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怎麼算
① 2010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每個城市都與他的得分,請問一下這個得分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哦,跪求!!
競爭力這類問題適合用「層次分析法」分析。選幾個重要的指標,加上權重,用公式可以量化出得分,你可以了解下此方法,在網路和優酷上都有介紹。前不久我們剛做了安徽省的競爭力,我可以給你資料看看。
②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包含哪些指標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是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
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應用自主創立的GN評價指標體系,調查了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34個省級城市和295個地級市,根據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及多項指標,作出城市競爭力的綜合評估,至2015年已連續13年發布相關排行榜。
③ 中國的城市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怎麼樣
報告從全球城市的經濟競爭力、
可持續發展競爭力、城市評級等方面
全方位評價城市發展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聯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廣州藍皮書:廣州城市國際化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通過對2019年全球城市排名各大榜單的分析認為,2019年全球城市指數、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亞太城市較為強勁,全球實力城市指數和全球活力城市指數中歐洲城市則重現升勢,全球創新城市指數中則是美國城市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全球頂級城市的排名競爭極有可能在2020年出現白熱化。

北京被評為“全球城市”
這次報告里還有個重磅消息:中國社科院與聯合國人居署首次推出“全球城市分級新標准”,並據此對上面提到的1006個城市進行了分級。
報告將這些城市分為3層、2類、5等、10級,這將為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5等由高到低分別為:全球城市(A),國際樞紐城市(B),國際門戶城市(C),區域樞紐城市(D)與區域門戶城市(E)。
10級分別為:A+,A,B+,B,C+,C,D+,D,E+,E。
在這個榜單中,北京被評為A級,即“全球城市”,全球排名第4位。
④ 中國城市競爭力要怎麼分析
根據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及多項指標,作出城市競爭力的綜合評估,至今已連續9年發布相關排行榜。
⑤ 什麼是城市競爭力基尼系數
中國的基尼系數已達到0.45左右,說明總體上我國的貧富差距較大,收入分配處於較不公平狀態。不過還要從內部去理解,比如最富有的10%的人群他們擁有的收入約占總財富的多少,以及最貧窮的人群比列佔有社會財富的比例。比較一下他們的行業狀態,可能還有更深的意義。
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找出了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如右圖),設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曲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右下方的面積為B。並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這個數值被稱為基尼系數或稱洛倫茨系數。如果A為零,基尼系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系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該系數可在零和1之間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大,那麼基尼系數也越大。如果個人所得稅能使收入均等化,那麼,基尼系數即會變小。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於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基尼系數是一個用來描述收入整體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標。國際上通常認為,當它處於0.3-0.4時表示收入分配比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過大,超過0.5則意味著出現兩極分化。從現實來看,世界各國對基尼系數的運用並不完全一致。很多國家都是把它與其他因素結合起來,綜合判斷收入差距。在不少國家,基尼系數都有不同的標准和界線。總的來說,基尼系數只可參考,不能絕對化
⑥ 201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是怎樣的
201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是:廣州、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最具有競爭力的是:成都。

2018年,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071.5億元。新建成創新創業載體36家,面積51萬平方米。獲得市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252項、國家級科技獎勵29項。
完成科技攻關935項、成果推廣495項,完成火炬計劃491項。全年共申請專利107801件,其中發明43013件,實用新型47891件。專利授權57370件,其中發明8304件,實用新型32885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2件,比上年增長15.8%。
⑦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院25日公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中國台灣地區城市競爭力排名顯著下滑,而環渤海區域競爭力上升。
「綜合2004、2005和2006年連續三年的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看,中國內地、港澳和台灣地區表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和趨勢:香港保持了領頭羊地位,競爭力優勢明顯;澳門排名穩定,預示了較大的潛力;而台灣地區的幾個城市出現疲態,2006年較2005年競爭力排名顯著下滑。」 藍皮書主編、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博士倪鵬飛說。
《2007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列出的2006年中國綜合競爭力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台北、無錫、蘇州、佛山、澳門。
而根據中國社科院去年公布的2005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位居第一,位列2至10名的中國城市依次為: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高雄、澳門、新竹、基隆。
「台北由2005年的第二位下降到去年的第六位,而去年在前十位中的高雄、新竹、基隆等城市分別下滑到第十四位、第二十七位和第二十一位。」 倪鵬飛說。此外,2006年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依次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武漢;效率競爭力前十名依次為:香港、澳門、台北、高雄、東莞、新竹、深圳、台中、中山、上海。據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陳佳貴介紹,此次排名主要從市場規模、經濟增長、生產效率、資源節約、經濟結構和生活水平等六個方面,利用標準的客觀數據對內地、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20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定量和分析。
他說,相對於全球一些競爭力較強的城市而言,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水平還處於較低水平,但提升速度很快,發展前景較好。
根據《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5-2006)》發布的全球110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排名,進入榜單的中國城市共有22個。其中排名最高的是香港,位居全球第19位;其次是台北,位居第48位;上海位居第69位;接下來依次是北京、深圳、廣州等。值得注意的是,排行榜上的中國城市主要位於70至100名之間,而且以東南沿海經濟較為發達、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為主,如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大連、青島、南京、珠海、溫州等。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五次年度報告。
⑧ 2007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
綜合競爭力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台北、無錫、蘇州、佛山、澳門;增長競爭力並列第一名為: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河源,五至十名為:煙台、烏海、臨沂、東莞、營口、中山;規模競爭力前十名依次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武漢;效率競爭力前十名依次為:香港、澳門、台北、高雄、東莞、新竹、深圳、台中、中山、上海;效益競爭力前十名依次為:香港、澳門、新竹、台北、高雄、宿遷、台南、鄂爾多斯、基隆、台中
⑨ 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的競爭力
城市競爭力既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綜合實力的具體體現,也是該地區發展活力的重要標志;城市競爭力評價既是對一個地區當前發展水平的總體評判,更是對該地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潛力的全面衡量。
提升城市競爭力,必須以一個地區的自然稟賦、文化傳統、產業基礎等要素供給為依託,以與周邊地區競合發展的形勢為背景,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要求為指向,綜合考量各類因素,合理確定提升路徑,自覺尋求差別化競爭的特色發展之路,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三新農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大力打造「生態、人文、宜居」城市特色,彰顯城市個性魅力;大力提升城市生活品位,推進改革發展成果普惠於民,只有這樣,才能搶占發展制高點,贏得發展新優勢,開創發展新局面。
為應對全球激烈競爭,世界先進城市正在進行以下努力:
一、制定發展戰略,實施規劃引導;
二、改善營商環境,扶持中小企業;
三、推動產業升級,實現城市轉型;
四、全民終身教育,招納世界賢才;
五、重視環境保護,追求永續發展;
六、塑造城市品牌,開展城市營銷;
七、實施企業化管理,建設服務型政府;
八、塑造城市個性,培育多元文化。
政府要正確處理以下10個重要而復雜的關系:擴大地方自主權,並使財權與事權相對稱;政府積極為企業發展創造環境,同時積極吸引市場參與政府的公共事務;積極利用世界,堅持地方特色;實施全民終身教育;讓居民成為產業升級的動力,並分享升級的成果;促進全民創新與創業,實現外來移民與當地居民的共贏;統籌兼顧,引導經濟與社會平衡發展;在城市和區域的關繫上:促進一體化,以競爭激發雄心,用合作分享外部經濟;實施歸核化發展戰略,發展幾個而不是一個或多個產業及功能;保護與傳承歷史文化,推進可持續發展。堅持商務環境與生活環境共建設,建設創業的樂土和生活的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