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股張拉控制力p怎麼算的
⑴ 已知預應力鋼筋的標准強度,張拉控制應力怎樣計算初始應變
e自數其值約等於2.718直線筋按pp=p計算p=張拉控制應力*鋼絞線截面積*根數
⑵ 如何計算張拉引伸量
張拉時理論伸長量計算
一、計算參數:
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對摩擦的影響系數:取0.0015
2、μ—預應力筋與孔道壁的摩擦系數:取0.25
3、Ap—預應力筋的實測截面面積:139 mm2
4、Ep—預應力筋實測彈性模量:1.95×105 N/ mm2
5、錨下控制應力:σk=0.75Ryb=0.75×1860=1395 N/ mm2
7、單根鋼絞線張拉端的張拉控制力:P=σkAp=193905N
8、千斤頂計算長度:35cm
9、工具錨長度:5cm
二、張拉時理論伸長量計算:
以N1束鋼絞線為例:
N1束一端的伸長量:
P=0.75×1860×139=193905N
X直=11.322m;X曲=1.018m
L直=11.322+(0.35+0.05)=11.722m
L曲=1.018m
θ曲=4°×π/180=0.0698rad
k X曲+μθ=0.0015×1.018+0.25×0.0698=0.019
Pp=193905×(1-e-0.019)/0.019=192074N
ΔL曲= Pp L曲/(Ap Ep)=192074×1.018/(139×1.95×105)=7.2mm
ΔL直= PpL直/(Ap Ep)=192074×11.722/(139×1.95×105)=83.1mm
(ΔL曲+ΔL直)×2=(7.2mm+83.1mm)×2=180.6mm
⑶ 預應力筋的張拉端的張拉力如何計算
Pp—鋼絞線的平均張拉力(N),P
—鋼絞線張拉端的張拉力(N);k
—如果你在計算伸長值方面有什麼問題再提。。
見混凝土設計原理中冊!
..
⑷ 已知錨下控制應力,怎麼計算張拉控制力錨下控制應力跟張拉控制力有什麼關系
控制應力x鋼絞線截面積總和=張拉控制力。控制應力和控制力是直線回歸關系,條件是在彈性范圍內即不大於0.8x1860
⑸ 如何計算張拉控制力
控制應力x鋼絞線截面積總和=張拉控制力。控制應力和控制力是直線回歸關系,條件是在彈性范圍內即不大於0.8x1860。
錨外控制應力和錨外張拉力都是對應於千斤頂油表讀數(油表控制讀數就是將錨外張拉力帶入校頂方程中)。而錨下控制應力是鋼絞線計算起始端的控制應力,即錨外控制應力扣除錨口損失(一般錨頭損失取6%)。
校頂方程其實就是千斤頂標定時lkN的力與表盤上的1格讀數之間的關系 。
拉力=錨外張拉控制應力*孔道根數*鋼絞線截面積(截面積一般為140)
也就是說錨外張錨外控制應力就是油壓表上的值除以鋼束面積,錨下控制應力是錨外控制應力扣除錨頭損失以後的值。

(5)單股張拉控制力p怎麼算的擴展閱讀:
張拉控制應力值的大小與施加預應力的方法有關,對於相同的鋼種,先張法取值高於後張法。這是由於先張法和後張法建立預應力的方式是不同的。先張法是在澆灌混凝土之前在台座上張拉鋼筋,故在預應力鋼筋中建立的拉應力就是張拉控制應力σcon。
後張法是在混凝土構件上張拉鋼筋,在張拉的同時,混凝土被壓縮,張拉設備千斤頂所指示的張拉控制應力已扣除混凝土彈性壓縮後的鋼筋應力。為此,後張法構件的σcon值應適當低於先張法。
張拉控制應力值大小的確定,還與預應力的鋼種有關。由於預應力混凝土採用的都為高強度鋼筋,其塑性較差,故控制應力不能取得太高。
⑹ 預應力筋張拉端的張拉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Pp=(P(1- e-( kx +μθ))/(kx+μθ)
Pp—鋼絞線的平均張拉力(N),P —鋼絞線張拉端的張拉力(N);k —孔道每米長度局部偏差的摩擦系數; μ—鋼絞線與孔道壁之間的摩擦系數; θ—張拉端至計算截面曲線孔道部分切線的夾角之和(rad);x—張拉端至計算截面的孔道長度。
⑺ 預應力鋼筋張拉力計算方法
預應力鋼絞線張拉計算
預應力鋼絞線共4束,採用Φj15.24預應力鋼絞線,張拉控制應力 σcon=0.75Ry=1395Mpa,單根張拉控制力F=1395×140=195.3KN。
100%σcon理論伸長量計算 伸長量計算公式如下:

⑻ 如何計算張拉控制力
張拉控制應力(一般為70%或者75%)乘以截面面積(1x7的面積是140mm2)
一般還會有超張拉3%
ok
力=應力*面積*潮漲啦系數
連分都沒有
回答也沒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