每一次跳進,必須跳完全,而且必須把被跳過的對方棋子吃掉。⑤成王。當一方的1隻棋子通過走子或跳子到達對方的底邊時,可升為「王棋」,這叫成王。王棋由對方加冕以後,可向前或向後走動,1次許走1格,並在任何方向都可1次跳過1子或幾個子。⑥和棋。雙方都不能取勝時,可判和棋。

C. 五子棋怎麼玩成高手,有沒有技巧

五子棋提升棋力除了看棋譜,多下棋,再沒什麼好方法了。如果硬要說一條,那就是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要是你經常在網上下棋,那就用 ORC 。那是真正能提升能力的地方。ORC里高手雲集,定期比賽,最重要的事它有「反軟體」功能,開著「黑石」是不可能在ORC下棋的!

我建議你買一本比較基礎的五子棋書(這個書店有賣),再買一副好棋盤,照著書在盤上下棋,多揣摩揣摩作者的話,體會 做棋 的技巧,時間長了棋力就會有個質的飛躍。(棋譜要看,棋要多下,可是一定要有效,不要做無用功哦!) 要是你嫌這樣麻煩,也可以下載「黑石」軟體,登錄 www.rifchina.com (中國連珠網),上面內容很多的。

另外,如果你想成為五子棋高手,不知道基礎的定式是不行的,你可以通過定式掌握很多有效的攻防技巧。各個開局的基本定式應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實戰中 計算能力 會發揮主要作用。總之「計算為主,定式為輔」。

最後,下棋很考驗人的耐性,五子棋雖然規則簡單,但下棋能力的提升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這需要經驗,等你練到一定程度,有了「棋感」的時候,在聯眾有規則的房間里,就可以鶴立雞群了!

D. 開展跳棋活動的職責

學棋的好處------智慧的鍛煉、能力的訓練、性情的陶冶
學習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的好處
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是當今國際上兩種最流行的智力體育運動項目,不僅具有競技性,且兼有藝術性和科學性,他是全世界人民幾千年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可以通過它的規則和對弈汲取許多有益的理念和深刻內涵。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於人的成長各個階段都相當有好處,而對於青少年兒童的益處尤為明顯,它是國際上公認的開發青少年兒童智力的最好棋種,著名棋手、中國前棋院院長陳祖德也將國際象棋形象比喻為「啟智魔杖」。青少年兒童最常見的一個特點就是注意力不夠集中,對於外界的各種刺激有著過於靈敏的反映,即注意力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分散,不能夠集中於一點,這對於認真和深入的各種學習都是很有害的,明顯的表現就是兒童在課堂上不能夠認真和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而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注意力的要求非常高,想在對弈中獲得勝利,想了解對手的著法,如果沒有足夠的注意力是不可能下好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的,可見下好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將有助於使孩子將注意力集中於一點。
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少年兒童的好處首先體現在智力方面。我們知道智力因素一般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記憶力、思維力、創造力六個方面。而棋弈運動能使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這5種智力基本因素處在良好的統一體中,在智力各因素的組合作用下產生具有創造性的聰明和才智——也就是創造力!
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孩子非智力素質成長的效果也極為突出。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和世界觀等方面。國際象棋作為思維科學,通過弈棋可以使孩子們學到生活的規則,從而增強應有的紀律性,忍耐心,判斷力。培養頑強勇敢、堅毅沉著、機智靈活等優秀的意志品質。學習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可以使毛躁的孩子變得安靜、使沖動的孩子善於思考、培養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在下棋的過程中磨練自己的個性……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非智力因素成長的好處真是不勝枚舉,而國際象棋和國際跳棋對於孩子意志力提高的作用尤為明顯:在這里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孩子遇到了一個高手,很難取勝,這是時候他是會選擇逃避、退縮,還是勇於挑戰對手,不斷提高自己直到最終戰勝他。這恰恰是一個人意志力成長的過程!這就是通過簡單又不簡單的一盤棋體會到未來人生可能面臨的種種困難,遇到危難,我們要如何做出抉擇?下棋可以讓孩子在體驗成功與失敗中學習調節自己的情緒,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學習認識自我、認識成功與失敗,培養紀律性和自我控制意識。在比賽中體驗挫折,增強合作能力。使孩子通過一盤棋就可以體會成敗、榮辱、悲喜等各種人生滋味。另外,他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我們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可以通過棋類運動結交更多的夥伴和朋友。
國際象棋原是供皇家消遣的宮廷游戲,文藝復興時期是騎士必修的七大藝術之一,以後步入尋常百姓家,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為之傾倒。有稱它為「袖珍戰爭」的,有稱它為「思維藝術」 的,也有稱它為「智力教具」的。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列寧稱國際象棋是智慧的體操,大詩人歌德稱國際象棋是智慧的試金石。國際象棋具備五大功能:競技功能、教育功能、科研功能、娛樂功能、文化功能。
關於它的教育功能:
1、國際象棋可以鍛煉同學的思維能力,它使我們的大腦高速運轉,在紛繁復雜的棋局中有條不紊、運籌帷幄、攻城略地不斷進取。
2、下棋可以鍛煉同學的計劃能力,它要求我們前後著法要有連續性、一致性。
3、下棋鍛煉同學要了解對方意圖,清楚對方行動的目的。
4、下棋鍛煉同學要有預見能力,自己走完棋後要考慮到對方如何應對。
5、下棋不僅要求我們要有好的計劃,還要求我們要思路清晰、認真仔細、正確實施。
6、下棋鍛煉同學的選擇能力,我們要在幾種可行方案中選擇最佳的,我們要敢於利用自己現有的能力和水平,提出自己的見解,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
7、下棋鍛煉同學的計算能力,我們要不斷推演計算後面的著法,要不斷計算棋局中的得與失,如果我們得到的多,失去的少,我們的著法就是可行的,否則就是不可行的。
8、下棋鍛煉同學的觀察能力,我們要在對局中明察秋毫,善於發現對方的問題所在,要集中優勢兵力進攻對方的薄弱環節。
9、下棋要求我們每走一步棋都要有明確的目的,不做無用功,長此以往就會使我們同學做事情目標明確、快捷高效。
10、下棋要求我們要善於總結,正確的要堅持,錯誤的要改正,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重要條件。
11、下棋鍛煉同學的創新能力,每一盤棋、每一步棋都是一個不斷改進、不斷創新的過程。
12、下棋可以使同學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可以使同學更長久地專注於某件事,很投入地做事情。
13、下棋可以鍛煉同學的心理素質,使我們正確地面對勝利和失敗的考驗。我們既不會因取得一點兒成績而驕傲自滿,也不會因為失敗而失去信心,不論是勝利還是失敗,我們都會坦然面對。
14、下棋要求我們不斷地對棋局做出評價,驗證我們的計劃是否成功,我們的棋局比原來好了,說明我們前面的計劃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15、下棋可以使同學更具有競爭意識、拚搏精神,使我們意志更頑強。
16、下棋可以增強同學的記憶力、想像力。

E. 6歲孩子學圍棋和國際象棋,還是國際跳棋那個好入門

6歲的話都可以理解了。最初的入門是圍棋,因為規則相對簡單(只有一種棋子,沒有兵種之分。沒有不同兵種走法的差異等等),所以一般4歲就可以學圍棋,但要5,6歲才好學象棋。但三者要提高水平其實都不容易,並且沒有說誰比誰容易點。相對來說圍棋蘊含的哲學和文化跟象棋、國際象棋差異大點。

F. 王晨帆國際跳棋怎樣提高國際跳棋水平

經常下棋,下完復盤,總結經驗教訓。多看專業書籍,重點學戰術打擊和殘局。

G. 如何在短短48小時內用雲計算給地球做b超

今年杭州雲棲大會上,中國館地震局的地球物理科學家王偉濤博士在Tech Insight的數據存儲技術實戰專場做了一場主題分享:名為《雲計算在地震學研究中的應用-利用bcs和海量數據創建虛擬地震》。 他介紹,原本需要一年計算時間的整個中國數千個地震台兩兩之間的五年數據的計算任務,在雲計算中狂飆,48小時之內就計算完成了。
這到底是如何實現的呢?
我們的祖先凝望星河閃耀,卻花費萬年時間才摸索出天體運行規律。
我們的前輩坐看潮湧潮平,卻歷經千秋萬代才能航行到大洋彼岸。
而我們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至今,卻仍舊對腳下的大地懵然無知。
從觀察記錄到規律預測,幾乎是人類科學史的全部邏輯。
但每次我們拼盡全力記下的數據,都只是抬高知識瀚海的涓涓細流。
當我們提筆開始繁復演算的時候,期待的是阿基米德跳出浴缸、牛頓舉起蘋果的那一刻。
王偉濤博士正是這樣計算的執筆人,他來自中國地震局。他想知道的,是我們腳下大地的每個細節。
浩如煙海的計算
我們經歷的每一次地震,都在提醒自己預測和預警這種災害的迫切性。但是,我們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為更好的認識地震這一物理現象,需要極其的詳細的地殼結構影像,而為了繪制這張地下地圖,又需要詳盡的數據計算。 目前為止人類打到地下最深的井是前蘇聯鑽探的科拉超深井,約12.2公里,但是地震的震源深度往往在地下十幾到幾十公里,當前的科技根本無法在震源深度開展直接觀測。
所以我們需要依靠分布在全國的數千個地震台來對地震波進行探測,震波在地下的傳播特性,受到地質結構的影響,這也是地震波可以用來繪制地底圖像的原理。這些地震台可以感知地震的「大震波」,也同樣可以捕捉日常的「大地雜訊」,例如海潮拍擊大陸的震動。
根據地震波進行地底成像的原理
王偉濤告訴記者,像他這樣的地球物理科學家幾乎都是半個程序員。 因為從地震波到地底成像,中間要經過超越一般人想像的大規模程序計算。他的計算模型是這樣的: 每一次震動都會由近至遠依次傳遞到各個地震台,所以理論上來說,每個地震台都會對同一次震動做出自己的記錄,這些數據既有差異有又聯系。
利用這些數據,可以計算出一些「虛擬地震」。 用每兩個地震台之間進行數據互相關對比計算,就可以獲取研究中國地下的總體結構所需要的寶貴數據。
虛擬地震可以模擬出和真實地震一樣的數據,所以可以用於本來沒有發生地震的地區的地底成像 每個地震波數據都有 E,N,Z(東西,南北,垂直)三個向度的分量,全國2000多個永久和臨時地震台就是 6000 個分量,每年的數據量大概是 30TB,而我們的總數據量已經到了 PB 級別。
由於我們要相互對比每一個地震台每個時間點的每個分量數據,這些計算量是呈指數級增長的。 王偉濤的智慧和經驗,恰恰表現在他所設計的程序和演算法之上。 但耗費很大心力完成這個演算法的王偉濤博士發現,他才踏上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一個巨大的困難橫亘在面前。
圖中每兩個地震台之間的連線(灰色)都是需要計算的數據,總計算量極其龐大。如果使用單機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大概需要七年時間。按照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二十年計算的話,我在退休前只能完成三次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分布式的雲計算似乎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然而,雲計算的機理絕不像聽起來這么輕盈。記者也采訪到了中國地震局的合作夥伴阿里雲的童鞋們,在他們眼裡,雲計算和科學研究一樣,集合了人類最頂尖的智慧。
所需存儲空間、計算量和預計單機計算所需的時間
分布式存儲:有關農場的游戲
雲存儲就像一個大的農場,每個伺服器就像一個工人,而你的數據就是羊。阿里雲存儲高級專家承宗說。看來他是個牧場達人。「分布式存儲」,可以看作分布式計算的基礎條件。也就是說,你的羊要先放進阿里雲的「農場」,它的工人才會幫你照料、喂養、剪毛、紡線。
對於王偉濤博士的數據來說,僅僅是存儲在雲端,就需要無數「黑科技」。
在將要進行的計算中,計算系統會對存儲系統進行大規模的訪問。而這些訪問必須要平均地打到伺服器上,絕不能存在熱點。而這還不夠,由於伺服器的硬體故障在大規模集群中會變成一個常態事件,所以必須做好資源的實時調度和提供故障容忍能力。
例如保證在摘掉一塊硬碟的時候,其餘的硬碟要迅速用備份數據把存儲追齊。
承宗舉了以上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換成農場的比喻,大概是如下表述: 農場對於工人的工作量要平均分配,絕不能出現「對著一個羊薅羊毛」的情況發生。另外,農場每天都有工人病倒、請假,要在最短的時間把他的工作合理分配給很多人,這樣別的工人也不至於負荷過大。
整個阿里雲的分布式文件系統,被命名為盤古。在承宗心裡,盤古還有很多智能化的「黑科技」。
他舉例了一個例子: 我們人類看到的磁碟都一樣,但是盤古看到的磁碟各不相同。它會根據歷史訪問數據的積累,例如寫入的速度和效率,對每一塊磁碟的健康度進行打分。
對於健康狀況不好的磁碟,就相應減輕一些工作分配。這些底層的技術,都可以為王偉濤博士下一步真正的計算做准備。
承宗說,在分布式計算中,數據帶寬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參數。從王偉濤博士的角度來看,如果把數據存儲在自己的伺服器上,僅僅利用阿里雲的計算能力進行結果輸出,是不能實現的。原理很簡單,分布式計算的所有伺服器都向一個存儲單位發送數據讀取請求,帶寬會被瞬間堵死,再強大的算力都無法發揮。
至於具體數據,百兆光纖的帶寬一般是 100Mb/s,而硬碟的帶寬最高可達幾Gb/s,而阿里雲存儲內網訪問帶寬(雲計算系統內部)可以高達Tb/s級別。
批量計算:建造一座金字塔
接下來,王偉濤博士的數據就會進入最終計算的環節。我熟悉了自己習慣的 Linux 系統,所有的計算代碼都是在這個環境中完成的,如何讓我的代碼在雲計算的環境中發揮作用,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地底成像數據的計算流程
在地震科學研究方面,阿里雲顯然沒辦法提出演算法建議,所以他們需要做的是,提供一個通用的介面,讓王偉濤可以使用自己機房中的電腦、界面和Linux 系統,來對雲上的計算進行控制。
阿里雲提供的兼容和適配能力,是阿里計算專家林河山頗為驕傲的地方。 王博士在此之前沒有使用過分布式集群,也沒有使用過「超算」,所以直接跨越到雲上,從操作和控制層面來說,對他來說會是個挑戰。
我們提供的計算介面可以讓單機程序不做修改就高效執行在雲環境下。用戶通過幾句簡單的命令就能在雲上調動大規模的計算資源進行分析,而不需要學習復雜的分布式計算知識。其實很多從其他地方過渡到雲計算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不僅是王博士,很多其他用戶也會用到我們的通用計算介面。他說。 這個時候,大規模計算的障礙基本被掃清了。
不過,林河山告訴記者,雲計算真正的核心技術,還在於批量計算的算力調度之上。
大規模計算的加速流程和模式 計算規模擴大之後,就會造成對存儲資源的訪問非常頻繁,這時,對於訪問的並發量的控制就要非常「小心」了。
王博士的應用有非常多的小I/O請求,如果每一次I/O請求都直接訪問雲存儲,由此帶來的延時會對計算效率造成影響。為了進一步優化計算性能,批量計算採取了「分布式緩存」的策略,把有可能會用到的數據,提前緩存到計算節點周圍。這樣,就可以讓計算能力不受集群規模的限制。林河山說。
而即使是這樣,還遠遠不夠,對於數據訪問究竟採取多大「粒度」,是考驗系統智能的重要時刻。如果一次讀取過多,可能造成帶寬擁堵,如果一次讀取過少,又會造成頻繁訪問。而針對不同類型的數據,都要做出合理的預判,自動地讀取,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打個比方: 這如同建造一座金字塔,數萬名「奴隸」要分工合作。工程師要決定:是犧牲速度一次性運輸多個石塊到現場,還是犧牲數量,一次快速運輸一塊石頭到現場。
同樣,面對浩瀚的金字塔工程,每時每刻要分配多少奴隸來攪拌砂漿,分配多少奴隸來搬運石塊,分別分配多少奴隸來負責建造各個區塊,這個即使是工程師都需要仔細考量才能完成的任務,都要交給系統自動完成,難度可想而知。
當然,如此繁復的計算過程,出錯是經常會發生的。
林河山舉了一個例子: 在渲染追光動畫的動畫片《小門神》時,阿里雲的容錯機制就發揮了作用。(當時在峰值有 2000台伺服器參與了大規模批量計算。)一般情況下, 對於視頻的渲染工作是一個連續的長流程。如果某一幀渲染中哪怕只有一個節點出問題,都會造成訪問的大規模延時,造成邏輯上的擁堵,產生「熱點」。
林河山說:「阿里雲的做法是,在計算出錯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重跑,如果在跑的過程中確認節點存在問題,還會自動調度到另一個地方,這些對於用戶來說都是沒有感知的,但是在背後,我們必須做出大量的努力。
繪制地下的世界
原本需要一年計算時間的整個中國數千個地震台兩兩之間的五年數據的計算任務,在雲計算中狂飆,48小時之內就計算完成了。
地球內部成像,恰似人體的B超
這在雲計算時代來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這些數據是原始的地震觀測數據的數據產品,同時也是後續科學研究所依賴的重要數據,可以很好地支撐王偉濤進行接下來的研究。 從外界看來計算過程非常順利,而剛才我們所感受的一切艱辛,都只發生在背後的代碼世界。
借用阿里雲產品總監李津的話: 當計算結果輸出的時候,我們所有的技術人員都沉默了。
我們多麼渴望這樣的數據早幾十年被計算出來,這樣我們就能為人類認識地震這一自然災害爭取寶貴的時間。
拋開商業的雲霧,可以看到雲計算真正的的鋒利所在。
王偉濤的研究並沒有停止,他說: 目前為止,我只做了2011年到2015年的一個向度上的數據分析,未來還會繼續把更多向度和頻率上的數據進行計算。科學研究的精確度是可以一直提高的。越來越精確的地底數據,會為礦產勘探、防震減災和地震科學研究提供非常強的支持。
科學的有趣之處,正是在於不斷地嘗試。有可能一覺醒來想到新的方法,就要重新改寫公式和代碼,通過計算進行驗證。
也許有一天,屬於王偉濤的那隻蘋果會悄然落下。那一刻,是王偉濤的勝利,也同樣是人類計算力的勝利。 我們傾盡全力提高算力,把數據的涓涓細流匯聚成洪荒之力,只是因為我們不願對腳下的大地懵然無知。

H. 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會五子棋

入門:

  1. 認識棋盤棋子,知道簡單的無禁規則。

  2. 了解禁手規則。

  3. 學習專業規則。三手交換、五手二打。

  4. 學習常用術語,學會記錄棋譜,認清手數概念。

  5. 了解民間陣型樣子。

  6. 了解五子棋歷史和發展現狀。

  7. 認識開局名,知道公開的黑必勝開局兩個。

I. 怎麼提高五子棋的算力

經驗,可以這樣說,你下個幾十W盤,就算不用腦子你也知道下步走哪。至於硬要提高自己算棋能力,推薦你去接觸下圍棋

熱點內容
收到假eth幣 發布:2025-10-20 08:58:16 瀏覽:973
暗黑破壞神2eth打孔 發布:2025-10-20 08:42:58 瀏覽:105
BTC和CBT是一樣的嗎 發布:2025-10-20 08:42:57 瀏覽:233
華碩trx40Pro供電 發布:2025-10-20 08:33:26 瀏覽:432
曬人民幣編號的朋友圈 發布:2025-10-20 08:25:32 瀏覽:687
doge格式 發布:2025-10-20 08:02:00 瀏覽:382
以太坊會爆發嗎 發布:2025-10-20 08:01:59 瀏覽:772
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功率 發布:2025-10-20 07:39:24 瀏覽:925
trx輔助帶 發布:2025-10-20 07:35:29 瀏覽:48
比特幣哈希值有多少位 發布:2025-10-20 07:31:2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