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數字幣問答 » 數字貨幣non詐騙怎麼報警

數字貨幣non詐騙怎麼報警

發布時間: 2025-08-18 17:12:36

❶ 怎麼解決區塊鏈亂象(區塊鏈的解決方案)

區塊鏈傳銷幣多久崩盤

區塊鏈傳銷幣到資金鏈斷裂的那一天就崩盤。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就像分布式資料庫賬本。隨著「比特幣」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價格大幅飆升,普通投資者對區塊鏈、數字貨幣的投資興趣也愈發旺盛。

騰訊安全反詐騙實驗室負責人李旭陽稱,利用區塊鏈概念搞的傳銷平台已超過3000家。記者盤點近期發生的案件發現,「區塊鏈+詐騙」主要有三大「套路」。

(1)數字貨幣non詐騙怎麼報警擴展閱讀

隨著比特幣的大幅漲跌和「區塊鏈」概念的爆火,許多打著「區塊鏈」旗號的傳銷詐騙也頻頻出現。

老套路」穿上區塊鏈的「新馬甲」,立刻化身「中國大媽」們追求「財務自由」的又一個「新捷徑」和一個個價值上億的「大坑」。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建立聯合監管和聯動打擊機制,提升風險隱患排查能力,對「區塊鏈」過度炒作亂象進行及時降溫。

中信銀行朱小黃:很多區塊鏈的公司,要麼是傻子要麼是騙子.如何評價?

我覺得朱總說的非常在理,區塊鏈現在已經成為風口,搞互聯網的不談區塊鏈好像與時代脫節一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區塊鏈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說很多區塊鏈的公司要麼傻,要麼是別用有心呢。

一、區塊鏈到底是什麼?

說起區塊鏈,就不得不提起比特幣。區塊鏈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分布式的共享賬本和資料庫,其優點在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因為修改一個數據無法影響所有的記錄。公開透明、可以追溯的特點有利於解決目前在金融監管、公益、打假等很多領域存在的痛點和難點。

二、區塊鏈騙亂象。

正是因為區塊鏈具有以上優點,所以很多公司都將其包裝成為互聯網新科技,下一個投資風口。很多公司投入重金去研發所謂的區塊鏈加密技術,對外包裝出產品,實際上都是騙子。據統計,我國利用區塊鏈概念的詐騙平台已超過3000家,涉案金額已經超過百億,有數十萬人被騙。

三、區塊鏈的正確打開方式。

區塊鏈歸根結底只是互聯網的一種應用技術。國家工信部等多個部委以及國內外行業巨頭(阿里、騰訊等)都組建了實驗室來探索這項技術的應用場景。預期可以應用於供應鏈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傳播等多個領域,虛擬貨幣只是其一種衍生商品。通過推進區塊鏈技術與各種平台的對接,可以加強信息的披露和共享。這里,需要重要聲明,區塊鏈技術是合法的,但各種加密電子貨幣在國內目前是不受法律認可和保護的。

綜上,對於我們吃瓜群眾來說,區塊鏈聽聽就行了,真要拿錢去幣圈投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被當成韭菜收割。廣大網友們,你們贊同小編的說法么?說出你的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近年來,我國NFT市場持續升溫。NFT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1

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質化通證)潛藏的金融風險正備受重視。

日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書」)。記者注意到,此前已有一些平台在打擊相關風險炒作。例如,微信封禁或下架了一批數字藏品平台公眾號;螞蟻鯨探(螞蟻集團旗下數字藏品平台)也發布了違規用戶處罰公告,下架違規賬號超180個。

禁止「交易」是關鍵詞

具體來看,倡議書提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其中明確表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包括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等。另外,倡議書強調,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肖颯對《證券日報》表示,NFT對文創行業有促進作用,藝術品數字化和藝術創作數字化是大勢所趨。但是,NFT在售賣過程中,出現了金融化的傾向,尤其是二級市場的開放,進一步刺激了消費者的炒作心理。本次提出倡議的是金融口的自律組織而非文化類組織,這就說明數字藏品金融化的問題已經凸顯出來並被監管部門關注到了。

另外,針對三家協會的倡議,金杜律師事務所(上海)合夥人虞磊珉律師解讀認為,本次三家協會發布的倡議書中關於「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

上述交易方式都具有典型的金融交易特徵,意在提醒現在市場上各類NFT業務平台應當立足於「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業務宗旨,避免開展交易所業務,斬斷違規NFT業務呈現出來的金融證券化「苗頭」。

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呈現幾個特點:第一,削減了NFT自帶的金融屬性;第二與虛擬幣劃清楚界限。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表示,NFT的風險並非技術層面,NFT在確權藝術品在交易過程中存在去中心化的特點,這就給洗錢和詐騙提供了土壤,有人利用人們對於NFT的誤解,來進行投機。

他認為,當前很多金融機構對NFT缺乏客觀全面的認知,防範風險是有必要的。對於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台來說,關鍵詞仍是禁止「交易」。

多家平台正加大違規懲處力度

早在今年2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防範以「元宇宙」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而此次,倡議書無疑也給NFT市場的過度炒作帶上「緊箍咒」。

事實上,數字藏品的私下交易炒作並不罕見,4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嘗試檢索「數字藏品」,可以找到了不少私下交易賣家,個別數字藏品甚至標價上千元。記者嘗試與一位賣家聯系,發現最終需換平台採取私下交易方式,但私下交易的方式往往存在較大的詐騙風險。

另外,記者注意到,此前螞蟻鯨探及微信方面均對數字藏品平台相關違規行為加大懲處力度。

在3月21日,螞蟻鏈旗下鯨探發布的違規用戶處罰公告顯示,根據違規嚴重程度對違規賬號採取階梯式處罰,包括永久限制藏品轉增、賬號封禁等。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螞蟻鏈鯨探已經對部分違規賬號(獲取、轉增功能永久封禁)處理超180個。

鯨探方面對《證券日報》表示:開展業務之初,我們明確反對數字藏品金融產品化,加強實名認證、風控核身等技術手段,保障用戶向好友正常轉贈藏品需求的同時,抵制一切形式的潛在炒作風險,包括持續治理嚴重違規作弊的非常規用戶,並進行防欺詐提示。

據鯨探轉贈須知描述,官方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數字藏品轉賣行為。用戶購買擁有數字藏品達到180天,可以向其他實名用戶發起轉贈,為防止炒作,受贈方接收數字藏品滿2年後,可以再次發起轉贈。

3月底,微信則是大規模封禁了一批數字藏品平台公眾號,涉及的平台超十個,均為中小型數字藏品平台。微信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僅提供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交易的公眾號,要求提供和國家網信辦已備案認可的區塊鏈公司的合作證明作為資質證明,不支持提供二級交易。

另外小程序目前則只支持數字藏品展示和一級贈送,數字藏品交易和多級流轉屬於未開放范圍,如有發現繞過等對抗行為,會根據違規程度封禁能力或下架處理。

微信方面強調,後續將密切關注行業動向和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與調整規則。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對《證券日報》表示,「結合此前大量涉及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和小程序以及違規賬號被封,加上此次三協會倡議的發布,預測未來該領域的監管會逐步收緊,對數字藏品平台的合規性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2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呼籲會員單位,共同發起關於防範NFT(非同質化通證)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近年來,我國NFT市場持續升溫。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但同時也存在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

對此,三協會倡議,堅守行為底線,防範金融風險。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徵,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持續掛牌交易、標准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q工作;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同時,三協會還倡議,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保護底層商品的知識產權,支持正版數字文創作品;真實、准確、完整披露NFT產品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建議,投資者應充分認識NFT的價值和風險,不參與NFT非法炒作和交易。普通投資者對虛擬貨幣、ICO、NFT等難以充分了解,建議不進行盲目投資,應自覺抵制各類誘惑,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

NFT亂象需重視,平台懲處違規賬號超百個3

近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關於防範NFT相關金融風險倡議,明確表示堅決遏制NFT(Non-FungibleToken,非同質化通證)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範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此次倡議,既肯定了NFT的積極作用,即「NFT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又對NFT相關金融風險進行了提示,提出要警惕NFT存在的炒作、洗錢、非法金融活動等風險隱患。這對於「正當紅」的NFT來說,是及時和必要的。

NFT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憑證,具有唯一、不可分割和可追溯等特性,可用來標記特定資產的所有權。理論上來說,現實世界的任何物品,包括一首歌曲、一張繪畫、一段文字、一件游戲道具等,都可以製作成為NFT,其應用范圍取決於人們的想像力。

正因為發展空間充滿想像,近兩年全球颳起一股NFT風潮,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相繼推出NFT平台,多個產品一經發布即售罄。與此同時,一些非法金融活動也隨之滋生。比如,不少機構打著NFT的旗號,變相進行非法虛擬貨幣和代幣融資交易;有的NFT底層商品暗藏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

還有個別NFT平台與海外公鏈結合,將NFT提到數字錢包再到海外平台銷售,以達到洗錢目的,長此以往極可能引發資金外逃、外匯管理體系被架空等問題,將影響金融秩序和經濟社會穩定。

NFT的價值核心是為現實世界提供一個上鏈渠道,充當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連接橋梁。當前一些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無疑偏離了正軌,破壞了行業生態,倘若任由發展,勢必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對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不利。

好經不能念歪了。NFT不是行騙的招牌、炒作的噱頭,NFT行業更不能陷入急功近利、「撈一把就走」的歧途。有關部門還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監管空白,為NFT健康發展「排雷」。

要以法律法規明確NFT相關活動本質屬性,從定性上將NFT去金融化,並制定準入門檻和行業標准,規范NFT發行、交易、保存等流程。同時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方法,嚴厲打擊利用NFT洗錢、非法集資等行為,以規避可能的金融或法律風險。

任何創新都應以合法合規為前提,對企業和平台而言,應踐行科技向善理念,加強基礎研究,合理選擇應用場景,規范應用區塊鏈技術,發揮NFT在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方面的正面作用,並確保NFT產品的價值有充分支撐,防止價格虛高背離基本的價值規律。

代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新方向、被賦予「萬物皆可數字化」美好願景的NFT,既需要市場的繼續探索、努力開拓,也需要監管部門的包容審慎、規范引導。消費者也應堅守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NFT相關非法金融活動,謹防上當受騙。

熱點內容
2020年3月幣圈什麼事情 發布:2025-08-18 18:42:59 瀏覽:323
礦機如果跑路了怎麼辦 發布:2025-08-18 18:20:33 瀏覽:145
製作表格時貨幣值改成數字值 發布:2025-08-18 17:45:41 瀏覽:852
元宇宙的電視劇 發布:2025-08-18 17:44:54 瀏覽:760
幣圈k線常用畫圖軟體 發布:2025-08-18 17:44:52 瀏覽:472
安卓貨幣錢包usdt變現 發布:2025-08-18 17:39:17 瀏覽:677
usdt怎麼轉到幣幣賬戶怎麼查 發布:2025-08-18 17:33:19 瀏覽:956
trx換拉桿改334軸距 發布:2025-08-18 17:26:47 瀏覽:783
注冊區塊鏈賺錢的平台 發布:2025-08-18 17:15:38 瀏覽:917
數字貨幣non詐騙怎麼報警 發布:2025-08-18 17:12:36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