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的組成架構
1. 區塊鏈的層級結構
區塊鏈的層級結構
1、數據層/ Data Layer
數據層主要描述區塊鏈的物理形式,是區塊鏈上從創世區塊起始的鏈式結構,包含了區塊鏈的區塊數據、鏈式結構以及區塊上的隨機數、時間戳、公私鑰數據等,是整個區塊鏈技術中最底層的數據結構。
2、網路層/ Network Layer
網路層主要通過 P2P 技術實現分布式網路的機制,網路層包括 P2P 組網機制、數據傳播機制和數據驗證機制,因此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 P2P 的網路,具備自動組網的機制,節點之間通過維護一個共同的區塊鏈結構來保持通信。
3、共識層/ Consensus Layer
共識層主要包含共識演算法以及共識機制,能讓高度分散的節點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中高效地針對區塊數據的有效性達成共識,是區塊鏈的核心技術之一,也是區塊鏈社群的治理機制。目前至少有數十種共識機制演算法,包含工作量證明、權益證明、權益授權證明、燃燒證明、重要性證明等。
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是構建區塊鏈技術的必要元素,缺少任何一層都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技術。
4、激勵層/ Actuator Layer
激勵層主要包括經濟激勵的發行制度和分配製度,其功能是提供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節點參與區塊鏈中安全驗證工作,並將經濟因素納入到區塊鏈技術體系中,激勵遵守規則參與記賬的節點,並懲罰不遵守規則的節點。
5、合約層/ Contract Layer
合約層主要包括各種腳本、代碼、演算法機制及智能合約,是區塊鏈可編程的基礎。將代碼嵌入區塊鏈或是令牌中,實現可以自定義的智能合約,並在達到某個確定的約束條件的情況下,無需經由第三方就能夠自動執行,是區塊鏈去信任的基礎。
6、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區塊鏈的應用層封裝了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類似於電腦操作系統上的應用程序、互聯網瀏覽器上的門戶網站、搜尋引擎、電子商城或是手機端上的 APP,將區塊鏈技術應用部署在如以太坊、EOS、QTUM 上並在現實生活場景中落地。未來的可編程金融和可編程社會也將會是搭建在應用層上。
激勵層、合約層和應用層不是每個區塊鏈應用的必要因素,一些區塊鏈應用並不完整包含此三層結構。
2. 以太坊架構是怎麼樣的
打算開一個系列講講架構,之前的經驗主要是在互聯網架構這一塊,最近在整理分析比特幣,以太坊,EOS的架構,所以准備寫一個系列的文章談談對互聯網架構和區塊鏈架構的理解。會分為四篇文章,1.互聯網產品的架構、2.比特幣架構分析、3.以太坊的架構分析、4.EOS架構分析。
在以太坊中並不存在中心伺服器,取而代之的是多個通過p2p協議連接起來的平等節點,在眾多節點中存儲了所有的數據。當用戶發起一筆交易,會通過p2p協議將交易廣播出去,礦工節點對此進行驗證、打包並進一步廣播至全網,在區塊鏈內確認後,此操作即認為是不可更改的。
在網路上關於區塊鏈的文章中,都提到了分布式(distributed)和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這兩個詞,有時候略有區別,有時侯又混用。筆者認為如果要精確區分的話,分布式強調系統的是多個組件通過發送消息協同工作,去中心化強調的是不存在一個中央節點控制整個系統的運行。因此我們認為以太坊兼具去中心化和分布式,或者說在一個分布式平台上運行了一個去中心化的程序。
3. 以太坊架構是怎麼樣的
以太坊最上層的是DApp。它通過Web3.js和智能合約層進行交換。所有的智能合約都運行在EVM(以太坊虛擬機)上,並會用到RPC的調用。在EVM和RPC下面是以太坊的四大核心內容,包括:blockChain, 共識演算法,挖礦以及網路層。除了DApp外,其他的所有部分都在以太坊的客戶端里,目前最流行的以太坊客戶端就是Geth(Go-Ethereum)
4. 以太坊是什麼以太坊與區塊鏈有什麼關系
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是一項基於比特幣中技術和概念運用到計算機的創新。以太坊本身仿製了很多比特幣的技術,以此來維護計算機平台。區塊鏈技術就是其中之一。
以太坊平台可以安全的運行用戶想要的任何程序。
以太坊和其餘競爭幣比的優勢
以太坊出現之前,已經有一些數字貨幣模仿比特幣出現了。但是,這些項目本身有一定的缺點,僅僅可以同時支持一種或幾種特定應用。(更好的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盡在「幣匯」)
然而以太坊之所以能超越以往這些項目的局限性,是因為以太坊的核心思想。
以太坊要實現的是一個內置了編程語言的區塊鏈協議,由於支持了編程語言,那麼理論上任何區塊鏈應用都可以用這門語言進行定義,進而作為一種應用,運行於以太坊的區塊鏈協議之上。
以太坊的設計十分靈活,極具適應性。

以太坊目標集區塊鏈技術之長,為了把區塊鏈優點,如去中心化、開放和安全等特點都加入到近乎所有的計算領域。
以太坊的區塊鏈應用
以太坊有很多區塊鏈應用,如黃金和股票的數字化應用、金融衍生品應用、DNS 和數字認證等等。
以太坊被很多創業公司實現出的區塊鏈應用就已經達到100多種。
以太坊也被一些金融機構、銀行財團(比如 R3),以及類似三星、Deloitte、RWE 和 IBM 這類的大公司所密切關注,由此也催生出了一批諸如簡化和自動化金融交易、商戶忠誠指數追蹤、旨在實現電子交易去中心化的禮品卡等等區塊鏈應用。
以太坊與區塊鏈的關系:
以太坊是可編程的區塊鏈。
以太坊是並不是給用戶一系列預先設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幣交易),而是允許用戶按照自己的意願創建復雜的操作。
這樣一來,以太坊是就可以作為多種類型去中心化區塊鏈應用的平台,包括加密貨幣在內但並不僅限於此。
和其他區塊鏈一樣,以太坊也有一個點對點網路協議。以太坊區塊鏈資料庫由眾多連接到網路的節點來維護和更新。每個網路節點都運行著以太坊模擬機並執行相同的指令。因此,人們有時形象地稱以太坊為「世界電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