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探究
❶ 數字貨幣相對傳統貨幣有哪些優勢
數字貨比相對來說更加安全,我自己也是在弄這個數字貨比,一開始不怎麼懂,後來就是完全用了一個ourbit的,有保姆級的教程,感覺還行
❷ 什麼是基礎貨幣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中,基礎貨幣被稱為Reserve
Money,包括央行的貨幣發行(M)與央行擔保的銀行債務(存款准備金,R)。基礎貨幣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是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
由於以前貨幣理論的不完善,對於貨幣本質認識的錯誤,人們未區分貨幣與存款貨幣,而後者是前者在市場中運動流通產生的,兩者差別猶如「人」與「人次」的差異。基礎貨幣實際上包含了這兩種不同形態的概念,是一個過時的,錯誤的概念。
基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基礎貨幣央銀對商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
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相反,如果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的債權減少,就會使貨幣供應量大幅收縮。通常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央銀行對這部分債權有較強的控制力。
基礎貨幣國外凈資產數額
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一般情況下,若中央銀行不把穩定匯率作為政策目標的話,則對通過該項資產業務投放的基礎貨幣有較大的主動權;否則,中央銀行就會因為要維持匯率的穩定而被動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平抑匯率,這樣外匯市場的供求狀況對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有很大影響,造成通過該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具有相當的被動性。
基礎貨幣對政府債權凈額
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基礎貨幣其他項目(凈額)
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貨幣當局投放基礎貨幣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條:
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❸ 電子貨幣的發展對基礎貨幣和派生存款的影響
電子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
貨幣基礎貨幣B的構成可用公式表示為:
B=M0+銀行准備金總額=流通中的現金+銀行准備金總額
電子貨幣的發展將減少流通中的現金,在銀行准備金總額不變的情況下,基礎貨幣將呈下降趨勢。
在貨幣乘數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基礎貨幣的減少,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將會使貨幣供應量大為縮減。但從長遠角度看,銀行間競爭的加劇,會適當減少超額准備金,而流通中現金的日益降低,會使現金與存款比率大為縮減,從而使貨幣乘數加大,因此,即使基礎貨幣下降,但乘數的加大所產生的乘數效應將使貨幣供應變化不大,或略為上升,但乘數中各個因素的不確定性會使貨幣供應量的測度和控制難度更大。
電子貨幣對派生存款的影響
在電子貨幣產生的貨幣創造過程中,客戶持有的電子貨幣中的一部分會變換成為現金或存款,從電子貨幣發行部門流出,出現「漏損」資金。這樣,就使得電子貨幣在擴大貸款資金上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從而或多或少抑制了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❹ 基礎貨幣對貨幣供給量的影響
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
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
商業銀行扣除規定的存款准備金(法定準備)後,形成了超額准備金,通過其在整個商業銀行系統中的反復使用便產生倍數放大效應,使1 元的中央銀行負債,經過商業銀行系統的資產業務運用後,變成了幾元的商業銀行負債。在商業銀行系統內放大了的銀行負債,與中央銀行向公眾提供的部分現金一起,構成了整個貨幣供應量,提供給非銀行經濟部門。
以上分析看出,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可見,在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中,「基礎貨幣——超額准備及它的倍數放大效應——貨幣供應量」這三個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❺ 什麼是基礎貨幣影響基礎貨幣的因素有哪些中央銀行能否控制
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中央銀行能控制。礎貨幣由現金和存款准備金兩部分構成,其增減變化,通常取決於以下四個因素: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債權的變動。這是影響基礎貨幣的最主要因素。一般來說,中央銀行的這一債權增加,意味著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再貼現或再貸款資產增加,同時也說明通過商業銀行注入流通的基礎貨幣增加,這必然引起商業銀行超額准備金增加,使貨幣供給量得以多倍擴張。
(2)國外凈資產數額。國外凈資產由外匯、黃金占款和中央銀行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凈資產構成。其中外匯、黃金占款是中央銀行用基礎貨幣來收購的。
(3)對政府債權凈額。中央銀行對政府債權凈額增加通常由兩條渠道形成:
一是直接認購政府債券;
二是貸款給財政以彌補財政赤字。無論哪條渠道都意味著中央銀行通過財政部門把基礎貨幣注人了流通領域。例如,我國1995年的財政借款存量為1600多億元,對近幾年的基礎貨幣量產生了一定影響。
(4)其他項目(凈額)。這主要是指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化以及中央銀行在資金清算過程中應收應付款的增減變化。它們都會對基礎貨幣量產生影響。
(5)數字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探究擴展閱讀
基礎貨幣,整個商業銀行體系藉以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整個商業銀行體系的存款得以倍數擴張的源泉。從質上看,基礎貨幣具有幾個最基本的特徵:
一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而不是中央銀行資產或非貨幣性負債,是中央銀行通過自身的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二是通過由中央銀行直接控制和調節的變數對它的影響,達到調節和控制供給量的目的;
三是支撐商業銀行負債的基礎,商業銀行不持有基礎貨幣,就不能創造信用;
四是在實行准備金制度下,基礎貨幣被整個銀行體系運用的結果,能產生數倍於它自身的量,從來源上看,基礎貨幣是中央銀行通過其資產業務供給出來的。
❻ 下述情況對基礎貨幣有何影響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MonetaryBase)、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High-poweredMoney),它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債務憑證,表現為商業銀行的存款准備金(R)和公眾持有的通貨(C)。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乘積即理論上的貨幣供應量。影響:貨幣供應量調控機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個:一是基礎貨幣,二是超額准備金,三是貨幣供應量。貨幣供應量在中央銀行體制下,中央銀行提供基礎貨幣為商業銀行所持倍數放大效應基礎貨幣是貨幣供應量的前提條件。要控制貨幣供應量,必須把基礎貨幣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超額准備金的大小又是商業銀行系統內信貸擴張能力的制約條件。而整個貨幣供應量又是基礎貨幣與信貸擴張能力(即貨幣乘數)的乘積。
❼ 基礎貨幣對貨幣的影響是什麼
中央銀行放出的信用是銀行體系擴張信用,創造派生存款的基礎,因而稱其為「基礎貨幣」,即流通中的現金與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一般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性負債.央行利用自身掌握的貨幣發行權和信貸管理權,以運用信貸資金的需要,來創造信貸資金來源。基礎貨幣放大會加大市場貨幣供應量,反之則減少市場上的貨幣量,後者即通常所說的緊縮銀根。
❽ 數字貨幣的影響有哪些
數字貨幣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其所依託的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去中心化,可以用於數字貨幣以外的其他領域,這也是比特幣受到熱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數字貨幣被作為一種貨幣受到公眾的廣泛使用,則會對貨幣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礎設施、金融市場、金融穩定等方面產生巨大影響。具體吳曉霞:
1、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如果數字貨幣被廣泛接受且能發揮貨幣的職能,就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並給政策制定帶來困難。
因為數字貨幣發行者通常都是不受監管的第三方,貨幣被創造於銀行體系之外,發行量完全取決於發行者的意願,因此會使貨幣供應量不穩定,再加上當局無法監測數字貨幣的發行及流通,導致無法精準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給政策制定帶來困擾,同時也會削弱政策傳導和執行的有效性 。
2、對金融基礎設施的影響
基於分布式分類賬技術進行價值交換的分散機制改變了金融市場基礎設施所依賴的總額和凈額結算的基本設置。分布式分類賬的使用也會給交易、清算和結算帶來挑戰,因為它能促進不同市場和基礎設施中傳統服務供應商的非中介化。這些變革可能對零售支付體系以外的市場基礎設施產生潛在影響,如大額支付體系,證券結算體系或交易資料庫。
3、對廣義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影響
數字貨幣和基於分布式分類賬的技術如果被廣泛使用,就會對金融體系現在的參與者特別是銀行的中介作用帶來挑戰。銀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監督者的職責,代表存款人對借款人進行監督。
通常銀行也開展流動性和到期轉換業務,實現資金從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數字貨幣和分布式分類賬被廣泛使用,任何隨後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對儲蓄或信貸評估機制產生影響。
4、安全隱患與金融穩定的影響
假定數字貨幣被公眾所認可,其使用大幅增加並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定貨幣,則與數字貨幣有關的用戶終端遭到網路攻擊等負面事件會引起幣值的波動,進而對金融秩序和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此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虛擬貨幣,通常在最初為少數人持有,如比特幣在 2010 年 5 月發生的第一次購物是 1 萬 BTC 購買了 25 美元的比薩餅,到 2013 年底的三年多時間里每個比特幣的價格漲到 1200 美元。
(8)數字貨幣對基礎貨幣的影響探究擴展閱讀
亞馬遜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
2月11日早間消息,據CoinDesk報道,亞馬遜或將在墨西哥啟動數字貨幣項目。亞馬遜正在為數字和新興支付(DEP)部門招聘軟體開發經理,來開發新的支付產品,該產品將使客戶能夠將現金轉換為數字貨幣。
數字和新興支付部門打算首先在墨西哥推出該產品。後續將擴展至巴西和印度。據悉,該數字貨幣項目將完全專注於新興市場的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