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雷電中心化
Ⅰ 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幣有哪些
與傳統交易所區別在於撮合方式不同,去中心化交易所用的是智能合約,而中心化交易所用的是交易所撮合演算法,帶幣幣互換的錢包其實是去中心化交易所的雛形,現在很多錢包也轉型做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平台有:1、Uniswap;2、MDEX;3、JustSwap;4、SushiSwap;5、Bancor Network;6、Curve。
第一、Uniswap
成立時間於 2018-11,注冊地區 美國 幣種數量 1152 (1915個交易對)
簡介:Uniswap V2是完全部署在以太坊鏈上的DEX平台,基於「恆定乘積自動做市「模型【儲備池模式、鏈上撮合、鏈上清算】,並促進ETH和ERC20 代幣數字資產之間的自動兌換交易。 Uniswap V2 的交易設計與傳統的限價訂單模型不同,Uniswap V2 協議為每個 ETH 和 ERC20 代幣交易對創建了單一的流動性儲備。 每個代幣的流動性儲備都是一個交易智能合約,其持有一定數量的 ETH 和 ERC20 代幣。Uniswap V2 交易合約作為自動做市商
第二、MDEX
成立時間 未知,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MDEX支持BSC、HECO及ETH的去中心化跨鏈交易協議,旨在融合多鏈優勢,打造高性能復合型DEX生態,以流動性挖礦與交易挖礦的「雙重挖礦激勵」給予參與者最大化回饋,並通過手續費回購銷毀機制實現了自驅式價值捕獲生態閉環。MDEX現已登陸火幣生態鏈Heco及幣安智能鏈BSC,用戶可通過MDEX Bridge實現資產在火幣生態鏈Heco、ETH和幣安智能鏈BSC之間的跨鏈互通。
第三、JustSwap
成立時間 未知,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JustSwap是一個基於TRON的交換協議,可以用於TRC20 tokens的交換。 任何2個TRC20的token都可以交換,系統定價,交易方便,而且協議不會抽取手續費,所有的手續費都提供給協議的流動性提供者。 協議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有可靠保證。
第四、SushiSwap
成立時間 2020-08,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SushiSwap是一個Uniswap的分叉,於8月27日上線。它採用了UniSwap的核心流動池設計,依然是流動性挖礦和自動做市商(AMM)。在協議和智能合約層面,SushiSwap與Uniswap共享相同的介面,並且前端界面Sushiswap也跟Uniswap相同。但它本質上又改變了原有的協議,SushiSwap將Uniswap的理論又向前推進一步。
第五、Bancor Network
成立時間 2017-01,注冊地區 以色列
簡介:Bancor是一款去中心化的交易協議,使交易者、流動性提供者和開發者能夠參與到一個沒有門檻的開放金融市場中。無需許可即可使用Bancor開源協議。 Bancor作為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由其社區擁有和運營。Bancor協議通過一個民主和透明的投票系統進行管理,允許所有利益相關者參與並塑造Bancor的未來。
第六、Curve
成立時間 --注冊地區 未知
簡介:Curve是基於以太坊的去中心化穩定幣交易池,其特點在於高效而低滑點的穩定幣交易體驗,以及為做市商提供低風險的手續費收入。在後台,流動性池中持有的代幣也將提供給Compound協議或iearn.finance,在此處為流動性提供者產生更多的收入。
Ⅱ 誰知道以太坊是什麼有公司開發嗎
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提供去中心化的以太虛擬機來處理點對點合約。有需要的話可以聯系盛世華彩,他們做這個做得很好
Ⅲ 以太坊分叉後大兒子以太霧的詳細介紹
以太坊可以說是一個技術非常成功的幣種,短期內形成了聚合之勢,無論在技術層面還是市場層面,得到的支持是全球性的,並且圍繞其開發的應用也層出不窮。目前其價格已經在3000元徘徊了近半個月,相信隨著分叉的進行,其價格很有可能會在年底突破4000元,作為第二大市值的區塊鏈項目,和比特幣項目,其價值明顯還有上升的可能性。
以太坊採用的是霧計算。霧計算的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集中在網路邊緣的設備中,而不是幾乎全部保存在雲中,是雲計算的延伸概念,這更加符合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精神,如果所有的存儲和運算還是停留在中央化的伺服器上,那麼也不會是真正的區塊鏈。
前段時間在以太坊網路上大熱的「以太貓」導致了以太坊網路的擁堵,問題就在於Ethereum的TPS每秒鍾並發太低。而EthereumFog攜霧計算的出現將打破以太坊網路擁堵的尷尬局面,並且還為鏈上附加了強大的去中心化存儲和附加的計算能力。
霧計算這個概念可能對很多鏈友來說還很陌生,但它正是以太霧吸引投資者的最主要的方面,其實霧計算的理念早就耳聞其名,個人也一直認為霧計算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說到霧計算那還是要從雲計算說起了,其實我們現在所見的雲計算進化自獨立伺服器的集群,也就是說由原先的中心化的獨立伺服器變成了大型的伺服器群,但說到底還是一種中心化的計算形式。相比於雲計算這種中心化的計算的進化,霧計算是將計算任務分擔到我們身邊的各種有算力的設備上,實現計算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進化,這正與區塊鏈本身的哲學不謀而合。
Ⅳ ETH-以太坊是什麼
gbk
以太坊(英文Ethereum)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台,通過其專用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提供去中心化的虛擬機(「以太虛擬機」Ethereum Virtual Machine)來處理點對點合約。以太坊的概念首次在2013至2014年間由程序員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幣啟發現在是2.0了。以太坊2.0也是整個幣圈在翹首以待的東西。為了慶祝eth2.0的創世區塊在12月1號誕生,中幣在香港時間2020年11月20日17:00正式支持ETH2.0驗證節點兌換,將自有ETH投入進行驗證節點挖礦並兌換QETH以獲得流動性,兌入即參與挖礦,現回饋用戶福利,前1000枚ETH享受按照1:1.02比例超額兌換QETH。QETH對比ETH2.0的好處太多了:流動性有保障、用戶無需承擔技術成本、參與門檻無需32個ETH低至0.1ETH、節點由平台維護,收益依據ETH2.0發放。
Ⅳ 以太坊帶來了那些爭議和質疑呢
以太坊和比特幣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區別在哪裡呢?比特幣定義的是一套貨幣體系,而以太坊側重的是打造一條主鏈(可以理解為一條公路),可以讓大量的區塊鏈應用跑在這條公路上。
從這一點來看,以太坊的應用場景更廣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以太坊標志著區塊鏈
1.0時代一個單純的貨幣體系,向區塊鏈2.0時代實現其他行業以及應用場景的轉變。
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以太坊雖然拓展了區塊鏈在各行各業的應用范圍,還提升了處理交易的速度,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爭議與質疑。
一、以太坊的擴展性不足的解決之道:分片技術和雷電網路
以太坊的底層設計,最大的問題是以太坊只有一條鏈,沒有側鏈,這就意味著,所有程序都要對等地跑在這條鏈上,消耗資源的同時,還會引發系統擁堵。正如去年非常火爆的以太坊游戲「加密貓」,這個游戲火爆的時候,一度引發以太坊網路癱瘓。
對於提升處理能力這個問題,以太坊提出兩種方式:一個是分片技術(shard),一個是雷電網路,下面我們分別介紹一下這兩種技術。
(一)分片技術
以太坊創始人 V 神(Vitalik Buterin)認為,諸如比特幣這種主流的區塊鏈網路,之所以處理交易的速度很慢,是因為每一個礦工要處理全網的每一筆交易,這樣的效率其實是非常低下的。分片技術的構想是:一筆交易不必發動全網所有節點都去處理,只要讓網路中的一部分節點(礦工)處理就好了。於是,以太坊網路被劃分成很多片,同一時間,每一分片都可以處理不同的交易,這樣一來,會大大提升網路性能。
但是,分片技術也是有一定爭議的。我們知道,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思想是去中心化,全網都去見證(處理)同一交易,這才具有最高的權威性。而以太坊分片技術,並不是所有節點共同見證,而是類似於分小組見證,這樣一來,它便失去了絕對的「去中心化」屬性,只能通過犧牲掉一定的去中心化特性來達到高性能的目的。
(二)雷電網路
雷電網路使用的是鏈下交易的方式。這是什麼意思呢?它的意思是:使用雷電網路的參與者在互相轉賬時,不需要通過以太坊主鏈交易確認,而是通過參與者之間創建支付通道,在鏈下完成。
不過,雷電網路並不是脫離主鏈的,在建立支付通道之前,需要先用主鏈上的資產做抵押,生成余額證明(Balance Proof),擁有餘額證明才能表明你能做出相應余額的轉賬。在交易雙方都持有餘額證明的情況下,雙方可通過支付通道在鏈下進行無限制次數的轉賬。
只有在完成鏈下交易,需要將資產轉回鏈上時,才會在以太坊主鏈上登記主鏈賬戶的余額變化信息,而這期間不管發生多少次交易在主鏈上是不會有記錄的。
雷電網路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好處,就是可以為你省下礦工費用。目前我們在以太坊主鏈上進行交易,需要消耗 Gas,需要支付礦工費用,那麼一旦將交易搬到鏈下,就可以節省這一部分的成本。
當然,雷電網路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在使用雷電網路時需要用主鏈上的資產作抵押;而這部分資產作為抵押物,在使用者完成鏈下交易之前是不能使用的。這也就決定了,雷電交易只適合小額交易。
上面就是以太坊擴展性不足的問題,以及目前提出的兩個主要解決方案:分片技術和雷電網路。
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存在漏洞與臭名昭著的 The Dao 事件
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很強大,但是,凡是代碼都會存在漏洞的,以太坊智能合約最大的爭議就在於所謂的漏洞,也就是安全性問題。據相關研究表明,在基於以太坊的近100萬個智能合約上,發現有34200(約3%)個含有安全漏洞,將允許黑客竊取ETH、凍結資產或刪除合約,比如說,臭名昭著的The Dao 事件。
(一)Dao是什麼意思?
介紹 The Dao 事件之前, 我們先見到介紹一下 DAO 是什麼。DAO 是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的簡稱,可以理解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從以太坊的角度來理解,DAO 是區塊鏈上的某一類合約,或者一個合約組合,用來代替政府的審查以及復雜等中間程序,從而實現高效的、去中心化的信任的系統。所以,DAO 不是特定的某個組織,也就說呢,可以有很多的DAO,各種各樣的DAO。
(二)臭名昭著的The Dao事件
但是,我們現在提到DAO,基本上所指的都是The DAO事件,也就是我們剛剛說的那個臭名昭著的黑客攻擊事件。我們知道,英文中的 The是特指的意思,The DAO事件呢就
是特指的那個DAO事件,因為我們剛剛說了DAO不是特定的某個組織,可以有很多的DAO,各種各樣的DAO。
2016 年的時候,德國一家專注「智能鎖」的公司 Slock.it,為了實現去中心化的實物交換(比如說:公寓啊,船隻啊),在以太坊上發布了 DAO項目。並且於2016年4月
30日開始,融資窗口開放了28天。
沒想到,這個DAO項目的人氣非常高,短短半個月就籌得了超過一億美元,而到整個融資期結束,一共籌集到1.5億美元,由此呢,它成為歷史上最大的眾籌項目。然而好景不長,到了6月份,黑客利用智能合約裡面的漏洞,成功轉移了超過360萬個以太幣,並投入到一個DAO子組織中,這個組織和The DAO有著同樣的結構。以至於當時以太幣價格從20多美元直接跌破13美元。
這個事件說明智能合約的確是有漏洞的,而且一旦漏洞被黑客利用,那麼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這就是現在很多人批評以太坊,說它的智能合約不智能。
對於這個問題,目前國外有很多公司為了解決智能合約的漏洞問題 ,開始提供代碼審計服務。而從技術的角度來說,目前一些團隊正在對智能合約進行檢驗,這些團隊多數由哈佛、斯坦福和耶魯的教授帶隊,部分團隊已經獲得了頭部機構的投資。
除了目前以太坊存在的擴展性不足、智能合約漏洞問題,對於以太坊的爭議還在於它所追求的POS共識機制,也就是權益證明機制,在權益證明機制下,如果說誰持幣的數量越大、持幣時間越久,獲得的「權益」(利息)就越多,還有機會得到記賬權力,記賬又可以獲得獎勵,那麼這樣一來,容易造成「強者越強」的寡頭優勢。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ICO亂象的問題。ICO是區塊鏈項目籌措資金的常用方式,咱們可以理解為預售。以太坊上ICO項目的爆發,滋生了打著ICO旗號進行資金盤、詐騙圈錢等不法行為,對社會和金融穩定造成安全隱患。
Ⅵ 以太坊突破3000美元大關,對比特幣的市場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以太坊突破3000美元大關,對比特幣的市場造成了這些影響:
1.以太坊突破上漲3000美元,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受到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2.比特幣和以太坊都屬於虛擬貨幣,他們之間有聯動作用;
3.以太坊大漲會刺激特幣也會上漲,提高了整個虛擬貨幣的估值。
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被大家解決之後會形成新的認知,這些認知會打破大家的認知,從而被大家接受,比特幣就是這樣,從懷疑到認可再到接受。以太坊突破3000美元大關,對比特幣的市場造成了重大影響,虛擬貨幣從比特幣到狗狗幣再到現在的以太坊已經形成了板塊效應,這說明虛擬貨幣受到關注度越來越高,虛擬貨幣之間有很強的聯動性,以太坊的上漲可能也會刺激比特幣的上漲,最後就是虛擬貨幣的估值可能會大大提高,這對整個虛擬貨幣其實非常有利。
虛擬貨幣現在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去中心化沒有人能夠控制,基本上沒有國家認可他們的價值,但這並沒有影響以太坊為主的虛擬貨幣上漲,這其實就是格局和認知的問題,對於普通投資者我不建議參與虛擬貨幣,風險太大不好把握。
Ⅶ 虛擬數字貨幣去中心化是什麼意思
就是沒有人能控制,不受某個人活著集團活著中心機構的控制。因此它也不可能作為國家認可的法定貨幣。有一群炒幣的天天嚷嚷虛擬貨幣將會取代紙幣,全是扯淡的,一定要注意投資風險,現在掛著虛擬數字貨幣噱頭騙錢的傳銷盤很多的
Ⅷ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區別是什麼
效率不同:去中心化效率比中心化網路效率高,但反過來講中心化網路安全性更高。整體來看中心化網路適合安全性高的應用。
特點不同:中心化網路就是每次兩個客戶端電腦通訊都要通過伺服器。而去中心化網路就是初期需要經過伺服器,後期通訊就不需要伺服器了。
成本不同:區塊鏈的集體維護的特點可以降低很多成本。中心化的網路涉及到很多系統的維護、保密、運營等等,而這些必定需要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這些對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來說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所以可以節約很多成本。
注意事項:
在區塊鏈治理方面,最近一個比較有趣的趨勢就是作為多用途決策機制的在線虛擬貨幣持有者投票的再度興起。
有時使用硬幣持有人的投票來決定誰經營運行網路的超級節點(例如在EOS,NEO,Lisk和其他系統中的DPOS),有時對協議參數進行投票(例如以太坊燃料供給上限)有時還要進行批准(例如Tezos)協議升級的投票和直接應用。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投票都是自動的,協議本身包含了更改驗證器集合或更新自己的規則所需的所有邏輯,並自動響應投票結果。
Ⅸ 區塊鏈「去中心化」到底是指什麼
中心化伺服器金融和去中心化區塊鏈金融對比分析
一、登入界面:
中心化:有獨立域名、伺服器,網站、app的會員管理入口登入。
去中心化:無伺服器,無域名和app。第三方以太坊(ETH)錢包的dapp瀏覽器都是入口,比如:幣安錢包、AM錢包、麥子錢包等。dapp只能在區塊瀏覽器才能讀取。
二、本質區別:
中心化:
1、模式和數據儲存於伺服器,可以任意修改,可以控制資金流出。
2、財務數據無法向投資者公開。獎金是財務人員統一結算。
3、有圈錢跑路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去中心化:
1、整套商業模式依託於以太坊(ETH)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脫離了人為管理。
2、財務公開透明,獎金區塊結算。
3、杜絕了圈錢跑路的可能性。
三、個人信息和資金安全性:
中心化:
1、報單需要:姓名、電話、身份證、銀行卡等資料,有泄露個人信息的危險性。
2、資金儲存在項目方的銀行卡或中心化錢包,當進場資金>出場資金時繼續運行,當進場資金
去中心化:
1、無需任何個人資料,是以太坊(ETH)錢包地址作為身份識別。
2、資金儲存於以太坊(ETH)合約錢包地址,任何個人、任何組織無法轉移以太坊,資金無論怎樣變化,杜絕了圈錢跑路的可能性。
四、泡沬和風險分析
中心化:
1、開發和運營成本10%-20%
2、公司利潤30%-80%
3、市場撥比10%-50%作為靜態和動態獎金。
去中心化:
1、無開發和運營成本。
2、技術方利潤3%
3、市場撥比97%作為靜態和動態的獎金。
綜上所述:中心化項目必然會走向滅亡,去中心化項目會深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