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經典評論數字貨幣
㈠ 怎樣瀏覽被屏蔽的華爾街日報
可以打開,並且可以發表任何評論,在華爾街日報首頁上方,有個「繁體」,點擊一下,將簡體版改為繁體版瀏覽,這樣就可以看任何新聞及發表任何評論。快試一下吧,我也是研究好久才發現的。
大約3年之前,來自《華爾街日報》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名人完全無視比特幣和數字貨幣領域的存在。而如今,比特幣區塊鏈等技術帶來的創新和金融發展都讓人無法忽視其重要地位。
《華爾街日報》近日與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金融高管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進行了20分鍾的采訪,主要討論了影響目前經濟世界的幾大要素。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Lagarde還提到了數字貨幣領域的安全性:
至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我們目前正處於正確的時間,可以見證重大發展。看他們如何顛覆各行各業,如何保護交易保密性,如何成立社區。
她還表示:
目前,數字貨幣領域的發展不夠系統,也不足以構成威脅,而且並不能確保百分百的安全。但監管部門和管理者應該多多留意這一行業,因為它很容易成為非法交易的渠道。我們並不願意看到這些工具出現在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非法活動中。
重要的是,比特幣和其相關技術正在慢慢地改變一些精英人士的看法,比如說Lagarde。原本她完全可以對數字貨幣產生的影響不屑一顧,但她還是選擇支持這一概念,並且認為這些技術會成為主流金融生活的一部分。或許兩到三年之前,她的想法會與現在完全相反。這也證明了比特幣及其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些技術終會被主流接受。
就像甘地所說的一樣:
他們先是無視你,再來是嘲笑你,接著他們與你戰斗,最後你贏了。
(作者:OKCoin幣行。版權聲明:轉載需聯系微信公號「OKCoin比特幣」獲取授權。)
㈢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為什麼打不開
2011年中央決定整治教育傳媒後就陸續有外國的網站被封了,沒注意到嗎?
㈣ 2014年華爾街日報報道的外匯傳奇人物
真的,總是在知道裡面看到這樣的人,忍了好久了~~~你說你要是問了問題大家沒能力幫你回答也就算了;再其次要是回答出來了你不評論也忍忍接受了,畢竟誰也不是奔著那點可憐的網路經驗來回答問題的,更多的人在這里想要得到的是幫助到別人自己所能得到的成就感;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這樣的——沒頭沒腦扔出一句就走了,我想請問你知道「問題」的概念是什麼么?你這么說一句算是個「問題」么,問題說不清楚你是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答復呢?難道讓大家去猜測你的意思么?真的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怎麼想的。。。
算了不說了,只是看到太多次了不吐不快,如果大家看到我這段覺得堵心就繞道當沒看到好了,不給你們添堵了~~~
㈤ 貨幣政策為什麼將不再寬,對中國經濟有什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天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貨幣政策經過多年QE,全球已到達周期尾部,意味著貨幣政策將不再寬松。他還就再通脹、結構性改革等問題作了評論,華爾街見聞綜合財新、騰訊財經、證券時報等媒體,將周小川講話要點整理如下:
判斷再通脹為時尚早
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曲折,各國復甦速度不一致,貨幣政策也不是完全協調一致的。中國2010年開始回歸謹慎貨幣政策。
認真去考慮何時、如何離開貨幣政策寬松周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判斷再通脹為時尚早。收緊貨幣政策是漸進的過程。
樓市泡沫不是貨幣政策的預期後果
不能說貨幣寬松政策造成通脹和資產泡沫,這其實是不預期的後果;經驗表明,當貨幣政策寬松的話,很可能會導致更高的通貨膨脹,或者導致某些資產泡沫,金融市場或者房地產市場,或者其他資產泡沫,但人們還是需要做取捨,還是要關注康復、經濟復甦這一面。
中國不會「直升機撒錢」
中國政府不會依賴於「直升機撒錢」式刺激措施。中國央行有諸如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等非常嚴肅的經濟解決方案;為經濟復甦,政府應著力修復資產負債表和財政狀況,強調結構性改革;如果大家都持有現金的話,負利率就沒有效果了,隨著數字貨幣普及,現金使用率大幅度下降,「在極端通縮的情況下,也許負利率比直升機撒錢更有用」。
中國投資者應獲得他國更好對待
中國開放舉措取決於各部門,但是中國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可以做的是更大程度地開放金融業。這方面已有不少准備工作,但在有些情況下,也取決於談判進程和策略,中國可能希望換來一些民企對海外高科技行業的准入;同時需要等待美國政府明確雙邊談判立場。中國也與歐洲、東盟等方保持自貿談判溝通。
財政政策有助於結構性改革
他還認為,財政政策對結構性調整非常有幫助。一些省份債務沉重,一些仍然有財政刺激空間。調結構要靠財政政策,建議調整央地財權關系。
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例不是很高;需要去調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調整財權、事權以及調整地方財政政策的限度。
貨幣政策同樣有助於結構性改革
英國央行有「融資換貸款」(FLS),中國央行也也創設了一些貨幣政策工具。中國央行引導資金進入「三農」和小微企業,但最終效果還要拭目以待。
剛剛,周小川一聲炸雷會刺激中國經濟哪些巨變?
如此下去前景堪憂,2013年後果嚴重的「錢荒」局面或將重現。
面對威脅中國金融系統穩定和長遠經濟發展的高杠桿投機,中國政府加以控制的決心沒有動搖,中國貨幣市場的焦慮情緒也因此揮之不去。
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於3月23日-26日在海南博鰲舉辦,主題為「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出席並發言。他提出,經過多年的量化寬松後,我們已經到達了這次周期的尾部,貨幣政策不再是寬松的了。
周小川今日提出,在經過多年的量化寬松後,我們已經到達了這次周期的尾部。貨幣政策不再是寬松的了。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在不同國家以不同速度在進行,不同國家的表現截然不同。全球市場並不是完全協調一致,貨幣政策也不是完全協調一致。
以中國來說。過去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9月底,採取了適度擴張的貨幣政策。2010年底,國務院決定,回到謹慎的貨幣政策。
此外,周小川還說:財政政策對結構性調整非常有幫助;各國復甦速度不一致,貨幣政策也不是完全協調一致的。認真去考慮何時如何離開貨幣政策寬松周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判斷再通脹為時尚早;收緊貨幣政策是漸進的過程。
稍早些,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4日報道,在本周前三天連續凈投放之後,中國央行23日、24日連續兩天暫停向貨幣市場注入現金,使資金拆借雙方都陷入緊張不安的狀態。受此影響,短期資金利率繼續在兩年多來的高點附近徘徊,這也凸顯出中國政府決心減少經濟對廉價信貸和龐大債務的病態依賴。
渣打集團駐香港經濟學家丁爽說,這是中國央行的未雨綢繆之舉,等於明確告訴市場情況不會如其所願。
中國央行24日繼續在貨幣市場收緊銀根,通過每日流動性操作凈回籠300億元人民幣。20日到22日中國央行凈投放1100億元以滿足季節性現金需求,然後於23日擰緊了貨幣閥門,結束了這一主要具有象徵意義的操作。
本周一輪小規模的資金緊張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沖擊,銀行和其他一些金融機構爭相持有現金以便支付稅款,同時提高了撥備以滿足資本監管要求。21日,幾家小型農村貸款機構遭遇貸款違約的消息令緊張情緒進一步演變為恐慌,使七天期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升至26個月高點5.01%。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4日刊登題為《NCD發行成本飆升
中國銀行業「錢荒」隱憂再現》的文章稱,中國金融系統正受到一個新問題的困擾,那就是可轉讓定期存單(NCD)的大量使用。
NCD是類似債券的貸款。中資銀行對NCD的使用呈爆炸式增長,這對中國政府降低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債務依賴的決心構成考驗。
為遏制債務融資引發的資產泡沫,中國政府上調了一系列關鍵短期利率,受此影響,NCD的成本也快速上升,並使銀行業暴露於投資虧損和突現融資壓力的風險之下。中國政府自1月底以來已兩度上調短期利率。
如此下去前景堪憂,2013年後果嚴重的「錢荒」局面或將重現。
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NCD的風險很高,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在整個金融系統內引發流動性危機。
NCD最初有吸引力是因為成本低、不要求抵押,但自去年10月以來,發行AA評級的3個月期NCD的平均成本已從2.90%漲至4.72%。
劉東亮表示,如果NCD的發行成本進一步上漲,超過投資回報,那就只能選擇拋售債券,而這會給本已脆弱的債券市場帶來更大壓力。
另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24日報道,由於旨在抑制影子銀行的新措施促使大銀行儲蓄資金,中國金融體系本周遭遇現金流緊張,這凸顯出政府降低債務的舉措存在出現意外後果的風險。
報道稱,銀行日益依賴動盪的短期資金進行放貸和其他投資,而非依賴客戶儲蓄,分析人士已對這種做法的風險提出警告。
收緊流動性使得七天期回購利率21日達到了三年來的最高點。
據當地媒體報道稱,21日一些小型農村銀行貨幣市場貸款出現了違約,促使央行向它們提供應急資金。央行注入的資金緩解了問題,但是七天期回購利率23日依然達到5.4%。
中信證券一名分析師說:「實際流動性是足夠的,問題在於預期。市場為此感到緊張。每個人都在問自己『會不會有沒看到的問題』或者『會不會有某種懲罰措施迫使機構拋售資產』。然後銀行變得謹慎,停止放貸。」
綜上所述,中國官方希望能把一二線城市和樓市裡的大量熱錢,有目的性的趕往股市和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是當前的基本態度。
周小川最近說了哪些話?BWCHINESE總結了10件事,句句震撼。
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全面發聲,連說10件大事,對中國經濟、住房、利率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於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結構和質量正在改善,經濟基本面依然強勁,中國的高儲蓄率將轉化為投資。
關於貨幣政策
●中國仍有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和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中國仍然保持高貿易順差和低通脹,人民幣不具備長期貶值空間。
關於財政政策
●中國繼續實施穩健的宏觀政策,中國財政政策更加積極,赤字增加。
關於住房
●個人住房加杠桿的邏輯是對的,住房貸款應有大力發展的階段。我國個人住房貸款在銀行總貸款中的比重偏低,很多國家占總貸款比例為40-50%,中國大概在百分之十幾左右,銀行也覺得個人住房貸款相對比較安全。
關於利率
●利率政策要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利率信號要清晰。要逐漸建立利率走廊,目前正在建立之中。中國反對利用競爭性貨幣貶值來提振出口。
關於債務
●中國政府高度關注債務問題。債務比GDP目前比例偏高且繼續增長,需保持高度警惕。
關於股本市場
●中國有強烈的願望讓股本市場有很好的發展。中國股本融資市場還不夠成熟,雖有強烈發展願望,但是不能拔苗助長。
關於金融監管
●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執行並不一定要求監管體制改革。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在危機中也會表現出令人不滿意的地方。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有做出調整的壓力,目前正在研究之中。要防止系統性重要金融機構對全球各市場的風險傳導。
關於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儲備會保持在合理適度水平。人民幣匯率的市場短期波動將向經濟基本面回歸。
關於G20
●全球經濟復甦依然緩慢且不平衡,G20將討論全球經濟和政策考量,將加強協調以促進全球復甦。
㈥ 韓國數字貨幣交易所破產真的有內情嗎
韓國懷疑,最近宣布破產的一家交易平台可能是朝鮮借數字貨幣「撈金」的犧牲品。《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者消息稱,由韓國的執法機關和國家網路安全機構帶頭,韓方調查員正在調查,本國數字貨幣交易平台Youbit本周宣布申請破產是否可能與朝鮮有關。
不過本周二Youbit宣布破產後,比特幣當天明顯下行。在美國證監會暫停一家數字貨幣業務公司股票交易後,比特幣一小時內跌近1000美元,日內一度跌10%,創比特幣期貨上市前夕以來最大跌幅。
㈦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乃道瓊斯公司所辦,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