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貨幣數字化背後機構
A. 中國錢幣評級公司有寶博機構嗎
是假的。
2008年,美國CCG集團與廣東省集幣協會在香港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組建錢幣鑒別、評級機構。這是我國首個錢幣鑒定評級機構,意味著中國錢幣質量將有國際標准。
2015年,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國家法定貨幣生產企業,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啟動籌備中鈔鑒定業務,其目的是要建立權威、公正、專業的第三方鈔幣鑒定評級機構,填補國內缺少官方鈔幣鑒評機構的空白。
(1)中國貨幣數字化背後機構擴展閱讀:
錢幣評級是對錢幣品相的評判,品相是指錢幣物理狀態的優劣和幣面的完美程度。隨著各國集幣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國際錢幣交流的深入,廣大錢幣愛好者越來越關心錢幣的品相。品相優良的錢幣令人賞心悅目,而磨損嚴重、傷痕累累的錢幣則無法給人以美感。
我國收藏者對錢幣品相並沒有嚴格的評判准則,愛好者往往使用「全品」、「上品」等含混的描述進行品相界定,既缺少科學性,也難以統一使用。
盡管國際上並無公認的品相分級標准,但國際錢幣界一直在嘗試制定能適合大多數國家的標准,大體上先後形成了兩種評定辦法,即描述分級法和數字分級法。
B. 中國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的成員單位有哪些
從深圳市金融辦獲悉,深圳已成立全國首個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研究院,有望率全國之先試點數字貨幣。平安集團、招商銀行、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國內外40多家知名金融機構,共同成立全國首個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及中國(深圳)Fintech研究院。
幣盈中國也開設金融科技(FinTech)學院,目的是研究區塊鏈相關的現實應用。
C. 中國合法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都有哪些
中國人民銀行暫時並沒有發行數字貨幣,因此中國暫時沒有數字貨幣,市面上所謂的數字貨幣都不是貨幣,只是虛擬幣(比特幣並不是貨幣)
1、貨幣數字化和數字貨幣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
2、可能未來中國會有合法的數字貨幣,但一定是中國央行發行的。
3、比特幣不是貨幣,貨幣是一個主權國家央行發行的信用符號,比特幣是一種投機標的,世界主要國家都不承認它是貨幣。
D. 中國數字貨幣是合法的么
不合法。
央行提示稱,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無推廣團隊。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
此外,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
(4)中國貨幣數字化背後機構擴展閱讀:
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其最初的發行者並不是央行。這類虛擬貨幣主要限於特定的虛擬環境里流通。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
2013年央行聯合五部委曾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將比特幣等非法定數字貨幣定義為虛擬商品,它不是以貨幣和法幣形式存在。
E. 央行推行數字化貨幣嗎
目前,全球各國央行和金融機構都在進行貨幣數字化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在12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主辦的「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平安集團、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宣布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相關體制機制。
每經記者 肖樂 每經實習編輯 李晃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球支付方式的深刻變化,更高運行效率、更強經濟適應性的數字貨幣,正在成為未來貨幣發展的新趨勢。
在這一趨勢下,全球各國央行和金融機構都在進行貨幣數字化以及相關技術的研究。在12月20日深圳市政府主辦的「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平安集團、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宣布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相關體制機制。
貨幣數字化是大勢所趨
在KPMG發布的一項全球科技創新調查中,數字貨幣與3D列印、物聯網、生物科技等被並列為未來三年裡最有前景的技術。目前,全球已有多個國家在推進貨幣數字化的研究。
今年初,英國央行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稱,數字貨幣以及移動技術的結合可能會徹底改變英國人民的購物習慣,英國央行正考慮利用這種技術來發布官方數字貨幣。而瑞典央行正在考慮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ekrona(電子克朗),以應對該國現金使用量大幅下降的趨勢。
2014年,我國央行成立了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以論證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可行性。今年初,央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進一步明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戰略目標。11月,央行官網發布的直屬單位印製科學研究所2017年度人員招聘計劃顯示,擬招聘6名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專業人士進行數字貨幣研發工作。
央行科技司副司長兼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央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原型方案已完成兩輪修訂,未來有望在票據市場等相對封閉的應用場景先行先試,不過推出中國的法定數字貨幣暫無明確時間表。
第三方支付機構可能消失
在12月20日舉辦的首屆「中國深圳Fintech(金融科技)峰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深圳市政府的指導下,平安集團、招商銀行、微眾銀行、大成基金等40餘家單位將共同發起籌建中國深圳FinTech數字貨幣聯盟以及FinTech研究院。
據大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介紹,聯盟將配合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數字貨幣行業標准和機制體制。研究院則將全面開展FinTech基礎設施和創新業務的研究,探索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應用。
作為聯盟發起單位之一,火幣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林指出,談到數字貨幣,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法幣的數字化與數字貨幣存在本質區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其本質是一種標准化的數字資產。但是因為法幣數字化可能會選擇利用加密數字貨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作為其中一種核心實施技術,所以兩者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系。
李林表示,區塊鏈在不可重復交易、不可偽造、不可篡改等安全屬性上具有非常突出的技術優勢。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具有去中介化、開放性、公開透明、可追溯等特性,而這些特性也將對未來主權數字貨幣的流通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加密數字貨幣運營流通體系裡,有一個統一開放的協議,不同機構之間遵循標准協議,為貨幣賬戶的跨平台流轉提供了基礎。無需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服務,來對接不同銀行。」李林舉例說道。在他看來,未來主權數字貨幣如果使用統一開放的區塊鏈協議或者其他協議,單純提供跨銀行協議的技術服務第三方支付公司將會消失。
李林同時指出,去中心化結構下的加密數字貨幣結構體系,給政府監管帶來非常大的問題,因此在主權數字貨幣體系裡會有一些改變,例如匿名是可控的匿名,而不像比特幣網路中的完全匿名。
F. 中國合法的數字貨幣有哪些
我國未發行數字貨幣,現有的數字貨幣全部為非法。
央行提示稱,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
虛擬貨幣是非法幣的電子化,其最初的發行者並不是央行。這類虛擬貨幣主要限於特定的虛擬環境里流通。而數字貨幣是可以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但只有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才是法定數字貨幣。
「我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央行貨幣金銀局在風險提示中再次強調,人民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印製、發行。
(6)中國貨幣數字化背後機構擴展閱讀:
隨著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價格飆漲,數字貨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引起全球金融界的高度關注。事實上,在我國目前仍然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近日,央行貨幣金銀局官網發布《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
2013年央行聯合五部委曾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將比特幣等非法定數字貨幣定義為虛擬商品,它不是以貨幣和法幣形式存在。
同時,數字貨幣也有別於電子支付。在實際使用體驗中,數字貨幣可能與電子支付方式感受類似,但是兩者從本質上還是有著較大區別。在數字貨幣之前,金融業已經高度信息化。
如網上銀行、微信、支付寶等支付電子化逐漸普及,實物現金僅佔全部流通貨幣的極少部分。盡管如此,因其交易時所用的錢都是通過銀行賬戶而來,實際上還是對應著一張張鈔票。
當前市場上數字貨幣多涉傳銷。
數字貨幣本是可以提高交易效率的新型技術,卻被不法分子盯上,以其名義進行傳銷和詐騙。
央行貨幣金銀局官網發布《關於冒用人民銀行名義發行或推廣數字貨幣的風險提示》。央行提示稱,近期,個別企業冒用我行名義,將相關數字產品冠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行」,或是謊稱央行發行數字貨幣推廣團隊,企圖欺騙公眾,借機牟取暴利。
央行在風險提示中強調,我行尚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無推廣團隊。目前市場上所謂「數字貨幣」均非法定數字貨幣。
同時,某些機構和企業推出的所謂「數字貨幣」以及所謂推廣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行為可能涉及傳銷和詐騙,請廣大公眾提高風險意識,理性謹慎投資,防範利益受損。
G. 數字化幣是什麼
「數字貨幣」這個詞或許挺陌生,但近幾年被炒得挺熱的「比特幣」,應該有不少人聽說過。哦,原來是它呀。不過,是它,也不是它。且聽,視點君這個初學者來說說。
同樣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相關,同樣有著支付和流通的屬性,央行的「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著密切聯系。但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但數字貨幣不僅僅比特幣這一種形式。盡管現在央行的「數字貨幣」的面紗還沒有掀起,但和比特幣必定有很多不同之處。
首先,發行方不同。
貨幣大多有一個發行方,比如咱們人民幣就是由央行統一印製、發行的。但比特幣沒有一個集中的發行方,而是基於一種演算法隨機生成,任何人都可以開采、購買、出售或收取比特幣。
其次,獲取方式不同。
比特幣是一些掌握演算法的人不懈「開采」出來的,這些名副其實的IT高手,需要用電腦搜尋64位的數字,然後通過反復解謎密與其他淘金者相互競爭,為比特幣網路提供所需的數字,獲得相應的比特幣。
但是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勢必得面向全國人民,而非一些網路高手。在國家努力達到普惠金融目標時,怎可能只為互聯網高手們量身打造一款貨幣?國家版的「數字貨幣」勢必要助力普惠金融的實現,面向最廣泛的群體。
另外,定價不同。
面對越來越難「挖」的比特幣,不少高手像升級打怪一樣越發精力充沛。隨著「挖掘」難度不斷增加,比特幣的價格也不斷飆升,也高低起伏波動較大。
一款國家貨幣得盡力保持自身穩定,定價自然不可能根據獲取的難易性,像收藏品一樣,因為稀缺性定價。
此外,使用范圍不同。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個國家均未承認比特幣的貨幣屬性。可能一些機構表示接受比特幣捐款,一些超市也曾表示可以用比特幣支付,但是這只是在很小的范圍內。
作為一個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一定要能滿足最大范圍的支付需求,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演進,全球支付方式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央行的數字貨幣需要滿足全球支付需求。
如果說央行的「數字貨幣」與比特幣有著天壤地別,那麼與虛擬貨幣相比,又有何不同?
用過QQ的人應該很熟悉Q幣了,給QQ頭像換身衣服,給QQ空間換個背景要使用Q幣,而騰訊不少網路游戲也需要Q幣充值。像這樣,基於網路產生的虛擬貨幣還有很多,比如網路公司的網路幣,游戲公司的充值點券等。
就適用范圍而言,這些網路貨幣大多用於游戲充值,購買裝備道具,不能進行線下支付;就兌換方式而言,原則上只能用真實貨幣購買虛擬貨幣,但不允許將虛擬貨幣轉化成真實貨幣;就發行而言,是由企業自身推出,有些像「代金券」性質,而非真正的貨幣。
所以,盡管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不可避免需要在互聯網進行支付交易,但是原理和方式和虛擬貨幣並不相同。
特別是當下,不少企業在發行虛擬貨幣時,由於自身風險防控和安全意識不足,為一些不法分子留下銀行卡盜刷銷贓、洗錢的可乘之機。如果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後,是否會替代這些網路虛擬貨幣,使得網路支付環境更加安全、健康、透明,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