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投資賭徒的故事
『壹』 幣圈驚魂100天,那些暴富、暴跌、爆倉的人都怎麼樣了
最近幣圈經歷了十天的爆倉,在整個三個月內幣圈市場出現了很大的動盪,讓那些暴富、暴跌已經爆倉的投資者們屬實驚魂了很久。隨著幣圈持續的下跌,有一些投資者已經默默的賣出了所有的加密貨幣,然後退出了幣圈。

加密貨幣自5月19日開始暴跌,這時候很多投資者們紛紛發現自己的賬戶瞬間就遭到了爆倉,其中以太坊跌破2000美元大關,狗狗幣僅僅剩下0.3美元/枚,至此幣圈內一片哀鴻,投資者們第一次感覺到幣圈市場的殘酷性。而對於此次暴跌,在此前就已經有所預兆,市場情緒在比特幣價格暴跌一周後逐漸下降,投資者們在短暫的財富狂歡之後,快速的走向跌落。未來投資者們該何去何從,部分投資者表示將不再碰虛擬貨幣,也有一部分持觀望的態度,但不管如何,還是要做好十足的准備,才能夠頂住幣圈一次又一次的震盪。
『貳』 一萬個以上的BTC的人,圈內尊稱「大佬」
這是一個17年資產翻萬倍的神人。幣一代中典型技術咖。
張博士(化名)北京人。北京某學科研究所負責人,典型的高級****。不過張博士的薪資卻高不起來,2015年還是一個月5000左右的薪資,做項目研究的年終獎還沒有互聯網行業一個普通產品經理的月薪多。
機緣巧合下,張博士在技術網站論壇知道了以太坊,然後開始研究代碼繼而一發不可收拾。憑借著對技術的分辨能力,他用2015年的2萬塊年終獎,投資了一些自己看好的項目。和所有一開始進入幣圈的人一樣,他也就是想湊個熱鬧,賺點零花錢。
不過,張博士最後自己也沒想到幣圈對他的影響如此之大。2016年,他辭去了研究所的工作,轉而專職投資區塊鏈項目。和其他人投資者不同,張博士投資項目有自己的准則:不做短線,只做長線;不看站台人,只看技術代碼和團隊進展。
幾十年理工思維的自我養成,讓他的投資也格外理智、縝密。他不僅看白皮書,還要看技術代碼,見項目負責人。投資之後還會定期了解項目進展,還會審核團隊對外發布的進展是否屬實。是一個深入型的理性投資人。從學術界精英到投資人的身份,張博士轉換的非常完美。
而幣一代中,還有另外一群嗅覺敏銳、行動力極強的人群——互聯網老兵。
「墨跡天氣」創始人趙東,如今已是幣圈歐洲場外交易大佬。他在幣圈幾經起伏的投資經歷幾乎就是這個圈子投資者的縮影。2012年, 「墨跡天氣」上升最快的時候,賣掉自己的股份變現。隨後很短的時間內,他在「車庫咖啡」認識了中國最早玩幣的那一票風雲人物,並開始了自己的幣一代成長之路。
趙東第一次試水是一萬塊人民幣,買了10個比特幣。兩周後翻翻,他買了人生中第一部蘋果手機。那一年是2013年。
第一次真正投資是同年3月,100萬人民幣購入2000枚比特幣。到12月,他就已經是身價千萬了。那一年年底大家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天的時間國內比特幣價格暴跌38%。趙東竟在最低點進入,當幣價很快回升至100美元的時候,瞬間身價過億。他也憑此在圈內一戰成名。
大起之後是大跌,他踹著一顆膨脹的心,讓自己全部身家在比特世界裡打了水漂。從身家過億到負債6千萬,不過兩三年時間。但很快,憑借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他僅僅用了2年時間就又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並在歐洲場外交易市場做成了大佬級人物。
如今,他每每被問到投資經驗,都會說:你的精力可以all in,但你的資產不要all in。
幣一代們,在這個圈層里快速積累財富。同時,也有人迅速身無分文。只有少數人可以笑傲江湖。
幣一代們,碰上了風口,也造就了風口。
在互聯網圈,一個「故事」一個月內融資幾百萬,一個火爆的app一兩年時間融資一兩個億已經讓圈外人咋舌。而在幣圈,個人身份的投資者就動輒身價幾個億、幾十個億。幣一代們很輕松的就可以通過個人代幣資產幫助項目迅速建立、啟動、運營、起勢。EOS當年就在李笑來的幫助下,5天時間融資1.85億美元。
風口裡的世界風雲變幻,真正進入圈層才發現,憑借著對新興事物的好奇、對高收益的嚮往、對革新式技術項目看好,摸著石頭過河的「幣一代」,並不是是簡單的投機者。
他們有敏銳的洞察力、對項目的判斷力以及掌控金錢而不被金錢控制的能力。超高的利益吸引著各個領域的精英分子,迅速的壯大這這個圈層。短短幾年時間,由幣一代們投資的區塊鏈項目已經在大交易市場上線的就有2000多個。
新的圈層,新的階層。你手握百萬,卻可能是個貧民……
這就是幣圈的世界。法定傳統貨幣已經不是衡量一個人階層的唯一方法。也許你身價幾百萬,而在幣圈的世界裡,你卻還是個「貧民階層」。即便你曾是互聯網久經沙場的大佬,在幣圈也僅僅是個「新人」。
一千個比特幣以上的人才算真正入場;
一萬個以上比特幣的人,圈內人尊稱「大佬」;
那些手握幾個ETH喊著自己是投資人的,並不被這個圈子內的人認可。
美圖董事長蔡文勝,18年1月之後的一個月時間陸續購入1萬個比特幣,正式踏進了幣圈。在采訪時他還感嘆自己入場太晚。
這就是幣一代的世界。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叄』 江卓爾的投資之道
江卓爾,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獲得了計算機和工商管理學雙學位。畢業後在上海移動做數據倉庫和大數據分析工作。江卓爾第一次聽到比特幣是在2011年,和很多人一樣,最初聽到並沒有把它當回事,等再次聽到的時候基本都是比特幣下一次快速上漲的時候。比特幣再一次進入江卓爾的視野是在2013年,那時候他還在上海活動,帶領十幾個人的團隊做大數據分析。這一次,他沒有再錯過機會,而是認准了比特幣是未來的一個趨勢。2013年10月,江卓爾毅然辭職,從兩台顯卡礦機起步,從挖萊特幣等山寨幣開始,經過4—5年的時間,締造了一個礦業巨頭。
對自己在區塊鏈行業做的事情,總結為兩點:第一就是科普,江卓爾在知乎上寫的科普長文《比特幣是什麼》,是中文社區中最廣為流傳的比特幣科普文章,瀏覽量近600萬次,是很多人入門區塊鏈的必讀文章,甚至還有不少區塊鏈公司拿它作為新員工入職培訓教材。
除了科普,江卓爾的另一個標簽就是礦工,挖礦是江卓爾在區塊鏈行業的最大業務。江卓爾創辦的萊比特幣礦池是全球頭部比特幣礦池之一,而這一切起源於2013年底的兩台顯卡礦機。2013年牛市過後,在整個漫長的2014—2015熊市中,江卓爾堅定地長期看好比特幣,並通過挖山寨幣然後換成比特幣的方式,把所有利潤都轉換為比特幣囤積起來。在2015年10月,一是在漫長無聊的熊市中,江卓爾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在知乎上寫完了長達6萬字的著名科普《比特幣是什麼》,並預言隨著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持續增加,牛市即將到來。二是比特幣的擴容之爭,從比特幣開發人員內部,擴散到整個社區都參與爭論,這讓江卓爾意識到「想要保護自己的比特幣必須要有比特幣算力」。於是,在2016年初,江卓爾建立了自己的比特幣礦池——BTC.TOP。在2017年牛市末期,BTC.TOP還一度成為全網算力最大的礦池。2017年「九四」期間和2018年底的礦難期間,很多礦場關停,礦機論斤賣,恐慌情緒在整個挖礦行業蔓延。出人意料的是,江卓爾卻在這個時間點大量抄底市場上被賤賣的礦機。 江卓爾在業內還有個礦機黑洞"的外號,因為他從來只大量買礦機,而沒有賣出哪怕是一台礦機。 江卓爾的邏輯是:"對區塊鏈和比特幣長期看好,買了礦機就老老實實挖到報廢,把長期的超額回報從魚頭吃到魚尾,沒必要做短線的折騰」。 而比特幣每一次,超過市場預期的長期持續上漲,也讓長持礦機的人賺得盆滿缽滿,讓短線玩波段的人後悔不迭。
和許多剛進入幣圈的人不同,許多剛進入幣圈的人都是通過買幣,而江卓爾的做法是買礦機挖礦。為什麼江卓爾要選擇挖礦的方式呢?我們分析,相對於炒幣,挖礦對於長期的價值投資,優勢是多方面的。
1、從成本上,挖礦是成本更低、也是更穩定地獲得比特幣的方法。獲得比特幣的方式有兩種,從二級市場購入和挖礦獲得。通過二級市場購入的比特幣,也就是常說的炒幣,帶著市場情緒溢價。這個溢價可能是正溢價,也可能是負溢價。最近幣價瀑布式下跌,就是因為這裡面含有市場情緒的負溢價。
有了礦機成本、電費、其他固定運營費用及全網算力等數據,可以大致計算出挖礦獲取比特幣的成本。在行業發展早期,很多有信仰的礦工,獲得了巨量的財富積累。
隨著行業迅速發展,挖礦難度、全網算力都顯著提升,礦機關機價越來越高,挖礦獲取比特幣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漸降低甚至消失。但同時,這也促進了行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大型礦場、礦池逐漸出現,這大幅度降低了挖礦的邊際成本,在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挖礦仍然有利可圖。
2、挖礦是良好的風險對沖手段。區塊鏈行業跌宕起伏,這幾天的市場行情就是很好的印證。幣價漲跌的波動性巨大,大部分人面對暴漲暴跌的行情,很難平靜面對。在比特幣的發展過程中,多次上演過幣價下跌 75% 甚至 90% 的極端行情,極端行情引發的恐慌情緒導致很多人賣幣清倉,心態的變化導致這批人從此失去了上車的機會。當幣價達到漲跌近 30% 的震盪幅度時,任何短線操作尤其是杠桿交易,都是有巨大風險的。持續產出幣的挖礦,就成了一種降低平均獲幣成本的風險對沖手段。
3、盈利模式清晰,挖礦獲得大量傳統資本的青睞。對於傳統行業的投資者而言,比特幣的劇烈波動幅度,雖能帶來投機交易大量獲利的可能,但其風險也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同時,很多傳統資本並不理解比特幣的價值,因此不願意貿然投入炒幣。挖礦的經濟模型相對來說更容易理解。礦場規模會給人一種很壯觀和踏實的感覺:礦機巨大的轟鳴聲、一眼望不到頭的廠房,都會給人一種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沖擊力。挖礦的回本周期,基本也在一年左右,回本周期和利潤率都可以量化預估出來。通過挖礦這種方式,更容易融到錢,而且通過這種方式加杠桿也更安全。因此,沒錢買幣很好的解決方案是借錢挖礦!所以,挖礦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行為。
4、挖礦可以構建以幣為核心的業務體系。幣價的巨大波動和周期性變化的過往歷史,讓圈內的老用戶都有逃頂抄底的想法。無奈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如果按照之前的「數據規律」進行抄底和逃頂,都可能因為幣價沒有按照預設的劇本上演,而做出錯誤的操作。一旦在錯誤的地方下車,心態很可能就崩了,就難再有機會上車了。挖礦每天都有幣本位的現金流,可以讓自己一直在車上。從這個角度看,挖礦可以規避下車的風險。
當然,挖礦並不是進入幣圈的唯一選擇或必經之路。
江卓爾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數千倍的收益,直接原因是多次成功的逃頂和抄底,江卓爾對大趨勢的判斷有自己的方法論,而且敢於為自己的判斷下注。 他的方法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以前奏效不代表未來也奏效,任何人都需要獨立思考。就那最近的這一波2017年的行情來說,江卓爾成功在2017年末逃頂,還成功預測了比特幣這波的底部在3000美金左右。 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這就是跟他的三個泡沫指數有關。
我們先說,第一個泡沫指數是「用戶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總市值」除以「比特幣活躍地址數」的根號二次方。 這個指數的底層邏輯是梅特卡夫定律,即網路的價值和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
在這個模型中,如果幣價持續上漲,而用戶數卻長期沒有跟上,根據梅特卡夫定律,這樣的網路價值是沒有實際用戶支撐的,泡沫就出現了。藍色是比特幣的總市值,單位是100億;橙色線是比特幣的活躍地址,以10萬為單位。 泡沫指數就是把總市值除以活躍地址的根號二次方。
第二個泡沫指數是「漲幅泡沫指數」,方法是計算比特幣60日累計漲幅,把最近60天每一天的漲幅相加得到(不是用第60日的價格除以第一天的價格)。 第一天的漲幅加上第二天的漲幅,累計+60天。 幅度越高越接近頂部。這個指標的邏輯是:熊市是牛市製造的,幣價上漲需要持續的新人、新入場資金來支撐,新進資金一般是隨著新聞和牛市致富效應的擴散而穩定流入,但如果市場狂熱到一定程度,市場存量用戶窮盡一切資金、甚至大幅加入杠桿投入,那價格短期大幅上漲,速度就超過了新資金的入場速度。 新進資金無法撐住過快上漲的價格,幣價最終會在一個很高的位置,帶著巨大的勢能崩下來,結束牛市、開啟熊市。
從圖里我們可以看到,在2011年和2013年牛市結束之前,都出現了60日漲幅達到300%~200%的情況。2017年底崩盤前,也出現了60日漲幅達到120%的巔峰。
第三個泡沫指數是"礦機泡沫指數」,計算方法是礦機的靜態回本天數(礦機價格除以每天凈收益)。如果多數主流礦機的回本天數大幅下降,就是見頂信號。 這個指標的邏輯是如果工業化生產礦機的速度都遠遠趕不上幣價上漲的速度,那麼說明幣價上漲太快,難以為繼。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2016~2017年牛市期間,S9的靜態回本周期穩定在200~250天,每天利潤穩定在5元。 但在2017年12月,S9的回本周期快速下降到100天附近,每天的利潤從5元飆升到20元,這就是出現了明顯的礦機泡沫指數。
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個泡沫指數需要綜合參考,並結合市場情緒做判斷,而且即使綜合參考了這些情況,依然很難做到准確逃頂,這些指標最重要的意義,是讓我們知道現在大概處於大周期的哪一個階段。
『肆』 比特幣又「割韭菜」20萬人爆倉,誰才是真正的「幕後玩家」
這次爆倉的總金額達到了137億人民幣。在比特幣經歷了兩輪暴跌,天台站了那麼多人的情況下,還有那麼多韭菜搶著要去被收割,真是沒得救了。你永遠也賺不到認知之外的錢,就算很幸運賺到了,也會憑實力還回去。巴菲特都不碰的東西你們要去碰,爆倉了又問誰是幕後玩家。那麼我來告訴你幕後玩家是誰吧。

最後總結一下吧。全世界都在問誰是幕後玩家,誰是幕後玩家。這個和股票基金都不一樣,你連背後是誰都不知道,你就敢下手。只能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想要賺錢,就請賺認知范圍內的,連幣圈大佬都不碰的東西,真的別碰了,非要成為韭菜,才算是圓滿嗎?比特幣現在在很多國家的風評都不好,就連印度的首富都要求國家下令禁止。這意味這什麼,這不是普通投資者能夠控制的東西。存在於黑市的加密貨幣只能適合黑市,普通人的你,真的認為自己有資格和黑市裡的那些不擇手段的投資者媲美嗎?
『伍』 幣圈中的獨行者——丁洋
摘要:韌性是持續下去的砝碼。
「我之所以堅定地立足於數字貨幣行業,是因為它是一個全新的增量市場。」這是他經常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是丁洋,有很多身份,onetop評級合夥人,可信樹基金創始人,區塊鏈早期投資人。
01.初入幣圈
幾年前,他還是一個在股票幻海中沖浪的一員,也曾歷經了A股的高光時刻,當然高光之後股市成為了一片殘酷得血海。可能他天生對金融敏感,急流勇退避開了股市的血洗收割,望著身邊不少朋友被股市套牢或是輸得傾家盪產,除了心有餘悸外,他還在反思著:以後的路當如何走?
2017年3月,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了區塊鏈行業,「哈希加密」、「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圍繞著區塊鏈這門技術,但他更關注著是「去中心化」,如果金融與「去中心化」碰撞在一起,那麼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金融體系。
想到這里,他覺得區塊鏈是未來的趨勢,也是顛覆傳統行業的一次革新,便踏上了區塊鏈的「征程」。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當他踏入區塊鏈這個行業,他才知道這個行業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光鮮亮麗,由於行業亂象環生,不少項目魚目混珠,攪渾了這片澄清的藍海,但凡與區塊鏈相關的項目均與傳銷「沾親帶故」,風評極差。身邊的人紛紛勸他退出幣圈,他報以微笑,眼神充滿著堅定,依舊選擇固守,也許因為信仰,也許因為不甘心。
02.幣圈往事
2017年9月4日,這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一天,一場「暴風雨」正以萬鈞之勢向區塊鏈行業襲來。「九四」政策既出,ICO被叫停,項目開始退幣,火幣、OK 和比特幣中國相繼宣布停止交易業務。那時他感受到行業真正的黑暗,比特幣和以太坊價格出現暴跌。他心中有了一絲動搖:這條路是不是選錯了?
沒多久,比特幣和以太坊卻轉而開始了馬不停蹄的瘋漲,頻頻破新高,終於在12月漲到至高點:分別在兩萬美元與1400美元。
狂歡的背後,有人在哭泣。有人在這場變革中完成了階層的跳躍,也有人在這次狂歡中損失慘重,但更多的人只是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如今想來,懊悔不已!
2017的9月4日,是幣圈的黑暗,然而對於丁洋來說,六個月後才是他進入行業的低谷。
潮起潮落,盛衰交替,自是天道,亦是常理。
03.百折不撓
2018年3月,才是他入行中最灰暗的時刻,幣圈下的熊市,沒有多少人能夠全身而退,他的投資似如覆水難收,第一桶金也在那段時間盡數吐回。那時的他,毅然選擇了另外一條路: 從投資轉去做區塊鏈服務創業。
他成為了onetop評級合夥人,因為這個行業太亂了,亂得讓人分不清哪個是好項目,哪個是壞項目。這個行業是需要一個權威中立的媒體機構去評判,就像法官一樣去審批著正義與邪惡。
2018年,9月4日,又是一次「9,4」,先前的「風聲鶴唳」在幣圈媒體得到了應驗,不少頭部媒體相繼封號,幣圈又提前進入了寒冬,區塊鏈服務行業並不好做,一如當年的互聯網。
對於他來說,區塊鏈行業是一艘滿是金礦的開往外太空的飛船!
這是丁洋對於區塊鏈的信心。2019年,他成立可信樹,其初衷是希望用專業的團隊為身邊擁有大量區塊鏈資產的人去做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讓他們在牛市賺得更多,熊市虧得更少。
此時的他距離第一次接觸數字貨幣已經過去3年。對於「幣圈一天,人間十年」的這個行業來說,他已經算是老人了。
商場如戰場,更何況是在瞬息萬變的幣圈,稍不留意便有粉身碎骨的可能。
對於投資,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投資行業向來是一個充滿風險的行業,每個人都像是蹣跚學步的小孩,大步流星的走註定是要吃虧的。有時,走的慢,走得穩,反而成了快。
憑借著多年的投資經驗,他自製了11期數字貨幣分析投資直播課程,從投資的基礎理論,到K線入門,再到高勝率的MACD交易系統,完美將系統的交易理論與交易實際操作經驗進行投機融合,課程一經上線,好評如潮。
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光明前景及自身在行業的積累,促使著他繼續前行。
04.邂逅合約
歷經了行業的風霜雨雪,看慣了幣圈的大起大落。他選擇了差價合約的賽道,因緣際會之下,他與ASPMEX菠蘿合約結緣。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眾所周知,現貨行情低迷,多空雙向收益高的合約戰場成為了不少玩家的聖地,他也未能免俗。當然,收益高的合約往往也伴隨著高風險,盡管如此依舊阻擋不住人性的貪婪,「惠軼期貨合約爆倉」的結局令人唏噓。
如果說,憑運氣/實力輸掉了合約那是再正常不過了。可是,不少平台屢次出現插針、拔網線、宕機等致使用戶爆倉,這就是作惡!
因為他本人從事多年量化基金,自然而然對滑點和深度比較敏感,所以對平台這些行為嗤之以鼻,甚至一度曾拒絕玩合約。直到ASPMEX菠蘿合約的出現,以正向差價合約的打法沖擊著這個行業,正如一位武林新秀向火幣、BitMEX、OKEX、幣安發起新的挑戰。他重新踏上了合約的征程,甚至戰績不俗。
2020年3月12日,幣圈再一次迎來了「大行情」,一場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血洗了整個加密資產市場。比特幣幣價單日減半,市值蒸發千億美金。他身邊不少玩合約的用戶紛紛爆倉,損失一片慘重,原本想做空合約的用戶卻因為一些平台問題無法做空,錯過了一次財富增值的機會。
然而,他在ASPMEX菠蘿合約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他聲稱道:「因為ASPMEX菠蘿合約的正向差價合約自帶「無滑點、無限深度」的天然屬性,使得他的合約交易平穩如常,極速平倉。當然這也歸功於其強大的交易平台,即便遭遇著極端行情,交易依舊流暢無阻,並沒有像其他交易所出現宕機、插針、拔網線的問題。」
鏖戰極端行情,是對ASPMEX菠蘿合約一次考驗,也是他本人對ASPMEX菠蘿合約這個平台一次考核,他認為它已經交了一份很完美的答卷。更令他欣喜的是,在這次極端行情中,他和另外兩個好友在菠蘿合約頻繁短線交易獲得了大量的利潤。並且,他還說道,身邊有朋友一個早晨的利潤率超過100倍,收益之高都讓他有點眼紅。
顯然而然,這在正常的交割合約中幾乎不可能做得到。
言及ASPMEX菠蘿合約,他似乎在合約行業中看到了一絲希望。他這樣說道:「一般而言,玩合約的人要麼浸淫這個行業已久,或者是從事傳統金融等相關行業,也就說玩合約的門檻很高,學習成本也不低。所以這對很多小白極為不友好。然而,在這個平台中卻推出一鍵跟單,打破了傳統合約的桎梏,極大降低了用戶的門檻。」當然,對於他本人而言,更多憑借自己對行情的把握,進行做多做空合約策略。
最後,他看了一下手機上的合約收益,會心一笑:看著數字金融與區塊鏈融合愈發成熟,也期待真正有價值的商業級公鏈能夠不斷落地,為區塊鏈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
『陸』 揭秘400億元人民幣圈第一大案,這是一起怎樣的案件
在2021年4月8日的夜晚,我國財經頻道報道了我國的公安人員所查出的一起關於400億人民幣的騙局。這個事件是一個於2018年成立的某虛擬錢包。其涉及的金額更是高達了4,000億元人民幣,而犯下這種重大罪行的發起者,竟然是一位只有初中學歷的男子。

如果還未加入這種對於虛擬貨幣的炒作,就應該及時制止這種想法和行為。對於非官方的虛擬貨幣其實是沒有保障的,他們的漲幅極快,虧損也是極快。如果已經加入這種虛擬貨幣的操作,首先我們要見好就收,在拿到一定的收入之後直接退出這種行為,不要因為賭徒心理,一錯再錯。如果已經加入並且這種虛擬貨幣已經崩盤跑路的情況下,應該及時報警,爭取追回自己所虧損的資金。
『柒』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幣圈有多瘋狂
借來的10萬元瞬間清零,有人1小時翻倍,5分鍾爆倉在瘋狂的貨幣圈裡,玩家在和時間賽跑。有的人本金翻了一倍,有的人經歷了瞬間的財富清零。
本周,貨幣圈經歷了“血雨腥風”。根據CoinGecko的數據,加密貨幣在上周縮水了6000多億美元。驚心動魄的故事每天晚上都上演,很多人一覺醒來,賬戶都被清空了。

然而,更多挑戰失敗的人表示,他們再也不會這樣玩了。有人感嘆:千萬不要玩合同(一種玩法),一個小時翻了一倍,5分鍾後又清了,分明是賭博。
最後,我想說的是:賭博有風險,賭徒需謹慎。稍有不小心,掉入賬務坑。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內容了。
『捌』 王思聰秦奮相約賭場,上億籌碼當「歡樂豆」,結果怎樣
有網友認為,兩個人上演了現實版的澳門風雲。但實際上,與電影《澳門風雲》,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大家別信啊。

平常有空的時候可以多陪陪家人或者多看幾本書,陶冶一下自己的情操,也可以出去散散心旅旅遊,一家人開開心心的,也跟玩歡樂豆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