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推出數字貨幣
① 什麼是天秤幣
天枰幣是Facebook領導發布加密貨幣。天秤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以主權貨幣或債券作為抵押的數字貨幣。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領導的天秤幣(Libra)協會發布白皮書,宣告全球最大數字貨幣項目啟動。
2020年12月2日,路透社消息,Facebook發起的加密貨幣Libra更名為Diem,此舉旨在通過強調項目的獨立性,再次努力尋求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Libra計劃去年由Facebook首次提出,在監管機構和央行擔心這可能會影響金融穩定、侵蝕對貨幣政策的控制並威脅隱私後,該計劃規模在4月被壓縮。
天秤幣的創始會員背景
表:天秤幣的創始會員背景(2019年6月)創始會員國家行業用戶數Facebook美國社交網路&通訊軟體facebbook23.8億月活用戶(2019Q1);
Facebook message 13億月活用戶(2018);
WhatsApp 16億月活用戶(2018)。
eBay美國知名電商網站活躍買家1.8億人(2019Q1)Uber美國全球知名網約車品牌9300萬月活用戶(2019Q1)Lyft美國全球知名網約車品牌3070萬注冊用戶數(2018)PayPal美國第三方支付品牌2.5億用戶(2018年8月)Coinbase美國持牌數字貨幣交易所2500萬用戶(2018)Spotify AB瑞典全球主要音樂網站2.07億月活用戶(2018Q4)Farfetch英國奢侈品電商網站120萬活躍用戶(2018)Booking荷蘭旅遊住宿預訂網站2018年旅行總預訂量927億美元Mercado Pago拉美南美洲最大電商網站1.6億活躍用戶(2018)
天秤幣的本質及風險
天秤幣不同於現有其他數字貨幣,其幣值幣值穩定,跨境交易安全便捷,本質上講,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一樣的,只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直接與人民幣掛鉤,一塊錢的人民幣對應著微信和支付寶里的一塊錢,天秤幣的幣值則是和一攬子貨幣掛鉤。
然而這一區別背後的含義是,天秤幣具有獨立貨幣的身份,它不與任何一個主權貨幣一一對應,可能將發展成為重要的非主權貨幣。
由於臉書反復宣稱它「被動地產生貨幣」、「幣值以世界主要貨幣的幣值為基礎」,因此目前為止,其舉動還沒有引起各國央行的敵意。但是在緊急情況下,天秤幣的管理問題很可能成為一個極其復雜的地緣政治問題。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一些強權國家很可能強迫臉書對個別國家的交易進行干預,甚至凍結和沒收該國的一些天秤幣賬戶。如果說臉書到目前為止只是控制了大眾的輿論,那麼在有了天秤幣這個工具以後,臉書將有能力使任何一個大量使用天秤幣的國家經濟癱瘓,甚至政權垮台。
天秤幣另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當越來越多的金融公司開始用天秤幣進行交易,那麼,很多金融資產就會以天秤幣計價。可以想像,當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未來發生重大波動的時候,世界主要國家的政府會要求天秤幣理事會調整天秤幣流動和交易的具體規則,以此擴大或者收縮其貨幣發行。
到那時,天秤幣理事會事實上就變成了一個超級央行,天秤幣就會真正變成一個獨立的貨幣,擁有自己的獨立貨幣政策,這一點與港幣的情況完全不同。這個前景,各國央行一定是心知肚明的。
既然天秤幣理事會事實上就變成了一個超級央行,天秤幣就會真正變成一個獨立的貨幣,那麼,誰來主導它的貨幣政策?其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什麼?以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情況為基準?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利益會因此受損?這些都是天秤幣存在的風險。
天秤幣可能帶來的影響
1.天秤幣誕生於美國強大的創新體制,利於鞏固美國的全球影響力
天秤幣白皮書中列出了二十餘家創始會員,多數是21世紀後出現的美國企業。
這些企業都曾由於創新而飽受爭議。如今,這些創新企業抱團推出天秤幣,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的態度務實而積極。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Facebook已和美聯儲及其他國家監管做過溝通,他「對天秤幣抱有很高的期待,但在全球流通之前,Facebook必須解決其他問題」。
盡管天秤幣由民間發起,但其白皮書中明確表示,會攜手各個行業監管,而非繞開監管。由於多數天秤幣創始會員是美國企業,因此天秤幣要想最終落地,必然要得到美國監管認可,其方案必須符合美國利益。
天秤幣並非紙上談兵,而是與美聯儲等機構有實際合作的運作體系。其他國家或企業加入與否,便是對網路全球化的取捨。
美國包容的創新體制,培育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企業群。這些企業也代表美國,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和鞏固美國的影響力。
2.網路和金融的主權邊界模糊,傳統主權進一步受到網路侵蝕
天秤幣協會目前的創始企業,涵蓋了衣、住、行等高頻消費場景。這些會員均為區域性乃至世界性互聯網巨頭,覆蓋超30億互聯網用戶,接近世界人口的40%,佔全世界互聯網用戶約80%,中國以外的互聯網用戶基本囊括其中。
一直以來,互聯網企業致力於打通人和信息流、物流的連接,受制於傳統金融體制,互聯網和資金流間始終存在隔閡。即使如paypal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只是在基於傳統金融基礎設施上的支付工具,沒有改變資金通過銀行流轉、結算的本質。
在區塊鏈技術誕生和應用10年後,「貨幣互聯網」成為可能。天秤幣利用區塊鏈技術,將人和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打通,每個人成為超越主權的「數字居民」。當海量用戶和加密資產融合後,傳統主權的概念趨於模糊,傳統主權將受到網路的進一步侵蝕。
在弱小國家,天秤幣會搶先於當地政府建成金融基礎設施,該國金融主權趨於喪失,可能被天秤幣協會實現「網路殖民」。
世界銀行2019年數據顯示,全球有 17 億成年人未接觸到金融系統。在17億人中,有 10 億人擁有手機,近 5 億人可以上網。這5億互聯網用戶,會成為天秤幣最早的種子用戶。在拉美、中東、非洲等地區,大量國家金融基礎設施較差、但網民數量不少,天秤幣支付生態一旦完成閉環,大量低信用國家的公民就會變成天秤幣本位,這些國家的法幣將很快被天秤幣驅逐。
盡管天秤幣協會聲稱,「協會鼓勵在全球多個受監管的電子交易所公開交易 天秤幣」。但是,這不能阻止天秤幣形成場外市場。如果不能設置好規則,天秤幣會對弱小主權國家帶來巨大風險。
3.天秤幣儲備資產中,預計沒有人民幣資產,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天秤幣涉及超30億互聯網用戶,具備比很多單一國家央行更強的鑄幣權。因此,這個由企業組成的天秤幣協會,會成為超主權的金融勢力。由於中國企業和用戶幾乎置身事外,天秤幣會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阻礙。
天秤幣的儲備籃子由多國法幣和短期國家債券,目前多數天秤幣創始會員是美國企業,中國用戶佔比很低。因此,天秤幣的儲備籃子中,人民幣資產佔比預計會非常低,如果不主動干預,甚至會沒有人民幣資產。一些國家完成天秤幣本位後,資金流會反作用於物流,優先和本位幣用戶進行交易,進而對中國的進出口企業造成潛在影響。
在監管層面,由於中國政府對數字貨幣政策嚴苛,雖然會讓天秤幣在中國難以流行,但中國政府也很難介入治理。於此同時,在天秤幣白皮書發布的第二日,G7集團計劃7月出台對天秤幣的評估報告,最終實現聯合監管。截止2019年07月前,中國暫時被處於聯合監管討論范圍之外。
在行業層面,盡管中國擁有世界級的互聯網企業,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基本在中國,海外用戶佔比很低。因此,中國企業暫時缺乏在數字貨幣領域另起爐灶的可能。
參考文獻
李稻葵.天秤幣(Libra)對人民幣支付體系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2019.08
區塊鏈資訊.天秤幣(Libra)的世界影響和中國對策.巴比特,2019.06
② 數字貨幣libra是什麼
數字貨幣Libra是Facebook新推出的一種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全球貨幣。以下是關於Libra的詳細解釋:
- 基礎技術:Libra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這是一種分布式賬本技術,能夠確保交易的透明性和安全性。
- 資產擔保:Libra具有真實的資產儲備作為擔保,每單位Libra數字貨幣都有對應價值的一籃子貨幣和資產做信任背書,這些資產包括信譽良好的現金和政府貨幣證券等。
- 治理結構:Libra由獨立的Libra協會進行治理,該協會由多個創始成員組成,每個成員負責運行一個驗證者節點,共同監督和管理Libra的運行。
- 貨幣單位:Libra的貨幣單位直接以「Libra」命名,便於全球范圍內的統一認知和交易。
- 發行機制:為避免通貨膨脹,新的Libra幣必須使用法定貨幣按1:1的比例購買,這意味著每發行一個新的Libra幣,都會有相應價值的法定貨幣被轉換為儲備資產。
綜上所述,Libra是一種有真實資產擔保、以區塊鏈為基礎、由獨立協會治理的全球貨幣,旨在提供一種更加便捷、安全和穩定的數字支付手段。
③ Facebook公司計劃推出天秤幣 法案提出禁止發行數字貨幣
針對Facebook計劃推出天秤幣,法案提出禁止發行數字貨幣的情況,答案如下:
法案內容:
- 一項提案已提交給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旨在阻止大型科技公司作為金融機構運作,並禁止其發行數字貨幣。
- 該提案對違規公司提議處以每天100萬美元的罰款。
政府態度:
-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天秤幣及其他加密貨幣持批評態度。
- 特朗普要求這些公司如欲「成為銀行」,需申請銀行牌照並遵守美國和全球相關法規。
Facebook計劃:
- Facebook曾在2019年6月宣布計劃在2020年推出全球加密貨幣天秤幣。
- Facebook計劃與包括萬事達卡、PayPal、優步在內的28家合作夥伴共同管理這一加密貨幣。
天秤幣現狀:
- 盡管Facebook有此計劃,但由於上述法案的提出和政府態度的批評,天秤幣的推出面臨法律和監管障礙。
- 目前尚不清楚Facebook是否會繼續推進天秤幣計劃,或者會根據法規調整其策略。
綜上所述,針對Facebook計劃推出的天秤幣,已有法案提出禁止大型科技公司發行數字貨幣,並對違規公司處以罰款。同時,美國政府也對天秤幣持批評態度,要求相關公司遵守嚴格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