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模型
A. 數字貨幣量化怎麼做
數字信號處理領域,量化指將信號的連續取值(或者大量可能的離散取值)近似為有限多個(或較少的)離散值的過程。量化主要應用於從連續信號到數字信號的轉換中。連續信號經過采樣成為離散信號,離散信號經過量化即成為數字信號。注意離散信號通常情況下並不需要經過量化的過程,但可能在值域上並不離散,還是需要經過量化的過程 。信號的采樣和量化通常都是由ADC實現的。數字貨幣交易過程中的量化同樣的,韭庄通過大數據的連續取值轉化成數字信號再提供作為參考數據。
B. 數字貨幣中平台幣「絕對通縮」浪潮來臨,請問該如何做出選擇
我特別看好OKEx比特幣交易所的OKB,今年銷毀 70% 的數量可能帶來價格70%的漲幅,市場表現也較符合模型結果:2 月 10 日,OKEx 在宣布銷毀 70% OKB 外,還宣布 OKChain 上線和 OKDEX 開始內測的這兩大利好消息,OKB 當日上漲 36%,收報 5.37 美元,隨後幾日漲至最高 7.51 美元,漲幅高達 90%。
C. 數字貨幣量化交易靠譜嗎
看個人對量化的精確度要求了,大數據分析出來的東西,肯定是成功率是要一些的。數字貨幣現在做量化的還非常少,現在知道的好像就韭庄BCBOT是在做量化。可以先參考一下,在熊市,高頻交易肯定量化會靠譜一些。
D. 數字貨幣雙花 拜占庭將軍是什麼意思
拜占庭將軍問題在我看來是提出了一個錯誤模型。即錯誤節點可以做任意事情(不受protocol限制),比如不響應、發送錯誤信息、對不同節點發送不同決定、不同錯誤節點聯合起來干壞事等等。總之就是說,沒有節點會出現比這更嚴重的錯誤。
很顯然,拜占庭錯誤是overly pessimistic的模型,因為這種錯誤實際環境中比較少見。那麼為什麼要研究這個模型呢看其中最簡單的一個原因是,如果某個一致性演算法能夠保證在系統出現f個拜占庭錯誤時保持系統一致,那麼這個演算法也就能夠保證在出現f個任意其他錯誤的時候也保持系統一致。
錯誤模型有上限,肯定也就有一個下限(overly optimistic,沒有比它還要弱的模型)。這個下限就是『fail-stop』模型。這個模型的假設是:當一個節點出錯,這個節點會停止運行,並且其他所有節點都知道這個節點發生了錯誤。用同樣的邏輯,如果某個一致性演算法不能保證在系統出現f個錯誤的時候保持一致,那麼這個演算法也就沒法處理其他f個任意其他問題。
應用這些錯誤模型,可以對不同演算法進行比較,也可以對具體演算法的cost進行討論。
E. 數字貨幣里的UTXO什麼意思
UTXO的中文意思叫作:未花費的交易輸出。
UTXO是數字貨幣中的賬戶模型,這個模型和我們現在銀行的賬戶模型是不一樣的。
拿轉賬來說,現在的情況是:
我要給依依轉2000塊錢,我要從我的招商銀行卡裡面給她轉賬,我的卡裡面有5000 塊錢,轉給她2000塊錢以後,我的招商銀行賬戶就被扣除了2000塊錢,還剩下3000塊錢。
那麼如果是基於比特幣的UTXO,情況是這樣的:
我有5000比特幣,我給依依轉2000比特幣,2000比特幣消耗掉了對不對?注意!這2000不是從我這5000總數裡面扣除的,而是:我的比特幣總額會分成兩份(一份
2000,一份3000),這就是所謂「生成兩個新的UTXO」:依依收下2000比特幣,我自己收下3000比特幣,3000算是給我的找零。
轉賬成功以後,我給依依的2000比特幣目前已經使用過了,被消耗掉了,就不能再叫UTXO了,而找零給我的3000比特幣目前我還沒有使用,所以它還能稱作UTXO ,也就是未花費的交易輸出。那麼,如果我總共有5000比特幣,我全部轉給依依,那麼就只需要生成一個新的
UTXO給依依就可以了,不需要找零了。
基於UTXO,每筆交易出現,都要確認比特幣之前的情況,檢驗比特幣是不是存在於我的UTXO中,如果不存在,那麼系統就會拒絕你的交易行為。
這樣一來,每筆交易的輸入和輸出都是有關系的,可以通過UTXO不斷向前追溯,一直追溯到比特幣誕生的時候,也就是挖礦的源頭。
如果我想用同一筆UTXO發送給兩個人,那麼系統只確認先接受到的那一筆,一旦確認UTXO已經被消耗了,那麼你就不可以再把它轉給下一個人,這樣就避免了雙重支付的問題。
既然系統只確認先接受到的那一筆,那麼問題來了,系統怎麼知道誰先誰後呢?系統當然知道,因為系統有一個叫「時間戳」的東西。
F. 「雙Token幣模型」對於數字貨幣有什麼好處
好處就是資產股權Token和流通穩定Token,雙鏈雙Token架構。HNB為資產Token:作為整個HNB經濟體的股權證明,享有分紅/投票/交易權。HGS為流通Token:與法幣(美元)掛鉤作為交易的支付媒介,在經濟體中流通。HNB和HGS作為系統中原生資產以UTXO(未使用交易輸出)紀錄,其餘數字資產以賬戶余額的方式記錄。HNB和HGS以雙鏈形式通過跨鏈通訊來實現資產統一,生態共建者可建設側鏈與主鏈交互。
G. 央行的數字貨幣與比特幣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比特幣的自然本質是去中心化的,但是數字貨幣央行必須遵守集中化的管理模型。與比特幣相比,央行的數字貨幣具有更高的「貨幣」價值,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很大,央行的數字貨幣保證了日常生活中的支付功能,自2014年以來,數字貨幣保持相對穩定。自從年初以來,央行一直積極進行數字貨幣的研究和開發,包括有關專利的積極申請。
從發行數字貨幣央行開始,它使用兩級操作系統央行,該系統首先將數字貨幣轉換為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然後再將其轉換為公眾。 穆 長春說這種雙傳輸系統適合中國的國情。不僅可以利用現有資源來調動商業銀行的熱情,而且還可以毫無問題地提高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
H. 有懂金融 數字貨幣的嗎 求大神帶
在國內,真正懂數字貨幣的人是非常少的,大部分人都只是一知半解。進入數字貨幣圈是不需要有人帶的,自己去學就行了,只有自己經歷的才是最真實的。在數字貨幣圈需要老師帶的多為傳消幣。
在國內知名的數字貨幣有比特幣、普銀、萊特幣、以太坊經典等等。
I. 如何辯別真正的區塊鏈數字貨幣
某個數字貨幣是否是一個有價值的幣種,在目前基本屬於「天使輪」階段而言,判定標准有三個,一是團隊,二是經濟模型,三是行業需求。
團隊的隨機性太大,在此不進行討論。本文首先對數字貨幣的經濟模型進行一個詳盡地分析,在隨後的文章中,筆者會根據不同行業對部分數字貨幣進行剖析。
嚴格來講,本文所涉及的經濟模型,並不完全等同於經濟學中所述概念。特指在數字貨幣中,貨幣的共識機制與激勵機制。
一、共識機制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各個節點達成一致的策略和方法,應根據系統類型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靈活選取。
常用的共識機制主要有PoW、PoS、DPoS、PBFT(及其變種)等。另外,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不同應用場景,以及各種共識機制的特性,本文按照以下維度來評價各種共識機制的技術水平:
a) 合規監管:是否支持超級許可權節點對全網節點、數據進行監管;
b) 性能效率:交易達成共識被確認的效率;
c) 資源消耗:共識過程中耗費的CPU、網路輸入輸出、存儲等計算機資源;
d) 容錯性:防攻擊、防欺詐的能力。
1 行業背景
尋找行業痛點:資產管理需要專業的團隊與知識,然而現在大多數數字貨幣投資者並不具備;數字貨幣市場行情波動巨大,在行情下挫中,投資者無法對資產進行保值。
2 自身優勢
在股票、期貨市場深耕多年,有成熟、高素質資產管理團隊;AI大數據團隊技術實力強勁。
3 市場調研
進行市場調研之後,預估未來5年內,資產管理的市值約為10億美元。
4 數字貨幣總量
在考慮預期資產管理市值、開發周期與難度後,考慮發行基於以太坊ERC20數字貨幣XT,數量20億枚,永不增發。
5 分配方式
早期投資人持有10%,團隊持有20%,商務運營10%,社區建設10%,投資者持有50%。
6 數字貨幣釋放/回購機制
釋放機制分為三類:
第一類:商務運營持幣部分為全部解鎖,用途限定為商務及運營活動;
第二類:社區建設部分的釋放機制為,社區成員發布獨家資訊、合作平台發布獨家項目進展等行為,根據參與ID數,釋放相應比例XT(發布者與參與者各獲得50%),直至全部釋放完成(釋放完成之後,後續獎勵來源於平台利潤池);
第三類:投資者持主流數字貨幣,在平台中進行資產管理,根據兌換比例,釋放一定數量的XT,早期投資人與團隊持有部分同步,按比例解鎖;
回購機制為:所得利潤(以XT計)的50%返還給持幣者;剩餘進入平台利潤池中,按月對利潤池中的50%的XT進行銷毀,直至XT總量為10億枚;其餘作為平台生態建設基金;
7 數字貨幣權益
利潤分成:持有XT,是為平台用戶,可以享受平台利潤50%的分成;
平台治理:參與平台活動享受XT獎勵、其他項目方的空投活動;
功能定製:可基於平台AI大數據,投資者可購買針對個人交易策略進行優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