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卡是什麼樣的
Ⅰ 數字人民幣「可視卡」曝光,上海測試「硬錢包」方案
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迎來了新的進展。據報道,上海交通大學的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員工食堂正在進行試點,醫生們通過郵儲銀行的「可視卡」和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進行點餐支付。試點參與者之一是上海首例新冠肺炎病人的發現者——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於亦鳴醫生。他使用郵儲銀行的數字人民幣「可視卡」,在員工餐廳的支付終端上刷卡完成支付,過程簡單,與使用普通銀行卡無異。
這種「可視卡」在右上角有一個電子水墨屏窗口,可以展示消費金額、余額等信息。同仁醫院表示,未來將在更多場景中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如醫院診療支付、體檢檢查、停車繳費等,以推動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可視卡」等智能卡錢包是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的一種形式,類似於我們常用的「交通卡」。使用前需要提前充值,這是實現「雙離線」支付的關鍵。那麼,如何給這種智能卡硬體錢包充值呢?
「可視卡」分為普通可視卡和可視藍牙卡,可以通過NFC和藍牙與智能手機交互,完成充值等操作。未來,ATM機和一些自助終端可能也會升級,以便更好地支持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的充值。
工商銀行手機銀行App中的數字人民幣錢包已經有「可視卡」的相關操作界面,包括綁定、收款、充值等功能,但目前只支持安卓NFC手機。通過手機的NFC功能,用戶可以對可視卡進行充值和收款。
根據移動支付網的了解,央行之前公布的專利中,將硬體錢包定義為「數字貨幣晶元卡」,包括可視藍牙IC卡、IC卡、手機eSE卡、手機SD卡、手機SIM卡等五種形態。可視藍牙卡通常指的是智能卡上有屏幕顯示交易額、余額等信息,並通過藍牙、NFC等方式與智能手機交互。
數字人民幣的可視卡產品主要取決於其與智能手機等設備的交互方式。從成本來看,NFC和電子水墨屏形式的可能更便宜,而加入藍牙、指紋等功能的則價格更高,更接近可穿戴設備。
值得注意的是,可視卡不僅僅有「硬錢包」方案,也支持「軟錢包」方案。在這種方案中,數字人民幣不存儲在卡片本地,而是通過卡片綁定數字錢包賬戶,數字人民幣存儲在伺服器上。卡片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交互,定期同步賬戶信息。這種可視卡在消費時,除了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同步數據,還可以與支付終端上傳信息進行賬戶同步,並顯示交易信息和余額。
Ⅱ 數字貨幣信用卡是真的嗎
數字貨幣信用卡不是真的,但數字信用卡是真的。
數字貨幣信用卡: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哪家銀行發行了所謂的「數字貨幣信用卡」。數字貨幣與信用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數字貨幣是一種電子形式的貨幣,而信用卡則是一種支付工具。因此,將數字貨幣與信用卡結合在一起的「數字貨幣信用卡」並不存在。
數字信用卡:數字信用卡,也稱為電子信用卡,是一種虛擬卡片。客戶在申請成功後,銀行會提供一組虛擬卡號、安全碼、有效期等信息。客戶激活後,可以將其綁定到發卡銀行的手機銀行、銀聯雲閃付、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進行快捷支付。數字信用卡線上線下消費均可,具備與實體信用卡相似的功能和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