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軸器上的力怎麼算
① 膜片聯軸器的受力計算
(1)膜片聯軸器扭矩產生產生的薄膜應力。設傳遞的扭矩為T(N.m),總片數為m,對於8孔螺栓,由簡化條件知:單片膜片的轉矩T1=T/m,每個主螺栓上所受的力為F=T/4mR。
(2)高速旋轉時由於慣性所產生的離心應力。假定螺栓與聯軸器膜片材料相同,可計算得各自的質量,根據所處的位置和螺旋角度,可算的離心力,且作用在總質心上。高轉速機械的離心慣性力在結構的應力計算中十分重要,其離心慣性力可以按徑向力F=(2∏n/60)2rp載入,方向沿徑向向外,固定中間螺栓孔的徑向位移、周向位移和軸向位移,周邊無其他載荷作用。
(3)由於軸向安裝的誤差,使膜片沿軸線方向發生彎曲變形。該位移載入在中間螺栓孔處的軸線方向,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固定。在兩端的兩個中間空來施加約束,中間孔來承受載荷。這樣就把它作為靜定簡支機構來處理。
(4)角向安裝誤差引起的彎曲應力。它可以根據下圖的簡化來求解。由於在軸線角向的安裝實際誤差,使膜片沿軸線方向發生周期性彎曲變形,而且它是決定聯軸器膜片疲勞壽命的主要原因。根據角向偏差計算所引起的中間螺栓孔一周在軸線方向的位移,徑向位移和軸向位移固定。通過角度傾斜可以求出恢復力矩H的大小,一般情況下,聯軸器膜片的角位移是很小的,因此膜片變形屬於小變形,可以採用薄板小撓度彎曲理論來分析。

② 聯軸器能傳遞多大的軸向力
聯軸器能傳遞多大的軸向力?聯機後,會不會因另一個轉子通過聯軸器傳遞聯軸器只傳遞扭矩,不傳遞軸向力。軸向力由聯軸器兩端的軸承、軸承座「
③ 機械中套筒聯軸器的力偶怎樣計算
聯軸器的扭矩計算
選擇聯軸器的主要依據是傳遞的最大扭矩,傳遞的最大扭矩應小於或等於許用扭矩值,最大扭矩的確定應考慮機器制動所需加減速扭矩和過載扭矩。但是往往因為在設計時資料不足或分析困難,最大扭矩不易確定,此時可按計算扭矩選用。即計算扭矩不超過許用扭矩值。計算扭矩Tc可用下式求出:
Tc=KT T=9550×Pw/n=7020×PH/n 式中T=理論扭矩N.m
K---工作情況系數,可參考JB/ZQ4383-86 《聯軸器的載荷分類及工作情況系數》選用,
通常1﹤K﹤5。
Pw ---驅動功率;Kw;PH---驅動功率:馬力n----轉速rpm
聯軸器生產廠家-上海松銘傳動機械有限公司
④ 誰有齒輪聯軸器強度計算公式
扭矩?一般都有固定的
⑤ 聯軸器力矩計算
gf
⑥ 聯軸器輪轂抱緊力如何計算
各軸段所需的直徑與軸上載荷的大小有關。初步確定軸的直徑時,通常還不知道支反力的作用點,不能決定彎矩的大小與分布情況,因而還不能按軸所受的具體載荷及其引起的應力來確定軸的直徑。但在進行軸的結構設計前,通常已能求得軸所受的轉矩。因此,可按軸所受的轉矩初步估算軸所需的最小直徑dmin,然後再按軸上零件的裝配方案和定位要求,從dmin處起逐一確定各段軸的直徑。在實際設計中,軸的直徑亦可憑設計者的經驗取定,或參考同類機械用類比的方法確定。
有配合要求的軸段,應盡量採用標準直徑。安裝標准件(如滾動軸承、聯軸器、密封圈等)部位的軸徑,應取為相應的標准值及所選配合的公差。
為了使齒輪、軸承等有配合要求的零件裝拆方便,並減少配合表面的擦傷,在配合軸段前應採用較小的直徑。為了使與軸作過盈配合的零件易於裝配,相配軸段的壓入端應制出錐度;或在同一軸段的兩個部位上採用不同的尺寸公差。
確定各軸段長度時,應盡可能使結構緊湊,同時還要保證零件所需的裝配或調整空間。軸的各段長度主要是根據各零件與軸配合部分的軸向尺寸和相鄰零件間必要的空隙來確定的。為了保證軸向定位可靠,與齒輪和聯軸器等零件相配合部分的軸段長度一般應比輪轂長度短2~3mm
⑦ 一聯軸器,如果軸對其有徑向力,對其壽命的影響是怎樣的,能計算其最大徑向力嗎
要看是什麼結構的聯軸器。
有的聯軸器有軸向力緩沖能力,查一下聯軸器的技術參數表就可。
有些聯軸器,是絕對不允許有軸向剛性接觸的。
⑧ 聯軸器的扭矩怎麼測量用什麼儀器
測量聯軸器的扭矩實際上就是測量旋轉軸的扭矩,須使用旋轉感測器和扭矩測量儀,感測器與軸串聯。感測器須經過計量機構檢定合格。首先要估計軸的扭矩的大小來選配感測器,軸的扭矩可以通過軸的功率和轉速來計算,得到計算值,使用感測器來測量得到的是實際值。
⑨ 聯軸器扭矩怎麼計算,聯軸器怎麼選擇
聯軸器的扭矩計算(聯軸器專業生產廠家-上海松銘傳動機械有限公司技術部提供)
選擇聯軸器的主要依據是傳遞的最大扭矩,傳遞的最大扭矩應小於或等於許用扭矩值,最大扭矩的確定應考慮機器制動所需加減速扭矩和過載扭矩。但是往往因為在設計時資料不足或分析困難,最大扭矩不易確定,此時可按計算扭矩選用。即計算扭矩不超過許用扭矩值。計算扭矩Tc可用下式求出:
Tc=KT T=9550×Pw/n=7020×PH/n 式中T=理論扭矩N.m
K---工作情況系數,可參考JB/ZQ4383-86 《聯軸器的載荷分類及工作情況系數》選用,
通常1﹤K﹤5。
Pw ---驅動功率;Kw;PH---驅動功率:馬力n----轉速rpm
聯軸器型號的選擇
不同的環境所需要的實物是有所差異的。在選擇聯軸器也要根椐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合適的聯軸器型號 。
在選擇標准聯軸器時應根據使用要求和工作條件,鼓形齒式聯軸器,如承載能力、轉速、兩軸相對位移、緩沖吸振以及裝拆、維修更換易損鼓形齒式聯軸器等綜合分析來確定。具體選擇時可順序考慮以下幾點,選擇聯軸器應考慮的因素。
1. 原動機和工作聯軸器的聯軸器械特性。原動機的類型不同,其輸出功率和轉速,有的是平穩,有的沖擊甚至強烈沖擊或振動。這將直接影響聯軸器類型的選擇,是選型的首要依據之一。對於載荷為平穩的,研討行業發展形勢,則可選剛彈性柱銷聯軸器,否則宜選用彈彈性柱銷聯軸器,TL型彈性套柱銷聯軸器。
2. 聯軸器聯接的軸系及其運轉情況。對於聯接軸系的質量大、轉動慣量大,而又經常起動、變速或反轉的,則應考慮選用能承受較大瞬時過載,並能緩沖吸振的彈彈性柱銷聯軸器。
3. 工作聯軸器轉速高低,對於需高速運轉的兩軸聯接,應考慮選擇聯軸器的結構具有高平衡精度特性,以消除離心力而產生的振動和躁聲,增加相關鼓形齒式聯軸器的磨損和發熱而降低傳動質量和使用壽命,其中膜片聯軸器對高速運轉適應性較好。
總之,合適的聯軸器型號選擇,有利於機器的使用和提高工作效率。
⑩ 聯軸器計算公式
H1=L1*(s1-s3)/D
+
(a1-a3)/2-----------------(1—9)
H2=(L1+L2)*(
s1-s3)/D
+
(a1-a3)/2----------(1—10)式中H1
,H2---------支點1和支點2的調整量,(正值時為加墊負值時減墊),mm;
s1,s3及a1,a3-------分別為0°和180°方位測得軸向和徑向百分表讀數,mm;
D---------------------------聯軸器的計算直徑(百分表觸點,即測點到聯軸器中心點的距離),mm;
L1--------------------------支點1到聯軸器測量平面間的距離,mm;
L2--------------------------支點1與支點2之間的距離,mm;應用上式計算調整量時的幾點說明:①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測的讀數,應包含正負號一起代入計算公式.
②H的計算值是由兩項組成,前項L(s1-s3)/D中,L與D不可能出現負值,所以此項的正負決定於(s1-s3).S1-s3>0時,前項為正值,此時聯軸器的軸向間隙呈形狀,稱為「上張口」;S1-s3<0時,前項為負值,聯軸器的間隙呈形狀,稱為「下張口」.當a1-a3>0時,後項為正值,此時被測的半聯軸器中心(主動軸中心)比基準的半聯軸器中心(從動軸中心)偏低,當a1-a3<0時,被測的半聯軸器中心偏高,
③機器安裝時,通常以主機轉軸(從動軸)做基準,調整電機轉軸(主動軸).電機低座四個支點於兩側對稱布置,調整時,對稱的兩支點所加(或減)墊片厚度應相等.
④若安裝百分表的夾具(對輪卡)結構不同,測量軸向間隙的百分表觸點指向原動機(觸點與被測半聯軸器靠結合面一側的端面接觸)時,百分表的讀數值大小恰與聯軸器間實際軸向間隙方向相反,所以H值的公式前項s1-s3應改為s3-s1,即s3-s1>0時為「上張口」,s3-s1<0時為「下張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