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與以太經典關系
① 以太坊經典(以太經典和以太坊有什麼區別)
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的主要區別如下:
起源與分叉:
社區共識與價值觀:
- 以太坊(ETH):代表了承認硬分叉、回滾交易的新鏈社區共識,更注重金融應用與代幣化。
- 以太經典(ETC):則堅持原鏈、不承認回滾交易的社區共識,更側重於物聯網領域的智能合約應用,並堅守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性。
技術差異:
- 盡管兩者底層技術和協議存在高度相似性,但長期發展願景和技術路線已截然不同。
- 以太坊(ETH):在不斷升級和擴展,以適應更多的應用場景和需求。
- 以太經典(ETC):則更注重於物聯網領域的智能合約完善,並設計了側鏈以支持物聯網應用中的免手續費交易。
貨幣總量與貨幣政策:
- 以太坊(ETH):貨幣總量沒有設置上限,目前總量約為1億枚左右。
- 以太經典(ETC):則宣布了新貨幣政策,總量將維持在2.1億枚左右,最多不會超過2.3億枚。
應用領域與競爭對手:
- 以太坊(ETH):在金融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是許多去中心化金融(DeFi)項目和代幣發行的基礎平台。
- 以太經典(ETC):則主要關注物聯網領域,與IOTA等競爭對手在物聯網分布式賬本技術方面展開競爭。ETC的智能合約和側鏈設計使其在物聯網應用中具有獨特優勢。
綜上所述,以太坊和以太經典雖然同源,但已發展成為具有不同願景、技術路線和應用領域的兩條鏈。投資者在選擇時應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進行權衡。
② 以太經典是什麼以太坊和以太經典關系
以太坊的構思誕生於2013年。當年Vitalik Buterin(維塔利克˙布特林,幣圈一般都稱呼為V神)還在比特幣社區擔任程序員的時候,向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建議開發一套面向應用開發者的語言,以方便各種應用的開發。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不同意這個意見。於是V神決定開發一個新的平台作此用途。
V神在2013年寫下了《以太幣白皮書》,在白皮書中說明了建造去中心化程序的目標。在2014年,通過眾籌得到開發資金,於是開發了以太系統。(更好用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幣匯」)
誕生之後,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四次的硬分叉。
第一次為了調整難度;
第二次發布了穩定版本「家園」;
第四次為了防止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和減重。
只有第三次硬分叉,因為發生了黑客攻擊,而迫不得已進行了分叉。這就是The DAO事件。
The DAO事件
2015年7月30日,V神和以太坊基金會創建了第一個智能合約平台,並設計了TheDAO以太坊合約。
2016年4月30日正式部署了The DAO智能合約,並完成了當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眾籌,達到了驚人的1.5億美元!(說句題外話,如今時間上最大的眾籌事件當屬EOS眾籌了,達到了更加驚人是50億美元!)
2016年6月17日,The DAO被黑客攻擊,黑客共盜取了約5000萬美元的以太幣,價格也從20美元暴跌到15美元,對以太坊造成了巨大的傷害。為了挽回投資人的損失,社區最後決定硬分叉。
於是,在2016年7月20日,在區塊高度1920000硬分叉成功,新鏈被稱為以太坊ETH,而原鏈就是現在的以太經典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