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數字貨幣糾紛
㈠ 公司買數字貨幣走我的實名認證賬戶,我違法么
公司買數字貨幣走你的實名認證賬戶,你的行為首先是不違法的,只是用你的個人賬號而已
㈡ 數字貨幣被騙能立案嗎
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多名虛擬貨幣詐騙案的受害者稱:他們向當地警方報案時被拒絕立案,理由是虛擬貨幣無法估價,難以達到盜竊罪或詐騙罪的起點損失金額。此種情況可能是受七部委於2017年9月4日發布的《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影響。一般來說,詐騙等侵犯財產權的犯罪都有「數額較大」的立案起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但《公告》中明確指出,「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台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因此,公安機關難以認可交易平台所顯示的虛擬貨幣價格,在受害者遭遇虛擬貨幣詐騙時也難以對虛擬貨幣的價值做出估算,進而無法確定案情是否達到立案標准。
㈢ 請問網上的數字貨幣在現實買東西屬於違法嗎
嗯 國內早就禁止虛擬貨幣交易了,而且沒有哪種虛擬貨幣有兌換的功能,不允許,也沒有價值
㈣ 買賣數字貨幣違法嗎
買賣數字貨幣違法,因為不管是數字貨幣好,還是現實當中的流通貨幣也好,都不可以隨便的進行買賣交易
㈤ 請問bt110專家,我買了數字貨幣,現在幣價歸0 了可以維權嗎
首先,目前基於我國的相關政策,IC0項目以及交易所等均遷址國外,如果境外的代幣發行沒有對國內產生民事或刑事法律方面的影響,則適用其他國家的法律或監管規則,不會受到國內法律的管轄,投資者維權或追責均在海外進行。
其次,如果在我國境內進行維權,根據我國法律體系法律責任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以及行政責任。我國現已明令禁止虛擬貨幣發行融資行為,沒有相關的監管機構,故投資者只能通過追究相應對方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
1、刑事責任
但假設存在上線破發破發甚至後期歸零,期貨交易被平台操控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情形,且符合我國刑法中關於管轄的規定,則應結合其犯罪行為適用相應的法律條款。
根據《刑法》第六條至第九條中關於刑事管轄原則的規定,我國刑事管轄分為以下四種:
(一)屬地原則:凡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包括船舶或者航空器)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適用我國刑法管轄。
(二)屬人原則:我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我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我國刑法。
(三)保護原則: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我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我國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
(四)普遍原則: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
例如上線即破發、操縱交易所中虛擬貨幣的價格中存在非法手段,雖然虛擬貨幣不屬於我國認定的證券范疇,但通過這種非法方式獲利,也可能觸犯了我國刑法中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罪名,那麼投資者可以在我國境內採取向公安機關報案等手段來維權。
2、民事責任
在民商事活動中主要遵循平等、自願、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投資者向A股公司進行維權的民事案例,但基於現在我國尚未將虛擬貨幣納入證券范疇,也並無因操縱虛擬貨幣價格進行民事追責的案例,因此投資者難以通過民事訴訟來維權。
另外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相對性,海外IC0項目即使底層資產、項目在國內,也多搭建了海外架構,投資者很難突破相對關系追索至IC0的實際項目主體責任。
㈥ 購買數字貨幣犯法嗎
根據國家2020年最新規定,買賣不犯法,但是交易產生的利潤不申報個人所得稅,就是偷稅漏稅行為。
㈦ 炒數字貨幣被騙派出所不受理怎麼辦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准,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非法集資一般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罪論處。
如果發現非法集資可以打報案,也可以直接到公安局經濟偵查大隊報案。
㈧ 要是買數字貨幣能賠錢不
比特幣、萊特幣、比特股等這些都是數字貨幣。
肯定有風險的呀,風險與收入一般是成正比的,要想不賠錢的話,
那就買一些存款保本之類的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