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數字貨幣研究的到了什麼程度

數字貨幣研究的到了什麼程度

發布時間: 2025-07-29 12:21:36

❶ 我國數字貨幣發展現狀及趨勢

1、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佔GDP比重為38.6%,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底,我國網民規模增長到9.89億,互聯網普及率提升到70.4%,已建成5G基站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據超過2億。我國龐大的數字經濟規模和較高的互聯網普及率,以及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快速發展,為研發和推廣數字人民幣創造了有利條件。
2、重要的是,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成為催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驅動力。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培育和壯大發展新動能,全方位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亟需以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5G通信等新興技術為依託,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不失時機地推出數字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字人民幣的誕生是順應技術進步和時代潮流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並在越來越多的國家競相著手推出數字貨幣的大趨勢中掌握先機。
3、目前,我國數字人民幣布局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就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小組,開始對發行框架、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及相關國際經驗等進行專項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完成法定數字貨幣第一代原型系統搭建。2020年5月初,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進入試點階段,截至2020年8月底,數字人民幣在全國共落地試點場景6700多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此外,數字人民幣也將在明年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測試。
4、數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主要定位於現金類支付憑證(M0),其具備貨幣的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價值貯藏等基本功能,與實物人民幣一樣是法定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支撐,具有法償性。考慮到我國國情以及居民的支付習慣、年齡結構、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實物人民幣將不會消失,數字人民幣將與實物人民幣長期並存,而且兩者都是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經濟價值。 與一般電子支付工具相比,數字人民幣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兩者雖都是一種方便公眾的支付工具,但數字人民幣更加便捷,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即便網路信號不佳的情形下也能完成支付交易。數字人民幣的優勢還在於它是國家法定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支撐,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資產。
5、此外,數字人民幣具有可控匿名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用戶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上述數字人民幣的優勢是一般電子支付工具所不具備的。可以說,數字人民幣和一般電子支付都可應用於日常支付,但兩者不是競爭和取代關系,數字人民幣是借鑒電子支付技術和經驗,為公眾提供一種新的通用支付方式,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為宗旨,對現有支付體系形成了有益補充。所以,與和實物人民幣之間的關系一樣,數字人民幣也將和一般電子支付工具長期並存。
6、當前,我國數字人民幣的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尚處在試點測試階段,距離真正落地還需一定時間。數字人民幣相關的法律框架和制度體系建設、金融基礎設施與運營技術路線的統籌協調、基於數字人民幣的金融新業態發展、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數字人民幣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以及數字人民幣的國際化等,都是下一階段數字人民幣發展在理論與實踐方面需要認真研究和探索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數字人民幣是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助推器,在網路技術和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推動下,在中國不斷提升的經濟實力支撐下,數字人民幣的未來大有可期。

❷ 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盡管多國已開啟數字貨幣布局,部分國家已發行數字貨幣,但數字貨幣的發行效果欠佳。隨著數字化成為貨幣流通與支付領域的一種趨勢,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 CBDC)的探索正如火如荼。各國/地區央行紛紛開啟了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行性討論、研發或實證實驗,我國數字人民幣布局也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1、各國央行積極部署數字貨幣項目

隨著數字化成為貨幣流通與支付領域的一種趨勢,全球央行數字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簡稱 CBDC)的探索正如火如荼。

國際清算銀行在2021年初對中央銀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86%的央行正在積極研究 CBDC的潛力,60%的央行正在試驗這項技術,14%的央行正在部署相關試點項目。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慧銀行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交易額突破600億 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工具全面應用近了

數字人民幣具有與銀行賬戶松耦合、支付即結算、低成本等特性,可滿足用戶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別、多形態的差異化需求,避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使用障礙。預計數字人民幣將來的應用場景將全面超過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

移動支付已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但當前的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門提供,可能存在市場分割、隱私泄露等風險。

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為公眾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時維護支付體系穩定。

交易額已接近620億元

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

據北京中銀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曉宇介紹,2019年底人民銀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場景中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2020年11月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和大連也加入試點城市中。

今年7月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顯示,截至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已超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截至10月,已開立數字人民幣個人錢包1.4億個,企業錢包1000萬個,累計交易筆數達到1.5億筆,交易額接近620億元。目前,有155萬商戶支持數字人民幣錢包,涵蓋公共事業、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和政務等各個方面。同時,工、農、中、建、交和郵儲六家國有銀行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兩家民營銀行,已研發出包括紙質卡、可視卡、指紋卡、耳機殼、手錶、手環、手套等在內的多種硬錢包載體,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兩家電信運營商也上線各自的數字人民幣錢包。

據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介紹,央行下一步將根據試點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數字人民幣的設計和使用。一是參考現金和銀行賬戶管理思路,建立適合數字人民幣的管理模式;二是繼續提升結算效率、隱私保護、防偽等功能;三是推動數字人民幣與現有電子支付工具間的交互,實現安全與便捷的統一;四是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建設,提升數字人民幣的普惠性和可得性。

有利於保護信息安全

移動支付在全球發展迅速。近年來,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球電子支付尤其是移動支付得以更大普及。公開資料顯示,去年,中國移動支付金額同比增長近25%,普及率已達86%,在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時有力支持了抗疫工作。

易綱說,當前電子支付工具主要由私人部門提供,可能存在市場分割、隱私泄露等風險,CBDC使得央行可以在數字經濟時代繼續為公眾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人民銀行從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在2016年搭建了中國第一代央行數字貨幣原型,同時提出M0定位、雙層運營體系、可控匿名等基本特徵。2017年起,人民銀行與商業銀行、互聯網公司等合作,共同進行數字人民幣研發。2019年開始試點。

數字人民幣和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存在區別。劉曉宇認為,首先兩者的法律屬性不同。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法定貨幣,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資產,而微信、支付寶僅是法定貨幣的支付工具;二是支付方式不同,數字人民幣具有價值特徵,可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並支持離線交易,具有「支付即結算」的特性,而微信、支付寶則必須依賴於綁定的銀行賬戶及網路狀態,方可支付;三是在是否支持匿名支付方面,數字人民幣支持可控匿名,有利於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而微信、支付寶無法真正實現匿名支付。

劉曉宇說,在支付場景方面,數字人民幣兼顧線上和線下,涵蓋批發零售、餐飲文旅、教育醫療、公共交通、政務繳費、稅收征繳、補貼發放等領域。將來數字人民幣全面推廣後,包括理財、信用卡、生活繳費等支付場景,數字人民幣均可全面覆蓋。

除此之外,數字人民幣具有與銀行賬戶松耦合、支付即結算、低成本等特性,未開立銀行賬戶的公眾也可通過數字人民幣錢包享受基礎金融服務。同時,數字人民幣錢包設計便於線上線下全場景應用,滿足用戶多主體、多層次、多類別、多形態的差異化需求,避免因「數字鴻溝」帶來的使用障礙。預計數字人民幣將來的應用場景將全面超過微信、支付寶等支付工具。

比特幣有根本不同

最近屢被提及的比特幣,與央行法定數字貨幣有著根本不同。

據中央 財經 大學法學院教授黃震介紹,中美洲的小國家薩爾瓦多之前通過立法,將比特幣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幣。但比特幣等虛擬幣並不是貨幣,而是基於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加密數字代幣」,與以國家信用背書的「央行數字貨幣」有著根本的不同。而比特幣的交易對一國的法定貨幣形成挑戰。

劉曉宇說,比特幣是一種在區塊鏈技術基礎上以P2P形式產生的虛擬貨幣。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是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依據特定演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即所謂的「挖礦」。比特幣的總數量有限,具有稀缺性,該貨幣系統總數量為2100萬個,並且從技術上保證無法再增加。

黃震說,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採用區塊鏈和加密技術,宣稱「去中心化」「完全匿名」,但存在缺乏價值支撐、價格波動劇烈、交易效率低下、能源消耗巨大等限制,導致其難以在日常經濟活動中發揮貨幣職能。當前全球眾多國家正一邊圍堵打壓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的加密數字代幣,一邊加快研究以國家信用為支撐的央行數字貨幣。

據易綱介紹,目前,11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上開展了CBDC相關工作。對中國而言,研發數字人民幣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提高貨幣和支付體系運行效率。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對比特幣等不法交易果斷出手。黃震說,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 社會 領域傳遞。

其實,早在2017年,我國就開始打擊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據劉曉宇介紹,2017年9月,人民銀行等7部門在《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中強調,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上述公告將比特幣、以太幣等定性為「虛擬貨幣」;並指出「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強制性等「貨幣」屬性,排除了「虛擬貨幣」作為「貨幣」的法律屬性。

❹ 中國的數字貨幣研發,在全球處於什麼位置

中國的數字貨幣就目前國際發展而言是處於領先地位的。

最後,我國相關科研產業比較完善,對於數字貨幣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支付技術的研發,而這項技術在我國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運用。就我們大眾所熟知的支付寶和微信的電子支付方式,就是和這種數字貨幣較為類似。因此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已經有了前期的技術鋪墊,在後期呢具體化研究過程中,也能夠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搶佔先機。而這項技術不僅僅是在科研層面,更為重要的是民眾的接受,而這一方面我國已經領先了全世界。

❺ 數字貨幣的發展前景及影響

前景不太好,市場有點混亂,投機現象太明顯,還是缺乏合理的監管,市場還是需要維護一定的秩序,這樣市場才可以 穩定健康的發展
數字貨幣是一種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被特定虛擬社區的成員所接受和使用。歐洲銀行業管理局將虛擬貨幣定義為:價值的數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當局發行,也不與法幣掛鉤,但由於被公眾所接受,所以可作為支付手段,也可以電子形式轉移、存儲或交易。
近年來,紙幣濫發導致通貨膨脹加劇、第三方支付頻頻爆出安全危機、再加上區塊鏈技術的逐漸成熟,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等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便應運而生。數字貨幣具有交易成本低、交易速度快捷、高度匿名性和貨幣數量固定等特點和優勢。
使用場景愈加豐富,用戶接受度不斷增長
同時,數字貨幣的使用場景愈加豐富,使其用戶接受度不斷增長。目前,數字貨幣的使用已經覆蓋至購物消費、工資支付、交通出行、旅遊外出、外賣結算和學費支付等各類場景,不斷拓展的落地場景也帶來了更加廣泛的消費人群。總體而言,雖然就總人口而言,數字貨幣的使用人群仍佔小部分,但是其使用人數在不斷增長,目前全球范圍內已有10個國家的使用率超過10%。
Libra沖擊主權,發展中國家推進央行法定數字貨幣
2019年6月,Facebook推出Libra虛擬加密貨幣,造成了世界性的影響。Libra的出現,可能形成全球范圍內超主權貨幣,從而對傳統交易結算貨幣造成影響。對於我國而言,Libra的出現,一方面會對我國傳統貨幣造成沖擊,威脅我國貨幣的主權地位;另一方面,由於人民幣未納入Libra的一籃子貨幣中,因此會降低各國央行為人民幣的儲備需求,從而阻礙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為應對這種威脅,央視適時地推出了央行數字貨幣。2019年9月,據《中國日報》報道,央行數字貨幣閉環測試已經開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熱點內容
以太坊錢包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9 22:25:59 瀏覽:157
史玉柱比特幣 發布:2025-07-29 22:12:09 瀏覽:625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問題 發布:2025-07-29 22:01:09 瀏覽:93
元宇宙金融科技 發布:2025-07-29 21:34:20 瀏覽:540
之前挖比特幣的人 發布:2025-07-29 21:34:00 瀏覽:246
渠道區塊鏈 發布:2025-07-29 21:13:01 瀏覽:499
關於區塊鏈在數據共享方面的優勢是 發布:2025-07-29 20:47:09 瀏覽:40
國外伺服器網賭比特幣 發布:2025-07-29 20:37:33 瀏覽:846
比特幣和ico代幣與區塊鏈 發布:2025-07-29 20:34:59 瀏覽:28
重倉區塊鏈的基金 發布:2025-07-29 20:22:37 瀏覽: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