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中心去敘事
Ⅰ 《藤野先生》 1。找出文章的敘事線索 2。圍繞中心人物、文中敘述了哪些事重點寫啦哪四件事
明線:藤野先生對中國人熱情友好。
暗線:「我」的愛國主義情懷。
中心人物:藤野先生。
①「我」在東京的所見所聞。
②「我」在仙台的生活情況。(重點)
③「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重點)
④「我」收到匿名信,被人誹謗。(重點)
⑤「我」親眼觀看槍斃中國人。(重點)
⑥「我」與藤野先生分別。
⑦「我」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藤野先生是個正直熱誠、治學嚴謹、沒有民族偏見的人。
作者敘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思想變化過程,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Ⅱ 怎樣寫記事作文
你要寫什麼?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
一、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
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二、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三、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四、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寫作文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五、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一)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二)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說,記敘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一)、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二)、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三)、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四)、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說,插敘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敘事線索銜接。敘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一)、文題照應。在敘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
二)、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三)、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說:「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說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說結尾要乾脆有力。
六、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一)敘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三)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著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干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四)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七、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一)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這種順著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二)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三)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四)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這是敘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六個要素組成的。在敘述的時候,要把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這樣才會使讀者對事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Ⅲ 敘事作文600字怎麼寫。。。。。急急急
怎麼寫記事作文怎麼寫記事作文怎麼寫記事作文怎麼寫記事作文----怎樣寫事怎樣寫事怎樣寫事怎樣寫事 一、寫作指導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那麼,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見同學寫出一些好文章來,便驚嘆道:「這些內容,我也熟悉的,怎麼我沒能把它們寫出來!」這個問題值得深思,說穿了,那是因為你缺乏從小事中寫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驚天動地的事情是少見的,一般人所經歷的大多是平凡的、細小的事情。自古以來,好文章數也數不盡,大多寫的也是平凡的、細小的事。《紅樓夢》寫的是封建社會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瑣事,這些生活瑣事在那樣的門第中可以說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義卻是深刻的,成為舉世公認的巨著。 那麼,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機能攝像,人的雙眼也能攝像。然而人和照相機畢竟不同,雙眼是帶著感情去選鏡頭的。觀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層,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盡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還要去挖掘它的本質,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有敏感的頭腦和銳利的好眼力,挖掘、尋找出事情中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頭對得不準,往往是主觀上(意)想「深」,客觀上(事)顯得內容單薄。因此,我們在具體寫的時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蘊含的意義時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題目叫《節日的早晨》作文,敘的內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點的情形,結尾是:吃完早點,我開了院門一看,只見人們穿著美麗的新衣服,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走向熱鬧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 這段話的結尾處,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義的毛病。如果寫好吃早點的情形,體現人民生活水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將它和「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聯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頭就對得不合適了。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不少同學的作文,不是寫拾到皮夾子交公,就是寫為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不是寫幫助同學補課,就是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總之,盡是寫一些人家寫「爛」的材料。於是語文老師常常在他們的作文後面寫上類似的評語:選材陳舊,希望今後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 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學看到作文題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聽途說,或者是從概念出發去記敘、描寫。記好人好事,總是寫「拾皮夾」、「讓座」、「為人補課」,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經歷過,是否有感觸。這樣的內容,怎麼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其實,我們每個人居住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經歷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作為選材的內容,那麼,你所選擇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獨有的,新鮮生動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聽一些同學說,我們是學生,生活貧乏,看不出有什麼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敘。同學們生活面不廣是事實,要擴大作文選材的范圍,就要求我們盡可能地廣泛接觸生活。那麼是不是我們同學生活圈子小,就沒有新鮮、獨特的材料可以寫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讓你挑選。住在城裡的人,恐怕都見過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學熟視無睹,竟然讓這樣的材料從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一般來說,同學們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場。接觸的人少,家人、老師、同學。同學們在作文時,所敘述的事往往是常見的。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嗎?不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敘述的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法國巴黎藝術館里,陳列了一座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卻沒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藝術家羅丹用斧頭砍去了。羅丹為什麼要砍掉巴爾扎克雕像的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裡,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非常滿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雕像。他的學生把雕像反復地看了個夠,後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爾扎克的那雙手疊合起來,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學生們不禁連聲地說:「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的臉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 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現在那雙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容。所以,羅丹砍掉了雕像的雙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現的意義。 雕塑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那麼,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一、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二、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運轉正常的機器,文章中的一個個段落就好比機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這些零件不僅相互照應,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們連接起來。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應,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過渡段和過渡句把它們自然、緊密地連接起來。不然,文章就會顯得支離破碎。所以,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說,記敘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一)、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二)、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三)、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四)、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說,插敘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敘事線索銜接。敘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一)、文題照應。在敘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二)、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三)、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寫文章應該怎樣開頭?怎麼結尾?誰也不會帶著這個問題去問警察,因為警察不是教語文的,跟他關系不大。然而有一則外國幽默,卻說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而這個警察終於談出「門道」來了。 現將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說:「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看了這則幽默,同學們可能會捧腹大笑,有的笑那個「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人,是向聾子借聽力,是向盲人問路;有的笑那個警察是:「不懂裝懂,胡說八道。 」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說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說結尾要乾脆有力。 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一、敘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三、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鈴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著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干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四、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一、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鈴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這種順著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二、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三、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四、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Ⅳ 敘事作文如何寫
3那麼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以記事為主的敘事作文呢?下面分別從四個方面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進行寫作練習。要寫自己感興趣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如寫日記、周記、書信、讀書筆記等,可以自己選題,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練筆時最好先從自己寫起。從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寫起。這樣既記敘了真實生活,又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也容易寫得生動、活潑、具體。多練筆、勤觀察是寫好記事作文的前提。dKV親子資源網
二、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事情的來龍去脈是指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dKV親子資源網
時間:要讓讀者一開始就明白,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如果不把時間交代清楚,就可能造成內容雜亂無章。dKV親子資源網
地點:要在文中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事情在不同的地方發生,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dKV親子資源網
人物:要交待清楚文中涉及的人物。讓讀者明白,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人物是故事的靈魂。dKV親子資源網
Ⅳ 記敘文怎麼寫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
一、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
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二、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三、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 」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四、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寫作文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五、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一)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二)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
Ⅵ 作文:題目:難忘的一節課 要求:1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有條理地敘述,表達出來;2.450字左右
小學六年裡,我上過無數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五年級的一節語文課。
「鈴……」上課鈴響了,老師抱著一個紙箱子走進教室。把箱子放下後,老師對我們說:「呆會兒我們要做一個游戲,讓同學們上講台背誦自己課外積累的好詞語。詞語可以是『AABB』式、『AABC』式或『ABB』式。我把同學們的名字都寫在小紙條上,放在這個箱子里,抽到誰,誰就上來。現在開始。」
老師從紙箱里抽出一張紙條,念道:「小東。」小東馬上走上講台,背誦他課外積累的詞語:圓溜溜、紅彤彤、綠油油、灰濛蒙……背著背著,小東停住了,眼睛望著天花板,支支吾吾說不出來,原來他想不出還有什麼了。老師讓他下去,繼續抽簽,這回抽到了小紅。我心裡暗想:小紅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語文考試都名列前茅,肯定能背很多。沒想到,小紅才說了不到二十個,就再也說不出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小紅學習成績那麼好,怎麼會輸給小東呢?
老師笑著說:「你們一定感到奇怪吧!小紅平時成績那麼好,怎麼會在這里栽跟頭呢?其實,這就是我跟平時你們說的課外積累的重要性。小紅只注重課本內容,而我們的單元試卷通常都是考課本里的知識,所以她的成績才會那麼好;但是,她沒有在課外多積累,而這些詞語在課本中又是沒有的,所以她就不行了。今天之所以上這節課,就是要你們明白積累的重要性,語文,死記硬背是不行的,要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靈活運用,才能學好語文。你們的優點就是課本知識記得牢,但這也是你們最大的缺點,你們大多數人腦子里只有課本,因此靈活運用就遠遠不如別人了。」
原來課外積累還有這么大的作用,怪不得我寫作文時總是沒有詞語可用,就是因為我積累的詞語不夠啊!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了積累的重要性,在平時多積累妙詞佳句,寫作文時就「下筆如有神」了。
這節課,我永遠也不會忘。
Ⅶ 怎樣寫記事的記敘文(18篇):14,敘事的方法
在記敘文寫作中,敘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敘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說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說得清楚了.」
一、怎樣記敘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敘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敘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記敘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敘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敘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敘的輪廓整理出來.
--------------------------------------------------------------------------------
寫記敘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敘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二、怎樣安排記敘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一)運用順敘.
順敘,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敘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敘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敘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敘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敘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敘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敘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二)運用倒敘.
倒敘,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敘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敘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敘的起訖點,順敘和倒敘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三)運用插敘.
插敘是指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敘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敘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敘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
三、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鑒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四、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一)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四)打開思路,擴大視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寫作文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
五、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
(一)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二)有點有面地敘事,「面」要略寫,「點」要詳寫.有點有面地敘事,「面」上的內容往往是渲染氣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點」上的內容往往是文章的重點.直接體現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詳寫.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文章中,重點突出詳寫的部分時,不能忽視略寫的部分.略寫雖是寥寥幾筆,但運用得好,可以對文章重點的突出、主題的表現,起到「綠葉映襯紅花」的作用.
寫文章時,一定要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過渡和照應.
一般說,記敘文在下面幾種情況需要過渡:
一)、由這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時需要過渡.
二)、記敘的時間發生變化時需要過渡.
三)、由倒敘轉入順敘時需要過渡.
四)、運用插敘時的起止處需要過渡.
一般來說,插敘內容寫完以後要注意與原來的敘事線索銜接.敘事中的照應有三種情況:
一)、文題照應.在敘事過程中,我們所寫的內容務必切題,要和文章的標題相照應.
--------------------------------------------------------------------------------
二)、首尾呼應.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遙相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緊湊.
三)、前後照應.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內容和後面的內容要互相照應.
總之,過渡和照應,是敘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們在作文時千萬不能忽視.
有人向警察請教作報告的訣竅,警察說:「作報告時,首先要有信心,報告的開頭要像逮捕犯人一樣,富於戲劇性;報告中間要像審訊犯人一樣有條不紊;報告的結尾要像宣判一樣簡潔明快.」 其實,那位外國警察談的作報告的訣竅也一樣適用於寫文章,所謂開頭要「富於戲劇性」,就是說開頭要漂亮;所謂結尾要「簡潔明快」,就是說結尾要乾脆有力.
六、做到「開頭漂亮」的主要途徑是:
(一)敘述好事件的起因.如《邊線》作文,開頭這樣寫道:「大掃除剛結束,不知哪個『缺德鬼』把一小團廢紙扔在五年級的走廊上.」文章的開頭便是軍軍和牛牛爭吵這件事的起因,具有奪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寫環境,烘托氣氛.如《風》作文,作者一開頭就描寫了風的猛烈:「走在路上,風要把我吹得飄起來.」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楊樹被風颳得東倒西歪,發出『唰唰』的響聲……」文章的開頭交代了上學路上的惡劣環境,正是為了適應表達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強了感染力.
(三)激人興趣,引人入勝.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課》,作者開頭就寫道:「清脆的上課***剛止住,馬老師就抱著一大堆毛皮子、絲綢帕、玻璃棍和橡膠棒等東西,快步走進了教室.」馬老師究竟要干什麼?難道你不想看下去嗎?
(四)開門見山,點明題旨.如《「雷鋒」來到運動場》作文,作者開頭寫道:「學校十三屆田徑運動會結束了.在總結會上,老師和同學們紛紛贊揚一位不知名的『雷鋒』.」這樣直截了當,一下子把讀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
七、做到「結尾有力」的主要途徑是:
(一)把事件的結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課》,是這樣結局的:
下課***響了,當同學們戀戀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實驗時,一個個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麼搞的,這節課時間這么短!」
這種順著情節的發展,以事情的終結作全文的結尾,干凈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結束,文章也就結束了.
(二)語言含蓄,發人深思.在記敘文中,作者以獨特的認識和理解,寫下深刻含蓄的結語,力求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三)結尾同開頭呼應.結尾照應開頭,能使文章結構謹嚴,渾然一體.
(四)篇末點題,突出中心.篇末點題,尤如畫龍點睛,這「睛」點得好,會使全篇頓生光彩.畫龍點睛式的結尾,能幫助讀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這是敘事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件事情,都是由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等六個要素組成的.在敘述的時候,要把這些要素交代清楚,一般不要省略.這樣才會使讀者對事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Ⅷ 如何在敘事中注意詳略
一、教學目標:1. 通過評講,知道敘事時應注意詳略,不能面面俱到。2. 學會正確辨析材料,分清主次。3. 培養學生基本的習作能力。二、教學重、難點:知道敘事時應注意詳略,不能面面俱到。學會正確辨析材料,分清主次。三、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法國巴黎藝術館里,陳列了一座偉大的文學家巴爾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卻沒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藝術家羅丹用斧頭砍去了。羅丹為什麼要砍掉巴爾扎克雕像的雙手呢?原來,在一個深夜裡,羅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爾扎克的雕像,非常滿意,連夜叫醒了他的學生來欣賞雕像。他的學生把雕像反復地看了個夠,後來,目光漸漸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爾扎克的那雙手疊合起來,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學生們不禁連聲地說:「好極了,老師,我可從沒見過這樣一雙奇妙的手啊!」羅丹的臉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雙「完美的手」。2.同學們,你們知道羅丹為什麼要砍掉雕像的手嗎?(學生暢談) 3.羅丹的雕像是要表現巴爾扎克的精神、氣質,現在那雙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們看了雕像,只欣賞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內容。所以,羅丹砍掉了雕像的雙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現的意義。4.雕塑是這樣,寫作文也是這樣,只有圍繞中心安排詳寫和略寫,敘事的重點才能突出。出示課題:如何在敘事中注意詳略(二)辨析材料、分清主次1.有些同學的作文之所以詳略不當,就是因為不會辨析材料,分不清材料的主次。或平推平擁、平均用力,把作文寫成主次不分的流水帳;或主次顛倒、喧賓奪主,以致改變了寫作的中心,寫得文不對題。 [課堂練習]:某同學要寫一篇題為《助人為樂的好少年》,想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好少年」助人為樂的精神,請分析他這樣寫合適嗎?第1段:人的自私、冷漠的種種表現第2段:兒童落水無人救第3段:歹徒行凶無人管第4段:「好少年」把一個迷路的兒童送回家。[簡析:反面的材料寫得太多太詳,以致喧賓奪主,淹沒了寫作的中心,導致作文失敗。]2.確定詳略,點面結合 根據平時的情況看,有些同學寫不好作文並不是由於分不清材料的主次,而是不知道怎樣詳寫和略寫。一般地說,詳寫就是把材料寫得具體些、細致些,用的文字多一些;略寫就是寫得概括些、粗略些,用的文字少一些。比如要寫一朵好看的花,就需要從花的形狀、顏色等方面,運用大量的形容詞和多種修辭手法進行細致描繪,極盡渲染一個「美」字,這樣的寫法就屬於詳寫。如果只說「這里盛開著一朵美麗的花」就屬於略寫。詳寫與略寫是相對而言的,至於詳到什麼程度,略到怎樣的地步,必須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而定。 在記敘的過程中,怎樣妥當地安排詳寫和略寫呢?事情的發生和結果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要詳寫。事情的發生階段,往往是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結果部分,往往是寫出事情的結局或點明事情的中心。它們在整個事情中,或者說在整篇文章中,僅僅是枝節部分,所以要略寫。事情的發展過程,是整個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體部分,它往往具體體現中心思想,因而要詳寫。 掌握詳寫略寫的具體方法後,還要注意二者的結合。有一種寫作方法,叫做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這種寫法與有主有次是基本一致的。點上的材料就是主要材料、典型材料,需要詳寫、細寫;面上的材料就是次要材料、一般材料,需要略寫、概括地寫。寫文章沒有「點」,就不能突出中心;沒有「面」,就不能反映全貌。 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寫出的作文就會有詳有略、詳略得當。比如寫「我班的同學愛學習」這個題目,選擇兩個有代表性的同學作為「點」,把他們的事跡寫得具體些、詳細些,以突出愛學習的中心,再選幾個同學作為「面」,寫得概括些、簡略些,以反映全貌。例文: 小辣椒 小辣椒是我的同班同學,本名叫李臘梅,叫她『小辣椒』是有原因的。 那是一天放學時,她的同桌不小心把她的鋼筆碰到了地上,筆尖沾了泥。這可了不得,就像捅了馬蜂窩,她馬上就炸了。本來嗓子就很尖,再使勁地喊,把我們的耳朵震得嗡嗡直響。她的同桌說:「我賠你一枝就是了!瞧你邪乎的,都要把人吃了!我看你以後別叫李臘梅,就叫『李辣椒』吧!」從此,這個綽號就傳開了。 「小辣椒」越來越「辣」,誰要碰著她點兒,不管有意無意,她都丁當二五和你吵一通。 有一次,值日生灑水,不小心把水灑到她新穿的褲子上。她一看,自己最喜歡的新褲子濺上了水點,她那很尖的聲音又響了起來:「你是瞎子啊,往人家褲子上灑水?你看我穿新褲子眼饞咋的?你怎麼這么壞,不要臉的……」她聲音越來越高,空氣好像都被驚嚇得不敢再走動了。我急忙上前把她倆勸開了。同學們紛紛議論起來,一個說:「『小辣椒』可真是的,這么點小事也吵架。」另一個同學伸了伸舌頭,接著說:「不愧是『小辣椒』,真夠『辣』的了。」叫她小辣椒的同學越來越多,有的甚至還當面叫。她不但不生氣,反而說:「『辣』點有什麼不好?省得受別人欺負!」 後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小辣椒」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習努力,活動積極,被同學們選為班級的文娛委員。她那又高又尖的嗓子這回可大有用武之地了,可她的「辣」勁卻仍沒有改。 那是去年初冬,同學們都穿上了棉衣,只有王鳳沒穿,凍的臉色發白,整天哆哆嗦嗦的。「小辣椒」一看就來氣了:「該死!天這么冷,怎麼不穿棉衣呢?」「還沒做好呢,我媽有病……」「得了得了,怎麼不早吱聲?我有一套閑著呢,你等著!」還沒等王鳳應聲,她就跑回去了。不大一會兒,她就把自己的新棉衣拿來了。她把棉衣往王鳳懷里一塞,命令似的說:「快穿上,別顯你抗凍!」王鳳說什麼也不要,她火了,高嗓門又上來了:「你怎麼這么煩人?你是聾子是啞巴還是木偶?」不管王鳳同不同意,一把拉過來就把棉襖往她身上套,邊套邊說:「該死的,穿衣服還得別人想著!」她忽然又樂了,「你們看,太合身了!」她又亮開嗓門高興得笑了起來。 現在的「小辣椒」經常幫助王鳳等家庭困難的同學,再也不像以前那樣和同學鬧意見了。但她還是一身「辣」氣,說話風風火火的。同學們雖然還是叫她「小辣椒」,但是這已經是親熱的贊美的稱呼了。[課後作業] 《父愛》要求:1、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500字; 2、靈活運用人物描寫方法, 注意敘事線索的交待; 3、選取典型事跡來體現父愛,注意詳略得當。 作文提綱的寫法 作文提綱,又叫作文計劃。列作文提綱,就是制定作文計劃。它是構思、布置篇章的具體的外在表現形式。 「綱」原指網上的總繩;「提綱」,就是提住網上的總繩。古人認為:只有整張漁網都連在總繩上,漁網才會有條理而不零亂;善於撒網的人,一定是提拉網的總繩,而不是一個一個地去拉開那數不清的網眼兒。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來說明列作文提綱的重要意義。 如何制定作文提綱呢?作文提綱一般包含三部分內容: (1)題目。要把題目(或補充完整的題目)寫在第一行正中間。 (2)主要內容和中心。要在題目下面,簡要地寫出這篇作文的主要內容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3)結構安排。這是作文提綱最主要的部分,設計時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點: ①安排好材料的組織順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全文一共准備分為幾大段,每段寫什麼,要以小標題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起來。 ②確定好重點寫的內容。要依據表達中心的需要,確定出哪些內容是主要的,哪些內容是次要的,標明「詳」、「次詳」、「略」的字樣;重點段又打算分幾層來寫,先寫哪層、後寫哪層,具體列出准備重點寫的步驟、次序。 ③依據文章選用的材料及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確定好開頭、結尾的方法,並在提綱中簡單註明。 ④設計好點題的時機及具體的方式、方法。 ⑤考慮好層次之間、段落之間該如何銜接過渡,哪些內容需要照應,如何照應,也簡單標注一下。 同學們看一看,下面就是一則比較優秀、實用的作文提綱: 題目:難忘的一件事 主要內容:我的腳扭傷,周麗照顧我。 中心思想:關心同學、急人所急。 結構安排: 一、在練習跳繩時,我扭傷了腳。(略) 二、周麗同學熱心照顧我。(重點段) 1.周麗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詳) 2.周麗給我洗腳,噴「好得快」。(詳) 3.我好了一些,周麗又小心地攙我回家。(次詳) 三、我十分感動,至今記憶猶新。(略,點題) 制定作文提綱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形式可以靈活。總的來說,作文提綱沒有固定的格式和統一的要求,項目和詳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點、表達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講:初學作文時,作文提綱宜細不宜粗;隨著構思、布局水平的不斷提高,作文提綱就可以寫得簡單些。 第二,要認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綱後,要對整個構思做全面的推敲:選材是否切題?立意是否明確、深刻?對選擇的材料還需要進一步做哪些取捨?材料的組織安排是否嚴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後,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滿意了,才可以動筆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綱後作文。制定作文提綱完全是寫給自己看的,是為自己寫好這篇文章服務的。它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有的同學對列提綱的目的認識不清,認為提綱可有可無,甚至覺得老師要求列提綱是「多事」,於是,為了應付老師,竟然先寫作文後「補寫」作文提綱。這實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舉。 第四,務必要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常見一些同學作文之前不列提綱,見到題目思考片刻便提筆行文,寫寫想想,想想寫寫,腳踏西瓜皮,滑到哪裡是哪裡,有的甚至都已寫了一半又撕掉重寫。結果,既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又嚴重影響了作文的質量。這其中的主要緣故就是沒有養成認真構思、布局的習慣,尤其沒有養成「不列提綱不作文」的習慣。 作文時,有了提綱的約束,按「計劃」行事,寫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氣呵成,寫出的文章就容易達到「有中心、有條理、有重點」等要求;反之就會層次不清,詳略不當,丟三落四。因此,列提綱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質量的一種重要方法。 這就提示同學們:要作文,先列提綱;不列提綱不作文。平時要這樣,考試或參加作文競賽更要這樣。要重視從五年級第二學期開始,練習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綱直接成文。怎樣列作文提綱列提綱之前,首先要考慮,如果是命題作文或按要求作文,就先認真審題,讀要求,分析要求,分析「題眼」,在此基礎上,把中心思想確定下來;如果是自覺作文,就要先考慮,要反映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一個什麼道理,選擇哪些材料最切合自己的意圖,要把這些材料的來龍去脈搞清、理順,按一定順序排好隊,分好段,並考慮段落的詳略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作文提綱要簡明、具體。內容包括: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每段又分幾層,還要寫出層意。作文提綱要體現出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重點段要適當分層(分出幾個條目),選擇的材料一定要典型而有說服力,內容一定要充分而不空洞。非重點段,選擇的材料一定要簡明、扼要。作文提綱要有一定的順序。可以按時間順序編寫(早、午、晚),可以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編寫(開始、經過、結果);也可以按人物活動過程編寫(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還可以按照空間方位的變化編寫(家裡、學校、公園、影劇院)。請先看兩份不合格的提綱。第一份題目:記一次勞動段落:(1)開頭。(2)勞動經過。(3)結尾。這份提綱過於簡單,毫無價值,推想不出文章的內容和情節,因為一般文章都有開頭、中間、結尾三個主要部分。第二份題目:他進步了中心思想:通過寫小冬做的兩件好事,反映他進步了,小冬勇於改錯的精神。段落大意:(1)以前小冬常常打架罵人(詳寫)。(2)最近小冬做了兩件好事(略寫)。①為學校栽了兩棵小樹。②放學路上拾到一個錢包,交還失主。(3)在班會上,老師表揚了他(詳寫)。這份提綱的明顯毛病是詳略不當。重點應該寫小冬「進步的表現」,而提綱中把「以前」的表現和老師的「表揚」確定為重點。如果照著這個提綱寫下去,中心思想是無法反映出來的——從哪裡可以反映出小冬有「勇於改錯」的精神呢?再請看一份比較好的提綱。題目:我的外公中心思想:用三件事說明年近古稀的外公是個珍惜時間、酷愛學習的人層次安排:(1)開頭:寫暑假中我隨媽媽去看望三年來未見面的外公(略寫)(2)中心部分:①外公立體利用時間——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了看書等四件事(以描寫親眼見到的動作、神態為主——詳寫)。②外公把媽媽寄來買皮襖的錢買了書(以描寫親耳聽到的語言為主——略寫)。③外公教育我從小要認真讀書(以描寫語言、神態為主——略寫)。(3)結尾:寫外公與領導人的合影和他所得到的獎狀,進一步抒發我對他的熱愛和尊敬(採用側面描寫)。這份提綱列得比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