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創作者經濟
⑴ 虧損表象背後 解析Soul的商業化探索
6月30日,社交元宇宙平台Soul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其在用戶規模高速增長同時具備較高的用戶粘性。招股書顯示,2021年,Soul DAU(日活用戶數)同比增長55.8%,MAU(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51.6%,59.4%用戶為高活用戶(每個月活躍至少15天)。
國際調研機構麥肯錫在6月份發布了一篇有關元宇宙的報告,介紹2022年有超過1200億美元的投資流入元宇宙,是去年570億美元投資額的兩倍多。麥肯錫認為,元宇宙將包括五種日常活動: 游戲 、社交、健身、商業和遠程學習。
過去一年,扎入元宇宙+社交賽道的互聯網公司不在少數。2021年初,Soul就率先在國內提出構建社交元宇宙,被業內看好。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2.0版》,該報告認為,Soul App是「目前最接近元宇宙定義的手機應用」。
從商業化角度來看,Soul的收入快速增長,實現了毛利率的不斷提升。招股書顯示,2020年,收入同比增長604.3%至5.0億,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157.3%至12.8億。同時,2019-2021年,Soul凈虧損分別為3.534億、5.791億、13.244億元。
作為社交元宇宙的代表,Soul提交港股招股書沖刺上市,分析其商業化進程,或許能給行業帶來一些啟示。
高收入、高增長特點明顯
對於社交元宇宙的產品體驗,用戶已經「用腳投票」。
從最新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Soul的用戶粘性比較可觀。數據顯示,Soul於2021年月均三個月用戶留存率為79.1%。2021年,Soul平台59.4%的用戶為高活用戶(每個月活躍至少15天),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45.3分鍾。
此外,虧損也是Soul商業化的特徵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Soul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2.923億元、4.658億元及9.987億元。但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互聯網公司在業績上的虧損,並非經營虧損。例如,某TMT龍頭2021全年總營收達811億元,同比增長37.9%,但全年虧損高達780.77億元,當中涉及到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經調整後的虧損則收縮至188.52億元。
從資產負債表分析,雖然財報上顯示Soul 2021年的流動負債高達103.8億人民幣,但全部為非有息負債,且其中97.2億為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化,並不是公司的真實運營負債。一旦成功上市,這部分公允價值變化的不利影響就會完全消除。一位業內投資人表示,「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有些並非是企業經營產生,而是因為會計處理產生的非現金影響。」
據了解,Soul的股東包括騰訊、米哈游、元生資本、五源資本、GGV等。
與此同時,Soul也一度被質疑營銷成本過高。眾所周知,營銷投入是許多企業早期佔領市場的關鍵,也是初期必不可少的支出。例如,某國貨品牌此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也跟其每年的高營銷投入離不開關系。其母公司2021年營收58億元,營銷費用高達40.06億元。
早期的營銷投入為Soul佔領市場帶來的效果是肉眼可見的。招股書顯示,Soul已經實現用戶規模的快速增長,而對於社交平台來說,每新增一個用戶都能帶來平台關系密度的大幅跨越。從Soul的MAU(月活用戶數)來看,2020年同比增長80.7%,2021年同比增長51.6%。從Soul的DAU(日活用戶數)來看,2020年同比增長81.0%,2021年同比增長55.8%。
當然,在企業逐步站穩腳跟後,也需要考慮如何縮減營銷成本。目前,隨著Soul的用戶規模和收入規模擴大,運營成本受益於規模效應而降低,運營利潤率持續提升。Soul營銷費用佔比持續下降,從2019年的289.1%,降低到2020年的124.8%、再到2021年的118.1%,這都表明Soul的造血能力越來越強。
元宇宙變現模式初具規模
通過用戶規模的壯大和用戶粘性的提升,Soul塑造了更強的壁壘,做厚了自己的商業化基礎,也以獨特的變現模式走出了一條創新的商業化道路。
與其他平台不同,Soul採取以VAS(增值服務)為主的商業模式,能夠在不影響完整產品體驗的情況下,靠平台內部的個性化裝飾、禮物等方式變現。
一位分析師表示,靠VAS(增值服務)帶來高收入和高利潤,這種變現方式代表著用戶對平台氛圍以及服務的高度認同。此外,從相關屬性來看,「元宇宙第一股」Roblox是 游戲 相關公司,Soul也具備「 游戲 化社交」屬性,Roblox2022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增長39%,至5.371億美元,可見Soul具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Soul在變現方面非常克制。目前僅在不影響用戶完整的產品體驗基礎上,適當地進行一些個性化服務的付費點嘗試。」Soul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正在 探索 一種新的變現方式——創作者經濟,例如捏臉師、元宇宙婚禮主持等,變現原點也是用戶付費主導,每一位Soul的用戶都能夠參與其中。」
創作者經濟系統,即平台提供簡單易上手的開放系統,由玩家自行創作,並獲得經濟收益。例如,Roblox作為 游戲 平台,面向青少年群體,平台有超過2000萬種 游戲 ,絕大部分是由用戶自己來製作,再由其他用戶付費體驗。Roblox帶著這樣的商業模式,做著年輕人的生意,成功在美股上市,成為「元宇宙第一股」。
從Roblox的經驗來看,創作者經濟或許是Soul作為元宇宙社交平台在變現模式上的新嘗試。
Soul產品負責人車斌曾向媒體表示,Soul想要構建的社交元宇宙是一個與現實平行、實時在線的虛擬世界。「在這里,人們可以憑借自己的虛擬化身,並基於自己的興趣圖譜或推薦,體驗多樣的沉浸式社交場景,在接近真實的共同體驗中一起交流、 娛樂 ,最終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維護社交連接。」
「我們觀察到,有一部分用戶的訴求是美化自己的虛擬頭像。同時,有很多關於虛擬頭像的交易行為是自發的,在安全性上有待加強。」車斌說。
根據Soul的官方數據,購買頭像消費者的平均消費金額超過40元,有用戶最多購買過53次。18歲—27歲(Z世代)消費者佔比最高,超過50%,其次是27歲—35歲,佔比約為40%。Soul平台已有「捏臉師」的職業月收入能夠達到4.5萬元。
與此同時,Soul未來還可以開放「守護」頭像裝飾、服飾、個人主頁等更多個性化創作場景、工具,並將提供更具開放性的系統和完善的接入標准,鼓勵用戶通過豐富的外部工具進行多樣生態的共建。
據了解,從2021年開始,Soul在持續推進數字生態規劃"Soul Meta",意在通過構建以3D Avatar數字身份為核心的多元數字生態,實現與用戶共建以Soul為連接的多終端社交元宇宙。假以時日,元宇宙 探索 帶來的新商業模式,或許成為Soul的新式收入來源。
隨著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Soul成功打造了一個屬於年輕人的社交遊樂園。它具備虛擬身份、興趣導向、 游戲 化的特徵,被業界稱為「最接近元宇宙的手機應用」。如今,社交元宇宙所具備的社交資產沉澱和經濟體系閉環已經在Soul上初露鋒芒。我們或許很快能看到元宇宙社交平台不斷迭代,豐富多彩的樣子。
(編輯 張鈺鵬)
⑵ 說說你所理解的元宇宙
首先我們要了解元宇宙的概念是什麼。元宇宙(Metaverse)是虛擬時空間的集合,是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那就讓我來說說我所了解的元宇宙是什麼。
一、元宇宙的概念來源。

元宇宙的八個關鍵特徵:即Identity (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遲)、Variety(多樣性)、Anywhere(隨地)、Economy(經濟)、Civility(文明)。
各個特徵都有它能夠實現的路徑。有三大實現路徑:①沉浸和疊加。沉浸式路徑的代表是VR技術;②激進和漸進。通往元宇宙的路徑,一直有激進和漸進兩種方式;③開放和封閉。元宇宙的路徑還存在開放和封閉兩種關系。
總結:以上就是我關於元宇宙的全部理解。在現實世界,我們大部分人都在工作,被稱為勞工。隨著進入元宇宙時代,大部分人是不工作的,少量的人在做創新創造和指揮機器人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人會在元宇宙時代從勞工轉變為玩工,在元宇宙裡面進行娛樂遊玩,從而進一步產生經濟價值。這是元宇宙當中資本化的邏輯。所以元宇宙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⑶ 什麼是「元宇宙經濟」
元宇宙經濟指的是元宇宙這一蔽液共生組織內部有著各種數字技術,這些數字技術按照一台內在的邏輯系統彼此耦合、兼容以及互補而組合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的共生組織可以依據智能合約接受人類的各項指令而去貫徹執行各種具體的創作、生產等拍並基經濟活動。在元宇宙共襲謹生組織展開經濟活動的時刻,它是以分形、分部以及分配的三項指導思想,通過集成性、綜合性以及共生性內在邏輯系統將各種數字技術整合在一個共生組織之中。
⑷ 怎麼理解元宇宙
-------怎麼理解元宇宙-------

⑸ 元宇宙是誰提出的
元宇宙是經濟學家朱嘉明提出的。元宇宙(Metaverse)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表示「超越宇宙」的概念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虛擬空間。

元宇宙實現的形式
原始的元宇宙模式,繪畫,文藝作品,書信來往。語音通信,進化到互聯網高速互動時代。一比一的還原人體所有觸覺,無縫的對接到虛擬世界中。真正建立穩定的另外一個世界。
元宇宙技術的價值恰恰體現在,現實世界的數字化復制,所以才會有鑒權,身份認證,經濟模型的構建,和反饋現實設備的技術研究。一切技術研究都是為了搭建虛擬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聯系。
⑹ 什麼是元宇宙經濟
元宇宙的發展能與游戲和社交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讓很多公司看好元宇宙的未來。元宇宙的發展也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在游戲時,許多玩家花費游戲幣來進行皮膚購買,然後玩家通過完成任務,得到更多的虛擬物品,如果部分物品是稀有物品的話,則可以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那麼這二手市場的收益也無可估量。

元宇宙是體驗經濟的進一步詮釋,在元宇宙的次元里一切物品都可能是虛擬的,只有感知是接近真實的,人們花錢購買的前提是體驗,其次才是實際的商品或服務,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元宇宙企業出售的商品,本身就是針對不同人群的感知體驗。
⑺ 元宇宙公司影創科技被曝欠薪200多人,元宇宙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什麼
第一,“元宇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人類對於精神需求的新追求和構建數字世界的新探索。
我個人認為,元宇宙經濟只是數字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是數字經濟的全部。當前的元宇宙相關概念的經濟活動依然沒有脫離現有的經濟體系而獨立存在,他們的價值實現仍然以現實的經濟運行邏輯為依託,以人民幣、美元等貨幣來實現價值變現。但元宇宙將確實進一步改變人與物質世界的關系。
⑻ 元宇宙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它為什麼是下一個風口
元宇宙他背後的經濟邏輯,就是通過元宇宙能夠提高人們工作的一些效率,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元化。比如說可以直接在元宇宙裡面,跟其他的人開會之類的。那也可以在元宇宙裡面,邀請自己的好朋友去看看演唱會。元宇宙有可能會提高人們的一些工作效率,進而促進世界發展的速度。但是著名的作者劉慈欣,他反對元宇宙。因為他認為人們如果沉迷在虛擬的世界裡面,那就會導致現實世界的發展變慢。
一.元宇宙邏輯
按照臉書的老闆扎克伯格的形容來說。他認為在這個世界裡面,你可以在裡面工作。要跟其他人談工作的時候,可以直接在元宇宙裡面談工作。而且也可以在這裡面去邀請自己的朋友,參加一場虛擬的演唱會。在這裡面還會有許多的虛擬資產,這些資產都是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價值。前一段時間,還有一些明星花幾百萬的價格去購買一個頭像。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⑼ 元宇宙包括哪些板塊
元宇宙包括哪些板塊解釋如下:
元宇宙產業鏈可以劃分為7個層次或4大板塊。具體而言,7個層次的劃分,一是體驗層,如游戲、社交、運動、電影、購物等。二是發現層,如廣告網路、社交、策展、互評、商店、代理商等。三是創作者經濟層,包括設計工具、資產市場、工作流、商業貿易等。四是空間計算層,包括3D引擎、VR(虛擬現實)/AR(增加現實)/XR(擴展現實)、多任務界面、地理空間制圖等。
如果按4大板塊劃分,可以分為硬體、軟體、服務、應用及內容四方面。首先,硬體板塊內容方面,是提供用於開發、交互或使用元宇宙產品物理技術和設施設備。如網路基站、伺服器、VR眼鏡等。
軟體板塊方面,是為硬體提供支持與賦能。實現物理計算、渲染、數據協調、人工智慧等功能。
服務板塊,則是用於提供承載用戶線上身份所存在的平台,分發相連接的數字內容、數字資產,以及支持對應的數字金融業務等。
而應用及內容板塊方面,指提供醫療、教育、游戲等終端應用場景下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