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觸動手套
⑴ 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
聽了劉潤老師關於Web3.0、NFF和元宇宙的介紹,總算對這個目前熱門又虛幻的事兒有了初步了解。也加深了一個體會,對於不懂的事情,要保持關注和好奇心,更要去聽懂的專業人士如何理解。
關於Web3.0
劉潤老師用Read + Write+ Own,講解了將要帶來的3.0與之前1.0和2.0的區別的聯系,一下子串聯了過往的技術發展路徑,基本是從90年代到現在的技術發展歷程,有些我們也是有體感的。
關於NFT
NFT是是非同質化通證,用來在虛擬世界對數字資產進行確權,這里劉潤老師講解了以前出現過的類似的通證,以及失敗的案例。
NFT對於藝術品市場的溯源會起到一定作用,因為藝術的價值就是人們共識的程度,會促進在虛擬世界的藝術創作,但對於NFT防偽的作用覺得是否定的,因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執法能力都不足。此處劉潤老師特意舉了茅台防偽的案例,非常生動。
元宇宙
關於元宇宙的額紛紛擾擾,劉潤老師直接技術發展的本質,先拋出來一個理論框架,蓋特納曲線,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經歷的不過是另一輪的新技術發展周期。
蓋特納曲線把技術發展分成五個時期。分別為萌芽期、炒作期、破裂期、低谷期和成熟期。
在這樣一個周期里,元宇宙的新技術處於技術萌芽期和期望膨脹期的中間,這個階段的參與者主要是「理想主義者」,以及「騙子」。前者是因為相信技術改變未來,後者是從技術中可以賺到錢,兩者都是新技術的擁躉,但目的不同。這個也不難理解,目前元宇宙的概念剛起來,就有很多網上藉助這個概念炒作來盈利的。
接下來會有「冒險家」和「韭菜」進場。「冒險家」是從新技術的高風險中獲取利潤,現在NFT頭像和元宇宙的土地被炒的火熱,這個就是「冒險家」的玩兒法,很多可能是一些知名人物或者大咖,通過不斷的炒作讓持幣觀望的「韭菜」們蠢蠢欲動,直至掏出口袋裡的錢進場,等待收割。
技術發展一定需要周期,遵循客觀的規律,不以人們的主管意志為轉移。最後入場的是「成功者」,等過了泡沫破滅谷底期的時候,之前的玩家也許都退場之後,仍然看好新技術發展的玩家,最後會是這個市場的成功者。
三道門
元宇宙的發展,要經歷「三道門」才能實現。
時間門 :人們在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區別是,時間花在哪兒,當我們在虛擬世界花的時間超過真實世界,就是一個重要的拐點。
感官門 :目前的技術已經把聽覺和視覺可以做到極限體現,下一步是觸覺,目前Meta公司推出的觸覺手套就是這個用途,再接下來是嗅覺,迪士尼穿越體驗的嗅覺感受就是,以及最難的一部,味覺體驗,最可行的是腦機介面的解決方案。
選擇門 :如果讓你選擇生活在真實世界或者虛擬世界,你的答案是什麼?現在的我們可能會選擇真實世界,如果有一天人們更願意活在虛擬世界,那麼真正的元宇宙就到來了。
聽完了劉潤老師的講解,內心五味雜陳,但內心也更篤定了。我們壓根不用那麼焦慮,怕錯失了元宇宙的機會,技術的發展有客觀規律,我們都是親歷著,但沒必要因為錯失心理而盲目地區追逐什麼。
「理想主義者」「騙子」「冒險家」「韭菜」「成功者」,這些角色每一場技術革新都會存在,你個人選擇在裡面擔任什麼角色呢?
這幾個角色有共同點,也有差異,有優勢也有不足,有點像我們玩兒的角色扮演游戲。甚至有些角色中間是會轉換的,比如理想主義者會被金錢誘惑變成騙子,甚至在沒有分清他們的角色前,都在泡沫期一同覆滅。
最後,劉潤老師對普通人參與元宇宙的忠告是,關注,但千萬別花錢,否則很容易被割韭菜。你最應該做的,是做好當下的事情。
⑵ 元宇宙的落地,有哪些因素會成為制約因素
元宇宙一個是呈現進化,這個主要是XR(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的簡稱),這部分的性能和體驗是最關鍵的;然後是交互,交互主要是感官的傳遞,皮膚,手指,手套這一類就是關鍵了,模擬人的觸覺,嗅覺,味覺;第三就是實時的3D建模演算法,這個對實時性要求也極高。
旗魚科技是潤健股份控股子公司,在元宇宙領域深耕多年,產品有巧見雲3D內容生產平台、3D LED大屏、VR/AR眼鏡、無線會議室等,與軍方和學院都有密切合作,感興趣的話可以搜索看看。
⑶ 如何進入元宇宙
如何進入元宇宙,方法如下:
首先最首當其沖的就是我們如何去構建元宇宙,或者我們如何進入元宇宙,大家看一下這些關鍵詞,比如說沉浸式,VR,或者是人機交互,區塊鏈,這些詞彙哪一些不是我們交互設計行業的一個關鍵詞。但是我們這里的互動式指的是用數字化的方式給予你的五種感知系統一種反饋,大家可以想像如果一種虛擬的一個感知,可以通過一些設備達到跟真實的感知完完全全一樣的級別,那麼是不是虛擬的元宇宙跟現實世界一樣能夠給你同樣的精神上的滿足,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最簡單的,比如說一些穿搭設備VR能夠給你視覺上的一種沉浸感,許多體感手套能給你觸覺上一種反饋,多項跑動的設備也是一種觸覺的反饋,當然還有很多的立體聲道的設計給你聽覺的反饋,如果這些設備在未來能給人一種你穿了你都不知道穿在身上的感覺,那它或許應該就達到了元宇宙的一個初始條件,具體怎麼樣去實現可能這就是留給我們交付行業的從業者的一個具體的問題。
簡而言之就是一個能夠被全球共享的,同時在任何時間地點我們能通過一些硬體進入的這樣的一個虛擬世界,且在元宇宙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身份,一個社會關系和資產還有貨幣等等,如果這么說大家對於元宇宙還沒有特別特別的理解建議大家去看一下電影《頭號玩家》,頭號玩家是在我們的現有知識結構體系下,對於元宇宙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好的視覺表達。
⑷ 元宇宙是用電腦玩嗎
元宇宙不是用電腦玩的。
元宇宙目前的設備不是電腦和手機,而是用vr頭顯一類的設備。元宇宙概念相關設備目前有幾大類,Reality Labs觸覺手套致力於人們能在虛擬世界中產生觸覺交互。VR頭顯(虛擬現實頭盔)是進入元宇宙的關鍵設備之一。
電子觸覺皮膚ReSkin。腕帶式AR感測器。Project Aria AR眼鏡。這些設備是可以獨立於電腦和手機之外的,本身可以有獨立晶元,並不受制於電腦和手機,當然也可以和電腦手機等其他設備互聯。

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本質上是對現實世界的虛擬化、數字化過程,需要對內容生產、經濟系統、用戶體驗以及實體世界內容等進行大量改造。但元宇宙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是在共享的基礎設施、標准及協議的支撐下,由眾多工具、平台不斷融合、進化而最終成形。
它基於擴展現實技術提供沉浸式體驗,基於數字孿生技術生成現實世界的鏡像,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經濟體系,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在經濟系統、社交系統、身份系統上密切融合,並且允許每個用戶進行內容生產和世界編輯。
⑸ 「元宇宙」火了,這玩意到底是啥
最近很多人問我,什麼叫metaverse(元宇宙)。
是的,這個概念非常火。我說說我的理解和看法。很多人對這個概念感覺到神奇甚至困擾,最主要的原因是「元宇宙」這個翻譯的問題。meta這個詞根,可以翻譯成「元」,可以翻譯成「超」。但是,這兩個翻譯,適用於完全不同的場合。「元」這個翻譯,通常用於講述本質,比如meta-data,元數據。一個網頁的代碼中,最上面一段數據,就叫meta-data,是整個網頁數據的簡化和抽象,也就是「關於數據的數據」。「超」這個翻譯,通常用於講述延展,比如meta-physicis,超物理。也就是我們習慣說的「形而上學」。政治,意識形態,就是超越現實世界,超越物理的學問。meta-verse,不是關於宇宙的宇宙,而是超越現實的宇宙。所以,「超宇宙」,才是更准確的翻譯。意思是,因為VR/AR/MR技術的發展,我們在現實的宇宙外,多出了一個虛擬的宇宙。虛擬宇宙「延展」了,或者說「超越」了現實的宇宙,這就「超宇宙」。而「元宇宙」這個翻譯,在中文語境中,很容易被理解為,我們找到了「宇宙中的宇宙」,「真正的宇宙」,很容易誤導人。但是,大家都已經把metaverse叫元宇宙了,我們下面還是以元宇宙來稱呼它。元宇宙最大的推動者,是facebook。為什麼?因為扎克伯格在幾年前,就重倉了VR(虛擬現實)。所有的生命,都需要一個名字,然後才能承載周圍人的注視和期待,茁壯成長。扎克伯格借用、並賜予了他看到的那個,基於VR的未來,「元宇宙」這個酷炫的名字後,這個未來立刻閃閃發光。但是,VR的缺陷並沒有因為新名字,而加快被解決。從VR的現在走向元宇宙(比如黑客帝國,第二人生,頭號玩家)的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
----
1)感官的延展。今天我們所有能在互聯網上傳遞的感官體驗,雖然很豐富,但其實只有兩種:視覺和聽覺。這兩種感官體驗,是無法構成元宇宙的。我們還需要觸覺,嗅覺和味覺。至少是觸覺。觸覺手套,或者全身觸覺緊身衣,是元宇宙的基礎設施。否則你很難獲得所謂的真實體驗。
----
2)元宇宙經濟學。元宇宙,想要變成現實,需要依靠大量大量的facebook之外的貢獻者的加入。這些貢獻者必須得到回報。所以元宇宙里,需要有一套自洽的經濟學。大家如何交易?是否嚴格保護私有制?用單種貨幣,還是多種貨幣?有沒有央行?元宇宙里的資產,是否可以和現實世界兌換?和人民幣和美元之間,如何保持匯率穩定?
----
3)元宇宙受誰監管?如果元宇宙是個經濟體,它是否需要和世界上的各國建交?還是說他像南極一樣,受國際條約的保護?在元宇宙里發現了糾紛,是否由聯合國附屬的機構出面解決?如果元宇宙是個游戲,不是經濟體,那這個游戲,按照哪個國家的法律監管?這些問題非常復雜,尤其是關繫到各國的監管限制。簡單來說,元宇宙(現實宇宙+虛擬宇宙),可能確實是那個未來,但離我們還是非常遙遠。這個遙遠的程度,如果影響到「概念股」的漲跌了,那大家看到的一定只是自己想像中的元宇宙。
⑹ 蘋果手機怎麼玩元宇宙
蘋果手機目前不可以玩元宇宙。元宇宙(Metaverse)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元宇宙主要是要有視覺感測、觸覺感測,目前基本還局限於vr、感測手套一類的設備,這是目前手機不具備的。畢竟手機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和頭戴式視覺觸覺感測相差很大。

元宇宙發展歷史
元宇宙始於1992年國外科幻作品《雪崩》里提到的「metaverse(元宇宙)」和「Avatar(化身)」這兩個概念。人們在「Metaverse」里可以擁有自己的虛擬替身,這個虛擬的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20世紀70年代到95年代出現了大量的開放性多人游戲,也就是說游戲本身的開放世界形成了元宇宙的早期基礎。後來,2003年有一款游戲叫《Second Life》發布,它在理念上給我們部分解放了現實世界所面臨的窘境,這句話怎麼理解。
就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不能快速調整自己的身份,而在虛擬世界當中,我們可以通過擁有自己的分身來實現,所以《Second Life》給了我們過一種新生活的可能性。
⑺ 「元宇宙」的最新概念是什麼
元宇宙就是藉助於現實之中的VR頭盔或者是腦機介面等設備進入一個虛擬現實世界之中,在其中可以進行社交、競技、生活等活動,沉浸式體驗虛擬世界的一切。
簡而言之就是基於現代科技設備構建一個與現實世界無二的虛擬世界,而我們則可以在其中生活、社交、工作等等,可以說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現實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