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次季對沖怎麼開
❶ 期貨交易怎樣進行對沖了結
對沖平倉,就是指不需要現貨交割,而是在期貨上做一個反方向的操作。
賣出九月份合約分兩種,
1
賣出
平倉,
就是將你持有的多單平掉,平倉離場。
2
賣出
開倉,
就是再建立新的空頭合約。
很顯然,第一種操作是對沖平倉。
❷ 期貨怎麼對沖舉例說明
1、股指期貨對沖
股指期貨套期保值是指利用股指期貨市場不合理的價格,同時參與股指期貨和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或者買賣不同時期、不同(但相似)品類同時,賺取差價。股指期貨套利分為現金套期保值、跨期套期保值、跨期套期保值和跨期套期保值
2、商品期貨對沖
與股指期貨套期保值類似,商品期貨也有套期保值策略。在買入或賣出某一期貨合約時,他們賣出或買入另一份相關合約,並在某一時間同時平倉這兩個合約的頭寸。在交易形式上,與套期保值類似,但套期保值是在現貨市場買入(或賣出)實物,在期貨市場賣出(或買入)期貨合約;但套利只在期貨市場交易合約,不涉及現貨交易。商品期貨套利主要包括現貨套期保值、跨期套期保值、跨市場套利和跨品種套利
3、統計對沖
與無風險套期保值不同,統計套期保值是利用證券價格歷史統計規律進行的一種風險套利。其風險在於,這一歷史統計規律在未來是否還會繼續存在。統計套期保值的主要思想是找出幾對相關性最好的投資品種(股票或期貨等),然後找出每對投資品種的長期均衡關系(協整關系)。當一對品種的價格差異(協整方程的殘差)偏離到一定程度時,開始建倉——買入相對低估的品種,賣出相對高估的品種,等到價差恢復平衡,止盈。統計套期保值的主要內容包括股票撮合交易、股指套期保值、證券借貸套期保值和外匯套期保值交易。
拓展資料
一、對沖怎麼操作
1、短線操作
拋開基本面分析,著眼於技術實力來定義期貨品種的短期方向和交易時間。做出預測後,買入或賣出相同標的、相同數量、相同時間或收盤、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
2、中長線作業
詳細分析基本面和技術面,結合基本面和技術面預測目標期貨合約品種的未來市場走勢。做出預測後,買入或賣出相同標的、相同數量、相同時間或收盤、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 短期操作需要投資者投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潛在風險相對較小,但對交易者的水平要求較高,需要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中長期運行所需的時間和精力是相當長的。
❸ 期貨怎麼對沖舉例說明
對沖就是相關的兩個事物,反向操作,讓一個盈利一個虧損,讓損失的風險降低。例如手裡有現貨,做空期貨。漲價現貨盈利,期貨虧損。跌價現貨虧損,期貨盈利。風險降低。或者在近期豆油很弱,股指偏強一點,就空豆油,買股指,做成一個對重組合。
❹ 期貨怎麼對沖對沖是什麼意思多空雙方單子不一樣,是和國家對賭嗎
盡量用簡單的語言,分三步給你講(中文表達的可能不是很准確,但意思絕對沒錯)
①~要了解期貨的基本概念
遠期合約(forward contract)是雙方在當前達成的一個合約,約定將來某個特定時間,以某特定價格,對某標的物進行交易。此交易多以獲取標的物為目的,會進行實物交接。
期貨合約(future contract)大致相當於在交易所正式交易的遠期合約。但是,通常不以獲取標的物為目的,而是為了獲取中間的交易差價,所以多以平倉結尾。
所謂平倉,就是說,因為你是要獲取交易差價,而非標的物嘛。所以你剛開始「買入」了期貨合約,到最後還要「賣出」等量的期貨合約,由於兩合約存在價格差異而沒有標的物數量差異,交易者從而獲取差價而並不進行實物交接。
②~了解期貨的多空(其實就是看漲與看跌)
在這里有一個要用到的期貨特點,就是你可以手上什麼都沒有(除了擔保金),就「賣出」一份期貨合約(承諾在未來賣出)。只要你在未來買入等量合約平倉即可。
看漲(多頭):低買高賣
具體解釋估計你看的比較暈,去掉中間過程,去掉杠桿,簡化個例子
比如,你認定大米的期貨在未來1年會漲,從現在的100元漲到150元。而1年期的大米期貨在交易所現在只掛了130元,於是你「買入」1份合約。1年後,大米期貨漲到了150,你以150的價格「賣出」1份合約平倉,兩份合約對沖,賺取差價(150-130)=20元。當然,如果1年後大米期貨漲到200元,你買1份「賣出」合約會賺(200-130)=70元。如果1年後大米期貨跌到100,那你賠了(100-130)=-30元。
看跌(空頭):高賣低買
比如,你認定大米期貨在未來1年會跌,從200降到150。而1年期的合約現在掛180元,你「賣出」1份。1年後,合約跌倒150元。你以150元「買入」1份合約平倉,賺取差價(180-150)=30元。
③~以上就是期貨層面的對沖(hedge)
多空單子不一樣大多是在價格上,而非數量上。與國之間的對賭不是一個層面的問題,屬於預期與現實的對賭,從老百姓,基金公司,金融機構,都可以是參與者。
純手打請採納,如有紕漏希望大家指出
❺ 合約對沖是什麼
期權合約的對沖,又可以看做是合約風險的對沖。實際上,就是一種為了降低另一項投資可能帶來的虧損或者風險。期權的對沖,是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用另一個方向合約的盈利來彌補的操作。
❻ 怎樣進行上證50etf期權進行對沖交易
金融學 上,對沖(hedge)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 的風險的投 資。它是一種冊老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 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一般對沖是同時進行兩筆行情相關、方向相反、數量相當、盈虧相抵的交易。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州汪升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方向相反指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向相反,這樣無論價格向什麼方向變化,總是一盈一虧。當然要做到盈虧相抵,兩筆交易的數量大小須根據各自價格變動的幅度來確定,大體做到數量相當。
上證50etf期權對沖交易,一般就是指賣出作為標的的50etf基金份額,同時買進相同數量50ETF看漲期權。或者買進作為標的的50etf基金份額,同時買進相同數量的50etf看跌期權。
因為期權有四種交易方向,買進看漲,買進看跌,賣出看漲,賣出看跌,對沖操作有多種選擇。
也可以買近賣遠進行對沖或者同合約直接平倉或者反向交易這也叫對沖交易,未必就是同一價格,對沖一詞現在的涵蓋內容非陵叢常多。
❼ 怎麼玩合約對沖
就是做合約的時候一個單子做空,一個單子做多⌄就是合約對沖。要是想深入了解,可以去牛幣普拉斯了解,牛幣普拉斯是一個社區,裡面有很多大佬,裡面知識很多,可以去那裡了解。
❽ 期貨中,有一個對沖的概念,是什麼意思,是如何操作的
不好意思我概念混淆了
miow_doll 回答的就很貼切並且簡明扼要
我現在重新整理下
對沖
1.
可以定義為:對沖交易是指在期貨期權遠期等市場上同時買入和賣出一筆數量相同,品種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和約,以達到套利或規避風險等目的。
微觀的來說對沖就是一種操作手段,簡單來說就是一買一賣,比如在期貨市場上買入3月份的大豆合約的同時賣出4月份的大豆合約,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規避市場波動的風險,,或者你未來要賣出一批貨物,那你可以買入貨物登量的期貨以對沖現貨市場波動的風險,這也就是所謂的套期保值。
范圍再擴大點的話,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我個人認為保險其實也可看作一種對沖,對沖你生活或者財產方面的損失。
我認為對沖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利潤,而是為了減少由於期貨價格波動產生的風險.目的就是為了保值.其成本只是購買期貨的手續費用,這同價格波動產生風險造成的損失相比是小很多了.所以對沖是很使用的規避風險的方法.
2.
對沖分很多種:
本意是一種雙向操作。經濟上的對沖都是為了達到保值的目的。進出口貿易中的對沖是指進出口商為避免外幣升值所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在匯市上購買外幣,購買數量與其進口 商品需要支付的外幣等值;期貨上的對沖對沖是指客戶買進(賣出)期貨合約以後,在賣出(買進)一個與原來品種數額交割月份都相同的期貨合約來抵消交收現貨的行為,它的要點是月份相同,方向相反,數量相同。
3.
什麼是「對沖(hedging)」,為什麼要對沖?
「對沖」又被譯作「套期保值」、「護盤」、「扶盤」、「頂險」、「對沖」、「套頭交易」等。早期的對沖是指「通過在期貨市場做一手與現貨市場商品種類、數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約交易來抵消現貨市場交易中所存價格風險的交易方式」(劉鴻儒主編,1995)。
早期的對沖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於農產品市場和外匯市場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實際生產者和消費者,或擁有商品將來出售者,或將來需要購進商品者,或擁有債權將來要收款者,或負人債務將來要償還者,等等。
這些人都面臨著因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變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對沖是為迴避風險而做的一種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風險用期貨或期權等形式迴避掉(轉嫁出去),從而使自己的資產組合中沒有敞口風險。
比如,一家法國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個月後要出口一批汽車到美國,將收到100萬美元,但他不知道三個月以後美元對法郎的匯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將蒙受損失。為避免風險,可以採取在期貨市場上賣空同等數額的美元(三個月以後交款),即鎖定匯率,從而避免匯率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對沖既可以賣空,又可以買空。
如果你已經擁有一種資產並准備將來把它賣掉,你就可以用賣空這種資產來鎖定價格。如果你將來要買一種資產,並擔心這種資產漲價,你就可以現在就買這種資產的期貨。
由於這里問題的實質是期貨價格與將來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所以誰也不會真正交割這種資產,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貨價格與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該資產的買賣是買空與賣空。
那麼什麼是對沖基金的「對沖「?不妨舉出對沖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對沖是一種市場中性的戰略,通過對低估證券做多頭和對其它做空頭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將投資資本放大倍數,並使得有限的資源可以進行大筆買賣。
當時,市場上廣泛運用的兩種投資工具是賣空和杠桿效應。Jones將這兩種投資工具組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個新的投資體系。他將股票投資中的風險分為兩類:來自個股選擇的風險和來自整個市場的風險,並試圖將這兩種風險分隔開。他將一部分資產用來維持一籃子的被賣空的股票,以此作為沖銷市場總體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將市場風險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時利用杠桿效應來放大他從個股選擇中獲得的利潤,策略是,買進特定的股票作多頭,再賣空另外一些股票。
通過買進那些「價值低估」的股票並賣空那些「價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論市場的行情如何,都可從中獲得利潤。
因此,Jones基金的投資組合被分割成性質相反的兩部分:
一部分股票在市場看漲時獲利,另一部分則在市場下跌時獲利。
這就是「對沖基金」的「對沖」手法。盡管Jones認為股票選擇比看準市場時機更為重要,他還是根據他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增加或減少投資組合的凈敞口風險。由於股價的長期走勢是上漲的,Jones投資總的說來是「凈多頭」。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以後會怎麼樣?
不妨再舉個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現價為150元,估計月底可升值至170元。傳統的做法是投資該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獲利20元,則利潤與成本的比例為13.3%。但如果用期權,可以僅用每股5元(現股價)的保證金買入某公司本月市場價為150元的認購期權,如果月底該公司的股價升至170元,每股帳面可賺20元,減去保證金所付出的5元,凈賺15元(為簡便計,未算手續費),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獲利15元,利潤與成本的比率為300%,如果當初用150元去作期權投資,這時賺的就不是20元,而是驚人的4500元了。
可見,如果適當地運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較低成本就可以獲取較多利潤,就象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在遠離支點的作用點以較小的力舉起十分靠近支點的重物。金融學家將之稱為杠桿效應。這種情況下,假如說不是為了避險(也就是實際上不對沖),而純粹是作市場的方向,並且運用杠桿來進行賭注,一旦做對了,當然能獲暴利,不過風險也極大,一旦失手損失也呈杠桿效應放大。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資金22億美元作抵押,貸款1250億美元,其總資產1200多億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涉及的各種有價證券的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杠桿倍數達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風險就可遭滅頂之災。
這么解釋不知道您明白了沒有
我覺得這樣已經很詳細了
實在是覺得這些文字都有用所以可能有些多了
一開始的時候有疏漏實在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