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算力挑戰
『壹』 圓周率世界紀錄是多少
據俄羅斯多家媒體報道,現年33歲的烏克蘭神經外科教授安德烈·斯盧沙齊克堪稱記憶天才。迄今為止,他保持著2項世界紀錄:能夠背誦圓周率(π)位數多達100萬位、能在2分鍾時間內記憶5100個數字。有趣的是,安德烈認為他的大腦潛力還遠未開發,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背誦500萬位圓周率數字!
背誦圓周率100萬位
據報道,安德烈絕不是那種「光說不練」的書獃子,他運用自己獨創的記憶秘訣目前創造了2項與記憶力相關的世界紀錄。他創造的第一項世界紀錄是,一口氣背誦圓周率小數點後大約100萬位的數字,一舉將59歲的日本人秋良原口於2005年7月1日創造的背誦小數點後83431位數字的原紀錄遠遠拋在身後。
據安德烈透露,在正式挑戰之前,他花了整整6天時間,將一本250頁的書籍完整消化之後,終於將100萬位圓周率數字全部「輸入大腦」。安德烈創造的第二項世界紀錄是,在最短時間(2分鍾)內,將5100個數字無一遺漏地全部記住。至此,他當之無愧地成為「地球上記憶力最強的人」。
記憶時腦海「放電影」
目前,安德烈的這2項成績已經被《烏克蘭紀錄年鑒》記載。說起自己挑戰極限的初衷,關於世人最為關心的「記憶秘笈」,他透露道:「無論是數字、文本、圖片還是聲音,大腦對此的記憶過程都是連續不斷的。在此期間,大腦不時地調用埋在最深處的各個零星的『記憶體碎片』。每當我記憶的時候,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集中注意力:閉上雙眼,在腦海中不時閃現所要記憶的目標:幾頁文本、幾行數字或者幾幅圖畫。曾有幾次,我在觀摩了幾名神經外科大師的手術之後,當場便記住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並於隨後毫不走樣地精確重復了一遍。」
據悉,安德烈並不滿足於現有的成績,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挑戰背誦圓周率500萬位數字的記憶力極限。同時,他還有另外2項計劃:以比電腦還快的速度解答數學難題;背誦任意一篇課文,並且快速統計它所包含的字母數,分別包括母音和輔音字母。
『貳』 圓周率的801至1000位的方法(背 )
背誦801至1000位沒有什麼巧妙地方法。通常是5位一段分開,不斷念誦,反復復習,直至記住為止。
『叄』 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
圓周率—π
▲什麼是圓周率?
圓周率是一個常數,是代表圓周和直徑的比例。它是一個無理數,即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來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也只取值至小數點後約20位。
▲什麼是π?
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本來它是和圓周率沒有關系的,但大數學家歐拉在一七三六年開始,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代表圓周率。既然他是大數學家,所以人們也有樣學樣地用π來表圓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圓周率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其他事物,在統計學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現。
▲圓周率的發展史
在歷史上,有不少數學家都對圓周率作出過研究,當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 Syracuse)、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張衡、祖沖之等。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計算圓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個地方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
亞洲
中國:
魏晉時,劉徽曾用使正多邊形的邊數逐漸增加去逼近圓周的方法(即「割圓術」),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漢朝時,張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開方(約為3.162)。雖然這個值不太准確,但它簡單易理解,所以也在亞洲風行了一陣。
王蕃(229-267)發現了另一個圓周率值,這就是3.156,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來的。
公元5世紀,祖沖之和他的兒子以正24576邊形,求出圓周率約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誤差小於八億分之一。這個紀錄在一千年後才給打破。
印度:
約在公元530年,數學大師阿耶波多利用384邊形的周長,算出圓周率約為√9.8684。
婆羅門笈多採用另一套方法,推論出圓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歐洲
斐波那契算出圓周率約為3.1418。
韋達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
他還是第一個以無限乘積敘述圓周率的人。
魯道夫萬科倫以邊數多過32000000000的多邊形算出有35個小數位的圓周率。
華理斯在1655年求出一道公式π/2=2×2×4×4×6×6×8×8...../3×3×5×5×7×7×9×9......
歐拉發現的 e的iπ次方加1等於0,成為證明π是超越數的重要依據。
之後,不斷有人給出反正切公式或無窮級數來計算π,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π與電腦的關系
在1949年,美國製造的世上首部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ator and Computer)在亞伯丁試驗場啟用了。次年,里特韋斯納、馮紐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這部電腦,計算出π的2037個小數位。這部電腦只用了70小時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扣除插入打孔卡所花的時間,等於平均兩分鍾算出一位數。五年後,NORC(海軍兵器研究計算機)只用了13分鍾,就算出π的3089個小數位。科技不斷進步,電腦的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在60年代至70年代,隨著美、英、法的電腦科學家不斷地進行電腦上的競爭,π的值也越來越精確。在1973年,Jean Guilloud和M. Bouyer發現了π的第一百萬個小數位。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現了。薩拉明(Eugene Salamin)發表了一條新的公式,那是一條二次收歛算則,也就是說每經過一次計算,有效數字就會倍增。高斯以前也發現了一條類似的公式,但十分復雜,在那沒有電腦的時代是不可行的。之後, 不斷有人以高速電腦結合類似薩拉明的算則來計算π的值。目前為止,π的值己被算至小數點後51,000,000,000個位。
為什麼要繼續計算π
其實,即使是要求最高、最准確的計算,也用不著這麼多的小數位,那麼,為什麼人們還要不斷地努力去計算圓周率呢?
這是因為,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測試出電腦的毛病。如果在計算中得出的數值出了錯,這就表示硬體有毛病或軟體出了錯,這樣便需要進行更改。同時,以電腦計算圓周率也能使人們產生良性的競爭,,科技也能得到進步,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就連微積分、高等三角恆等式,也是有研究圓周率的推動,從而發展出來的。
▲π的年表
圓周率的發展
年代 求證者 內容
古代 中國周髀算經 周一徑三
圓周率 = 3
西方聖經
元前三世 阿基米德(希臘) 1. 圓面積等於分別以半圓周和徑為邊長的矩形
的面積
2.圓面積與以直徑為長的正方形面積之比為11:14
3.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小於3 1/7 ,大於
3 10/71
三世紀 劉徽
中國 用割圓術得圓周率=3.1416稱為'徽率'
五世紀 祖沖之
中國 1. 3.1415926<圓周率<3.1415927
2. 約率 = 22/7
3. 密率 = 355/113
1596年 魯道爾夫
荷蘭 正確計萛得的35 位數字
1579年 韋達
法國 '韋達公式'以級數無限項乘積表示
1600年 威廉.奧托蘭特
英國 用/σ表示圓周率
π是希臘文圓周的第一個字母
σ是希臘文直徑的第一個字母
1655年 渥里斯
英國 開創利用無窮級數求的先例
1706年 馬淇
英國 '馬淇公式'計算出的100 位數字
1706年 瓊斯
英國 首先用表示圓周率
1789年 喬治.威加
英國 准確計萛至126 位
1841年 魯德福特
英國 准確計萛至152 位
1847年 克勞森
英國 准確計萛至248 位
1873年 威廉.謝克斯
英國 准確計萛至527 位
1948年 費格森和雷恩奇
英國 美國 准確計萛至808 位
1949年 賴脫威遜
美國 用計算機將計算到2034位
現代 用電子計算機可將計算到億位
▲背誦π
歷來都有不少人想挑戰自己的記憶力,他們通常以圓周率為目標。目前的世界記錄是由敬之後藤創下的,他在1995年花了9個多小時,背誦出圓周率的42,000個位數。
目前,最常用的記憶圓周率技巧就是字長法,以每個字的字數代表圓周率的一個位數。在這種方法中最簡單的就是「How I wish I could calculate pi.」
用中文去背圓周率也很簡單,因為每個數字都只有一個音節,這樣背起來就如背詩一樣,只不過有點言不及義,例如:
山巔一石一壺酒
3.14159
二侶舞扇舞
26535
把酒砌酒扇又搧
8979323
飽死羅.....
846.....
關於π的有趣發現
將π的頭144個小數位數字相加,結果是666。144也等於(6+6)*(6+6)
愛因斯坦的生日恰好是在π日(3/14/1879)
從π的第523,551,502個小數位開始,是數列123456789。
從第359個位數開始,是數字360。也就是說第360個位數正好位於數字360的中央。
在頭一百萬個小數中,除了2和4,其他數字都曾連續出現7次。
『肆』 未來的某一天,圓周率會不會有被算盡的那一刻呢
對於圓周率相信朋友們不會陌生,它是我們上學以後接觸的第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就是一個小學生也知道圓周率是無法被算盡的,而老師在傳授給學生的時候,也會告訴學生們,這個數字是無法被算盡的。
可是,科學就是不斷創造奇跡,不斷將前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在先人們眼裡的很多不可能,如今都成為了可能,那麼這個圓周率在現在的科學界可能是一個無法被算盡的數字,可是在未來它是否還是無限不循環的,那可能就是一個未知數了。於是有人對此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圓周率有一天被算盡了,科學界會引發怎麼樣的地震?

人類想要將圓周率算盡,依靠現在的數學體系有可能是無法做到的,即使超級計算機再強大也不行,只有人類的數字界迎來一次顛覆性的巨大飛躍,進入另一個更高級別的數字體系,才有可能通過新的數學演算法將圓周率算盡。
『伍』 如果圓周率被算到頭,會有什麼後果
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看一些教育頻道里邊出現了一些神童,可以計算圓周率小數點之後好多位。當時就感覺他們好厲害了,自從我有了計算機之後,對他們的崇拜更是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說實話,圓周率對於數學界物理界來說都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因為很多的科學家都想要證明出來,它到底是一個無理數還是有理數。
除了能夠幫助人類探索宇宙之外,圓周率對於人的文明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要知道幾千年來人類一直在極力於探索圓周率,世界上的社會規律。圓周率的鏡頭似乎可以為當代的科學尋找一個突破口,讓人類尋找下一個發展的階梯。當然除了圓周率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東西,就比如近些年發現的引力波量子力學。
『陸』 記憶圓周率的世界記錄保持者是
呂超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生於1982年11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001年由湖北省棗陽市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2005年被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的應用化學碩士學位。呂超有較強的記憶能力,特別擅長背誦和默寫數字,通常記憶100位數字只需10分鍾。用4年時間開始背誦圓周率,1年的時間准備,能夠記住的圓周率位數超過9萬位。在2006年11月20日14時56分的背誦中,呂超用24小時零4分鍾,不間斷無差錯地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67890位,背誦至小數點後67890位時將「0」背為「5」發生錯誤,挑戰結束,從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學生友寄英哲於1995年創造的無差錯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努力據了解,呂超於2004年利用各種記憶方法開始准備背誦圓周率。2005年暑假,他每天花費10多個小時對圓周率反復記憶、復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能夠准確背誦小數點9萬位以上,於是決定向「背誦圓周率」世界紀錄發起挑戰。世界記錄2006年1月初,呂超向英國吉尼斯總部寄送了全部申報材料。經過詳細審核,2006年10月,吉尼斯總部正式認可呂超的挑戰紀錄,並向呂超頒發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滿意請採納喲……0.0
『柒』 最近有位日本女程序員將圓周率算到31.4萬億位之後,這么無休止地算下去有何意義
有意義,在人類研究新動向的情況下,這些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果算下去的話,說不準還能將地球全部的周率計算出來。而且在采訪當中女程序員透露了相關的信息,她表示之所以做出如此的舉動,第一是為了紀念圓周率日,第二是為了挑戰,挑戰自己也是為了挑戰計算的性能,想要將圓周率計算到31.4萬億位。

這位程序員說,她希望繼續擴大自己的戰果。她從12歲時就迷上了圓周率。她說:「小時候,我就在自己的電腦上下載了一個程序,用來計算圓周率。那時候,世界紀錄的保持者是日本人,所以我那時很容易在這個領域取得進步。」後來,埃瑪讀大學時,她的一位老師正是當時圓周率計算紀錄的兩位擁有者之一——高橋大介。
『捌』 圓周率的知識200字
▲什麼是圓周率?
圓周率是一個常數,是代表圓周和直徑的比例。它是一個無理數,即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來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也只取值至小數點後約20位。
▲什麼是π?
π是第十六個希臘字母,本來它是和圓周率沒有關系的,但大數學家歐拉在一七三六年開始,在書信和論文中都用π來代表圓周率。既然他是大數學家,所以人們也有樣學樣地用π來表圓周率了。但π除了表示圓周率外,也可以用來表示其他事物,在統計學中也能看到它的出現。
▲圓周率的發展史
在歷史上,有不少數學家都對圓周率作出過研究,當中著名的有阿基米德(Archimedes of Syracuse)、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張衡、祖沖之等。他們在自己的國家用各自的方法,辛辛苦苦地去計算圓周率的值。下面,就是世上各個地方對圓周率的研究成果。
亞洲
中國:
魏晉時,劉徽曾用使正多邊形的邊數逐漸增加去逼近圓周的方法(即「割圓術」),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
漢朝時,張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開方(約為3.162)。雖然這個值不太准確,但它簡單易理解,所以也在亞洲風行了一陣。
王蕃(229-267)發現了另一個圓周率值,這就是3.156,但沒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來的。
公元5世紀,祖沖之和他的兒子以正24576邊形,求出圓周率約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誤差小於八億分之一。這個紀錄在一千年後才給打破。
印度:
約在公元530年,數學大師阿耶波多利用384邊形的周長,算出圓周率約為√9.8684。
婆羅門笈多採用另一套方法,推論出圓周率等於10的平方根。
歐洲
斐波那契算出圓周率約為3.1418。
韋達用阿基米德的方法,算出3.1415926535<π<3.1415926537
他還是第一個以無限乘積敘述圓周率的人。
魯道夫萬科倫以邊數多過32000000000的多邊形算出有35個小數位的圓周率。
華理斯在1655年求出一道公式π/2=2×2×4×4×6×6×8×8...../3×3×5×5×7×7×9×9......
歐拉發現的 e的iπ次方加1等於0,成為證明π是超越數的重要依據。
之後,不斷有人給出反正切公式或無窮級數來計算π,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π與電腦的關系
在1949年,美國製造的世上首部電腦—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ator and Computer)在亞伯丁試驗場啟用了。次年,里特韋斯納、馮紐曼和梅卓普利斯利用這部電腦,計算出π的2037個小數位。這部電腦只用了70小時就完成了這項工作,扣除插入打孔卡所花的時間,等於平均兩分鍾算出一位數。五年後,NORC(海軍兵器研究計算機)只用了13分鍾,就算出π的3089個小數位。科技不斷進步,電腦的運算速度也越來越快,在60年代至70年代,隨著美、英、法的電腦科學家不斷地進行電腦上的競爭,π的值也越來越精確。在1973年,Jean Guilloud和M. Bouyer發現了π的第一百萬個小數位。
在1976年,新的突破出現了。薩拉明(Eugene Salamin)發表了一條新的公式,那是一條二次收歛算則,也就是說每經過一次計算,有效數字就會倍增。高斯以前也發現了一條類似的公式,但十分復雜,在那沒有電腦的時代是不可行的。之後, 不斷有人以高速電腦結合類似薩拉明的算則來計算π的值。目前為止,π的值己被算至小數點後51,000,000,000個位。
為什麼要繼續計算π
其實,即使是要求最高、最准確的計算,也用不著這麼多的小數位,那麼,為什麼人們還要不斷地努力去計算圓周率呢?
這是因為,用這個方法就可以測試出電腦的毛病。如果在計算中得出的數值出了錯,這就表示硬體有毛病或軟體出了錯,這樣便需要進行更改。同時,以電腦計算圓周率也能使人們產生良性的競爭,,科技也能得到進步,從而改善人類的生活。就連微積分、高等三角恆等式,也是有研究圓周率的推動,從而發展出來的。
▲π的年表
圓周率的發展
年代 求證者 內容
古代 中國周髀算經 周一徑三
圓周率 = 3
西方聖經
元前三世 阿基米德(希臘) 1. 圓面積等於分別以半圓周和徑為邊長的矩形
的面積
2.圓面積與以直徑為長的正方形面積之比為11:14
3.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小於3 1/7 ,大於
3 10/71
三世紀 劉徽
中國 用割圓術得圓周率=3.1416稱為'徽率'
五世紀 祖沖之
中國 1. 3.1415926<圓周率<3.1415927
2. 約率 = 22/7
3. 密率 = 355/113
1596年 魯道爾夫
荷蘭 正確計萛得p的35 位數字
1579年 韋達
法國 '韋達公式'以級數無限項乘積表示p
1600年 威廉.奧托蘭特
英國 用p/σ表示圓周率
π是希臘文圓周的第一個字母
σ是希臘文直徑的第一個字母
1655年 渥里斯
英國 開創利用無窮級數求p的先例
1706年 馬淇
英國 '馬淇公式'計算出p的100 位數字
1706年 瓊斯
英國 首先用p表示圓周率
1789年 喬治.威加
英國 准確計萛p至126 位
1841年 魯德福特
英國 准確計萛p至152 位
1847年 克勞森
英國 准確計萛p至248 位
1873年 威廉.謝克斯
英國 准確計萛p至527 位
1948年 費格森和雷恩奇
英國 美國 准確計萛p至808 位
1949年 賴脫威遜
美國 用計算機將p計算到2034位
現代 用電子計算機可將p計算到億位
▲背誦π
歷來都有不少人想挑戰自己的記憶力,他們通常以圓周率為目標。目前的世界記錄是由敬之後藤創下的,他在1995年花了9個多小時,背誦出圓周率的42,000個位數。
目前,最常用的記憶圓周率技巧就是字長法,以每個字的字數代表圓周率的一個位數。在這種方法中最簡單的就是「How I wish I could calculate pi.」
用中文去背圓周率也很簡單,因為每個數字都只有一個音節,這樣背起來就如背詩一樣,只不過有點言不及義,例如:
山巔一石一壺酒
3.14159
二侶舞扇舞
26535
把酒砌酒扇又搧
8979323
飽死羅.....
846.....
關於π的有趣發現
將π的頭144個小數位數字相加,結果是666。144也等於(6+6)*(6+6)
愛因斯坦的生日恰好是在π日(3/14/1879)
從π的第523,551,502個小數位開始,是數列123456789。
從第359個位數開始,是數字360。也就是說第360個位數正好位於數字360的中央。
在頭一百萬個小數中,除了2和4,其他數字都曾連續出現7次。
『玖』 史上能背出圓周率的人最高記錄是多少
1、在2006年11月20日14時56分的背誦中,呂超用24小時零4分鍾,不間斷無差錯地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67890位,背誦至小數點後67890位時將「0」背為「5」發生錯誤,挑戰結束,此前,背誦圓周率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為無差錯背誦小數點後第42195位,是日本人友寄英哲於1995年創造的。
呂超生於1982年11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2001年由湖北省棗陽市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2005年被推薦免試攻讀本校的應用化學碩士學位。呂超有較強的記憶能力,特別擅長背誦和默寫數字,通常記憶100位數字只需10分鍾。用4年時間開始背誦圓周率,1年的時間准備,能夠記住的圓周率位數超過9萬位。呂超於2004年利用各種記憶方法開始准備背誦圓周率。2005年暑假,他每天花費10多個小時對圓周率反復記憶、復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能夠准確背誦小數點9萬位以上,於是決定向「背誦圓周率」世界紀錄發起挑戰。2006年1月初,呂超向英國吉尼斯總部寄送了全部申報材料。經過詳細審核,2006年10月,吉尼斯總部正式認可呂超的挑戰紀錄,並向呂超頒發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2、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里,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x = 0的最小正實數x。
圓周率用字母 (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3、2011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刷新了2010年8月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56歲的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組裝的計算機,從10月起開始計算,花費約一年時間刷新了紀錄。
0 229
更多回答(4)
怎樣才能快速記憶 10年沉澱超強訓練...
『拾』 背誦圓周率的世界記錄是多少
截止2019年背誦圓周率的世界記錄是中國的呂超無差錯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67890位。
2006年1月初,呂超向英國吉尼斯總部寄送了全部申報材料。經過詳細審核,2006年10月,吉尼斯總部正式認可呂超的挑戰紀錄,並向呂超頒發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
在2006年11月20日14時56分的背誦中,呂超用24小時零4分鍾,不間斷無差錯地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67890位,背誦至小數點後67890位時將「0」背為「5」發生錯誤,挑戰結束,從而刷新由一名日本學生友寄英哲於1995年創造的無差錯背誦圓周率至小數點後42195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10)圓周率算力挑戰擴展閱讀
呂超於2004年利用各種記憶方法開始准備背誦圓周率。2005年暑假,他每天花費10多個小時對圓周率反復記憶、復習,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能夠准確背誦小數點9萬位以上,於是決定向「背誦圓周率」世界紀錄發起挑戰。
吉尼斯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起源於英國,被公認為全球紀錄認證的權威機構。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官是全球最有趣的職業之一,每天都見證著各種各樣的世界紀錄誕生,是記錄創造世界紀錄成績和紀錄保持者故事的終極權威。
歌手林俊傑在2007年7月22日,專輯《西界》的天津簽售會上,在歷時2小時29分,簽售CD共計3052張,創下了連續簽售CD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