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均線買賣法則
『壹』 什麼是5日均線交易法則
所謂5日均線交易法則,就是在上證指數經過多日連續上漲之後,大盤日K線(蠟燭線),從5日均線左上方運行至5日均線的正上方,某天收盤前5分鍾內可以判定收在大盤的5日均線之下賣出;或者大盤沿5日均線左下方連續下跌,某天收盤前判定大盤收在5日均線之上,買入調整後放量的強勢板塊的強勢股。
例如,近期2008年12月11日和12月22日都比較典型,都是明確的賣點。2008年12月22日賣出股票後,避免了大盤連續8天下跌的風險。
來源:股票分析會
『貳』 均線八大法則
1、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略向上方抬頭,而股價從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為買進信號。
2、股價位於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未跌破均線後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時機。
3、股價位於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跌破均線,而均線短期內繼續呈上升趨勢,此時為買進時機。
4、股價位於均線以下運行,突然暴跌,距離均線太遠,極有可能向均線靠近(物極必反,下跌反彈),此時為買進時機。
5、股價位於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均線愈來愈遠,說明近期內購買股票者獲利豐厚,隨時都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應暫時賣出持股。
6、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均線上方向下跌破均線時說明賣壓漸重,應賣出所持股票。
7、股價位於均線下方運行,反彈時未突破均線,且均線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後又出現下跌趨勢,此時為賣出時機。
8、股價反彈後在均線上方徘徊,而均線卻繼續下跌,股價又跌回到均線之下,宜賣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則中第三條和第八條不易掌握,具體運用時風險較大,在未熟練掌握均線的使用法則前可以考慮放棄使用。第四條和第五條沒有明確股價距離均線多遠時才是買賣時機,可以參照乖離率來解決。
關於葛南維均線八大法則,是對均線的應用給出了總體上的如何買入和賣出的趨勢性方向(因為它只給出了均線和買賣法則,卻沒有數值),所以在實戰應用中較為不好把握。在市場中的大部分股票分析軟體中都會給出均線的默認值:5、10、20(30)、60、120、250等,一些付費股票軟體中的均線設計(比如操盤線等,我們以後也會教給大家),也無非是試圖找到最普遍的買入和賣出的規律性東西(所以有的會正確有的會有很大的錯誤性),有的短線技術高手們會去找到更多的均線來確認分析的正確性,這些也都是無非想找到最成功的均線使用方法。那麼有沒有成功率能夠達到100%的,我想這是不可能的,你怎麼找也都只能做到提高買賣的成功率,但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也就是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成功率。
『叄』 什麼是均線買賣法則
葛蘭維爾創造的八項均線買賣法則為均線交易法則中的精華。
買入法則:
買1,平均線經過一路下滑後,逐漸轉為平滑,並有抬頭向上的跡象。另外,股價線也轉而上升,並自下方突破了移動平均線,這是第一個買進訊號。
買2,股價線開始仍在移動平均線之上,但呈急劇下跌趨勢,在跌破移動平均線後,忽而轉頭向上,並自下方突破了移動平均線,這是第二個買進訊號。
買3,與買2類似,但股價線尚未跌破移動平均線,只要移動平均線依然呈上升趨勢,前者也轉跌為升,這是第三個買進訊號。
買4,股價線與移動平均線都在下降,問題在於股價線狠狠下挫,遠離了移動平均線,表明反彈指日可待,這第4個買進訊號甚為許多短線客喜愛(所謂搶谷底),但切忌不可戀戰,因為大勢依然不妙,久戰勢必套牢。
賣出法則:
賣1,移動平均線從上升轉為平緩,並有轉下趨勢,而股價線也從其上方下落,跌破了移動平均線,這是第一個賣出訊號。
賣2,股價線和移動平均線均很令人失望地下滑,這時股價線自下方上升,並突破了仍在下落的移動平均線後,又掉頭下落,這是第二個賣出訊號。
賣3類似賣2,問題是稍現反彈的股價線更加軟弱,剛想突破移動平均線卻無力突破,這是第三個賣出訊號。要注意的是賣3與買1不同,買1是移動平均線自跌轉平,並有升跡象,而賣3,平均線尚處下滑之中。
賣4,則股價一路暴漲,遠遠超過了雖也在上升的移動平均線,暴漲之後必有暴跌,所以此處是第四個賣出訊號,以防止暴跌帶來的不必要的損失。
經過長期應用後,我們發現,平均線轉跌為平,並有向上趨勢,股價從平均線下方突破平均線,並始終大致保持在移動平均線之上方,這一段是牛市;而反之,平均線轉升為平,並隨後下跌,股價線從平均線上方突破平均線之下方,這一段便是熊市了。
如下圖

『肆』 什麼是葛南維均線八大買賣法則、
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有向右上方抬頭上行的跡象,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的方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便是買進時機。
2.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沒有跌破移動平均線又再度上升時,是買進時機。
3.股價跌至移動平均線以下時,而移動平均線短期內仍為繼續上升的趨勢,仍是買進時機。
4.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突然暴跌,距離移動平均線太遠,極有可能向移動平均線靠近,亦為買進時機。
5.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表示近期內購買股票者,皆獲利頗豐,隨時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暫時賣出股票較妥。
6.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上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賣壓漸重,是賣出時機。
7.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下方運行,回升時未突破移動平均線,且移動平均線有從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又轉而下跌的趨勢時,是賣出時機。
8.股價在移動平均線上徘徊,而移動平均線卻繼續下跌,宜賣出股票。
『伍』 均線八大買賣法則
1.均線從下降逐漸轉頭向上,股價從均線下方向上突破形成金叉,為買進信號。
2.股價在均線上運行,回調時未跌破均線,說明該均線形成十分可靠的支撐,其後股價又確實不再下跌而再度上漲時,是第二次買進時機。
3.股價之前在均線上運行,回調時發生死叉跌破均線,但均線仍呈上升趨勢,說明整體還有一段漲幅,此時為買進時機。
4.股價在均線下運行,連續下跌,距離均線又較遠,極可能會向均線靠攏,所謂物極必反,此時是買進時機,但不宜期望過高。
5.股價在均線上運行,連日大漲,距離均線越來越遠,極有可能會回靠均線,隨時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是賣出時機。
6.均線總體向下,股價又再次向下跌破均線時說明賣壓再次加重,是賣出時機。
7.股價在均線下運行,反彈時接近均線但未能成功向上突破,是賣出時機。
8.股價連續大漲多日,與均線拉開越來越大的距離,是賣出信號,代表了隨時可能出現獲利回吐賣出浪潮。
『陸』 哪裡有懂裸k線交易法的大神可以學習的
K線又稱陰陽線、棒線、紅黑線或蠟燭線,起原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的米市交易,經過200多年的演進,形成了現在具有完整形式和分析理論的一種技術分析方法。
K線圖是什麼?
就是將各種股票每日、每周、每月的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漲跌變化狀況,用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通常看到的k線圖可分解為三條曲線:
1、基本市場供求曲線;
2、投機因素曲線;
3、政策曲線。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價格曲線是由上述三條曲線,疊加合並而成,注要研究對象還是基本供求曲線。
換句話說,技術分析所研究的是全體金融市場參與者群體行為的規律性。使用技術手段定義出模塊概念,把交易機會模式化,這是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型投資。這種模塊定義過程實際上是用電腦聽得懂的語言定義出一個可公度的概念。
其中K線以每個分析周期的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收盤價繪制而成。開盤價和收盤價之間稱為實體。

總結
K線形態是K線的升級。股市高手可以做到不藉助均線或其他技術指標也能預判後市漲跌。
K線形態是主力操作後留下的痕跡,無論怎樣隱藏真實意圖,總會在K線上留上蛛絲馬跡。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形態研判主力真實目的,在形態出來後果斷操作。
『柒』 均線口訣與買賣法則
均線是比較易於理解,易於使用的分析方法。
一般就是一組平均價線。
比如以日線為例,5、10、20、30、60日均線為一組,作為波段操作的參考。
當當前股價在5日均線上方,5日均線在10日均線上方,10日均線在20日均線上方,…。稱為多頭排列,是標準的買入持有信號。
完全反過來,就是空頭排列,是標準的賣出,空倉等待的信號。
實際的均線是不見得這么標準的,往往是纏繞的。
以日為例,價格在60日均線上方,短期視為多頭,在120日均線上方中線視為多頭,價格在250日均線上方,長線視為多頭。
多頭就是作為買入的基礎。
在多頭基礎上,短期均線上穿長期均線,就視為做多提示,可以考慮買入。
比如股價在60日均線之上,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可視為股價走強,可以作為買入依據。
完全反過來,就是賣出依據。
均線組還可以是以周,月,年為單位,也可以以分鍾為單位,原理是類似的。
『捌』 均線交易法則有哪些 葛碧蘭八大均線交易
實戰要領:
1 、價格要經過大幅下跌或較長時間橫盤運行於60 均線之下,成交量萎縮,平均換手率在1%以下最好。
2、突破60 日均線時要有明顯放大的成交量配合,隨後價格能夠站穩於60 日均線之上,否則後市可能還有較長時間反復。
3、除個別走勢極強個股外大多股票需要依託5 日或10 日均線緩步盤升或橫盤一段時間以消磨聞風進駐者的耐心和積蓄上攻能量,注意這段時間越長走勢越強則該股的後市上升空間將越大。
4、展開主升浪前主力將會有一番壓價逼倉動作,但成交量是極度萎縮的,跌幅一般在10%--20%之間。
5、主力大幅拉升多以「大陽」方式實現,成交量會急劇放大多數會超過前期密集成交區的天量,換手率如達到10%以上更好,如大家把握的好,此時介入獲取的利潤率將非常巨大。
三根均線結合,是均線使用最常用的一種形式。我們將選取不同的三條均線,談談幾種常見組合的作用。
當價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30 日三條均線是最佳中短期做多時機。
在中期下跌趨勢中,5 日、10 日、30 日均線自下而上順序一般呈空頭排列即價格、5日、10 日、30 日均線自下而上順序排列且均以不同的速率下行,價格的反彈往往會受到5日、10 日均線的阻力,較難站上30 日均線。但是,在中期下跌趨勢的末期,空方拋壓減輕,先知先覺者逢低試探性買入,5 日、10 日均線先是走平,然後5 日均線上穿10 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買盤逐步增強,成交量放大,價格繼續上漲並向上突破30 日均線,5 日、10 日均線先後上穿30 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並呈多頭排列,三條均線成為價格回調時的強有力支撐線,從而確認中期下跌行情結束,上漲行情正式啟動。一般來說,當價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30 日三條均線特別是三條均線呈多頭排列時是最佳買入時機。
1、分析與操作要領一
(1)5 日、10 日、30 日三條均線組合,是投資者最為常用的組合之一,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可靠性。其中,5 日、10 日均線可用於判斷短期的趨勢,而30 日均線則用於中期趨勢的判斷。當價格向上突破5 日、10 日均線時,說明該股短期趨勢轉強,再突破30 日均線時中期趨勢轉強且一般可確認莊家建倉完畢即將拉升,而下方三條均線特別是三條均線的黃金交叉點更是價格回檔時的強有力支撐。
(2)價格在5 日、10 日、30 日三條均線先後形成黃金交叉之後的上漲,成交量應逐步放大,回調成交量應明顯萎縮,特別是在突破30 日均線時應有量的配合。否則,其可靠性降低,至少其上漲幅度會有限。
(3)一般來說,5 日、10 日、30 日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後都是在中期底部,後市應有中期上升行情,特別是底部反轉形態如雙重底、頭肩底待突破時伴隨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可靠性更高。萬一在下降趨勢中途三條均線形成黃金交叉後誤認為是中期底部,買入後漲幅並不大,價格卻很快跌破三條均線且三條均線再形成死亡交叉發散下行,說明前期僅是反彈而已,跌勢尚未結束,在價格跌破30 日均線時應止損出局。2、橫向趨勢中5日、10 日、30 日均線由粘合狀發散上行是最佳買入時機
價格運行的趨勢有:上升趨勢、下跌趨勢和橫向趨勢,其中上升趨勢和下跌趨勢由於方向明確,移動平均線呈現多頭或空頭排列較易判斷,而橫向趨勢由於移動平均線多呈粘合狀互相纏繞,則較難判斷它以後的突破方向。再說,橫向趨勢既可出現在下跌趨勢中途和底部,也可出現在上升趨勢中途和頂部,更增強了判斷的難度。因此,應對橫向趨勢的最佳辦法是在價格突破而趨勢明確後才採取行動,從移動平均線的角度來說就是當其由粘合纏繞狀發散上行或下行時才買入或賣出。一般來說,下跌趨勢中急跌後形成的橫向趨勢往往向下突破,而長期下跌之後形成的橫向趨勢多是底部。相反,上升趨勢中急升之後形成的橫向趨勢往往向上突破且多是長庄股,如漲幅或上漲時間持續太久後的橫向趨勢形成頂部的可能性大,有時即使向上突破也是多頭陷井。因此,在上升趨勢中途和長期下跌後的低價區形成的橫向趨勢一旦向上突破而5 日、10 日、30 日均線由粘合狀發散上行時是明確的中短線買入時機。
2、分析與操作要領二
(1)價格之所以形成橫向趨勢,要麼是下跌趨勢中已到達相對的低價區,價格下跌動力不足,而多方又暫時找不到買進的理由,多空雙方在較長時間里達成平衡,或者是低位有莊家在逢底耐心吸納建倉,要麼是上升趨勢中,價格上漲太快,但莊家又無出貨或打壓的意圖,價格在不大的空間內上下波動所形成。
(2)橫向趨勢運行的時間往往較長,少則1-2 個月,多則半年以上。因此,橫向趨勢需要投資者具有十足的耐心且向上突破後的上升往往與橫盤一樣持久,上升空間是可觀的。
(3)橫向趨勢向上突破和5 日、10 日、30 日均線發散上行應有成交量的配合,回調時成交量應明顯縮小。
(4)橫向趨勢向上突破後,發散上行的5 日、10 日、30 日均線是價格回調的支撐線,而不應很快跌破3 條均線回到橫盤區域內,否則是假突破,仍應止損。
價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均線是中長期最佳買入時機
在長期的空頭市場中,價格往往大跌小漲,下跌中途的反彈雖能向上突破5 日、10 日均線的阻力,甚至能突破30日均線,但卻會受到上檔60 日、120 日等長期均線的阻力,價格的上漲幅度有限。這是因為30 日、60 日、120 日中長期均線仍繼續下行,呈空頭排列,空方能量尚未釋放完畢。在經過長期(半年以上,甚至1 年以上)的下跌之後,價格跌無可跌,中長線投資者或者莊家入場買進建倉,價格在一定區域內橫向波動構築底部,30 日、60日、120 日均線的下降速率趨緩甚至有走平的跡象,價格也逐漸向3 條均線靠近。最終,價格在成交量放大的配合下,一舉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3 條平均線,就意味著長期下跌趨勢的結束和中長期上升趨勢的開始。當價格放量突破3 條均線時或回檔不破30 日均線時,便是中長線最佳的買入時機。
3、分析與操作要領三
(1)投資者大多喜歡用5 日、10 日、30 日等中短期均線分析趨勢和指導操作,實際上30 日、60 日、120 日等中長期均線的組合對於中長線投資者更具有指導意義,它可以使我們看到更長遠的趨勢。有句話叫"看大勢者賺大錢,看小勢者掙小錢,不看勢者盡賠錢",而30 日、60 日、120 日均線的組合正是對大的趨勢的一種有效判斷方法。
(2)當價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均線時,就意味著最近30 日、60日和120個交易日買進該股的投資者都已解套或有盈利,多方佔有絕對優勢,後市上漲就是自然的事了,且肯定有莊家進場。
(3)價格向上突破30 日、60 日、120 日3 條均線時必須要有量的配合,而且量的大小將決定價格的上漲動力和上升空間。
(4)本條買入時機特別適用於價格長期下跌,30 日、60 日、120 日均線呈典型空頭排列而後價格向上放量突破的股票,對於價格按箱形整理運行的商品,價格來回圍繞30 日、60日、120 日均線上下波動,倒不如運用5 日、10 日、30 日均線組合波段操作更有效。
總結
這門系統表面看起來簡單,其實要做到了還是很難的。其實每一種技術系統都差不多,換湯不換葯,說到底,還是看趨勢、背離、波浪、形態等內容,最關鍵還是的你的理解以及應用。關於這點,只能靠交易者不斷實踐。
『玖』 移動平均線八大買賣法則包括那些
美國技術分析師約瑟夫·格倫威爾(JosephGranville)的《移動平均線八大買賣法則》
這個八大法則,也稱為「買賣時間理論」,是以價格與移動平均線之間的偏離關系作為分析依據。在這八大買賣法則中,有四條是買進法則,另外四條是賣出法則。
這八大買賣法則是:
(1)當移動平均線從下降趨勢逐漸走平,而價格從移動平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該線時,是買入信號;
(2)當價格節節上升遠離移動平均線後,再回探該線而獲得支持時,是買入信號;
(3)移動平均線經過連續上升後,大幅回調,雖然短暫跌破移動平均線,但很快又重返該線上,並繼續上升,是買入信號;
(4)當價格跌破移動平均線,並快速下跌,逐步遠離正在緩慢下滑的移動平均線,這時價格產生反彈,是買入信號。這是因為價格總是圍繞移動平均線運動,當價格遠離該線後,該線對價格的吸引力令價格再度向移動平均線靠攏。但是要注意這是在下跌趨勢中搶反彈,對行情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反彈幅度一般以到達這條移動平均線為限,操作時應速戰速決;
(5)價格在進入上升趨勢後,與移動平均線保持一定距離同步上升,但當價格由於各種原因快速上升時,價格與移動平均線的距離迅速拉大,也增加了回調的壓力,使價格向該線靠攏,是賣出信號;
(6)當移動平均線由上升轉為走平,價格從該線上方向下突破時,是賣出信號;
(7)在下跌過程中,價格反彈至移動平均線,但未能突破,是賣出信號;
(8)移動平均線呈下跌趨勢,價格反彈短暫突破該線,但未能站穩其上,旋即又恢復下跌行情,是賣出信號。
總結對以上八大法則的應用經驗,其中(3)、(8)操作風險較大,而(4)、(5)可結合其它指標一起使用,以提高其操作性。
『拾』 均線買賣鐵律,真的有那麼神奇嗎看懂永不被套
看懂至少6成是沒問題,如果你運氣好就有8成幾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