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能超發嗎
Ⅰ 用數字貨幣能辦理出國業務嗎
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就是人民幣,辦理什麼都可以。
Ⅱ 火幣網比特幣:人民日報談數字貨幣還有多遠
那不是火幣的原創,是他們自己轉發的,原文如下:
隨著支付方式的升級,我們現在出門不帶現金也可以吃飯、打車、逛超市,流通中所需要的現金量越來越小,能不能以一種虛擬的數字貨幣來代替紙幣呢?這並非突發奇想,央行日前表示,對數字貨幣的研究已有階段性成果,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如果數字貨幣成功發行,除了百姓生活支付更便利,對國家來說更有著提高經濟交易活動透明度等多重利好。那麼,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
數字貨幣在研製中
不久前,央行透露,已於2014年成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運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爭取早日發行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什麼?可能很多人對此還較為陌生,數字貨幣目前尚無官方定義。業內認為,央行所指的數字貨幣應該是人民幣的電子化,當前人們日常所用的銀行轉賬、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行為均與數字貨幣有關。而廣義的數字貨幣又包括非官方發行的虛擬貨幣,例如此前走火的比特幣。
這里還要提到一個新名詞,叫「區塊鏈技術」,它是互聯網的一項新技術。數字貨幣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其特點是「去中心」化,即拿掉一個機構對貨幣的集中控制發行權。財經金融評論家余豐慧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解決在虛擬經濟體系中的信任問題。以比特幣為例,它不是依靠特定的貨幣機構發行,而是由網路節點的交易量計算生成,且在投入流通後都是單一、留痕、可追蹤的。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所有的資金都非常透明。
而人們更熟悉的數字貨幣的一種形式,應該是已滲入到各個消費場景的電子支付中的電子化人民幣。電子支付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顛覆無需贅述,刷卡支付、掃碼支付等已經極大地縮小了紙幣使用的空間,可見技術的進步已經有逐漸倒逼紙幣退場的趨勢。
金融體系的新寵
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都在發生變化。有消息稱,挪威最大的銀行DNB,日前呼籲政府應該徹底停止使用現鈔。事實上,在挪威已經有數家銀行關閉了部分支行的現金業務,DNB只有三家分行還有櫃台現金業務,其他挪威銀行也正在逐步停止現金交易。有數據統計,目前每天只有6%的挪威人還在使用現金,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不僅是挪威,全球幾乎都在向數字貨幣時代邁進。據黃金錢包首席研究員肖磊表示,由於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不斷沖擊世界金融體系,包括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高盛、摩登在內的很多機構開始對此投入研究。研究發現,數字貨幣運用的區塊鏈技術可以給很多機構帶來便利、降低成本,且有可以應用於實體經濟的案例。這給了更多國家和機構動力去投資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
在國內,也有機構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投入研究。據了解,阿里金融宣布可能會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雲服務平台。
數字貨幣受到追捧和寵愛,也由於當前全球市場中沒有真正的「世界貨幣」。據了解,雖然當前美元是國際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但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欣然接受美元作為世界貨幣。肖磊表示,世界貨幣應該是像黃金一樣,具有「去國別化」的特點。數字貨幣甚至可以視同於金本位時代的黃金,未來有望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一般等價物」。
應用空間廣闊
不難看出,數字貨幣被寄予了厚望。業內人士表示,數字貨幣一旦問世,將會被應用到多個領域。
從國家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留痕」和「可追蹤性」能夠提升經濟交易活動的便利度和透明度。余豐慧表示,洗錢、逃漏稅等違法犯罪行為有望減少。同時,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建立全國甚至全世界統一賬本,讓每一筆錢都可以追溯,每一次交易行為都可以追溯,逃漏稅、洗錢行為會在監管范圍內,甚至有可能實現在刷卡機上自動扣稅。
對於央行來說,數字貨幣可以降低傳統紙幣發行、流通的高昂成本,並且能解決央行集中控制貨幣發行權導致的貨幣超發以及進而發生的通貨膨脹。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數字貨幣可以根據大眾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實體經濟交易需求,派生出一定的交易量。「這種形式的數字貨幣可能是由區塊鏈系統自動生成,根據交易量來發行,能避免超發造成的通貨膨脹。」
此外,數字貨幣有助於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例如,數字貨幣將使所有人的信用積累和檔案可追溯、可獲取,這對於促進信用體系建設意義重大。余豐慧表示,數字貨幣推廣後,從社會信用積累的角度,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傾向於使用數字貨幣、刷卡消費,因為電子交易有數據痕跡,可以據此積累企業和個人的信用,這會成為獲得銀行等金融服務的依據。
造假難 支付易
除了有助於國家監管和完善金融體系,數字貨幣與百姓生活更是息息相關。不僅是人們已感受到的支付便捷,還體現在多個方面。
首先市場上很難再有假幣。白澄宇介紹,區塊鏈的特點之一就是透明,數字貨幣的發行都需要經過認證,很難造假。
與假幣一樣被人們痛恨的,應該還有地方掠奪百姓和企業財富的問題,數字貨幣將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白澄宇表示,比如此前國家給地方下放扶貧資金,有的政府有「跑冒滴漏」現象,導致有扶貧對象拿不到資金。「最開始是現金發放,後來改為銀行劃賬,但又出現有些偏遠地區銀行網點不多的問題,人們還要走很遠的路程才能取到錢。如果有了數字貨幣,消費和支付都不需要取現操作,監控資金流也會變得更容易。」
不僅如此,使用數字貨幣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白澄宇表示,此前銀行跨行間的結算都要收取手續費,因為結算中心要求各個銀行要存有一部分資金,做頭寸的平衡,這部分資金佔用了銀行的款項,產生的成本銀行會攤到百姓頭上,即對跨行結算業務收費。區塊鏈技術下的「去中心」支付清算系統,將方便銀行間的結算,進一步減少百姓支付的交易成本。
「去中心」的下一步還有「去中介」,這將會簡化目前很多金融業務的程序,例如外匯兌換。白澄宇介紹,此前外匯清算必須要通過銀行等清算機構,增加了換匯成本和時間間隔,現在國際上已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一種新的國際貨幣兌換系統,可以實現貨幣「去中心」的兌換,未來也可以「去中介」。
推行的阻力
盡管很多國家和機構都在積極研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人們對其也充滿期待,但即使數字貨幣真正被發行出來,依然會面臨一些推行的阻力。
從技術上來看,因為區塊鏈屬於一種互聯網技術,所以「黑客」風險被考慮在內。不過,更大的問題在於控制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比特幣與央行欲推出的數字貨幣存在本質區別,比特幣不是特定貨幣機構發行,並且相關金融監管並未跟進,因此存在較大資金風險,但是央行此次考慮推出的數字貨幣屬於官方貨幣,由央行保護。也正因比特幣不是由央行統一發行,所以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承認,央行看重數字貨幣是不是受控制。
此外,上述提到挪威即使作為數字貨幣推廣較為領先的國家,其依然有6%的老年人群難以脫離紙幣,這無疑是各國都無法忽視的問題。肖磊表示,數字貨幣首先會面向年輕人群,在部分領域實施推廣,並不會一下將現金流中的錢全部變成數字貨幣,這需要考慮數字貨幣與紙幣之間的協調以及人們的使用意願。
從紙幣到數字貨幣必然有個適應過程,其變革的路也會很漫長,但可以看出,數字貨幣必然會形成一種發展趨勢。白澄宇表示,技術的創新會克服現實中出現的問題,就像現在去銀行辦業務,如果不涉及現金,大堂經理會推薦客戶到ATM等自助設備,這就是過去一段時間技術革新替代人工的很好證明。現在手機應用也做到非常簡單,可以預見,未來技術還會不斷更新,使用電子渠道和數字貨幣等新時代下的產物將會成為一種趨勢。
北京商報記者 劉澤先 程維妙
當然,央行的數字貨幣和市面上的比特幣、維基鏈、比特幣現金、以太坊等數字貨幣是不同的,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貨幣的屬性。
Ⅲ 數字化貨幣對貪污有影響嗎數字化貨幣對貪污有影響嗎
數字化貨幣對貪污有影響嗎數字化貨幣對貪污有影響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數字貨幣代替紙幣肯定是的大勢所趨,無可阻擋。
最近中國的數字貨幣開始在國內大范圍試水,引發了熱議。既然是試點,應該是小范圍的,但是這次卻是在28個省市同時試點,范圍之廣令人咋舌,由此可見政府對於推廣數字貨幣的急切心理。
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那是一片歡呼,紛紛贊嘆中國的數字貨幣技術已經領先世界,馬上要迎來數字貨幣的新時代,那歡呼好像是中國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巔峰一樣。
網友的歡呼可以理解,畢竟官媒說的都是數字貨幣的好處,而對於數字貨幣,一般的老百姓並不能深刻地認識它,歡呼在所難免。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數字貨幣呢?
數字貨幣的確是有很多好處
相對於我們使用的紙幣,數字貨幣製造成本更低,基本可以忽略。生產紙幣需要材料、人工,生產過程還需要消耗電力,中國每年發行海量的紙幣,生產這些紙幣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數字貨幣的生產成本則可以忽略不計,如此一來也算是節約了資源。另外,紙幣是要磨損的,各大銀行每年都需要回收磨損嚴重的廢幣,然後再予以銷毀,這又是一筆成本。數字貨幣是虛擬貨幣,不存在這個問題。
數字貨幣使用也比較簡單,不用找零,需要多少錢直接輸入數字就可以,省時省力,可以有效節約櫃台結賬時間,提高結賬效率。中國人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習慣了支付寶、微信等支付方式,轉換為數字貨幣存在的障礙不大,但需要重點教授老人使用。
數字貨幣對貪污腐敗具有一定的抑製作用,一旦全面實施數字貨幣,廢除紙幣,那麼將會使金錢行賄受賄變得困難,因為每一筆交易都會在系統上完成,都會留下痕跡,領著麻袋送現金的行為行不通了。
有網友歡呼要數字貨幣可以消滅貪污受賄,這種想法就太天真了。送現金行不通,可以送古玩、字畫、黃金等實物,這照樣是行賄。再說了,憑奸商跟貪官們的「智商」,要想規避監控並不難。
另外,反腐是有關部門主導的,老百姓完全不知情,有沒有貪污腐敗完全是相關部門說了算,查不查也都是他們說了算,這跟施行不施行數字貨幣無關。
如何看待數字貨幣
無法達成去美元化的目的
中國之所以急切推行數字貨幣的目的之一就是去美元化,為可能的中美脫鉤做准備。有很多網友對數字貨幣也寄予厚望,歡呼終於可以擺脫美元體系了,這種觀點是毫無根據的。
使用數字貨幣,能不能兌換外幣完全由央行說了算,如此做法的確可以控制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從而控制國內寶貴的美元外流,但是對於國際上的去美元化基本上沒有意義。
中國的數字貨幣使用的只有中國人,世界上其他國家並不使用,在中國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依然需要以美元結算而不是數字貨幣,如此怎麼可能達到去美元化的目的呢?而且只要國內銀行涉及到美元結算業務,就無法避開美國的金融制裁。
所以,推行數字貨幣可以達到控制美元外流的目的,但無法實現去美元化。
數字貨幣不是區塊鏈技術
有不少網友將數字貨幣說成是區塊鏈技術,這完全是誤解。
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每一個交易中心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單元,不受外界影響,外界無法得知獨立單元內進行了什麼交易,達到完全保密的目的。但是數字貨幣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加強了中心化,全國所有人(特權除外)的任何交易行為都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發行數字貨幣的耽誤。
使用紙幣交易不會被記錄,比如一個人用現金買了一個成人玩具,這個行為除了買著及賣著知道外,第三人不會知道。但是使用數字貨幣就不同了,所有人的交易行為都會被儲存到一個伺服器,你買任何東西都會被記錄,所有的隱私都將不復存在。
當然了,這樣也對於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有幫助。
數字貨幣投放比紙幣更加難以控制
發行紙幣畢竟還需要生產過程,而發行數字貨幣則只需要在後台添加數字就可以。
貨幣對普通的老百姓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一旦超發就意味著老百姓手裡的錢貶值,財富縮水,數字貨幣超發也是一樣的後果。相比較而言,發行數字貨幣要比發行紙幣容易得多,希望決策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Ⅳ 中國數字貨幣在哪裡買
目前為止還買不到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不過也很快了。
根據 8月10日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即將推出,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上層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層是商業機構。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為何會選擇「雙層運營體系」,穆長春解釋到:
1. 央行數字貨幣必將是面對零售場景、面對公眾,而比特幣、Libra的性能並不能滿足高並發,經過一段時間研究後,決定採用雙層體系。
2. 大國發行央行數字貨幣是復雜的系統工程。
3. 商業銀行等機構的IT基礎設施應用和服務體系已經比較成熟,用戶基礎龐大,服務習慣已經養成;人才儲備較為充分,IT專家眾多;系統的處理能力較強,在金融科技應用等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4. 通過雙層運營的設計,可避免將風險過度集中在單一個體。
5. 單層投放會引發「金融脫媒」。央行直接對公眾投放數字貨幣,會對商業銀行存款產生擠出效應,影響商業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極端情況下,還會顛覆現有金融體系,出現央行包打天下的「大一統」局面。
6. 雙層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的債權債務關系,不會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7. 央行不會預設技術路線,任何一個先進技術都可能用於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電子支付與央行數字貨幣界限模糊;可以充分調動市場力量,通過競爭實現系統優化。
由此可見,央行已經變相承認了比特幣、以太幣的合法性。不過央行數字貨幣和傳統區塊鏈數字貨幣不太一樣,是1:1錨定人民幣,我把他當做人民幣數字化,央行數字貨幣、紙幣、硬幣、債券同時存在,只是不同的方式體現,是一種穩定幣,並沒有炒作空間 。
今年初,數字貨幣影響力最大的事件就是Facebook即將發行數字貨幣Libra,如果成功,那將把Facebook30億用戶帶入數字貨幣。但是Libra並沒有把人民幣納入它的一籃子貨幣里去,加上和美國的毛衣戰、匯率戰,可能這就是央行這么急迫的推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原因。據說,沃爾瑪也將推出數字貨幣,加上之前的摩根大通發幣,可以預見,傳統商業巨頭紛紛進入區塊鏈數字貨幣時代。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可能對我國幣圈用戶是一大利好,因為某些政策原因,用戶進入數字貨幣世界並不是很通暢,這就是入金難的問題,共識最大的穩定幣USDT看起來也並不是很穩定,超發嚴重,加上紐約總檢察長辦公室調查泰達等原因,可能隨時存在暴雷的風險。據統計,使用USDT的用戶80%左右是中國用戶,而美國直接用USD,很少部分會使用USDT。如果央行數字貨幣推出,這將大大方便數字貨幣用戶玩家。
最後,央行數字貨幣另外一個作用是跨境貿易結算,如果和支付寶、微信支付聯合,打出國去,在國際上和Libra競爭。
Ⅳ 中國目前可能實行數字貨幣嗎
還沒有這個的
Ⅵ 什麼數字貨幣能大漲
狗狗幣會漲嗎?
Ⅶ 銀行會不會出現「現金儲量不足,超發賬戶中的數字貨幣」的情況
會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現在銀行是允許倒閉的
Ⅷ 中國的數字貨幣能有發展么
數字貨幣市場建立健全之前,中國的數字貨幣沒什麼太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