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宣布以太坊
是的,滿意請採納
Ⅱ SEC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有什麼關系
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
是緊密相連的關系,
區塊鏈是數字貨幣的最底層技術。
比特幣或以太坊就不多說了,
拿SEC社交電商鏈為例,
SEC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製造信任的機器這種特點,
解決了社交電商底層的信任問題。
最近正好研究了一下SEC的白皮書,
可以說SEC社交電商鏈是想要構建下一代的社交電商生態。
潛力無限的項目,適合下手。
Ⅲ 除了比特幣還有其他虛擬幣適合投資嗎
iexotc交易所發行的iex幣不錯,買入會有固定的分紅收益
Ⅳ plustoken錢包靠譜嗎
plustoken錢包不靠譜。
2019年6月29日,區塊鏈第一大資金盤項目 PlusToken 被用戶反饋無法提幣,隨後六名創始團隊人員在萬那杜因為涉嫌互聯網詐騙被捕。在上一篇《圖文追蹤PlusToken資產轉移行蹤》中初步跟蹤統計 BTC 部分有1,203個流入交易所中。

與此同時,PeckShield 發現監控中的另一個 1M1Tfsvb 開頭的中轉地址通過多次分散、小額轉出的方式共轉移5,575個 BTC,尚不確定是否流入交易所。而 ETH、EOS、XRP 等其他幣種資產尚未有異常動向。
Ⅳ 魔力寶貝為什麼進不去
那是因為光輝歲月還沒開始呢
12月1日才能進呢
你下載的時候怎麼不看說明啊
下完先別安裝呢
明天才開當然進不去啦
Ⅵ 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根本不懂啊,老師們講講
給你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你就可以很快的認識什麼是區塊鏈:
一個村子裡,A花了3000塊買了B的一頭牛,這筆帳目怎麼記呢?
於是,A和B找了個共同信任的C來記錄這筆帳,但是後來A和C串通一氣,不承認A買了B的牛,於是這筆交易就粗問題了,糾紛不斷。
再後來,B又有頭牛,當然這次不賣給A了,因為A太沒信用了,於是就給了D。這一次他們不找找證人了,而是在交易後到全村去吼,B說王二花3000元買了我一頭牛,D也去全村喊我花了3000元買了B一頭牛,這樣村裡就有很多人記錄這筆交易。這樣就不會壞賬了,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記賬。
那麼問題來啦!
你吼了村民就願意給你記賬嗎,就因為你臉大?
所以,第一個准確記錄的人,就會得到一些比特幣的獎勵。
有人問了,如果兩個人同時第一個記錄完畢怎麼辦?
為了規避這個問題,就要設置規則,比如要先回答一個問題,或者記錄的時候要用腳記錄,而且必須特么是正楷寫的才行,設置一系列規則,就不會出現諸多第一。
網路中,每天都會有很多交易在進行,同樣有很多人在記錄,最終得到比特幣的獎勵,這個過程就是傳說中的挖礦。
挖礦對設備的要求很高,這些挖礦的電腦設備,我們就叫做礦機。
如此記賬,所有的流程就一個幾張系統,系統會每10分鍾對數據進行封裝,形成一個裝滿數據的箱子,我們稱之為區塊。
區塊的不斷產生,鏈接到一起形成區塊鏈。
Ⅶ 李國寶的涉案
道瓊斯內幕交易案2007年曝光以來,李國寶一直堅稱清白,而春節後他卻宣布辭職,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春節前夕的和解協議。
2008年2月5日,美國證監會(SEC)在20447號公告中稱,已經與涉嫌利用內幕消息在新聞集團收購道瓊斯案件中獲利的梁啟雄(香港萬眾電話創辦人)、王勤競(梁啟雄的女婿)以及李國寶達成和解協議。
根據安排,SEC將對梁啟雄處以1620萬美元的罰款(810萬美元是其利用內幕交易的獲益,另外810萬美元為罰款),對王勤競處罰8萬美元(其中4萬美元為其利用內幕交易的獲益,另外4萬美元為罰款);SEC認為,曾任新聞集團董事的李國寶向其好友梁啟雄透露了新聞集團即將收購道瓊斯公司的內幕消息,因此也對李國寶處罰810萬美元。
從SEC公布的材料來看,它並沒有找到李國寶向梁啟雄透露消息的證據,也沒有找到李國寶本人利用該內幕消息進行交易而獲利的證據。SEC只是聲稱,李國寶在獲知新聞集團要收購道瓊斯之後與梁啟雄一起坐飛機去上海,之後,出現了梁啟雄家人買賣道瓊斯公司股份的事件。SEC認為,李國寶「應該知悉」,其所透露的信息會被利用。
也就是說,SEC對李國寶的指控完全是基於「有罪推定」,這種做法與美國法律的「無罪推定」精神相違背,這也正是為什麼自從2007年5月份道瓊斯內幕交易案曝光之後,李國寶一再堅稱自己的清白,並決定與SEC抗辯到底。
但與SEC的突然和解,說明李國寶態度在半年內發生了逆轉,這在香港政經界掀起巨浪,外界開始普遍關注李國寶妥協的真正原因,他是否自認有罪?與SEC之間有何特別約定?
香港眾多法人團體及一些傳媒認為李國寶的和解意味著認罪。部分團體負責人高呼李國寶的誠信已受質疑,應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職務,並要求特首曾蔭權就事件表明立場,同時要求金管局跟進調查案件。
消息人士透露,正是媒體的這種解讀,令李國寶感覺到頗大的壓力,為避免事態影響到政府公信力,他才決意辭職——因為受制於美國方面的和解約定,他在和解後不能再向外界吐露整個和解的條款和內容,這使得他對於香港傳媒的「指控」根本無力抗辯。 李國寶雖然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但事情可能還未結束,他在其他機構的職位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港交所獨立董事、香港著名的股市評論員戴維·邁克爾·韋伯(David M. Webb)已經發文要求金管局應該繼續根據銀行業指引,確認李國寶是否是一家香港銀行合乎資格的主席及CEO人選。同時,他還兼任10家其他上市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這些職位或許都將受到影響。
韋伯在早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評論中,很尖銳地指出,雖然李國寶並沒有承認或是否認罪行,但是如果他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就應該戰斗到底,以證清白。而在當前情況下,李國寶應該辭職,否則會令政府的誠信受損。
不僅如此,一些黨派領袖也借機頻頻向曾蔭權施壓,認為行政會議是特首最高咨詢機構,如今其成員出現問題,曾蔭權需要對此事進行解釋,以釋除公眾對李國寶誠信問題的疑慮。
2月15日,在東亞銀行2007年年報記者會上,李國寶被媒體圍得水泄不通,大家要求他給出一個解釋。「根據我與SEC達成的和解協議,我不得就此發表任何評論,應該保持沉默。」李國寶拒絕了大家想要窺探「特別約定」的念頭。
對於選擇和解的原因,李國寶倒是回答得很乾脆。他表示,決定選擇和解,是兩難的決定,他個人其實可以選擇抗辯,但是有關司法程序可能會拖延七至十年,考慮到家人、銀行業務、社會公職等多項因素,他決定接受和解。
李國寶的緘默並不被外界認可,次日各大媒體均繼續大篇幅報道該事件,繼續認定其「有罪」。有感於各方壓力,李國寶向曾蔭權遞交了辭職信,要求辭去行政會議成員一職。他在當天所公布的個人聲明中稱,根據他與SEC的協議,必須就此事保持緘默,因此不能向公眾及傳媒提出的問題作任何回應及解釋,而這將「令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添上多一重無形壓力,對他們絕不公平,為顧全大局,經慎重考慮下,作出這個艱難而沉重的決定」。
曾蔭權對李國寶的處境及以大局為重的處理方法,表示理解,但仍希望他慎重考慮是否應該請辭。不過李國寶辭意堅定,並於傍晚向曾蔭權遞交了辭職信,曾蔭權最終尊重他的決定,接受請辭。
而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梁振英對於李國寶請辭也深表惋惜。他說,李國寶一直熱心服務社會,在金融服務及教育方面貢獻良多。他與其他行政會議成員希望李國寶日後在其他崗位上繼續服務香港市民。另外,也有很多銀行界人士都支持李國寶繼續參選下屆立法會,李國寶稱,他會慎重考慮。

Ⅷ 比特幣和閃電比特幣有什麼區別
與BCH和BSV等分叉幣相比,閃電比特幣LBTC同樣是源自於比特幣,其誕生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比特幣本身所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但是LBTC最大的不同在於採用了DPoS共識機制,而不是PoW共識機制,其所帶來的最顯著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一是大大提高了性能,眾所周知比特幣的每秒轉賬數也就是TPS只有7左右,其他採用PoW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分叉幣也都相差無幾,而LBTC的TPS理論值可達2800,目前實際水平可以達到1000以上,性能提升了好幾個數量級。快如閃電這句口號絕非虛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LBTC或者cobo錢包官網下載一個錢包體驗一下。
二是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參與門檻,眾所周知,以比特幣為代表的PoW挖礦所導致的高額能源消耗一直為外界所詬病,同時由於挖礦早已成為重資產行業,礦機、礦場等領域也已被少數大玩家所壟斷,普通的中小投資者和新晉廠商基本沒有生存的空間,形成了強者恆強的局面。而PoS/DPoS類幣種只需要普通的PC甚至手機就可以運行錢包並進行staking,從而獲得收益。
三是引入了鏈上治理,在民主和效率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同時通過投票和staking的機制鼓勵用戶積極參與社區事務。在PoW的世界裡,算力即權力,簡單粗暴;在PoS的世界裡,誰持有的幣更多,誰就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收益權。
而在DPoS的世界裡,則並不是簡單地看誰持有的幣更多,同時還需要得到社區的廣泛支持,才能代表社區行使權力。同時,廣大中小用戶也有機會發起議案,表達自己的訴求,並參與決策。
由於比特幣上面已經承載了太多的利益,使得大家對於比特幣的任何一點點改進都非常的謹小慎微,並且步伐非常的緩慢,這才導致了社區的分裂,產生了眾多的分叉幣。然而事實上,相對於比特幣而言,不論是BCH還是BSV,所進行的改進都相當有限,因此各方面的提升其實也很有限。
因此,如果你仔細的審視一下LBTC,會發現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特幣分叉幣,我認為它是基於比特幣的一個非常大膽和有想像力的實驗。如果說萊特幣在很多時候都為比特幣充當了新技術和新想法的試驗田,那麼LBTC則可以被看成是變化更大,改變更為徹底的比特幣試驗田。
剛剛前面提到,比特幣在推廣和使用中遇到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TPS過低,無法承載高頻次的交易。與比特幣及其比較知名的一些分叉幣比如BCH、BSV等相比,LBTC的性能提升了幾個數量級,實際的TPS可以達到1000以上。
增加TPS可以通過減少驗證時間的方式,但不可避免的會在安全性或分散性上有所犧牲。如果TPS盲目增加,區塊鏈將完全犧牲「去中心化」。與此同時,對礦工的機器配置要求也會更嚴苛,如果它不能及時上傳交易,那麼將會產生更多未完成的交易,隱藏的危險也就越大。雖然EOS使用21個超級節點來實現高效率,但它也犧牲了部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引入了DDoS等潛在風險。
最近一兩年不少公鏈項目盲目追求高TPS,動輒聲稱達到了幾萬、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TPS。有的項目方為了刷高TPS,購買數百萬的設備在一個實驗室內進行測試只是起到PR的效果或者自娛自樂,這樣的高TPS是沒有意義的,即使能夠達到或者接近這樣的數字,對於目前的市場需求來說,也屬於性能過剩,勢必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測算,即使公有鏈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千位級的TPS也足夠了。值得注意的是,Facebook即將推出的Libra的TPS也是在1000左右,要知道Facebook在全球可是有著高達27億的用戶,這個數字應該也是他們在深思熟慮後確定下來的。
這意味著目前LBTC的TPS已能滿足每天處理1億筆交易的需求,這個性能是相當務實的,在未來數年內完全能夠滿足全球用戶的需求。而且LBTC也具備高度的可擴展性,隨著全球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LBTC的性能還將繼續提升。可以說當前LBTC在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這個「不可能三角」當中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在很多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者看來,只有中本聰所選擇的PoW這條道路才是唯一正途。PoW共識機制已經經歷了近10年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市場考驗,而DPoS從誕生至今也已經6年多了。那麼我們不妨來做個實驗如何,看看把比特幣和DPoS結合到一起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呢?
如果這個DPoS版的比特幣同樣也能經受住10年的持續考驗,我們是否仍然還要堅持只有PoW才是比特幣的唯一正途呢?當然,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時間會證明一切。
盡管我也自詡為比特幣的信徒,但我覺得LBTC的存在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意義並不是說要取代比特幣,或者像其他一些分叉幣的粉絲那樣覺得只有自己所擁護的那個分支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而是在技術上探求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對比特幣形成有益的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