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談數字貨幣
Ⅰ 宋鴻兵說貨幣戰爭的老師簡介
宋鴻兵
國際金融學者,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概念——「貨幣戰爭」一詞的首創者,曾被美國《商業周刊》2009年11月刊評為 「2009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貨幣戰爭》,引發全球關注,持續暢銷5年。在書中,宋鴻兵因為成功預測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金融海嘯而備受矚目。
「貨幣戰爭」系列著作壟斷中國財經圖書暢銷榜第一名多年,被譯成多國語言暢銷海外。2010年「貨幣戰爭」一詞被各國政要、媒體廣泛引用,世界貨幣戰爭的爆發也成為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

Ⅱ 貨幣戰爭 的作者 宋鴻兵 為什麼知道這么多
典型的妖言惑眾,危言聳聽的學者。羅斯柴爾德家族絕對沒有他說的那麼神奇,在香港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只不過是排名十四位的小銀行而已,猶太人控制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經濟資源是真實的。可是任何一個強大的主權國家都絕不會被哪個家族所左右。
現代社會的金融構成和關系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任何一個家族能量再大,也不可能控制國家的金融命脈。
Ⅲ 宋鴻兵 《貨幣戰爭》 其對當前金融危機是否有所啟示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我也看了,基本梳理金融家族的人脈關系,有一定道理,我看他的書都覺得前面和後面的內容值得一看,中間以故事為主!也有一些啟發性的思考!比如最後預言的世界貨幣=黃金+碳貨幣。不知道能不能預言實現,不過現在確實是有碳市場,主要在歐美國家!
Ⅳ 宋鴻兵在貨幣戰爭3裡面說—世界上的白銀儲量40萬噸,不夠14年的消耗量,因此白銀價格必將上漲!是真的嗎
白銀長期投資好於黃金 在復活節後空方復活 變盤向下 將於今年八月一日 重新大漲 短期盤整 近幾天要實現一個反彈 然後跌破36.5美元 紙白銀可以逢低買入 杠桿的短期可以逢高短空
Ⅳ 宋鴻兵到底想說是誰在金融風暴中賺了錢
中國經濟或在明年中期遇最大困難
金融海嘯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登陸,面對可能到來的經濟衰退,全球正在採取救市措施。在我國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的情況下,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走向如何?我想談幾點看法。
經濟下行難以逆轉
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以此來推算,三季度GDP增速僅為9%。因此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四季度以及2009年走勢表示擔憂。
實際上,經濟下滑已經相當嚴重,根據早前公布的9月份用電量增速已經滑落至3%,1~9月用電量增速滑落至9.9%,按照經驗值,這個用電量水平對應的經濟增速應該至少在9%以下。
主要問題在於出口和投資貢獻下降,其中出口貢獻下降了0.9個點。
現在看來,經濟下行加劇正在進行中,很難判斷何時見底,因為未來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一旦發生,底可能是一個很長時期。
從金融動盪到全球總需求大幅下降,會存在一個滯後期,所以明年中期是一個很困難的時期。
四大因素影響通脹壓力
國內9月份CPI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PPI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PPI與CPI雙降之後,四季度及2009年的通脹形勢如何?
其實,CPI回落主要是翹尾因素大幅消失,PPI回落主要是國際商品市場近期大幅下跌。當前國內通脹壓力減輕,四季度通脹有望繼續回落,但2009年通脹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西方國家兜底式規模空前的救援計劃,始終是未來中長期內引發通貨膨脹的潛在源頭。就國內來看,幾個方面因素值得注意:
1、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會否震盪後返身向上。因為市場流動性疏緩後,資金是要找出路的,如果美國經濟沒有出現新的產業亮點的話,只可能有三個去向,消費信貸、新興市場和能源等資源市場。如此一來,商品市場反彈,從而對PPI產生新的推力。
2、財政能力的減弱將迫使政府放鬆價格管制,從而使積壓已久的通脹壓力釋放出來。
3、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後,製造品的供給層面將產生新的通脹壓力。
4、不得不採取的擴張性貨幣政策與擴張性財政政策將從貨幣供應層面推動物價上漲。
企業最大壓力是外需驟降
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2%,比上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增長11.4%。這一數據反映出了企業經營狀況的惡化加劇,增速回到個位數是大概率事件。
企業面臨四大壓力:匯率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需驟降。如果歐美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對於一個出口已經佔到GDP40%的國家,是致命的。
現在看來,三季度出口依然平穩,主要是上半年訂單延續,而1~9月美國金融危機還沒有從市場明顯擴散至實體經濟層面,美國經濟還維持2%的增長。但是9月份後期,雷曼事件後,感覺明顯不一樣了,市場與實體經濟的防火牆被沖垮,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將進入顯著衰退,溢出效應波及全球,中國出口很不樂觀。明年上半年有可能回落至個位數增長。
明年人民幣貶值可能性增加
截至2008年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2.92%。9月份外匯儲備增加214億美元,遠低於當月29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總的看來,7、8、9這三個月資本流入下降很厲害。金融海嘯過後,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撤離應該是一個趨勢,而且正在發生。
美國經濟去杠桿,消費信貸會大幅萎縮,與之對應的新興市場出口模式的經濟前景悲觀。同時,變賣資產大量資本撤離去回補母國金融機構的損失,滿足去杠桿的財務調整的要求也是重要因素。若趨勢延續下去,不排除中國外儲2009年中期後出現下降的月份。
事實上,2007年,中國經濟已經走到了一個既有經濟模式的盡頭,勞動生產率的進步已經出現明顯拐點。在中國新的模式出現以前,人民幣實際匯率的升值空間已經耗盡。
這一點,海外最清楚,新加坡1年期不可交割的人民幣匯率已經出現了明顯貼水。2009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得可能性在增加。
中國製造業很脆弱
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製造業影響有多大呢?
在我看來,這是災難性的。因為中國製造業都是大進大出的結構,資源和市場都捏在美歐的手裡。
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得承受原材料價格上升這種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而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又無法將成本壓力外移,因為全球製成品的定價權不在中國,盡管中國被冠以「世界工廠」或者「世界車間」。但現代製造業價值鏈的兩端都不在中國掌控,研發、原材料采購、品牌設計、銷售渠道管理、售後服務、零售壟斷巨頭等等高附加值領域都在美歐手裡。中國製造業只是拿訂單幹活,並不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
這樣的結構非常脆弱,資源和市場雙向一擠,必然是企業大量倒閉。
要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中國是否存在新的增長點支撐經濟呢?對於這個問題,要傷筋動骨的改革才能看到,也才能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
宏觀上看,主要是調節投資和消費的結構,通過加快資源性產品和要素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力度,通過加快居民、政府、企業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財富分配上的調整,堅定地轉向內需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微觀層面上,企業所謂轉型也好,升級也好,都不準確,並不是把我們勞動密集型趕走,內遷,這些都不能解決問題。中國製造業的問題是處於價值分配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任人宰割。
所以問題關鍵是做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只有向兩頭延伸,如原材料采購、研發、物流、倉儲、銷售網路、品牌等,才能創造出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從而也就達成了與宏觀目標的一致。
Ⅵ 為什麼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飽受質疑
我眼中的宋鴻兵
下面我來談談我得看法,首先我不是他的粉絲,但是我還是挺看好他的。我第一次聽到洪兵在看中央電視台新聞的時候,有一個節目要采訪宋鴻兵。那一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了,中央電視台采訪了他,就好像他預測了2007年底的美國次貸危機。在采訪中,他談到了他在房地美工作的經歷,並通過邏輯推理得出了美國次貸危機的結論。

總結
事實上,那些貪婪和投機的人應該受到公正的懲罰。宋鴻兵的第一集《股市狂飆》,我認為已經證明了他的投資態度。宋紅兵不是經濟學家,但他是一名金融藝人。為什麼他沒有腦子,卻嫉妒他呢?
Ⅶ 在宋鴻兵【貨幣戰爭】一書中所述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大約有50萬億美元靠譜嗎
不可能靠譜,他的計算方法沒考慮遺產稅、通脹等諸多貶值因素,其中遺產稅會讓巨額財富在在幾代之內降到普通家庭水平,貨幣戰爭是一本有濃重重商主義的陰謀論小說,不可作為歷史對照
Ⅷ 為什麼宋鴻兵說人民幣背書的是美元
胡扯,本國的貨幣一定以本國的東西為背書,怎麼可能以外幣或者其他本國沒有的也不生產的東西來背書?這個是基本的邏輯問題
Ⅸ 宋鴻兵是騙子嗎
宋鴻兵是《貨幣戰爭》的作者,書的第一版出版於2007年6月,往前推3個月,是貝爾斯通倒閉的時候,一本書從寫好到發售大概需要15至60天。在貝爾斯通之前有幾家小銀行倒閉,這個是次級債的前奏,很可能他是寫好了書,等著時機出版。一個人寫小說的速度大概是每天1000字,所以他至少需要300天的寫書時間。如果他是全職員工,他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我覺得他不是一個人,貨幣戰爭那本書不大可能是一個人在三年內寫完的,因為它比較厚(30萬字),資料太詳細,邏輯性太強,設計的史詩非常多。如果是胡編亂造,那也是非常有水準的。
言之無文,則行而不遠。暢銷書就是文,估計真本書會載入歷史的。他頭幾個月就賣了60萬本,很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