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幣外邊圈寬窄不一
① 如何識別銀幣的真假
如何識別銀幣的真假銀元屬貴金屬鑄幣,偽品仿品更多。因此,掌握區別真假銀元的基本方法,不管是對收集還是日常生活均有好處。
銀元的作偽方法與銅元基本一致。從鑒別上要掌握以下幾點:1.聽聲音。就是利用銀元相互撞擊的聲音來辨別。用兩個指尖輕輕地捏住銀元的中央,用另一塊銀元撞擊,聲音輕脆,即平穩又柔和,是真銀元;聲音尖高或低悶者為假銀元;2.看外形。注意觀察銀元的顏色、花紋、圖案、大小、厚薄等是否正常,有無經過包皮、挖補、改制、挫邊、酸洗的痕跡,有無砂眼,有無舊色包漿,邊道是否勻稱等;3.稱重。銀元的標准重量是26.6克,成色在88%以上,正常的銀元經過流通磨損,也不會低於25克。凡低於這個重量的均偽。4.酸檢驗。在銀元上滴一滴硝酸或硫酸,如發現冒綠泡或變黑,就是成分不足或非銀質。另外,有些合金鑄成的假銀元,在水泥地上易摔碎。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銀制偽幣和改版偽幣。這兩種偽幣因是銀質的,金屬比重、性能相等,所以真假不易區分。有效方法是用高倍放大鏡鑒別。新鑄偽幣因壓力不足,表面或局部有極細小的砂眼,錢文呆板,圖像無立體感。再就是無舊色包漿。改版銀幣一般是中高檔銀幣,如將普通湖北光緒元寶,填加「本省」二字等,這種銀幣更無法用肉眼鑒別。但在高倍放大鏡下,那些「特別」文字的周邊就會有刀刻痕跡出現,這種填加或改制出來的文字也會有失神感。
近幾年,還出現了電腦機制幣,種類包括銅幣、銀幣及現代流通紀念幣等。製作時將圖文通過掃描儀輸人電腦,再以電腦存儲的圖文信息按程序指令來控制「電文花」,製作成舊的銀銅幣或其他幣種。由於這種偽幣圖文逼真,製作精細,很難辨別,但是,偽者,或者能逼真,但絕不能亂真。這種電腦機制幣仍有不少破綻。首先,如用3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這種幣的表面有密集均勻的細小顆粒,這是製作時「電火花」造成的。我們知道,即使靠手工打制的一些幣品上,也不曾見過這種細密的小顆粒。所以,凡機制幣面上殘留有密集均勻的細小顆粒者,均偽品。其次,由於仿機制幣時間短,一般沒有熟舊之感,聲音尖響刺耳,材質新鮮發亮,沒有自然流通痕跡,從側面看,給人以「切割」而成的感覺,而且齒邊邊道不均勻且生硬。如用手緊握,有「扎」手的感覺,再有,有些機制幣製成後,再上一層假銹,一般厚積而規整,但顯呆板僵硬。真品應是緊密薄勻,繽紛自然,絕不會鬆散浮泛且厚積。
近年來機制幣(主要指銅幣、銀幣)發現的偽品主要有以下特徵:
1.有帝王、帝後像及古代人物像者,皆為臆造品(四川盧比銀幣除外)。
2.圖譜中一般沒有收錄的「幣品」特殊式樣,如廣東壽字雙龍「七錢二」,袁氏帝服像等。
3.陰陽合面合背或正面漢文省名與背面英文省名不一致。
4.沒有自然流通磨損痕跡,沒有舊色包漿。
5.表面色澤單一,圖文浮淺呆板,人像走形,文字書寫軟弱無力或字母大小不一。
6.銀幣經磨損露出非銀材質,發黃、發灰或發黑。
7.銅幣外側直削、平滑,無磕碰痕跡;銀幣外側齒邊不均勻,寬窄不一,長短不一,深淺不一或呈歪斜狀。
8.聲音尖短刺耳,猶如新出。
9.錢體厚薄不一或走形。
10.銀幣重量不符或雖重量一致,但較厚者(銀元一般重26.6克,直徑3.89厘米,厚0.22厘米)。
11.用5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表面有密布顆粒。
12.有改刻、添加痕跡,且字樣與原幣字樣不相符。
古錢幣的鑒別是一門科學,學無止境,隨著各式各樣的偽幣的出籠,我們在鑒別古錢幣時,不能僅局限於舊的條條框框中,應該不斷創新,不斷增加知識,真正煉就一雙慧眼,使假錢無處藏身。
最後,想提醒每一位錢幣的愛好者,特別是剛剛人門的愛好者,搞錢幣收藏,首先要學會辨偽,掌握一定的錢幣知識,否則盲目對照收集,不識真偽,只能給造偽者幫忙,讓自己上當。
② 2013年五元和字紀念幣現在值多少錢
2013年五元和字紀念幣,市價在35元左右
③ 和字紀念幣當前一共發行了多少組
2009年~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和」字書法系列普通紀念幣,共5枚。
2009年11月26日發行「 篆書「(面額為1元,直徑為25毫米,發行數量1000萬枚)。
2010年11月9日發行」隸書 「(面額為1元,直徑均為25毫米,發行數量1000萬枚)。
2013年9月23日發行」行書「(面額為5元,直徑為30毫米,發行數量為5000萬枚)。
2014年9月25日發行」草書「(面額為5元,直徑為30毫米,發行數量7000萬枚)。
2017年12月13日發行」楷書「(面額為5元,直徑為30毫米,發行數量2.5億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