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力怎麼算
❶ 光壓是如何計算的
光照到物體表面時施予表面的壓力。j.開普勒在解釋彗尾的形成時就已提出了光壓概念。j.c.麥克斯韋根據電磁理論解釋了光壓現象,並算出了光壓的值。當平行光垂直照射物體時,單位面積所受光壓為p=i(1+r)/c,式中i為單位時間垂直入射到單位面積的光能量
,r
為表面的能量反射率,c為真空中的光速
。光子概念提出後
,
也可用光的粒子性來解釋光壓現象
。光子具有動量hv/c
,
入射到表面後或被吸收或被反射,入射前光子的總動量與入射後的總動量之差等於表面所受沖量,這樣算出的光壓公式與麥克斯韋的公式一致。
❷ 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和集光力要怎樣計算
分辨力(又稱為解像力)是指望遠鏡能夠分辨兩個接近星點的能力。當兩個星點的分隔小於分辨力則望遠鏡便不能將兩顆星分辨為兩個星點。人眼的分辨力約為1'。望遠鏡的分辨力可用以下的公式求得:分辨力= 120"/望遠鏡口徑(mm)
集光力是指望遠鏡較人眼聚集多少倍光來表示,與望遂鏡焦距,放大倍無關。人眼的瞳孔口徑在黑暗的環境能夠擴大至7mm,所以計算望遠鏡的集光力是用以下的方程式:集光力 = 望遠鏡口徑(mm)的平方/72
❸ 什麼是光力比
這個「光」和「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解釋,就是供電部門對用電性質的一種劃分,因為用電性質不同,電價也不相同。
在用電報裝的申請表上,有這樣一欄 光/力,這一欄就註定了這個單位的電價。現行電價是動力電貴,民用電稍低。「光」就是按民用電收費的,「力」就是按動力電收費的,這個光力比的概念就明白了。
❹ 集光力的計算公式
人眼的瞳孔直徑在黑暗的環境能夠擴大至7mm,所以計算望遠鏡的集光力是用以下的公式:
集光力 = 望遠鏡口徑(mm)的平方÷7的平方
例如:50mm(約2吋)口徑的望遠鏡,它的集光力 = 2500÷49 = 51倍。

❺ 天文望遠鏡的集光力和極限星等怎麼算
肉眼瞳孔直徑按6毫米算,口徑為X毫米的望遠鏡的聚光能力是肉眼的(X/6)^2倍。
極限星等=肉眼極限星等(6.5)+log2.512(倍數)等。
受觀測環境限制,80毫米口徑的望遠鏡能清楚8,9等星已經不錯了。 目視觀測的極限星等有經驗公式:m=6.9+5lgD,其中D以厘米為單位。
❻ 球面的屈光力是如何計算的
F=(n'-n)/R 其中n'為像方焦距,n為物方焦距,R為球的半徑
❼ 物理(光、電、力、熱)的計算公式
光:
C空氣&真空=3×10^8
C光=3/4C C玻璃=2/3C
1光年=9.4608×10^15
眼鏡度數Φ=1/f
c=λν
電:
I=Q/T
1安=1庫侖/1秒
1A=1000mA 1mA=1000μA
1千伏=1000伏 1伏=1000毫伏 1毫伏=1000微伏
1歐=1伏/1安
1兆歐=1000千歐 1千歐=1000歐
I=U/R
U=IR
R=U/I
串聯電路中:I=I1=I2=I3=...=In U=U0+U2+...+Un R=R1+R2+...+Rn U1/Un=R1/Rn
並聯電路中:I=I1+I2+...+In U=U1=U2=...=Un 1/R=1/R1+1/R2+...+Rn
R=R1R2/R1+R2 I1/In=Rn/R1
W=UIt=UQ
W=I^2RT W=U^2/R×t
1焦=1安×伏×秒=1伏×庫=1瓦×秒
1千瓦時=1度=3.6×10^6焦
Q=I^2Rt
λ=υ/ν
力:
1噸=10^3千克
1克=10^3千克
1毫克=10^-6千克
ρ=m/V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G=mg
g=9.8N/kg (有時取10)
v=s/t
p=F/S
1帕=1牛/米^2
P=ρgh
F浮=F向上-F向下
F浮=G排液=ρ液gV排
漂浮&懸浮時: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W=F×s
1焦=1牛×米
Gh=FL
W總=W有+W額
η=W有/W總
P=W/t P=Fv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1馬力=735瓦
熱:
Q吸=cm(t-t0)
Q放=cm(t0-t)
Q放=qm
❽ (天文學)什麼是光力有說明性的文章,最好能有對比的參數之類的。
在許多雙筒望遠鏡小手冊你也會上發現一個規格叫「射出瞳孔」(exit pupil) 的。它是光線從目鏡里射出來的寬度。你可以用口徑 (單位mm) 除以倍率來算射出瞳。舉例來說 7x50 型就有 50/7 (7mm) 的射出瞳孔。所有 7x50 機型射出瞳孔都是 7mm。所有 7x42 機種射出瞳孔都是 6mm,依此類推。 你會發現很多被推薦用於天文的雙筒望遠鏡都是 7mm 射出瞳孔,這是很有道理的。當你的雙眼習慣於夜裡的黑暗時,瞳孔會張大讓更多光線進去。人類瞳孔頂多能擴大到7mm。所以只要雙筒望遠鏡射出 7mm 光錐進入你的眼睛,讓雙眼集光力得以發揮最大效用時你就很可能看到最亮的成像。所有設計用來應付低光度環境的雙筒望遠鏡都有 7mm 射出瞳孔。包括:7x50、8x56、9x63、10x70 及 11x80 等機型。 通常都最適用於天文觀測。但是,當你老了,你的眼睛瞳孔就張不了那麼開了。三十歲出頭的人的最大瞳孔約 6mm。超過四十歲,就掉到約4.5mm 至 5mm 之間。假如你的瞳孔大小上限只到 5mm 或 6mm,使用射出光錐7mm寬的雙筒望遠鏡就會浪費掉一些入射光。 部份光線進不了你的眼睛,雙筒望遠鏡的集光力便無法全部發揮出來。年紀大一點的人,雙筒望遠鏡的射出瞳 5mm 或 6mm 是較好的選擇。這些機型包括暢銷的 7x42 及 10x50。
❾ 如何計算太陽帆的光壓力
四個要點:1)若一個光子的動質量為m,則它的動量p=mc,能量e=mcc,即p=e/c(光速c=3*10^8m/s);2)太陽帆不吸收光子,就是反彈了光子,此過程中光子的動量的改變數是2p,它使太陽帆的動量增量也是2p;3)一大群光子的總能量、總動量、總動量的改變數這三者間的關系與單個光子完全相同;4)單位時間內動量的改變數就等於光壓N。
單位時間內投射到帆面上的總光能E'=(1.37*10^3)(10^6)=1.37*10^9(J/s),單位時間內投射到帆面上的光的總動量P=E'/c=1.37*10^9/3*10^8=4.567(J/m),單位時間內投射到帆面上的光的總動量的改變數為2P=9.13(N),所以光壓N=9.13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