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與數字貨幣
⑴ 1966年「伍市斤」的全國通用糧票,現在值多少錢
1966年「伍市斤」的全國通用糧票,現在值多少錢?生活中,我們知道什麼東西越少其價格就越貴,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如今,我們很多人都收藏貨幣或收藏一些紀念幣,其實這些東西其一具有收藏價值,其二由於發行量和現存量很少,因而如今的價值也越大,而如果我們現在來看1996年發行的五市斤的全國通用糧票,現在能夠值多少錢呢?

1966年版的5市斤存量是非常大的,而五市斤存量大,現在我們如果拿到市面上去能夠兌換現在多少人民幣呢?
其實,有市面上的小攤小販給出來的價格是現在人民幣2元左右,因而,有時候我們想一想:兩塊錢,我們還不如把66年版本五市斤糧票留在自己手裡面當著收藏品,足以見得1966年版本的糧票並不值錢,不值錢的原因就是因為由於1960年版本的糧票在八九十年代人們大量的使用,並且流傳到現在的存量很大,量一大就不值錢。正所謂:我們在市場經濟中起到的一個概念,供小於求,存量一大物價就會貶值。
⑵ 糧票的由來以及使用方法,一系列的詳細規定……
糧票是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在特定經濟時期發放的一種購糧憑證。 中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糧票作為一種實際應用的有價證券,在中國使用達4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已退出了歷史舞台,成為收藏者的新寵。
糧票最早在晉冀魯豫邊區,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關於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逐步建立糧食等農產品的統購統銷政策。1955年8月25日,國務院下達《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9月5日,糧食部以命令形式發布暫行辦法。同年,地方政府開始實行這項制度。此後,長期實行糧油憑票證供應制度。居民除在國有糧店憑供應本購買基本口糧外,在商店或飯店購買食品、商品時,必須同時支付票證和貨幣。
簿冊和票證的發行,及糧食關系與戶籍制度緊密掛鉤。城鎮居民以戶為單位,依照糧食戶口領取居民糧食供應本,有稱購糧本、糧本或糧油本,以月份為期限在國有糧店購買糧食、食用油。糧票獲取的主要途經,由城鎮居民憑居民糧食供應本到指定國有糧店兌換。另對體力勞動者有所補貼。
改革開放後,商品供應逐漸充分,1985年,政府放開糧食價格管控。商品敞開供應後,進入1990年代,憑票供應制度已名存實亡。1992年11月,糧票被廢除。

(2)糧票與數字貨幣擴展閱讀:
糧票自身是沒有價值的票證,但憑糧票可買到國家牌價糧食,實際上糧票成了一種有價證券。糧票的面值等於國家牌價糧價與市場價之差。1993年後中國已取消使用糧票,糧票很快進入了收藏品的行列,全國集「糧」愛好者也在不斷擴大。
近兩年在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歐美一些國家高價購買競相收藏中國糧票中的珍品。隨著時間推移,集糧熱的升溫,糧票收藏品市場也必將上揚。只要掌握好收藏糧票的基本原則,投資收藏糧票前景十分可觀。糧票曾作為中國的第二「貨幣」,在中國歷時40年,它反映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經濟狀況,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糧票
⑶ 老版人民幣和糧票的價格
1962年版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全套2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市場參考價為每套650元至800元。
196X年版全國通用糧票,該套糧票發行於1960年至1962年之間,存世量僅10多套,全套6枚,面額分別為1兩、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200元到1400元。
1965年版全套5枚,面額分別為2兩、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7元至19元。
1966年版全套4枚,面額分別為半斤、1斤、3斤、5斤,市場參考價為每套1元。
1953年版的壹分紙幣分兩大類,價值相差很大。
第一類是我國於1955年3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原版1953年壹分紙幣,票券正面有三個羅馬冠字和七位數字的編號。該鈔票目前已經比較罕見。在收藏品市場中,一套原版1953年紙分幣(含壹分、貳分、伍分)零售價目前大約在130元左右。該鈔票發行時間不長,很快就被大量發行的鋁分幣取代,存世量比較少,很有收藏價值。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鋁材曾出現短時間供應緊張。導致鋁分幣生產受限。為了緩解分幣供應的不足,中國人民銀行使用1953年分幣的印版,再次印製發行了紙分幣。為了與五十年代的原版相區別,票面不印數字編號,只有三個羅馬冠字。這種再版紙分幣目前存世量很大,沒有多少收藏價值。
⑷ 錢幣和糧票哪個比較有收藏價值謝謝!
目前是錢幣。。。糧票發行量巨大。。大部分的價格為0.2一張。。錢幣分不同的面值與版本。。。上萬的都有。。
⑸ 」糧票「的歷史
我國最早實行的票證種類是糧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實憑票供應不是我國最早採用的,蘇聯在十月革命後,當時國內不穩定,內戰不斷,商品缺乏,就採取商品有計劃的分配,發放各種商品票證,蘇聯最早的票證是1916年的鞋票。
美國也在二戰時期商品緊張時,發放了各種商品票證,其種類也不少,這其中就含有糧票性質的票證。現在還有一些國家仍然採用憑票供應方式,如朝鮮、越南等一些國家。
我國的糧票種類數量有「世界之最」之稱,全國2500多個市縣,還有一些鎮、鄉都分別發放和使用了各種糧票,進行計劃供應,還有一些大企業、廠礦、農場、學校、部隊、公社等也印發了各種糧票,種類繁多。
糧票是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歷史產物,票面題材廣泛,印製精細,具有時間性、地域性的特點。經年累月的歲月侵蝕,更使這種具有不可復制性的票證文物日漸稀少,珍品迭出,長期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所矚目。
另外,有些發行於解放戰爭時期的公糧票,是解放戰爭時期革命軍隊在人民群眾支持下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
一、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兌米票1937年冬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創建了抗日戰爭時期重要的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又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它東起 津浦鐵路及運河與山東、蘇皖兩根據地連接,西至同蒲鐵路及汾河與晉綏根據地為鄰,北起正太、德石鐵路與晉察冀根據地相接,西南跨隴海與豫鄂陝根據地相連,東南過黃河近平漢與鄂豫皖根據地相呼應。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同國民黨軍隊作戰的主要戰場。
二、 北區公糧票。1948年5月,根據解放戰爭發展的形勢,經中共中央建議,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邊區合並,9月1日正式成立華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4日,攻克太原,全殲守敵,華北從此全境宣告解放。
三、 原區公糧票。1948年6月11日,徐向前、周士第指揮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8縱隊、13縱隊和太行、太岳、北嶽、晉綏軍區部隊及地方武裝6萬餘人,向駐守晉中平川以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綏為首的13萬閻軍發起攻擊,晉中戰役開始。7月21日,歷時40天的晉中戰役結束,晉中全境獲得解放。整個戰役中,晉中各縣支前民工達16.75萬人,調集牲口9.8萬頭,大車1.44萬輛,運送柴草210萬公斤。7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相當於省級的太原區,下轄3個專區,分別統領榆次、太谷、平遙、祁縣等20個縣。
四、 晉中區戰時公糧票。1948年8月15日太原區改名晉中區,轄3個專區。1949年2月底晉中區與太原市合並,稱太原市。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太原城。
五、 山西省公糧票。1949年8月,華北重新調整區劃後包括河北、山西、平原、察哈爾、綏遠五省和北平、天津兩直轄市。古語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解放戰爭中,山西是全國主要戰場,創建了著名的革命根據地,聞名中外的山西小米養育了人民解放軍,支援中國共產黨人武裝奪取了全國政權。土改後的山西農民獲得了糧食大豐收。為保衛革命勝利果實,人民群眾掀起參軍參戰踴躍支前的熱潮。
糧票是特定的歷史文物,富有廣泛的文化內涵,它具有歷史性、知識性、文化性。號稱票證收藏「中國第一票」的糧票,特別是解放戰爭時期的公糧票是中國票證收藏中的一朵奇葩。解放戰爭時期公糧票誕生於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具有印量少、使用時間短、流通地域窄等特點。
讓我們現代人不忘舊時的糧票,節約每一份資源,勿忘老一輩留下的教訓和經驗,發展更好的社會!
⑹ 糧票的分類與特點
各地的商品票證通常分為「吃、穿、用」這三大類。吃的除了各種糧油票外,還有豬、牛、羊肉票、雞鴨魚肉票、雞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製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種布票外,有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種煤票、商品購買證、電器票、自行車票、手錶票,還有臨時票、機動票等,真是五花八門,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總之,大多數商品都是憑票供應的。什麼樣的商品就用對應的糧票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那麼在糧票這一大家族裡有些什麼品種呢?略舉一些有:有直接稱糧票的,有大米票、麵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各種糧票的尺寸是千差萬別的,其形式有橫式,也有豎式、齒狀和正方形。有的糧票與人民幣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糧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面額小的僅為一錢以下。計量單位從舊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應有盡有。每一套糧票通常按年限區分,依票面單位或重量排列,從1到70餘枚不等。糧票內容名稱各不相同,更是豐富多彩。糧票的設計各不一樣,有的有精美的圖案,有的將風景名勝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設計在糧票上,如:陝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內蒙古的博物館雕塑、西藏的布達拉宮、上海的外灘、湖南的韶山、貴州的遵義與黃果樹瀑布及雲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有的無圖案而且紙質差,這些常體現在早期糧票上,只在紙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鉛印、油印,還有專門印糧票的廠家監制印刷,大多數糧票上面還蓋有有關部門的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等等。

⑺ 糧票有哪些分類與特點
各地的商品票證通常分為「吃、穿、用」這三大類。吃的除了各種糧油票外,還有豬、牛、羊肉票、雞鴨魚肉票、雞鴨蛋票,各種糖類票,各種豆製品票及各種蔬菜票等等。穿的除了各種布票外,有化纖票、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棉胎票等等。用的有手帕、肥皂、手紙、洗衣粉、火柴、抹布票、煤油票,各種煤票、商品購買證、電器票、自行車票、手錶票,還有臨時票、機動票等,真是五花八門,涉及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總之,大多數商品都是憑票供應的。什麼樣的商品就用對應的糧票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那麼在糧票這一大家族裡有些什麼品種呢?略舉一些有:有直接稱糧票的,有大米票、麵粉票、粗糧票、細糧票、小米票、土豆票等等。 各種糧票的尺寸是千差萬別的,其形式有橫式,也有豎式、齒狀和正方形。有的糧票與人民幣10元大小相同,而有的糧票只有1厘米大小。面額大的在千斤、萬斤以上,面額小的僅為一錢以下。計量單位從舊秤市制到最新的千克制,應有盡有。每一套糧票通常按年限區分,依票面單位或重量排列,從1到70餘枚不等。糧票內容名稱各不相同,更是豐富多彩。糧票的設計各不一樣,有的有精美的圖案,有的將風景名勝和濃郁的民族風情設計在糧票上,如:陝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內蒙古的博物館雕塑、西藏的布達拉宮、上海的外灘、湖南的韶山、貴州的遵義與黃果樹瀑布及雲南的石林等。有的有蒙文、藏文、維吾爾文、朝鮮文等。有的無圖案而且紙質差,這些常體現在早期糧票上,只在紙上印上一些字,有的用鉛印、油印,還有專門印糧票的廠家監制印刷,大多數糧票上面還蓋有有關部門的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等等。
⑻ 糧票到底是怎麼回事
1955年是中國糧票史上最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年。 8月25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7次會議通過《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憑證印製暫行辦 法》。9月5日,糧食部以命令發布了這一暫行辦法。從此,各種糧食票證便開始進入中國社會,揭開了中國「票證經濟」的帷幕。 55年9月,隨著國家開始在全國范圍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頒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糧食部」名義 印製的55年版糧票開始在全國各地發行使用。56年、57年,國家糧食部在55年版全國通用糧票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在55年版別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兩次印刷。56、 57年版同55年版刷色、式樣及背面說明均完全相同。
各種糧票票面規定的數額均以成品糧計算。糧票只是購糧的憑證,本身不具有價值,不屬有價證券,不許在市場買賣流通。
全國糧票自55年9月起用, 隨著糧食生產的發展,1980年6月12日糧食部下發(80)糧 供字第22號文件停止流通,全國通用糧票前後共流通使25年。
⑼ 1分2分5分硬幣的價格表.....謝謝 。。。。。還有;糧票和以前人民幣的回收價格表 謝謝啊
您的問題,硬幣年份全新2分幣(全品到絕品)極美2分硬幣幣(帶光無傷品)上品2分硬幣(流通上品)
1956年2分220~400元/枚30~150元/枚5~15元/枚
1959年2分0.8萬元/枚(有人求購)1.2~1.5萬元/枚100~2800元/枚40~80元/枚
(中品13元一枚)
1960年2分1000~3000元/枚60~800元/枚10~40元/枚
1961年2分
流通幣王全品1。2萬元/枚
5萬一枚有成交。
絕品:5.6萬元收購350~5800元/枚188~300元/枚
(中品2元一枚)
1962年2分1300~2500元/枚,
1500元/枚求購60~800元/枚10~40元/枚
1963年2分1000~2180元/枚
1600元/枚求購50~600元/枚10~40元/枚
1964年2分280~500元/枚30~120元/枚5~15元/枚
1974年2分550~1300元/枚50~400元/枚10~25元/枚
1975年2分400~1000/元枚20~300元/枚5~15元/枚
年份2分硬幣全新單枚2分全新整卷(100枚)2分全新整盒(1000枚)
1976年2分3元/枚150元/卷980元/盒
1977年2分50~80元/枚5000元/卷全品整盒少見
1978年2分5元/枚180元/卷1300元/盒
1979年2分60~100元/枚5800元/卷全品整盒少見
1981年2分60~120元/枚全品整卷少見全品整盒少見
1980年2分1800~3000元/枚未流通無卷品未流通無盒品
1982年2分250元/卷(均以100枚計算,冰魄絕品卷,下同)2200元/盒(1000枚)絕品原盒,下同)38000元/箱,銀行原件(25盒,下同)
1983年2分400元/卷3300元/盒66000元/件
1984年2分190元/卷1300元/盒 求購36000元/件
1985年2分140元/卷850元/盒19000元/件
1986年2分1150元/卷 龍頭12800元/盒整件未見
1987年2分90/卷480元/盒11500元/件
1988年2分100元/卷620元/盒14000元/件
1989年2分280元/卷2100元/盒45000元/件
1990年2分100元/卷600元/盒13000元/件
1991年2分660元/卷5480元/盒11萬元/件
1980年2分五大天王之一 原光 約3000元
備註:流通過的中品品級的早期2分幣,除了59,61年2分以外,均未予以報價,原因是此類品級的幣收藏價值暫還不高,通常在2元一枚以下。中後期(76~90年)的流通幣中品幣,挑揀過的一般論斤賣,在40元一斤附近。未挑揀過的銀行原卷回籠幣,千枚的單價在160~200元之間。91年2分流通幣罕見,價格在2元一枚附近。整卷整盒幣價格也涉及到品相問題,絕品與一般盒品通常有10~30%的價差。報價中82~91年2分整盒均指銀行絕品原盒原卷。
⑽ 有很多舊版的人民幣,和糧票,想問一下具體的兌換詳情,與兌換方式。
沒有地方可以直接兌換,這些東西一般還是要根據你的物品的品相好壞,在收藏品市場賣掉,你可以在淘寶、說錢網等網站看看你手裡的品種價格行情,然後去當地的收藏品市場試試價錢。記住千萬別拿網上的價格當目標,那樣你根本賣不掉,因為那些幣商是要賺錢的,你對照網站查查公開的收購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