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數字貨幣
⑴ 比特幣是金融行業的烏托邦嗎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一根根上下都沒有邊界的「蠟燭圖」上,比特幣正在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節奏,這會是它滅亡的前奏嗎?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在一根根上下都沒有邊界的「蠟燭圖」上,比特幣正在呈現出一種近乎「瘋狂」的節奏,這會是它滅亡的前奏嗎?
「瘋狂」到底是好還是壞呢?在哲學家的眼裡,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否則也不用將其與「滅亡」聯系在一起,但在沉醉於互聯網世界裡的人們看來,「瘋狂」卻是毀滅舊世界的通途。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人們就一直幻想著能夠找到一種能夠超越國家差異、地理限制與文化障礙的生活方式,即哲人眼裡的「烏托邦」,但在草根看來卻是「極樂園」。而一種自由、保值、開放而又去中心化的虛擬貨幣,則是連接現實世界的最後一級階梯。
當電子郵件超越傳統的地理限制實現了信息的自由流動,Facebook創建了網路地球村……網路信奉者認為,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打通,實現一個真實世界的「極樂園」已經近在咫尺。然而,就是這個「極樂園」即將徹底融入現實世界之時,它的一個重要載體——貨幣,遇到了來自現實社會的否定。
在現實世界的貨幣發行者看來,像比特幣這種毫無價值支撐的虛擬產品,是根本不能成為貨幣流通的,因為它缺少作為貨幣的一個最基礎條件——信用。有人說,網路虛擬貨幣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價值的「數字鬱金香」,它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供人們體驗從「極樂園」到「失樂園」的心理摧殘。甚至有陰謀論者認為,比特幣的創始者中本聰,都很有可能不是一個真實的人,而是一個創造比特幣而又從中牟利的神秘組織。
從中國大媽到格林斯潘,不管你願不願意看到,這個世界已經到處充滿了比特幣稀里嘩啦的聲音,盡管這種聲音並非來自真實貨幣在口袋裡的摩擦,而是來自於鍵盤的敲擊與嘴唇間的震顫。也許有一天,比特幣的擁躉真的會體驗到「失樂園」的痛苦,但不管怎麼說,我們依然有理由對比特幣的未來持敬畏之心,因為現實世界的貨幣運行法則著實是讓人傷透了心。
截止到目前,比特幣仍舊堅挺的活著,已經經歷了近八年的風風雨雨。萊特幣、瑞泰幣、微盟幣、狗狗幣也在不斷的助推比特幣的前進。
⑵ 為啥比特幣不能成貨幣
比特幣數目太小,沒有辦法在社會大規模流通。而且它的存在並不是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而是以比特幣玩家之間的信任為基礎,那麼這種「貨幣」的信用度相對來講就非常低了。
再者,比特幣數目小,而且過於集中在幾個大玩家手裡,導致它的價格十分不穩定。這就基本上不能稱之為貨幣。因為作為通用貨幣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價格穩定,否則經濟秩序就會崩潰。
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比特幣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yw/pl/201401/t20140107_47595.html
從7年前第一枚比特幣誕生至今,比特幣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不少爭議。各方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於比特幣該如何定性,它能不能成為貨幣乃至未來成為國際貨幣。
2013年,比特幣在我國備受熱捧,不僅價格飆漲,更被有些分析評價為是「對現行貨幣體系的不小的挑戰」。2013年12月初,人民銀行聯合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指出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隨後,比特幣價格應聲下跌。
新年伊始,1月4日,馬來西亞國家銀行在其網站上宣布不承認比特幣為合法貨幣,還促請民眾對其存有的風險保持警惕。事實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泰國、印尼和挪威等國家也陸續針對比特幣交易活動表明立場,皆不承認比特幣成為市場流通的貨幣。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今年1月,全球首款比特幣ATMRobocoin進入香港和台灣市場。相關公司還計劃在歐洲、加拿大和美國的更多地區推出比特幣ATM。
一方面是相關監管當局的「表明立場」,另一方面是比特幣全球布局的高歌猛進,比特幣到底該如何定性,其未來發展勢頭如何,再次引來各方關注。
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以個人名義發表署名為《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以比特幣為例》的文章,強調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也難以成為貨幣。
他認為,比特幣缺乏國家信用支撐,難以作為本位幣履行商品交換媒介職能。現代信用貨幣(紙幣)代表的是國家信用,實際上代表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只要國家機器正常運轉,國家法律的強制力就能賦予公眾對本位貨幣的信任。而比特幣不僅自身沒有價值,也沒有國家信用支撐,沒有全社會商品生產和交易作為保證,因而不具有貨幣的價值基礎。此外,比特幣沒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流通范圍有限且不穩定。比特幣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很難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
其次,比特幣數量規模設定了上限,難以適應現代經濟發展需要。他認為,比特幣有限的數量與不斷擴大的社會生產和商品流通之間存在矛盾,若成為本位幣,必然導致通貨緊縮,抑制經濟發展。數量的有限性也使得比特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交換媒介。
第三,比特幣缺少中央調節機制,與現代信用貨幣體系不相適應。盛松成認為,比特幣沒有集中發行方,容易被過度炒作,導致價格波動過大,無法成為計價貨幣和流通手段,需要換算成本位幣才能支付;比特幣也不受貨幣當局控制,難以發揮經濟調節手段的作用。
在文章結尾部分,盛松成還明確表示,貨幣與經濟運行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不是純粹的技術產物。只要現代經濟社會組織形態不發生根本性變化,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就將存在,比特幣以及其他虛擬貨幣就成不了一國的本位幣,從而也成不了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過是技術至上主義和絕對自由主義者的烏托邦而已」。
而對於比特幣的興盛及其意義,盛松成解釋為,「比特幣的出現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們對信用貨幣條件下通貨膨脹的憂慮。各國央行應該加強流動性管理,合理調控貨幣供應,保持物價基本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撰稿期間,本報記者就比特幣相關問題再次連線盛松成。他在采訪中再次強調:「比特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只能是本位幣。」
盛松成表示,「從貨幣學說史來看,比特幣並不是新鮮事兒,它的本質是貨幣發行的私有化或貨幣的非國家化,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哈耶克很多年前就提出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費里德曼也有過類似的建議。但他們的意見只是一種理論分析工具,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很難操作,而且現代經濟越來越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次金融危機及其應對就是很好的證明。貨幣是國家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現代國家和政府賴以存在的基礎,又怎能私有化?所以我使用了『烏托邦』這樣的詞彙。」 「在我看來,技術取代不了國家屬性。任何數字貨幣只能是本位幣的實現形式。所以,電子貨幣會發展,虛擬貨幣是烏托邦。」盛松成表示,「只要現代國家存在,虛擬貨幣就成不了貨幣。很多人忽略了貨幣背後的國家屬性和社會屬性,還以為貨幣只是個自然體。」
對於比特幣未來的發展前景,一位接受采訪的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表示:「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這方面還是存在很大發展空間的。目前鑒於比特幣對各國央行貨幣政策尚未產生什麼影響,而且從發行技術上看,它似乎還具啟示意義,所以不少央行對此持觀望態度。」
但至於比特幣未來能否擔綱貨幣重任、甚至國際貨幣,該分析人士表示「並不看好」。他表示,「即使有國家想把比特幣作為世界結算貨幣,但它是在私人手裡,價格又劇烈波動,成得了國際貨幣嗎?而且其成為國際貨幣的重要前提是,各國當局皆承認它的貨幣屬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盛松成也表示,「比特幣不具有價值基礎;價格劇烈波動;缺少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這是比特幣成不了世界貨幣的三個基本原因。」
⑶ "烏托邦式"是什麼意思
烏托邦的釋義: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Thomas More)所著書名的簡稱。
烏托邦
[ wū tuō bāng ]
詳細解釋
理想中最美好的國家。本為 英國 空想社會主義者 莫爾 (ThomasMore)所著書名。書里描寫了他所想像的沒有階級的幸福社會。後泛指不能實現的空想境界。
胡適 《井田辨·答廖仲愷胡漢民先生的信》:「《周禮》一書,我起初只承認他是戰國末年的一部大烏托邦。」
拓展資料
造句
1) 烏托邦主義者是迷了路的詩人。
2) 今天,我們苦於缺少烏托邦的設想。
3)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容忍的烏托邦。
4) 受到烏托邦聲音的迷惑,他們拚命擠進天堂的大門,但當大門在深厚砰然關上時,他們都發現自己是在地獄里。這樣的時刻使我感到,歷史總是喜歡開懷大笑的。
5) 等到海枯石爛,烏托邦的理想社會也不可能出現。
⑷ 馬斯克發文支持比特幣,對於比特幣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對比特幣的看法是極大風險性的投資。曾有學者指出比特幣每隔四年減半,這是中本聰最初就設計好的,而且中本聰還設計好了比特幣的總量,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通貨膨脹。但是也正是由於區塊鏈的比特幣獎勵每四年減半,因此在2016年,比特幣的價格大跌後,又迅速回暖,到達高峰,因此,可以說中本聰的這種設計其實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比特幣的價值不會下降得太厲害。比特幣從2017年開始進入了一個瘋狂狀態,一枚比特幣價格一度上漲到2萬多美元,引起了眾多投機者的蜂擁而入。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在17年底進入一個下跌的振盪期,一度下跌到5千美元左右,春節後又上漲到了一萬多美元,可以看到每當比特幣價格下跌時,總會有很多資金進入,助推價格上漲,後邊總會看到操盤者的影子。
比特幣最近為什麼會這么火!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一、是出現了很多暴富神話
比如瑞波幣的創始人現在成了區塊鏈首富,有人靠比特幣短時間內身價上億,再加上寶二爺這樣的人,到處現身說法,從賣牛肉的,到可以有資金購買限量版的勞斯萊斯幻影,其造富神話,令很多人嚮往。
四、比特幣區塊鏈的稱號
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號稱可以取代一切中心化的組織,顯然是一種烏托邦的情節,但烏托邦往往是美好的,雖然不能實現,卻人人嚮往。
個人認為比特幣其實就是披著區塊鏈外衣的一個數據邏輯,它的存在基礎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出現一點問題,將會血本無歸,所以幣市風險太大,想進入幣市,一定要謹慎。
⑸ 十日大跌26% !比特幣「泡沫」危機來臨了嗎
是的,因為比特幣大跌,造成了經濟的嚴重下滑,而且和一些商人的利益也掛鉤,我也肯定是危機來了。
⑹ 為什麼說比特幣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泡沫
投機價值
但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的最大區別在於,比特幣是唯一具有投機價值的虛擬貨幣。除此以外,由於比特幣不依賴於任何母公司,它對網路上的無政府自由主義者的吸引力其他任何一種虛擬貨幣都不能比擬。比特幣對科技烏托邦主義者所展現出的閃耀希望,正如黃金之於格倫•貝克 。這是一種神聖的資源,而且沒有任何政府或企業能夠控制這種資源。
。
造成比特幣價格的攀升最直接的一次刺激當然要數塞普勒斯事件。當地政府在歐盟的巨大壓力下,起初計劃從所有銀行賬戶中——包括已投保的賬戶——徵收至少6.75%。這一計劃未能實施,但現在塞普勒斯最大兩家銀行的已投保儲戶已經免不了要損失大部分財產。這一事件嚴峻地表明了銀行儲蓄的危險性。
⑺ 烏托邦主義為什麼可怕
烏托邦理想與它指導的社會實踐總是南轅北轍,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一理想是建立在對人性的誤解之上的。
學習,是指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習分為狹義與廣義兩種:
狹義:通過閱讀、聽講、研究、觀察、理解、探索、實驗、實踐等手段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是一種使個體可以得到持續變化(知識和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與價值的改善和升華)的行為方式。例如通過學校教育獲得知識的過程。
廣義:是人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獲得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為方式。
社會上總會出現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一些人嘴上埋怨著老闆對他不好,工資待遇太低什麼的,卻忽略了自己本身就是懶懶散散,毫無價值。
自古以來,人們就會說著「因果循環」,這話真不假,你種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這就是不好好學習釀成的後果,那麼學習有什麼重要性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樣水平的人,就會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更會漸漸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交到同水平的朋友,自己個人能力越高,自然朋友質量也越高。
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習越好,自身修養也會隨著其提升。同樣都是有錢人,暴發戶擺弄錢財只會讓人覺得俗,而真正有知識的人,氣質就會很不一樣。
高端大氣的公司以及產品是萬萬離不了知識的,只有在知識上不輸給別人,才可以在別的地方不輸別人。
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家長什麼樣孩子很大幾率會變成什麼樣。只有將自己的水平提升,才會教育出更好的孩子。而不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
因為有文化的父母會給孩子帶去更多的在成長方面的的幫助,而如果孩子有一個有文化的父母,通常會在未來的道路上,生活得更好,更順暢。
學習是非常的重要,學習的好壞最終決定朋友的質量、自身修養和後代教育等方面,所以平時在學習中要努力。
⑻ 每一次比特幣的暴漲暴跌,都有什麼影響
短短十日內,比特幣已現兩次崩盤式行情。每一次比特幣的暴漲暴跌,都加劇了投機客的風險。4月23日,比特幣第二次暴跌下,單日內就有超50萬人爆倉,超200億元資金灰飛煙滅。
「比特幣開啟的是連環殺。」一位業內人士談道,按照比特幣的波動,除非完全無杠桿,基本上加杠桿的人資產都會被打爆,不管是空頭還是多頭,抵押物不足一律會被強平。
熱度高漲的比特幣,近期也引發多方發聲。4月25日,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便在星火數科十二周年盛典暨理財師峰會上直言道,比特幣是烏托邦,目前已進入「自娛自樂」的泡沫最後階段。
「比特幣是否進入最後階段,尚不得而知,但比特幣確實在自娛自樂,未來投資比特幣起碼面臨兩大風險,一是足夠強勢的數字貨幣出現,將顛覆比特幣的游戲規則;二是監管口徑的規則變化,將深度影響其市場發展。」李全評價道。
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比特幣的監管
比特幣暴跌的同時,一場關於虛擬貨幣的強監管風暴也正襲來。
近幾日,銀保監會、央行密集發聲,分別對虛擬貨幣加強風險提示,其中,銀保監會強調將密切關注打著區塊鏈、虛擬貨幣以及解債服務等旗號的新型風險,央行也稱將針對利用虛擬貨幣、區塊鏈技術逃避溯源等新手法、新問題,針對性加強風險防範處置。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青年報—十日大跌26% 比特幣泡沫要破?
⑼ 什麼是比特幣,然後有人說是虛擬幣,而且有限,我想問下,為什麼會有人去挖,為什麼會挖到,
起
在2008年11月1日,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個隱蔽的密碼學討論組上發布了一篇研究論文,這篇論文描述了他對一種新的數字貨幣的設計,名叫比特幣(bitcoin)。他在網上留下的個人資料很少,幾乎沒有人聽說過他。雖然中本聰本身可能個是一個迷,但是他的設計解決了幾十年來密碼破譯界的大難題。這種數字貨幣方便而且難以追蹤,脫離了政府和銀行的掌控,這樣的理念一直是互聯網有史以來的熱門話題。
比特幣利用公開分布總賬的方法廢除了第三方管理,中本聰將其稱之為「區塊鏈」(block
chain)。用戶樂於奉獻自己電腦的CPU力量,運行一款特殊的軟體進行「挖礦」,並形成一個網路來共同維持區塊鏈。
tips 1:比特幣怎樣製造?
比特幣經濟是由用戶的電腦組成的網路構成的。自動調整的演算法每10分鍾向網路中釋放50個比特幣,並逐步減半,直到2140年。這種自動化的增長速度是為了確保貨幣供給進行規律的增長,這便不需要第三方的干涉,例如可能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的中央銀行。
tips 2:比特幣怎樣挖掘?
為了防止詐騙,比特幣軟體保有包括每筆交易的匿名公共總賬。一些比特幣使用者通過破解密碼難題來驗證交易,每個問題的第一個解決者將得到50個新比特幣。比特幣可以存儲在一個虛擬場所里,是來自連在雲端的集中服務的台式電腦里的「錢包」中。
tips3:比特幣怎樣使用?
一旦用戶將比特幣程序下載到他們的機器里,使用這種貨幣就像發郵件一樣容易。認可它的商人范圍還很小,但是一直在擴大,並在取款機上尋找比特幣標志的蹤跡。那些使用比特幣的企業家正在努力讓比特幣交易變得更加容易,為從指定服務計劃機器到貝寶支付平台選擇做好一切。
中本聰的論文在2008年發布的時候,人們對政府和銀行管理經濟和貨幣供給的能力的信任度降到最低點。而在中本聰巧妙的演算法里,比特幣無需得到搞垮經濟的政治家和金融家的認可。不僅比特幣的公共總賬看上去能防止欺詐,而且數字貨幣的預定發放模式保持比特幣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增長,這防避免了了惡性通貨膨脹的發生。
中本聰對自己的信息透露的很少,話題只限於自己源代碼方面的技術討論。2010年12月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提倡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捐款後,通常是簡練而且公事公辦的中本聰表現出不尋常的激動,他在比特幣論壇里發了一個帖子,寫道:「不,不要讓它進來,項目需要逐漸的成長,最終得以鞏固。我呼籲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小產物。你們不能一味的想要更多的零花錢,這種慾望可能會毀掉眼下我們的成果。」
後來,中本聰令人意外的消失了。比特幣使用者們疑惑為什麼中本聰離開了他們。但可能從那時起,他的設計才開始了自己的生命。
2009年和2010年初,比特幣在市場上一文不值。自2010年4月開始交易的頭半年,比特幣市值不到14美分。後來,在2010年的夏天,比特幣受到虛擬市場的牽引,供不應求,網上交易市場的價格開始變動。在2011年1月,在87美分的基礎上突破1美元,達到了1.06美元。
到了春天,《福布斯》雜志上刊登關於這個新的「神秘貨幣」的報道,比特幣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催化,開始了爆發性上漲。從四月初到五月末,比特幣的現行匯率從86美分上升到8.89美元。6月1日,Gawker發表文章寫道比特幣很受網上的毒品交易者歡迎,並且在一周之內翻了不止三倍,猛增到27美元。所有流通的比特幣的市場總價已經達到了1.3億。
轉
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中,預示著一種不祥。現實中的錢幣出現了危機,這樣戲劇性的價格飆升使人們將比特幣視作可以投機的商品。與此同時,媒體的關注正是當初中本聰所擔憂的過火。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
(Charles
Schumer)召開新聞發布會,呼籲緝毒局和司法部門關閉這條「絲綢之路」,他把這稱為「我所見過的最無恥的網上毒品販賣通道」,並且認為比特幣是「在線模式的洗錢機」。
然而,即便是最純粹的技術也需要在不純的世界裡生存。代碼和比特幣的理念可能沒有受到影響,但是比特幣本身是分散的信息,需要被儲存起來。通常,比特幣是在用戶桌面的數字錢包里儲存,並且當比特幣價格很低,容易挖到,而且只有一些技術工程師使用時,是完全足夠的。但是一旦他們開始變得有價值,一個電腦就不夠了。一些用戶想盡各種辦法來儲存他們的比特幣。大多數人會把現金存進銀行,但是對於這種新貨幣,一種原始的,沒有調節的金融服務行業開始興起。一些不可信任的網路「錢包服務」承諾保障客戶的數字財產安全。交易所允許任何人把比特幣兌換成美元或者其它貨幣。使用者開始盲目將日益增多的的比特幣委託給第三方。激進的自由主義者認為這些第三方比聯邦保險機構更加安全,但它們中的大部分甚至不知道是誰開的。
果然,隨著價格提升,一些事件的發生開始讓bitcoiners不安。在六月中旬,自稱是Allinvain的人稱價值超過50萬美元的25000個比特幣從他的電腦里被盜。一周後,一個黑客入侵了一個位於東京的交易站點Mt.
Gox,這個站點佔到所有比特幣交易中的90%。黑客攻入Mt.Gox的系統後開始大肆拋售比特幣,將兌換率拉低至0,以便能更多地提現其他人的比特幣。
比特幣在各時期的價值
這件事發生以後,比特幣價格直降,並且再也沒有超過17美元。這起事故動搖了人們的信心,並且引發一連串負面報道。
在公眾的眼裡,比特幣在一夜之間從貨幣的明日之星瞬間淪落成反烏托邦的笑話。電子前沿基金會悄然停止接受比特幣捐款。非技術領域的新手以為它易於使用,但失望地發現存儲、持有和花費比特幣需要付出很多額外的努力。隨著媒體從極度關注到懷疑否定的態度轉變,這些曾令人興奮的關注也成為了憤恨的來源。
更多的災難接踵而至。波蘭的Bitomat是第三大交易所,它發現自己意外重寫了整個錢包。有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了針對比特幣用戶的擴散病毒:有些被設計成偷取現有的比特幣,另一些控制其他人的電腦來挖礦。到了夏天,最古老的比特幣錢包服務MyBitcoin停止回復電子郵件。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成員傑夫·加吉克(Jeff
Garzik)表示,人們有錯誤的觀念,認為虛擬貨幣就意味著你可以相信互聯網上隨機出現的人。
合
如果說中本聰已經遺棄了他的追隨者,即便如此,他們也沒准備讓他的設計毀於一旦。甚至,雖然市面價格還在不斷地下跌,他們仍然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里投資。
核心開發成員埃米爾·塔吉(Amir Taaki)表示:「可以說,比特幣遵循了高德納的發展規律周期(Hype
Cycle)。這指的是一種技術從被採用到成熟的理論曲線。這個周期分為技術萌芽期、過熱期、幻覺破滅谷底期、復甦期和生產力成熟期。根據這一理論,比特幣正在走出幻覺破滅谷底期。
但導致比特幣充滿麻煩的,是其依賴於無監管的集中交易和網上錢包。事實上,大部分采礦集中在少數巨大的采礦池中,如果他們一起工作,理論上會導致整個網路癱瘓。
除了最鐵桿的用戶,人們對比特幣的懷疑只增不減。曾獲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在文章中寫道,比特幣的波動趨勢鼓勵人們進行貨幣囤積。前電子貨幣顧問和數字貨幣的先驅斯特凡·布蘭茨(Stefan
Brands)稱比特幣「聰明」,並不想對其大加批判,但他認為比特幣的基本架構就像是金字塔傳銷。他說:「我認為最大的問題終歸是信任問題,它沒有背後的支持。我知道有種反駁說紙質貨幣也是這樣,但是這完全是錯的。法律機制已經建立了整個信任網路。」
人們很想知道中本聰是怎樣看待這整件事的,但是他始終沒有說話,沒有回應郵件。《紐約客》 和 《快公司》兩家雜志都進行過調查,但是所獲甚微。
但是開發者格茲克(Garzik)說,那些執著於此的比特幣使用者們已經停止了調查中本聰。他說:「我們其實不關心這些。代碼背後的開發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碼本身。雖然人們已經偷竊、欺騙、遺棄了比特幣使用者,但是代碼本身還是那樣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