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位移曲線的剛度怎麼算
⑴ 剛度計算公式
這回答不是誤人子弟嗎,你說那是彈性模量才是施力與所產生變形量的比值。剛度是彈性模量與慣性矩的乘積,抗彎剛度=EI。
⑵ 結構剛度方程是怎麼計算節點位移的,半天看不懂的
施加節點荷載後,結構產生位移。
結構剛度方程中有節點剛度矩陣、節點位移和節點荷載,已知其中兩個量計算第三個量不是就出來了嗎?建議看一下有限元或計算力學的教材。
⑶ 線剛度公式
i=EI/L E:彈性模量,I:截面慣性矩,L:柱子計算長度;
線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結構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材料的剛度通常用彈性模量E來衡量。
在宏觀彈性范圍內,剛度是零件荷載與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數,即引起單位位移所需的力。它的倒數稱為柔度,即單位力引起的位移。剛度可分為靜剛度和動剛度。

(3)力位移曲線的剛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在自然界,動物和植物都需要有足夠的剛度以維持其外形。在工程上,有些機械、橋梁、建築物、飛行器和艦船就因為結構剛度不夠而出現失穩,或在流場中發生顫振等災難性事故。
因此在設計中,必須按規范要求確保結構有足夠的剛度。但對剛度的要求不是絕對的,例如,彈簧秤中彈簧的剛度就取決於被稱物體的重量范圍,而纜繩則要求在保證足夠強度的基礎上適當減小剛度。
研究剛度的重要意義還在於,通過分析物體各部分的剛度,可以確定物體內部的應力和應變分布,這也是固體力學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⑷ 怎麼用力-位移曲線求彈性模量
看不清楚,能發個清楚的圖嗎
⑸ 有限元分析出的位移怎麼轉化成剛度
方法如下: 使用引伸計或者光學測量位移; 使用應變片; 前提是假設設備本身剛度問題引起的位移隨著載荷成線性關系,多數情況下這應該是滿足的。可以通過有效實驗得到的載荷位移曲線的彈性階段+材料的彈性模量計算出設備的剛度,然後通過這個剛...
⑹ 求剛度的計算公式
剛度單位N/m應該指的是彈簧的剛度,即彈簧的彈性系數,F=KX ,F就是彈簧的工作拉(壓)力,X,拉壓伸長(或壓縮)的長度;K,彈簧剛度。
而EI指的是桿件的抗彎剛度,單位就是E和I的單位相乘後的單位了,像你說的:E的單位是N/mm2,I的單位(如b*h^3/12)是mm4----抗彎剛度單位就是N.mm2,沒有問題的,長度單位都為m抗彎剛度就是N.m2

(6)力位移曲線的剛度怎麼算擴展閱讀:
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結構彈性變形難易程度的表徵。材料的剛度通常用彈性模量E來衡量。在宏觀彈性范圍內,剛度是零件荷載與位移成正比的比例系數,即引起單位位移所需的力。它的倒數稱為柔度,即單位力引起的位移。剛度可分為靜剛度和動剛度。
一般來說,剛度和彈性模量是不一樣的。彈性模量是物質組分的性質;而剛度是結構的性質。也就是說,彈性模量是物質微觀的性質,而剛度是物質宏觀的性質。
材料力學中,彈性模量與相應截面幾何性質的乘積表示為各類剛度,如GI為扭轉剛度,EI為彎曲剛度,EA為拉壓剛度。
剛度系數是用以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彈性變形形態的基本物理量。更通俗的講是使桿端產生單位位移時所需施加的桿端力。表達式為EA/L,其中E—桿件的彈性模量,A—桿件截面面積,L—桿件的長度。
一般採用實測的方法來確定軋機的剛度系數,實測的方法有兩種。
①軋製法
②軋輥壓靠法
由於軋機零部件間存在的間隙和接觸不均勻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彈性曲線的非線性部分是經常變化的,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消除非線性段的影響,往往採用人工零位法。即在軋前,先將軋輥預壓靠到一定壓力P0 (或按壓下電機電流作標准),然後將此時的軋輥縫指示器讀數設定為零,稱為人工零位。
彈跳方程對軋機調整有重要意義。它可以用來設定軋輥原始輥縫,彈跳方程表示了軋出厚度與輥縫及軋制力的關系,他可作為間接測量軋件厚度的基本公式。
⑺ 如何使用力矩和位移數據在excel中得到剛度值
excel中的相關系數是可以用CORREL 函數計算出來。
假設的兩組數據為:A1:A7和B1:B7,在C1輸入公式=CORREL(A1:A7,B1:B7)即可。
CORREL 函數語法具有下列參數 :
CORREL(array1, array2)
Array1必需。第一組數值單元格區域。
Array2必需。第二組數值單元格區域。

其中 x 和 y 是樣本平均值 AVERAGE(array1) 和 AVERAGE(array2)。
⑻ 材料力學,理論力學 ,一個模型的剛度計算,謝謝;
你理解的不錯。「剛度是結構在受力時抵抗變形的能力」,或保持原來形狀的能力,主要指的是材料力學中的一類問題,不是具體結構的剛度。對彈性結構採用的是剛度系數(定義為:力/力方向上的位移),如彈簧剛度。剛度系數是彈性結構形狀和材料(可以有不同彈性材料)的綜合指標,它有很多個(不像彈簧只有一個),如你圖中把力的方向傾斜點,剛度系數都不一樣。在你圖中的力作用點區域,加一個力偶,測出相應的扭轉角度,還可以得到這個力偶轉向上的扭轉剛度系數。
⑼ 材料拉伸試驗得到的 「載荷位移曲線」 怎麼轉化為 「應力應變曲線」
方法如下:
使用引伸計或者光學測量位移;
使用應變片;
前提是假設設備本身剛度問題引起的位移隨著載荷成線性關系,多數情況下這應該是滿足的。可以通過有效實驗得到的載荷位移曲線的彈性階段+材料的彈性模量計算出設備的剛度,然後通過這個剛度得出設備隨著載荷變化所貢獻的位移量,把這個位移量從你得到的載荷位移曲線中減去,這樣剩下的就是材料的載荷位移曲線,然後再轉化成應力應變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