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商業中心看錶演作文
Ⅰ 觀看一場演出後的作文七百字
前不久,我們學校也迎來了北京市教委為了豐富小學生的課餘生活而准備的表演。
早上,我們聽說了這個消息,同學們是既期待又興奮;我相信,我的臉上一定也洋溢著這樣的神情。當時我就在想:這次會表演什麼呢?唱歌還是跳舞,打鼓還是彈琴······
終於到了最後一節課,也就是馬上就要看錶演了,同學們都懷著無比的期待來到了操場。
表演開始了,神采奕奕的主持人站在舞台上了。第一個表演是樂器聯奏。隨著輕微的伴奏,四個身穿紅色中國服、牛仔褲的大姐姐開始了她們的演奏。只見她們分別拿著琵琶、豎笛等中國特有的樂器開始了演奏。雖然她們拿著的都是古典樂器,但是她們的演奏十分富有跳躍感,就連琵琶都彈出了吉他的聲音。這樂曲真是神奇,優美中帶著幾分快感。
不知不覺,樂器聯奏結束了,我們又迎來了男聲獨唱的表演。演員先為我們演唱了耳熟能詳《龍的傳人》,唱得簡直超出了原唱,我
真是佩服他,同學們也都不禁順著節奏鼓起掌來;而後他又為我們演唱了《紅旗飄飄》,唱的又是那麼高昂又抒情。聽了他充滿激情的歌喉,我心想:看來在祖國大地上唱歌好的人不止那些大明星,還有很多的「無名小將」呢。說不定呀,在我身邊的同學中就有這樣的「神童」呢!
下面一個節目十分有名,就是曾經上過春季聯歡晚會的雜技表演:巧耍壇子。只見這個大哥哥手捧著比一個正常人腦袋還大的壇子,隨便往頭上一扔,便使這壇子穩穩當當的「長」在了頭上,「哇!」同學中不時發出陣陣贊嘆聲,大家情不自禁地連連鼓掌,把手都拍紅了。
看完了驚險刺激的「巧耍壇子」,我們又遨遊在「相聲的海洋」中。相聲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只要你聽了相聲,你不笑就有些怪了。果然,這兩個國家一級演員剛剛上台說幾句話,就把大家逗得開懷大笑;就連平時都不怎麼愛笑的一些同學,都已笑得前仰後合。其實,我是個小「鋼絲」,平時特愛聽郭德剛的相聲,而且還到現場看過他的兩場演出呢。但是除了郭德剛我對其他人的相聲一直有些排斥,總覺得別人說的相聲很無趣。現在看來是有些片面了,好的相聲到處都有。真是要徹徹底底地了解一種事物還真是要把事物看全面啊!
當然,只讓我們笑笑是不可能的,後面的節目一定會更加精彩。是啊,下面這個表演的確很有趣,就是—喇叭獨奏。這喇叭獨奏開始前操場上還鴉雀無聲,但喇叭獨奏一開始,操場上的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這個本以為十分嚴肅的節目竟然是第二個讓操場上的同學們興奮雀躍開懷大笑的節目。我突然想:如果在台上往台下看,一定能看到同學們那一張張可愛的同學們的笑臉。果然,隨著台下同學們的歡呼聲台上喇叭的聲音更大了,我相信,這一定是互動的力量。
最後一個節目是美聲獨唱。只見一位年紀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大」姐姐唱著一首優美、動聽的歌。雖然我並不了解美聲,但我知道:只要是觀眾覺得好聽的歌,就是台上唱歌的人唱得好,就是台下編曲的人編的好。
看完了一系列的演出,一直喜歡唱歌的我不禁想到:他們這么厲害,我什麼時候才能像他們一樣啊?不過,「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努力,也許有一天,站在台上的就會是我。
通過這次演出,我們都不僅更加的了解文藝、喜愛文藝了,而且這次的表演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後必定會有努力。相信我吧,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做得更好!
Ⅱ 大家幫我寫一篇作文要寫一次看演出的作文
那場特殊的演出---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坐在這里敲下這些字的時候,手掌還因為剛才鼓掌鼓的生疼,第一次被一場演出震撼成這樣,從大學生活動中心出來到現在,我和每一個人說:「我看了一場讓我震撼的演出」,他們問我哪裡震撼,我不說,只是告訴他們,晚上7點還有一場,你一定要去看,他們莫名其妙,而我還在回味。
早在一星期以前,學校就開始宣傳---石家莊燕趙藝術團要來我們學校演出,整場演出的名字叫「托起未來的藍天」,是由20多位殘疾人表演的,門票3/5/10元不等,很多人掏錢去看的原因是:《千手觀音》是壓軸節目,就是上了春晚的《千手觀音》,在我們學校也能看到了。
只知道《千手觀音》的表演者是耳朵失聰的人,沒有聲音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到現在也不敢想像,到是忽然覺得寢室每天的吵吵鬧鬧是多麼美好的事情,而我一直不喜歡這樣的吵鬧聲,所以從這一刻開始我決定開始喜歡這種吵鬧。
入場的時候,整個劇場都是紅色的,中國人喜歡紅色是出了名的,節目開始的時候男主持人旁邊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後來才知道,主持人是失明了的,身邊的小女孩盡管能看見,耳朵卻是聽不見的,直到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整個演出都是由真正的殘疾人表演。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失去左腿一個失去右腿的兩個人表演的舞蹈《鷹之翼》,出場的時候他們是拄著雙拐的,到後來兩個人扔掉了那東西,只用一條腿盡情的跳著,看到這樣的場面我除了震撼除了眼睛濕了,什麼也說不出了。《千手觀音》觀音的音樂開始的時候,整個劇場沸騰了,不只是因為看到了春晚里的節目,更為了那些值得尊敬的表演者,觀音是和善祥和的象徵。
這些人當中,有眼睛失明的,但是他們用歌聲告訴我們,告訴世界他們還能唱,
這些人當中,有耳朵聽不見的,但是他們用身體告訴我們,告訴世界,他們有讓人感動的絕技。
這些人當中有不能走路的,但是他們告訴我們,也告訴世界,他們還可以唱並且也能唱。。。。。
整場表演下來,我的手腫了,相信那些和我一樣為他們的表演震撼而鼓掌的同學和我一樣不在乎手是不是腫了,而在乎自己的掌聲是不是已經被看不見的人聽到,聽不到的人看到。
PS演出結束了,有感動也有氣憤
感動的是:
看似沒心沒肺的80後的我們表現出的對殘疾人的尊重是空前的,我們發自內心的敬佩她們,身殘志堅是最好的解釋。老天在拿走我們身體上的一樣的東西時,會還給另一樣東西,可能是勇氣,也可能是毅力。所以站在舞台上的人們讓我們震撼!
氣憤的是:
1,那些可恨的狠心的「父母」,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能聽見聲音不能看見世界的時候,就將他們拋棄,俗話說孩子是爹媽身上掉下來的肉,把自己的肉都扔了,還算什麼父母,我看只是披著人皮的走獸而已,等有天你們在電視上看到被自己扔掉的孩子成了名人,成了全中國都敬佩和感動的殘疾人藝術家的時候,不知道你們的心裡該作和感想,是欣慰還是後悔,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堅強的活下來而高興,還是因為後悔自己當初的行為沒能沾上光???不論你們怎麼想在我看來都是可恥的。
2,學校的某些高層領導看完《千手觀音》之後,就離席了,我不知道那些所謂的領導來這里是不是只為了看那一個節目,上春晚的節目怎麼了,那些不上春晚的節目就沒能讓你們震撼么?別用你們工作忙說事,工作忙還來坐這么久干什麼?《千手觀音》之後就只剩最後一個節目了,你們連10分鍾的時間都沒有了么?這樣的素質這樣的對人的不尊重,真是不知道你們當年是怎麼爬到現在的位置的,你們真是穿著西裝的動物。
可能因為現在心理還是不能平靜,我寫下了這么一堆沒有條理的文字。
用那個坐在輪椅上的歌者的話結束文字吧----即使翅膀斷了,我們仍要試著去飛翔!
之後我就關了電腦,出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因為從這一刻開始整個世界在我的眼中將變的不同,到處都是希望到處都是美好到處都是善良和堅強。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2006-10-01 18:00 上周,我們全校同學共同觀看了一場殘疾人藝術表演。其實在此之前,我就已經有讓殘疾義演走進校園的想法了。因為在我的內心,殘疾人都是「身殘志不殘」的一種特殊群體
的確,有時候這種特殊的精神會因為共鳴的力量走進每個人的意念里,經過一翻思索與升華而深藏於內心。
有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正處在花季般絢爛的年齡,卻遭受失明的痛苦與殘疾,但她卻用歌聲,用甜美的歌聲向所有的人傳達一種愛與生命的力量,《同一首歌》那嘹亮的童聲在廣闊的校園中無盡地燃燒與釋放..............
還有一個看似20多歲的大哥哥,他給觀眾表演了精彩的Disco獨舞。他有一條腿截肢了,但他以堅強的毅力拄著雙拐跳完了那支強節奏的勁舞。這樣我感觸很深,一個身體殘疾這么嚴重的人還能在小小的舞台上施展著活力四射的舞蹈,讓周圍的人覺得殘疾並不是件極其痛苦的事,而是,無限創造可能,只要你的精神之火不滅,那麼,生活的另一扇窗就會為你打開...............
最有意思,最吸引全體師生眼光的便是著名的《千手觀音》了。絢麗的服飾,金色的銅光,讓夏末初秋的天空顯得更加美好了。這群女殘疾演員都是聾啞患者,她們聽不到背景音樂,但能領會指揮老師的手勢,作出整齊劃一的動作,博得在場所有人的熱烈掌聲。
通過「同在藍天下」的義演活動,我學會了許多。也對以往內心「殘疾人」的定義有了新解。「身殘志不殘」是殘疾人的追求。作為一個正常人,我深感自豪,我相信可以用健康的身體,創造更多的可能
觀殘疾人表演有感
前幾天,我們在淮海堂觀看了殘疾人的表演,令我們十分震撼。因為他們的表演超出了我的想像,甚至比正常人表演得還要好!
他們表演了許多節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節目是《假如給我瞬間光明》。這是一首詩歌,是由一位約有十六七歲的盲人姐姐朗誦的。她用那甜美的聲音把這首詩歌朗誦得繪聲繪色,我們恍如身臨其境,都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純真的眼淚。
那時,我在想,老天為什麼對他們那麼不公平!為什麼他們看不見由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美麗色彩組成的彩虹;為什麼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無邊的黑暗……他們也想像正常人那樣在草地上嬉戲、玩耍;他們也想和正常人一樣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可是,這些願望又難以實現。不過,他們身殘志堅,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他們肯下功夫,勤學苦練,我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今晚,在文化廣場由敦化市政府、市文體局、市殘聯等眾多單位聯合舉辦了「中興之夜」關愛殘疾兒童從我開始專場晚會。晚會的節目精彩紛呈,尤其是由敦化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表演的節目,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當看完由一群聾啞孩子表演的千手觀音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我能感受到當時被震撼的不只我一個人,而是全場的觀眾都被震撼了。同時也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即使身體上有殘疾也無妨,通過自己艱苦不懈的努力,同樣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同樣可以造福於社會,今天她們帶給我們精彩絕倫的表演就是明證。真正的殘疾不是身體上的殘疾,而是心靈上的殘疾。殘缺也可以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殘疾人也有生命的價值。
我國現有8300多萬殘疾人,殘疾人是特殊而又困難的群體,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關心和幫助。殘疾人工作不僅關繫到殘疾人群體的福祉,更與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它還是人權保障事業的重要組成部份,關繫到精神文明建設。
我做為一名殘疾人工作者,在這里號召有愛心的人們積極行動起來,伸出你的手,獻出你的愛,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關愛殘疾人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您的愛心付出,將使盲童告別黑暗,讓聾童走出寂靜,帶智力落後兒童走出寂寞的心靈。有了您的愛心,折翅的小鳥也將重新插上翱翔的翅膀,及時的春雨必能澆灌乾涸的心田,美麗的花朵會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粲然盛開!「施比受更有福」,讓你我的善心、善舉匯成愛的海洋,再次共同奏響愛的樂章!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星期五的上午,聽老師說下午有殘疾人的演出。我整個中午都在想:「是什麼樣的殘疾人?表演什麼樣的節目呢?」
到了下午,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到了學校看演出。演出開始了,我的迷團才解開了。有的缺一條腿,有的沒有雙臂,有的是盲人,還有的是高位截癱。有一位是在六歲時被高壓電到了雙手,截去了雙臂。我想:「他就應該是表演腳寫字吧。」我本來以為是鉛筆和鋼筆寫字,沒想到是用毛筆寫字。一般人用手來寫還寫不好呢,他用腳寫,寫的卻十分好。
還有一位是地震時被砸成了高位截癱的。他唱歌真有氣勢,尤其是他唱的「好漢歌」。
這次節目一轉眼就過去了,我想:「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他們在以前一定練的很苦,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遇到困難不要放棄。
Ⅲ 觀看錶演的作文400
那場特殊的演出---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坐在這里敲下這些字的時候,手掌還因為剛才鼓掌鼓的生疼,第一次被一場演出震撼成這樣,從大學生活動中心出來到現在,我和每一個人說:「我看了一場讓我震撼的演出」,他們問我哪裡震撼,我不說,只是告訴他們,晚上7點還有一場,你一定要去看,他們莫名其妙,而我還在回味。
早在一星期以前,學校就開始宣傳---石家莊燕趙藝術團要來我們學校演出,整場演出的名字叫「托起未來的藍天」,是由20多位殘疾人表演的,門票3/5/10元不等,很多人掏錢去看的原因是:《千手觀音》是壓軸節目,就是上了春晚的《千手觀音》,在我們學校也能看到了。
只知道《千手觀音》的表演者是耳朵失聰的人,沒有聲音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我到現在也不敢想像,到是忽然覺得寢室每天的吵吵鬧鬧是多麼美好的事情,而我一直不喜歡這樣的吵鬧聲,所以從這一刻開始我決定開始喜歡這種吵鬧。
入場的時候,整個劇場都是紅色的,中國人喜歡紅色是出了名的,節目開始的時候男主持人旁邊有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後來才知道,主持人是失明了的,身邊的小女孩盡管能看見,耳朵卻是聽不見的,直到那時候我才意識到,整個演出都是由真正的殘疾人表演。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失去左腿一個失去右腿的兩個人表演的舞蹈《鷹之翼》,出場的時候他們是拄著雙拐的,到後來兩個人扔掉了那東西,只用一條腿盡情的跳著,看到這樣的場面我除了震撼除了眼睛濕了,什麼也說不出了。《千手觀音》觀音的音樂開始的時候,整個劇場沸騰了,不只是因為看到了春晚里的節目,更為了那些值得尊敬的表演者,觀音是和善祥和的象徵。
這些人當中,有眼睛失明的,但是他們用歌聲告訴我們,告訴世界他們還能唱,
這些人當中,有耳朵聽不見的,但是他們用身體告訴我們,告訴世界,他們有讓人感動的絕技。
這些人當中有不能走路的,但是他們告訴我們,也告訴世界,他們還可以唱並且也能唱。。。。。
整場表演下來,我的手腫了,相信那些和我一樣為他們的表演震撼而鼓掌的同學和我一樣不在乎手是不是腫了,而在乎自己的掌聲是不是已經被看不見的人聽到,聽不到的人看到。
PS演出結束了,有感動也有氣憤
感動的是:
看似沒心沒肺的80後的我們表現出的對殘疾人的尊重是空前的,我們發自內心的敬佩她們,身殘志堅是最好的解釋。老天在拿走我們身體上的一樣的東西時,會還給另一樣東西,可能是勇氣,也可能是毅力。所以站在舞台上的人們讓我們震撼!
氣憤的是:
1,那些可恨的狠心的「父母」,當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能聽見聲音不能看見世界的時候,就將他們拋棄,俗話說孩子是爹媽身上掉下來的肉,把自己的肉都扔了,還算什麼父母,我看只是披著人皮的走獸而已,等有天你們在電視上看到被自己扔掉的孩子成了名人,成了全中國都敬佩和感動的殘疾人藝術家的時候,不知道你們的心裡該作和感想,是欣慰還是後悔,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堅強的活下來而高興,還是因為後悔自己當初的行為沒能沾上光???不論你們怎麼想在我看來都是可恥的。
2,學校的某些高層領導看完《千手觀音》之後,就離席了,我不知道那些所謂的領導來這里是不是只為了看那一個節目,上春晚的節目怎麼了,那些不上春晚的節目就沒能讓你們震撼么?別用你們工作忙說事,工作忙還來坐這么久干什麼?《千手觀音》之後就只剩最後一個節目了,你們連10分鍾的時間都沒有了么?這樣的素質這樣的對人的不尊重,真是不知道你們當年是怎麼爬到現在的位置的,你們真是穿著西裝的動物。
可能因為現在心理還是不能平靜,我寫下了這么一堆沒有條理的文字。
用那個坐在輪椅上的歌者的話結束文字吧----即使翅膀斷了,我們仍要試著去飛翔!
之後我就關了電腦,出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因為從這一刻開始整個世界在我的眼中將變的不同,到處都是希望到處都是美好到處都是善良和堅強。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2006-10-01 18:00 上周,我們全校同學共同觀看了一場殘疾人藝術表演。其實在此之前,我就已經有讓殘疾義演走進校園的想法了。因為在我的內心,殘疾人都是「身殘志不殘」的一種特殊群體
的確,有時候這種特殊的精神會因為共鳴的力量走進每個人的意念里,經過一翻思索與升華而深藏於內心。
有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正處在花季般絢爛的年齡,卻遭受失明的痛苦與殘疾,但她卻用歌聲,用甜美的歌聲向所有的人傳達一種愛與生命的力量,《同一首歌》那嘹亮的童聲在廣闊的校園中無盡地燃燒與釋放..............
還有一個看似20多歲的大哥哥,他給觀眾表演了精彩的Disco獨舞。他有一條腿截肢了,但他以堅強的毅力拄著雙拐跳完了那支強節奏的勁舞。這樣我感觸很深,一個身體殘疾這么嚴重的人還能在小小的舞台上施展著活力四射的舞蹈,讓周圍的人覺得殘疾並不是件極其痛苦的事,而是,無限創造可能,只要你的精神之火不滅,那麼,生活的另一扇窗就會為你打開...............
最有意思,最吸引全體師生眼光的便是著名的《千手觀音》了。絢麗的服飾,金色的銅光,讓夏末初秋的天空顯得更加美好了。這群女殘疾演員都是聾啞患者,她們聽不到背景音樂,但能領會指揮老師的手勢,作出整齊劃一的動作,博得在場所有人的熱烈掌聲。
通過「同在藍天下」的義演活動,我學會了許多。也對以往內心「殘疾人」的定義有了新解。「身殘志不殘」是殘疾人的追求。作為一個正常人,我深感自豪,我相信可以用健康的身體,創造更多的可能
觀殘疾人表演有感
前幾天,我們在淮海堂觀看了殘疾人的表演,令我們十分震撼。因為他們的表演超出了我的想像,甚至比正常人表演得還要好!
他們表演了許多節目,其中最令我感動的節目是《假如給我瞬間光明》。這是一首詩歌,是由一位約有十六七歲的盲人姐姐朗誦的。她用那甜美的聲音把這首詩歌朗誦得繪聲繪色,我們恍如身臨其境,都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純真的眼淚。
那時,我在想,老天為什麼對他們那麼不公平!為什麼他們看不見由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美麗色彩組成的彩虹;為什麼在他們的世界裡只有無邊的黑暗……他們也想像正常人那樣在草地上嬉戲、玩耍;他們也想和正常人一樣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可是,這些願望又難以實現。不過,他們身殘志堅,有著堅忍不拔的意志,他們肯下功夫,勤學苦練,我相信他們會做得更好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今晚,在文化廣場由敦化市政府、市文體局、市殘聯等眾多單位聯合舉辦了「中興之夜」關愛殘疾兒童從我開始專場晚會。晚會的節目精彩紛呈,尤其是由敦化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表演的節目,贏得了在場觀眾的陣陣掌聲。當看完由一群聾啞孩子表演的千手觀音時,我的心靈被震撼了,我能感受到當時被震撼的不只我一個人,而是全場的觀眾都被震撼了。同時也證明了一個道理:只要意志堅定,百折不撓,即使身體上有殘疾也無妨,通過自己艱苦不懈的努力,同樣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同樣可以造福於社會,今天她們帶給我們精彩絕倫的表演就是明證。真正的殘疾不是身體上的殘疾,而是心靈上的殘疾。殘缺也可以創造出一種特殊的美麗。殘疾人也有生命的價值。
我國現有8300多萬殘疾人,殘疾人是特殊而又困難的群體,需要全社會的理解、支持、關心和幫助。殘疾人工作不僅關繫到殘疾人群體的福祉,更與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聯系在一起;它還是人權保障事業的重要組成部份,關繫到精神文明建設。
我做為一名殘疾人工作者,在這里號召有愛心的人們積極行動起來,伸出你的手,獻出你的愛,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關愛殘疾人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社會氛圍。您的愛心付出,將使盲童告別黑暗,讓聾童走出寂靜,帶智力落後兒童走出寂寞的心靈。有了您的愛心,折翅的小鳥也將重新插上翱翔的翅膀,及時的春雨必能澆灌乾涸的心田,美麗的花朵會在神州大地的每一個角落粲然盛開!「施比受更有福」,讓你我的善心、善舉匯成愛的海洋,再次共同奏響愛的樂章!
觀殘疾人演出有感
星期五的上午,聽老師說下午有殘疾人的演出。我整個中午都在想:「是什麼樣的殘疾人?表演什麼樣的節目呢?」
到了下午,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到了學校看演出。演出開始了,我的迷團才解開了。有的缺一條腿,有的沒有雙臂,有的是盲人,還有的是高位截癱。有一位是在六歲時被高壓電到了雙手,截去了雙臂。我想:「他就應該是表演腳寫字吧。」我本來以為是鉛筆和鋼筆寫字,沒想到是用毛筆寫字。一般人用手來寫還寫不好呢,他用腳寫,寫的卻十分好。
還有一位是地震時被砸成了高位截癱的。他唱歌真有氣勢,尤其是他唱的「好漢歌」。
這次節目一轉眼就過去了,我想:「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他們在以前一定練的很苦,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遇到困難不要放棄。
Ⅳ 觀看錶演時的感受500字作文,題目自擬
殘疾人藝術表演 觀後感
在這個人人平等的世界,健全的人和殘疾人一樣。大家都擁有快樂,有光明,都能感受到溫暖。大家都能感受到愛,也能為別人帶來歡聲笑語!
今天,我們觀光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這些表演者有盲人,由聾啞人。但他們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表演卻不亞於常人。
首先上場的是聾啞人表演的團體舞蹈。她們穿著紅色的裙子, 舞著裙擺,向一片火紅的海洋。她們的動作一致,裙子同時飛舞,美麗壯觀。給人一種節日歡騰氣氛的視覺效果。可在這優美的舞蹈表演背後又有多少辛勤的汗水?
給我印象最深的節目是小丑表演。小丑在台上坐著滑稽搞笑的動作,逗得我們捧腹大笑。我們很快樂很高興,而這份快樂是殘疾人朋友帶給我們的。是特殊的,因為這些笑聲是發自我們最純潔的心靈的!
最令我感動的是與指揮老師一起唱的《揮動翅膀的女孩》。著首歌令我熱淚盈眶,我感受到了殘疾人渴望美好生活的熱情,也感受到了他們的堅強。
我是幸運的,因為我很健康。所以,我要帶上殘疾人朋友的熱情和我的希望去面對未來。在此,我也感謝殘疾人朋友給我們帶來的精彩表演!
Ⅳ 去學校看演出的作文大全
倒霉事一籮筐
往常,兒童節是大家最興奮的。因為有歡樂的游園活動,不僅能玩游戲,還能吃糖果呢,即使是文藝匯演,也能看到好節目。可今年不同了,當我們沉浸在歡樂海洋中時,老師卻說:「明天六時十分前到校,看演出。」同學們紛紛傻了眼,暈!我們的心情從九重天一下子落到十八層地獄!
星期三早晨,我放棄了做美夢的時間連奔學校。我心裡非常擔憂,怕今天真下雨——天氣預報說的,還是大雨到暴雨。
演出開始了,天空中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覺得涼爽極了,炎熱的暑氣一下子消散得無影無蹤。下著下著,雨點變大了,打在人身上冷冰冰的,衣服被雨水濕透了,頭發也澆濕了。操場上,開起了一朵朵雨傘花,把我們的視線遮完了,一朵朵雨傘花擠在一起,紅的,白的,黃的,綠的,色彩斑斕,五花八門,再看下面,一隻只「小螞蟻」在傘蘑菇下躲雨呢。雨越下越大,我們個個成了落湯雞,演出被迫停演了。
我們回到教室,雨就停了。老天爺真不饒人。莫非,小雨點兒也愛看演出?
(二)
歡天喜地觀演出
「這回,演出總不會不演了吧。」我默默祈禱。可是這老天爺老愛開玩笑,演出剛開始,雨又下起來,我心想:完了,徹底完了。可是,看到第六個節目,小雨點回家了,太陽公公露出燦爛的笑臉,大概是玉皇大帝罰龍王他們寫說明書去了吧。
精彩的演出令人眼花繚亂。老師們唱的《讓世界充滿愛》,感動著每一個心靈;《舂啊舂》的彝族姑娘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食物;《春暖花開》的孩子們把春天的美好體現得淋漓盡致,《冬巴拉》的姑娘們穿著印度服,可愛又美麗;英語劇《白雪公主》說演都很棒……
我們歡天喜地地看演出,最棒的還是最後一個節目《迷彩英雄》,只見一個個穿軍裝的女孩昂首挺胸,每一個動作整齊到位,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三)
禮物多多
兒童節,禮物少不了。
新華書店的摸獎活動可熱愛鬧了,不論大人小孩,都去摸。我一摸兩張,阿姨一拆第一張,鼓勵獎,一個小掛飾;第二張,我不抱太大希望,可一拆,竟然四等獎,是一個小汽車鉛筆盒,我開心極了。
多麼難忘的六一兒童節!
Ⅵ 觀看錶演的作文,有側面描寫,800字
7月14日早晨7:30,我們所有的校園記者在焦作日報社門口集合.
先是乘車到了位於高新區的華盛武院,先是進入了他們的訓練三廳,然後坐下觀看他們為我們表演.童子功、太極拳、月牙鏟、牧羊鞭……這些在影視作品中才能見到的場景、功夫,這天,我們在華盛武院都一睹為快,武術的博大精深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伴隨著激昂奮進的音樂聲,太極拳、少林拳……武術師生們紛紛登場,各種拳腳輪番上演,各種看家本領精彩絕倫,讓我們也情不自禁當鼓起掌來,因為表演的精彩,看得我們都目瞪口呆,以至於一時間忘記了鼓掌.雖然外面下著雨,可是並沒有絲毫減少我們對看武術的興趣,只聽訓練廳中傳來一陣陣的鼓掌聲,喝彩聲!
隨後,我們來到了修武縣的孔丘人聖人洞.剛進入山洞,一股寒氣逼來,和外面的空氣大不相同.洞中的鍾乳石密布,有流線、幔狀、球形幾類,多為白、黃、橙三種顏色,石質以晶體馬牙石居多.鍾乳千姿百態、形狀名異,有的像翔鳳凌空、鯉魚戲金魚、仙女沐浴,有的像銀猴懸空、珍珠滿灘、瀑布、蓮花塔……彩色的燈光照在鍾乳石上,漂亮極了!
Ⅶ 看手偶表演的作文200
記一次精彩的表演 「開始了,開始了.」紅方和藍方抱在一團,紅方把藍方推開,出拳,藍方避開,順勢一頭撞向紅方肚子,藍方得分.這正是一場拳擊賽,只不過比賽的是兩頭棕熊.我們正在看雜技表演. 「下一個節目,老虎踩球.」這倒挺有意思的,只見後面跟著一隻毛色發亮、色彩斑斕的老虎.馴獸員把一個大圓球滾到它面前,它先把前掌放在球上,然後推著就上去了.這精彩的表演引起了不少觀眾的掌聲.接著,馴獸員讓它跳火圈,先是一個圈,然後兩個、三個……到六個了,觀眾們的心都收緊了,怕老虎腳力不夠,沒跳過,結果燒壞了漂亮、光滑的皮毛.在片刻安靜後,老虎以驚人的速度,飛奔過去,只見剎那間,老虎已通過火圈,觀眾都給予熱烈的掌聲. 又迎來了一個節目,這個節目可讓我們膽戰心驚了.台上出現幾個大漢,每個人手裡都拿著火把.他們先...
Ⅷ 看藝術表演的作文 200字
我們生活在這個千姿百態的世界裡,是誰給予我們點點滴滴的教誨,是誰讓我們在揚帆前進的道路上少受挫折,是誰在我們哭泣、苦惱時帶來輕輕的安慰?是我們的父母,他們的眼睛總是無微不至的關注著我們的一切!
母愛無聲,母愛如玉。
母愛是偉大的!世界上誰不擁有母親的愛呢?
在刮風下雨的時候,你在溫暖的雨傘里,可曾想到那個在你身後,為你遮風擋雨的人。
在夏日炎炎的時候,你在涼爽清風下安恬入睡,又可曾記得守在你身邊,為你遮寒避暑的人。
母親的愛是默默無聞的,母親的愛是柔滑如玉的,是纖細、無聲的。
父愛無言,父愛似金。
父愛在你眼中是沉默的,沉甸甸的壓在了我們心頭。
父愛似金,在父親剛強外表裡裝滿了愛。
父愛無聲,卻深如海,細如微雨。我們是父親之海的一葉小舟,在他的默默注視下,才能堅強的昂首前行。
Ⅸ 在文藝中心看的戲,寫一篇作文
越劇前身是浙江嵊縣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落地唱書」(主要是馬塘村為主,可以說是越劇的起源了,越劇起源應該是在馬塘了,因而越劇應該有近150年的歷史了),清朝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春開始演變為在農村草台演出的戲曲形式,曾稱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等。藝人初始基本上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中華民國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聞報》演出廣告中首次以「越劇」稱之。
民國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進入上海,在十六鋪「新化園」演出,因藝術上粗糙簡陋,觀眾寥寥。以後續有3班藝人來上海,但均告失敗。藝人們在學習紹興大班和京劇的表演技巧後,藝術上有所提高,民國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
民國9年起,小歌班集中了一批較知名的演員,編演了一些引人入勝的新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孟麗君》等。這些劇目,適應了五四運動後爭取女權和男女平等思潮的興起,受到觀眾歡迎。之後,昇平歌舞台老闆周麟趾,從嵊縣請來民間音樂組織「戲客班」的3位樂師組成越劇史上第一支專業伴奏樂隊,演奏時以15兩音定弦,沿用紹興大班習慣,稱為「正宮調」,簡稱「正調」,從此「絲弦正調」成了主腔;並借鑒紹興大班的板式,初步建立起板腔體的音樂框架。民國10年9月至民國11年,男班藝人相繼將劇種改稱「紹興文戲」,吸收京劇、紹劇的表演程式,向古裝大戲方面發展。劇目則受海派京劇影響,主要編演連台本戲,在「大世界」、「新世界」等游樂場以及茶樓、旅社、小型劇場演出。主要演員有小生王永春、支維永,小旦衛梅朵、白玉梅、金雪芳,老生馬潮水,小丑馬阿順、大面金榮水等。
民國12年7月,嵊縣籍商人王金水請男班藝人金榮水回鄉辦起第一個女班,招收13歲以下的女孩二十餘人。翌年1月14日,該女班在上海昇平歌舞台演出,稱「髦兒小歌班」。民國18年,嵊縣辦起第二個女班,之後續有舉辦。民國20年底開始,一些女演員如王杏花、陳苗仙、呂福珠以及「東安舞台」、「四季春班」等先後來滬,但仍為男女混合演出的形式。
民國17年1月起,女班蜂擁來滬,民國30年下半年增至36個。女子越劇的所有著名演員幾乎都薈萃於上海。報紙評論稱「上海的女子越劇風靡一時,到近來竟有凌駕一切之勢」。而男班由於演員後繼無人,最終被女班取代。
女子越劇在上海立足後,為適應環境和觀眾需求,以姚水娟為代表的一批越劇從業者進行了變革,當時稱為「改良文戲」。各劇團、班社競相編演新劇目。4年間,編演的新劇目超過了400個,劇目題材廣泛,風格、樣式多種多樣,編劇多半曾從事過「文明戲」,劇目一般採用幕表制,當時主要的編劇有樊籬、聞鍾、胡知非、陶賢、劉濤等。劇目內容的多樣化,引起演出形式相應的變化,出現紛紛向兄弟劇種學習的趨勢。當時有的學海派京劇,如商芳臣曾搬演周信芳的名劇《明末遺恨》;有的學申曲,如施銀花、屠杏花移植上演西裝旗袍戲《雷雨》;有的則學習電影、話劇,如姚水娟演的《蔣老五殉情記》《大家庭》,採用寫實布景,人力車上台。在經營方式方面,破除了封建性陳規,實行經理制,統一掌管前後台。
這時期,最有名的演員旦角為「三花一娟一桂」,即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姚水娟、筱丹桂,小生為屠杏花、竺素娥、馬樟花;青年演員如袁雪芬、尹桂芳[2]、范瑞娟[3]、傅全香、徐玉蘭等,都已嶄露頭角。
民國31年10月,袁雪芬以話劇為榜樣,在大來劇場開始改革。前兩年陸續聘請的編導有於吟(姚魯丁)、韓義、藍明(流)、蕭章、呂仲、南薇、徐進等,大多數是年輕的業余話劇工作者。他們把進行改革的越劇稱為「新越劇」。民國33年9月,尹桂芳、竺水招也在龍門戲院進行改革。此後,上海的主要越劇團都投入「新越劇」的行列,越劇的面貌在短短幾年中發生了巨大變化。
越劇改革,首先是編演新劇目,建立劇本制,廢除幕表制。即使演出傳統劇目,也經過整理改編。新劇目內容比過去有較大變化。許多編導和主要演員們,重視劇目的社會效益,主張給觀眾以積極有益的影響,編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會黑暗和宣揚愛國思想的劇目。民國35年5月雪聲劇團將魯迅小說《祝福》改編為《祥林嫂》,這引起了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對越劇和整個地方戲曲的重視。是年9月周恩來在上海,看了雪聲劇團的演出,之後又對中共地下組織如何做好地方戲曲界的工作作了指示和部署。中共黨員錢英郁、劉厚生等被派到越劇界擔任編導。之後,上海文藝界和新聞界的進步人士對袁雪芬被流氓拋糞事件、越劇十姐妹聯合義演《山河戀》及為筱丹桂申冤的斗爭中,也都給予了支持。
唱腔也有重大突破。40年代前期,袁雪芬演出《香妃》和范瑞娟演出《梁祝哀史》時,都與琴師周寶才合作,創造出柔美哀怨的「尺調腔」和「弦下腔」。後來這兩種曲調發展成為越劇的主腔,並逐漸形成不同的流派。
在表演方面,越劇一方面向話劇、電影學習刻劃人物性格、心理活動的表演方法,另一方面向崑曲、京劇學習優美的舞蹈身段和程式動作,逐漸形成了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風格。
在舞台美術方面,採用立體布景、五彩燈光、音響和油彩化妝,改革服裝式樣、色彩,質料柔和談雅,成為舞台藝術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正規的編、導、演、音、美綜合的藝術機制,並組建劇務部負責舞台綜合藝術的機構。越劇改革,促使觀眾的構成發生了變化,除原來的家庭婦女外,還吸引來大批工廠女工和女中學生。上海解放前夕,從事越劇的幾個主要劇團如「雪聲」、「東山」、「玉蘭」、「雲華」、「少壯」都受到中國共產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生氣勃勃。
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個國家劇團——華東越劇實驗劇團。1955年3月24日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劇院薈萃了越劇界一大批有較高藝術素養的編、導、演、音、美等專門人才,在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方向和「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引下,發揮了國家劇院示範作用。此外,一批集體所有制的劇團如「芳華」、「雲華」、「合作」、「少壯」等也很活躍,在出人出戲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