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算力簡介 » 京津冀去中心化

京津冀去中心化

發布時間: 2021-04-25 04:02:29

㈠ 京津冀一體化究竟難在哪

京津冀一體化的核心是要解決北京的城市病問題,而城市病的引爆點是北京的霧霾。但我們不應該這樣子來看。
這次京津冀一體化上升到國家層面,不僅僅在於自身經濟的發展,它的最深層意義是推進新型的城鎮化,或者說就是城鎮化走城市群這種道路的一種表率。就像某證券分析師所說的,京津冀一體化就相當於遼沈戰役,遼沈戰役打贏了,示範力量出來了,全國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否則後面的新型城鎮化也就扯淡了。
接著來看這個一體化。1986年高層提出,到現在是頂層設計,然後真正落到實處。這種加速的落實,估計是國家看到了前兩大經濟圈帶來的實際效益。中國目前成型的經濟圈有二個:長三角和珠三角,如果再加上京津冀,這三大經濟圈能佔到國內GDP總量的40%。
這個數字大么?不算大。甚至可以說中國的經濟圈模式或許才是僅僅處於起步狀態。
看看美國的三大都會區——大紐約區、五大湖區、大洛杉磯區,總的GDP佔全美國的份額為67%。相比下,這次的京津冀很像美國的大紐約區。大紐約區城市極為集中,形成一個城市連綿帶,像"城市的海洋"。這個龐大的都市群北起波士頓、南到華盛頓綿延700公里,寬約100公里。如果從波士頓驅車前往華盛頓,就會經過紐約、費城、巴爾的摩和數不清的中小城鎮。一路上給人的感覺是:城鎮一個連一個,到處是緊張、忙碌和擁擠。這是很能給我們啟示的。
日本誇張一點,三大都市圈GDP佔到了全日本的份額的70%。法國則更加誇張,巴黎大都市經濟圈佔法國國土面積的2.2%,卻容納了法國全國人口的19%,聚集了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8%、就業人口的22%和對外貿易額的25%。
舉國外的例子,是要說明一個道理,京津冀的發展空間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中國城市群的概念遠可以比我們想像的大。但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法國,這些城市帶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的基礎之上強調分工和定位。不是簡單的聯系在一起。
相比之下,這次的京津冀,最難的地方在哪?就是行政地位的不平等和從屬性關系,使得互利的前提受到制約,這讓一體化受到很大的挑戰。
但對於目前的京津冀產業格局來說,又不得不走一體化。如果不走的話,傳統的發展模式卻已經到頭了。
特別是河北,河北省計劃經濟時代的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支援北京,這一定位與天津雷同,建材、化工、紡織、食品等產業難以發揮自身優勢,勞動力和人才又處於北京產生的虹吸效應中,並沒有形成自身的產業支柱,與天津相同的經濟結構卻又不具備天津百年老港、濱海新區等模式的基礎,使得河北實際上成為了北京周邊一圈很難定位的附屬性經濟帶。看來與上海等地輻射周邊的模式完全不同,北京實際上是抽幹了河北的活力,成為了國內罕見的跨省市間的二元結構。
這種模式當然難以持續。但如果京津冀通過磨合,能夠形成互補的經濟結構,那是必須的。分析京津冀現有的模式,實際上反而可以從困局中看到亮點。
從產業結構來說,實際上三個區域恰好處於工業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北京已經進入了去工業化時代,近年來包括首鋼在內的一系列工廠的外遷,實際上成為了這一趨勢最好的寫照。而天津依託新區的優勢,正處於工業資源的聚集階段,工業化的後期。而河北,一直被北京抽離資源,目前的工業化程度較低,處於中期,傳統的產業比重較大,這也是明顯區別與其他兩地的一個特徵。
三大地區,三個階段,是有效的避免了產業的過度膨脹,如果能夠實現統一的協調,那麼在京津冀趨於實現一個自洽的產業梯隊和跨省市的產業鏈合作體系,並不困難。並且如果真的形成這種模式,那麼京津冀可以進一步對山東、山西、內蒙、東北等地形成輻射。
以上說的是結構,至於功能,京津冀實際上也可以形成較為良好的互補。北京目前正在從功能型城市轉型為服務型城市,這意味著,過去的產業群必須尋求出口,我們從近些年的規劃上看,包括開發沿北京地區城市的政策,實際上也是在從地產等方面對人口實現疏導,未來,如果能夠形成梯隊的產業結構,那麼現階段背景的產業群有望大面積的移居河北境內。這樣的話,北京則專注於教育、文化、科研這些服務型產業的建設。在這一基礎上,天津的沿海城市,有可能逐步形成養老、旅遊、休閑這些產業的集中地。所以實際上整個京津冀就實現了老中青三代產業模式的梯隊布局,這也將形成另一個人才流動的循環。
長遠來看,京津冀一體化必然成為城鎮化走城市群這種道路的表率。正常的城市群邏輯是這樣的:一個城市如果要具備較強的集聚和輻射帶動能力,它的城區人口最好是在300萬以上。這是有道理的,200萬以上規模的城市,才能以合理的稅費,提供較好的公共服務,否則服務不足或腐敗;3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才能支撐較發達的公共交通業,比如地鐵和航空等。但單個城市人口不是越大越好,超過1000萬的話,就會染上較重的城市病,對於整個城市群來說,如果人口超過5000萬時,城市廢棄物難以就近消納,就會造成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和交通問題。
中國的13億人口,未來城鎮化的目標是至少12億人口到城鎮,留下1億在農村。怎麼能不出現上面提到的這種問題?一般來說,城市群的輻射范圍在200公里以內,有高鐵的地方可以輻射更遠一些,這樣方便群里的人能到群內任何地方辦事,而且是當日來回。全國均衡布局更多的城市群,中心城市人口能有個500萬以上,群周邊的城鎮人口能超過1000萬,但必須要少於5000萬。這樣的城市群多一些,比如全國來個20個以上,或者更多是50個,才能使中國的人口相對均衡分布,使城鎮廢棄物就近消納,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城鎮化和城市病的矛盾。

㈡ 京津冀一體化規劃什麼時間出台

京津冀一體化「坐實」
京津冀一體化規劃或不日出台——這是上證報記者昨日獲得的最新動向。
國家發改委9日稱,目前正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並將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台。」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初,北京市副市長張工曾透露,就北京方面來說,首都經濟圈規劃已拿出初步方案,正在反復論證,需要相關省市和部委充分溝通,最終拿出一個綜合性的方案,分年度實施,整體方案有望於今年年內出台。對此,接近發改委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或很快出台」。
這意味著京津冀一體化的路線圖已明晰,三地之間的產業騰挪轉移即將提上日程。
「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相關規劃早就在研究中,這次發改委發出明確消息,預計規劃會很快出台。」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喬潤令向上證報獨家透露。
他同時強調,規劃本身的作用有限,「就像全國城鎮化規劃一樣,規劃出台並不意味著任務完成。」相反,「規劃的出台意味著更多工作剛剛開始。」他說。
記者注意到,此次發改委發布消息,言之鑿鑿,既是對坊間多種傳聞的回應,更是實際工作進展的披露。
優化功能 規劃或很快出台
發改委明確表示,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為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發改委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京津冀地區是我國東部地區三大經濟增長極之一,在全國發展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加強規劃引導,推進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有利於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推動環渤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發改委相關方面說。
發改委還表示,規劃編制將在明確區域戰略定位、進一步優化首都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三地的比較優勢,重點就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產業布局、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區域合作發展機制等方面,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台。
多方發力 京津冀概念借勢
緊鑼密鼓開展京津冀一體化工作的不只發改委一家,國土資源部4月初也組織召開會議,協調北京市國土資源局,主動與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對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工作,建立京津冀國土部門定期聯席會議制度。
此外,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政府近期也先後透出相關信息。一度,保定或成「國家政治副中心」的消息沸沸揚揚。這些都引發資本市場對「京津冀概念」的一輪又一輪爆炒。
而記者在保定實地調研也發現,傳聞中的「房價一日三價」並非虛談。目前經過一輪上漲,保定開發商普遍採取捂盤惜售策略,整個市場也充斥著炒作的氣氛。
當然,撇開概念炒作,京津冀三地實實在在推進的「大接軌」思路,也確實給投資者帶來很多想像空間。
據悉,今年天津市將有一批「大項目」開建,重點建設項目70個,投資總規模8231億元,其中的交通項目主要就是為「京津冀一體化」服務。如,包括京台、京秦等高速公路項目,以及目前正在修建的京津城際延伸線,將會從天津站延伸至於家堡高鐵站,進一步推動濱海新區的擴散能力。
除去交通接軌外,發改委提出的「完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產業布局、提升創新驅動能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區域合作發展機制等方面」還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有待接軌,最終是三地政府人和事的對接。

㈢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什麼意思

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決北京"大城市病"為基本出發點,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路系統,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推進產業升級轉移,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快市場一體化進程,打造現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
京津冀地區同屬京畿重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前區域總人口已超過1億人,面臨著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城鎮體系發展失衡、區域與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等突出問題。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創新驅動,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是面向未來打造新型首都經濟圈、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間協同發展、城鎮化健康發展對於全國城鎮群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當前中國三大國家戰略之一(其他兩個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擁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發展前景光明。

㈣ 京津冀都市圈、環首都經濟圈 、首都經濟圈到底有什麼區別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莊、保定、秦皇島、廊坊、滄州、承德、張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區域,該區擁有中國的 政 治、文化中心和曾經的近代中國經濟中心。2004年11月,國 家 發 改 委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
【環首都經濟圈】
「環首都經濟圈」是在北京周邊的十餘個區縣,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經濟圈。
1圈:以新興產業為主導的環首都經濟圈
4區:在環首都經濟圈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業園區、科技成果孵化園區、新興產業示範園區、現代物流園區
6基地:在環首都經濟圈內建設養老、健身、休閑度假、觀光旅遊、有機蔬菜、宜居生活基地
13+1 縣(市):環繞北京的涿州市、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廣陽區、安次區、固安縣、興隆縣(增補)
【首都經濟圈】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張工表示,北京市將以「三個轉變、八個輻射」努力打造首都經濟圈。
這「三個轉變」,一是從過去注重功能集聚,特別是經濟功能集聚向功能疏解和輻射轉變;二是從過去更多強調外省市保障北京向主動為外省市提供服務轉變;三是從過去強調服務首都自身向通過服務區域、服務全國來實現自身發展轉變。

「八個輻射」主要突出了北京市輻射和帶動首都經濟圈發展有很多資源優勢。北京市可以在金融資本、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市場和流通、總部經濟、人才和教育資源、信息、高新技術和現代製造業等八個方面加強對區域的輻射。

藉助北京方面的「三個轉變和八個輻射」,打造首都經濟圈對河北省區域經濟格局將產生重要影響。

在建立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環京津休閑旅遊帶等一系列樓市利好消息,北京周邊住房消費、投資預期後勁並未因國家宏觀調控而停滯,房價一度水漲船高。位於京西南世界地質公園的華銀天鵝湖正是"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的典型受益者。

"華銀天鵝湖"是以"歐洲小城鎮建設"的成功理念為基礎,結合群山大湖的資源,打造的一座集生態人居、旅遊度假、商務會議、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復合型休閑城鎮。它是"首都經濟圈"的重點工程,也是目前掀動京西南"主動外溢"熱潮的領袖項目,更是一種慢調山水生活方式的締造者。

㈤ 京津冀一體化重大戰略包括哪些內容

筆者認為,應該將北京的國企總部盡可能轉移到外地,不僅是轉移到津冀,而且范圍應該更廣。國外跨國公司總部都在企業發源地,而非集中在大城市,目的就是保有企業文化的根。北京央企集中,更多出於政治因素。一個更好辦法是,將央企分類轉移到產業相關集中地區,如將中石油遷到大慶,將中石化遷到蘭州,讓他們保留石油企業根脈,也帶動中西部經濟發展。央企總部搬遷,應該作為經濟戰略來探討,不能局限於京津冀區域發展。當然,在目前情況下,將合適企業集中到天津,不失為一個好選擇,因為天津產業鏈齊全,且有港口。將天津真正打造為環渤海地區製造業中心,這是比京津冀協調發展更高的戰略布局。

京津冀協調發展,是改善北京環境,乃至治理華北污染的重要一步,更可以促進這一區域的整體經濟發展。目前京津兩地負責人都是外來幹部,沒有過去老京津幫的過深根基,因而利於中央進行利益分配,但阻礙區域發展的觀念依舊存在,而這是天津和河北的大問題。沒有觀念更新,京津冀協調發展並不會順利,而這需要時間。
++++++++++ yin行咔+80551766

㈥ 京津冀有哪些旅遊景點

豐寧大汗行宮不錯,還能了解下蒙元文化
豐寧大汗行宮坐落於「天蒼蒼野茫茫,紫菊金蓮百花香」的大灘草原之上,它位於豐寧縣與張家口沽源縣的交匯處,灤河上游,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其中宮殿區佔地30萬平方米,海拔1418米。
豐寧大汗行宮是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旅遊勝地。據歷史記載這片浩瀚的土地曾經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軍事重地,成吉思汗於1215年在此駐營,這里孕育著他的豐功偉績,為紀念千古風雲第一人物——成吉思汗,故在此復建成吉思汗行宮名為—大汗行宮。大汗行宮不但再現了800年前成吉思汗金帳行宮的宏偉場景,而且展示了蒙元時期的宮庭文化、軍事文化、宗教信仰等深刻的文化內涵。
豐寧大汗行宮的分布:主體建築依次是宮門、崇天門、成吉思汗的軍帳、金帳、寑帳、敖包、最後的就是中國唯一集薩滿教、佛教、道教為一體的祭天台。
崇天門:崇天門也稱為(長生天牌坊)是一座巨大的石牌坊,他通高13米,寬23米,由天然青石雕刻而成。牌坊是古代人用以表示忠孝節義的紀念物,古稱戳禊,後傳入宮中,是元代帝王才配享的石牌坊。蒙古人相信蒼天有靈,而且是至高無上的神靈,崇天門上有日、月、雲,下有花、魚、鳥獸,體現了崇天敬地的思想,最原始的自然崇拜。
成吉思汗軍帳:每個軍帳是由20噸的鐵打造而成,外型猶如古代的戰盔,蘊意著堅不可摧。軍帳由五個鐵杖組成,正中心為成吉思汗的中軍大帳。眾將在此與成吉思汗商討軍事大計,四面圍繞的四大軍帳為成吉思汗兒子的居所,成吉思汗共有四個兒子,長者術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窩闊台、幼子拖雷。以上四子,是成吉思汗的驕傲,是大汗的功臣。
龍柱:龍是北方游牧民族永恆的圖騰,從龍的起源時代就已經翱翔在亞洲北部的億萬生靈的上空,在文化內涵上,它是一個巨大的意義集合,反映了自古至今個地域個民族的心理欲求,是觀念世界中的神秘形象,民間的龍崇拜心理有祥瑞的意義,龍多表示多幅多壽,它能降福於人。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18根龍柱,兩側分別有9根,代表的是皇室身份和地位,9是最高也是最吉祥的數字。
金帳:金帳又稱鷹帳,它直徑20米,高15米,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有特色的成吉思汗議事金帳。鷹是蒙古民族的圖騰,整座「金帳」坐落於巨石雕刻雄鷹之上,蒼勁有力、展翅飛翔。整座鷹帳由青石而成共用500立,鷹頭用100立重250噸,是至今唯一最大的雄鷹雕塑。
成吉思汗寑帳:在蒙元時期帳幕為蒙古人的主要居所,那時貴族所用的大型宮帳稱為「斡耳朵」「斡魯朵」意為「宮帳」「行宮」「寑帳」,景區在此建立三大寑帳,居中的是成吉思汗的寑帳,後妃的帳幕排列在稍後的左右兩側。同時也是成吉思汗的行軍寑帳。寑帳體現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是可移動的宮帳,建於車輪之上,成吉思汗西征即座此樣宮帳,也是游牧文化的體現。
敖包群:它是由十三個敖包而組成,敖包中最大者代表的長生天,其餘為十二個護卒,敖包是神聖有靈氣的,歷來備受游牧民族的敬仰,在這十三座「敖包」中,位於中間的當屬於最大的「敖包」了,它是由圓壇上環疊的三層石台而組成,基礎寬廣厚實。中間旗桿上的就是蘇魯德的標志,它被看做是氏族和部落的標志,象徵力量的軍徽。2006年,祭敖包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祭天台:它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是集薩滿教、道教、佛教、於一體的祭天台,在蒙古早期蒙古人信仰就是「長生天」,也就是「薩滿教」,而「薩滿教」是源於蒙古先民對純朴自然的崇拜,他們認為天為父,地為母,因此稱天為「長生天」主宰一切的最高神靈。祭天台的整體建築高9.9米,設有天地香爐,我們可以在這里請一柱高香,上祭天感謝風調雨順,下祭地感謝土地滋養,中間還可以許上自己的心願。最後豐寧大汗行宮非常值得一去,祝願大家玩的開心。

㈦ 京津冀為什麼不能成為像長三角珠三角那樣的發達城市群

轉自虎撲:
因為京津冀只有京津有政策傾斜,而長三角地區由於江蘇籍官員壟斷中央致使整個長三角都是政策窪地,換句話說就是京津冀只有北京和天津大小的北京,而整個長三角卻都是北京。中國的發展基本就是拼誰人硬。不信的話,可以去查查江蘇和河北的保稅區數量,江蘇完爆北方都沒問題,而給不給保稅區完全就是江蘇人盤踞的國務院和發改委說的算。一個蘇州就有四個保稅區,再加上中國第一個和國外合辦的工業園區-中新工業園區的落地,蘇州簡直就是貪全國的便宜打造的,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是自己發展的。。。北方人還是洗洗睡吧,厚黑之道上北方人根本就是被乾的羊,江南人一旦占據政權頂端,就會不斷地搞老鄉會,同時給自己家鄉牟利,外人根本別想摻合,楚黨、東林黨,人家自古就是這么乾的,同時他還會給你洗腦讓你以為自己家鄉窮是因為家鄉人腦子笨,我以前也是深受洗腦,後來逐漸看清真相,不過也就呵呵一笑吧,看透了也改不了被玩的命。
我相信一會一定有江南JR要說江南自古富庶,那我就事先再次老生長談,古代中國這個農業社會的富庶與否比拼的完全是土地肥力,江南古稱什麼?魚米之鄉!因為是長江三角洲,土地肥沃,糧食產量完爆其他地區,自己夠吃了,賣完糧食了還有餘錢發展別的,那不富就怪了。但現代社會的富庶則是工業的發達,你看看長三角現在還有多少耕地了?反倒農業大省黑龍江和河南因為被強制種地又強制平抑糧價而被搞的窮成狗。古代北歐也很窮,因為太冷,笛卡爾就是因為氣候不適應而死在瑞典的,但現在的北歐因為出口大量的礦產而積聚了財富、有了成熟的工業體系,變成十分富庶的國家,如果中國搞聯邦制,我相信黑龍江和山西也能變成北歐,不過可惜,在中國,各省之間也是有競爭的,而人家江南人卻是既當隊員又當CP3,說白了,當代江南為什麼富庶?因為人家自己的優勢自己獨享,而你的優勢卻要與他共享。
對了,關於蘇南與蘇北之爭,蘇北人知道為什麼蘇北窮嗎?去看看你們以蘇南人為主體的江蘇官員劃定的永久耕地地圖吧,蘇南人規劃你們蘇北人只能種地,工業用地都放在蘇南,你不比人家窮就怪了

㈧ 京津冀一體化是可持續發展戰略嗎

可持續發展的標准最基礎的是實現權衡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和環境保護的三重支柱標准。
從經濟上看,京津的持續發展一點問題都沒有,會從這一政策中攫取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本和獲得區域外的資源以環境改善。但是對冀就非常不好說了。
如果是為了保證京津兩個巨型都市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大氣和水。必須抑制河北等地的水資源利用和工業排放,本質上就是實現河北地區的去重工化和去化工化。而河北是不可能吸收大量IT金融為主的低排放產業。河北的出路非常可能就是成為京津兩城的,人口輸出地,服貿輸出地,低端產業吸納地。北京不會把能產生稅收的產業讓給河北,海淀區在山後還有一半的土地沒有開發呢,這些土地暫時被用於發展高端農業,實質上就是未來的土地儲備。而,河北也很難通過競爭,搶走北京的產業。河北在得到一些批發市場的花瓶項目,冬奧會線上的綠化和場館項目外,得不到能夠長期驅動經濟增長的里子。這還不如上一輪從北京獲得的首鋼等重工業項目呢。因此,河北的經濟發展是利空的。
從社會公正上看,北京是以控制人口為導向的政策,就意味著,北京的公共服務就只向2300萬人供用。這會維持京津,特別是北京的地位。維持北京在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工資水平上的優勢。北京戶籍事實上就是綠卡,會越來越吸收更多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社會公正很難在控制北京人口的政策導向下實現。
環境方面問題不大,京津兩個大城市的生態環境是整個北中國在保障的。中央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和政績靠譜這兩大工具,從財政和晉升兩個方面驅動地方減排。特別是在新環保法執行之後,地方政府主官的20%政績是跟減排掛鉤,所以我們將看到行政力量驅動環保關停的暴力美學。可是,14年制定的新環保法的立法精神是「環境中心主義」,這個法有點過激。在一個正常省份,執政者會權衡經濟發展,財政收入、環境保護,以及個人利益之間關系,不會過激。可是,河北是被重點照顧的地區,估計也是環保法執行最為嚴格的地區了。
按照以上邏輯推演,京津冀一體化在短期會出現一些政績亮點。但是長遠看,會加劇環京津貧困帶問題。等到下一輪政策周期,2025年之後,就是要考慮京津+冀+晉+蒙+豫+魯等的一體化了,即華北一體化。因為,進一步增長的北京和天津這倆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口,資本,自然資源,和環境來維持。有點像腫瘤,當前的政策就是讓腫瘤吃得飽,吃得好。
生態學有一個基本原理是邏輯斯蒂增長曲線。就是說,當種群密度增長到環境承載量水平時候,會產生負密度制約效應,種群增長下降,自發實現震盪。類比於城市發展,我們可以認為一個城市的增長是有極限的。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環境污染問題,土地價格,公共服務的供給都會達到極限。此時,城市發展規模就會觸及自身極限,城市擴張速度就會下降,人口和產業就會轉移。這是客觀規律。而當前的政策,是用中央政府權力,給京津,特別是北京,攫取更多的資源,擴大更多的環境承載量。類似於水多了添面,面多了添水。北京發展的極限等於被拓寬了。實現控制人口在2300萬也只是戶籍概念上的,京區實際生存的人口會越來越多,大城市病很難紓緩。代價就是東北,華北,這半個中國的蕭條。在國家層面上看,這個政策很難實現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http://www.hu.com/question/30027632

㈨ 京津冀超越長三珠三需要多少年

永遠不會實現!關鍵在河北省領導的眼界!一個津保鐵路就看出來了!石家莊倒是有可能5年沒超越紐約!

熱點內容
收到假eth幣 發布:2025-10-20 08:58:16 瀏覽:973
暗黑破壞神2eth打孔 發布:2025-10-20 08:42:58 瀏覽:105
BTC和CBT是一樣的嗎 發布:2025-10-20 08:42:57 瀏覽:233
華碩trx40Pro供電 發布:2025-10-20 08:33:26 瀏覽:432
曬人民幣編號的朋友圈 發布:2025-10-20 08:25:32 瀏覽:687
doge格式 發布:2025-10-20 08:02:00 瀏覽:382
以太坊會爆發嗎 發布:2025-10-20 08:01:59 瀏覽:772
一台比特幣礦機的功率 發布:2025-10-20 07:39:24 瀏覽:925
trx輔助帶 發布:2025-10-20 07:35:29 瀏覽:48
比特幣哈希值有多少位 發布:2025-10-20 07:31:20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