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內測數字貨幣app
1. 有沒有央行數字貨幣最新消息央行DCEP官方錢包長什麼樣子
有央行數字貨幣的最新消息,且關於央行DCEP官方錢包的描述如下:
最新消息: 央行的全球數字貨幣項目早在2014年就開始籌備,目前數字貨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電子貨幣,並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將DCEP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民眾。 DCEP與人民幣可以一比一自由兌換,且支持不依賴於網路進行點對點的交易。 試點工作已經在成都、蘇州和深圳等地展開,人民銀行、四大行、阿里和騰訊是央行數字貨幣內測的第一站。
DCEP官方錢包描述: 外觀與功能:DCEP錢包與一般APP無異,用戶下載並注冊後,可通過二維碼進行收付款交易。錢包界面設計簡潔,操作便捷。 兌換與支付:兌換數字貨幣需綁定銀行賬戶來進行支付,這與央行此前對於使用門檻和運營體系的介紹十分契合。用戶無需跑到商業銀行,只要下載並注冊DCEP錢包App,即可使用。 特色功能:除了基本的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功能外,DCEP錢包還具有「碰一碰」功能,這一功能允許用戶通過近距離接觸進行數字貨幣的轉賬,提高了支付的便捷性。 安全性與隱私:作為主權貨幣,DCEP具有法償性、可追溯性等特點,確保了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同時,用戶的隱私也得到了充分的保護。
綜上所述,央行數字貨幣DCEP正在穩步推進中,其官方錢包設計簡潔、功能全面,旨在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體驗。
2. 四大行正在大規模內測數字貨幣App
四大行確實正在大規模內測數字貨幣App。具體信息如下:
內測內容: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四大行正在內測「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這一內測階段主要是考慮到系統負荷等因素,因此目前還未能公開下載。
使用場景:據報道,部分大行內部員工已經開始使用這一App進行轉賬、繳費等場景的測試。此外,深圳等地也在大規模測試數字錢包應用,為數字貨幣正式落地進行測試准備。
注冊與使用:注冊該App需在四大行分別開立數字錢包,數字錢包分別掛靠各銀行的賬戶。用戶可將資金充值入錢包,充值方式包括網銀充值、綁卡充值等。整個界面和操作邏輯有點類似中國銀聯的雲閃付App。
研發意義: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應用,有利於高效地滿足公眾在數字經濟條件下對法定貨幣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偽水平,助推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試點情況:雖然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工作已經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了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但目前的試點測試還只是研發過程中的常規性工作,並不意味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何時正式推出尚沒有時間表。
3. 四大行大規模內測數字貨幣,以後支付方式有什麼變化
數字貨幣由中央銀行牽頭,各銀行正在測試前幾個月的落地場景情況。目前,大型銀行的一些內部員工已開始將其用於轉賬和支付等場景。許多銀行正在大規模測試數字人民幣應用程序。該應用程序暫時無法公開下載,並且在打開後具有身份編碼。一位大型國有銀行家表示,最近幾天,四大行同時在內部測試了“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考慮到系統負載和其他原因,它目前處於內部測試階段。
許多專業人士稱,中央銀行的數字貨幣目前仍處於內部研發和測試階段。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緊鑼密鼓的進行者研發和測試。大型銀行的內部研發工作通常由總部的網路財務部門負責。沒有具體啟動時間表。
4. 四大銀行正式動手,微信、支付寶只能接受現實,這一天真的來了嗎
5. 三大行「數字人民幣」內測界面流出,和支付寶微信不是一回事
近日,疑似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正在內測的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 的應用界面在網上曝光。此前農行的相關界面截圖已經流出。
網傳測試內容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針對此前網路流傳的曝光圖,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表示,我國自2014年開始研究法定數字貨幣。2017年末,央行組織部分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和有關機構共同開展數字人民幣體系(DC/EP)的研發。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 社會 經濟帶來影響。
三大行應用界面設計各不相同
這是央行官方首次提出「數字人民幣」概念,以往都是將其稱為法定數字貨幣。從近日曝光內測圖來看,建行界面已明示「建行數字人民幣錢包」,中行和農行的界面只標注「錢包」。
從頁面展示看,三家銀行的設計各有不同。雖然都有一張醒目的電子人民幣圖樣,但農行、中行均在其上標明自己的名稱,建行沒有。農行DC/EP錢包內測界麵包含了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DC兌換、查詢、錢包管理、掛靠等常用功能;中行的有「充值」、「提現」、「轉賬」、「銀行卡」以及「交易記錄」等選項;建行的界面比較簡潔,有「掃一掃」、「收款」、「付款」、「轉賬」以及「資產總覽」等功能。
業內人士預計,錢包測試與試點場景只是冰山一角。隨著數字人民幣內測的深化完善,真正推出的時候,最終界面應該跟現在流出的截圖不一樣。
數字人民幣跟微信支付寶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少網友看到這些截圖後,認為數字人民幣的用法感覺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差不多。但事實上,他們有不小區別。去年9月4日上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得到」App上線一門公開課《 科技 金融前沿:Libra與數字貨幣展望》。穆長春在課程中介紹了DCEP跟大家常用的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的區別。
首先從法權上,DCEP的效力和安全性是最好的。用支付寶或微信做電子支付的時候,它們是用商業銀行的存款貨幣進行結算,而不是用央行貨幣進。微信和支付寶在法律地位和安全性上,沒有達到和紙鈔同樣的水平。而DCEP就是紙鈔的數字化替代,功能和屬性會跟紙鈔完全一樣。理論上講,商業銀行都可能會破產,微信錢包里的錢沒有存款保險,只能參加它的破產清算,不受央行最後貸款人保護。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不能完全排除。
其次,在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路的時候,電子支付就無法使用。那時只剩下兩種可能性,一個是紙鈔,一個就是央行的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的的「雙離線支付」特性,可以在收支雙方都離線的情況下也能進行支付。只要手機有電,哪怕整個網路都斷了也可以實現支付。
此外,互聯網支付、銀行卡支付都是跟傳統銀行賬戶體系緊緊綁定的,它滿足不了匿名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完全取代現鈔的支付。而央行數字貨幣既能保持現鈔的屬性和主要的價值特徵,又能滿足便攜和匿名的要求。只要不犯罪,想進行一些不願讓別人知道的消費,數字人民幣也可以保護隱私。
數字人民幣並不會影響微信支付寶的地方
穆長春同時認為,DCEP並不會對支付寶、微信的地位產生影響。因為目前支付寶、微信也是使用人民幣支付,其實也就是用商業銀行存款貨幣進行支付。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後,只是換成了數字人民幣,也就是用央行的存款貨幣,雖然支付工具變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場景都沒有變化。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上月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准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並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創新、實用原則,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據報道,央行數字貨幣首個應用場景將在蘇州相城區落地,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都會參與。央行數字貨幣DC/EP將作為交通費補貼,在5月份發放給相城區各區級機關、事業單位和直屬企業員工。
4月22日下午,雄安新區召開法定數字人民幣(DC/EP)試點推介會。推介會由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組織,數字貨幣研發機構和十餘家試點商戶受邀參加,包括麥當勞、星巴克、銀聯無人超市、京東無人超市、慶豐包子鋪等知名商業品牌。
6. 四大銀行推數字貨幣,比微信支付寶還便捷!網友:不想用、不敢用
一場支付變革正在到來,馬雲曾放出豪言「如果銀行不肯改變,那我們就改變銀行!」
多年前很多人認為這不可能,但沒想到如今銀行真的被改變,四大銀行傳出消息,內部人員真正對數字貨幣進行內測,實用功能比微信支付寶還好用!但沒想到網友們看到這一消息後,卻紛紛表示: 不想用、不敢用。
消息顯示,工農中建四大銀行正在進行數字貨幣的測試:銀行內部人員在使用央行數字貨幣進行轉賬、繳費、充值、提現等功能。
而且對比微信支付寶等軟體,數字貨幣最大的優勢就是具備「離線支付」的功能,也就是說即便在手機未能聯網的情況下,用戶也可以用數字貨幣完成支付,甚至可以用手機號的方式進行轉賬,比微信支付寶還便捷!
這讓不少人擔憂: 支付寶、微信的支付功能會被淘汰嗎?
我們知道,馬雲之所以能夠「改變銀行」,就是在於「移動支付」的便捷性打敗了紙幣,這讓我們出門再也不用帶大量現金,也不再擔心錢會被小偷給偷走。可令人意外的是,對於這更便捷的數字貨幣,網友們卻有新的看法:表示對於銀行,我們更願意用支付寶。
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網友們的評論也是驚人一致:銀行以前的服務態度有多差,現在還歷歷在目!
不少網友回憶,當年在銀行存取款看的時候需要排一兩個小時的隊,而且排到了以後櫃台人員還會給臉色看,有時候甚至不予處理事務。
還有網友表示,有時候存的錢都會莫名變少,講實話還是更相信支付寶微信。
......
網友們對於銀行的吐槽有不少,看來幾年前銀行還「沒改變」的時候的確是差強人意,給大家留下了很多不好的印象。
但編者認為,數字貨幣的推行不會成為銀行回到以前的誘因,在時代發展的大趨勢之下,數字貨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功能應該會長期留存,銀行也回不到以前那種情況了,我們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