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基金會
『壹』 段偉文 基於技術與倫理關系視角的考察
元宇宙本身並不是一個像宇宙那樣的科學概念,而是對數字技術所驅動和連接的信息空間的一種新的概括性描述,是一個會根據技術發展而不斷增減內涵的開放性的集合概念。 中國 社會 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段偉文研究員 在《國家治理》周刊撰文,從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會 的未來趨勢廓清其實質和問題,並從技術與倫理關系視角,對元宇宙價值錨點和治理原則進行了深入分析。
更多內容,請點擊封面購買本期雜志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文明出現了數字化轉向,從「數字化生存」的口號到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數字化轉型,互聯網、移動通信、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信息通信技術所引領的網路化、數字化、智能化一浪高過一浪,我們正在步入深度數字化和深度智能化時代。正是這一時代趨勢,使得人類的生存空間逐漸從物理空間遷移到賽博物理空間,從而水到渠成地催生了元宇宙的概念與創新。
毋庸置疑,在臉書更名為Meta事件的推動下,元宇宙正在成為預期的新一代數字技術驅動的創新熱點,但從 科技 產業政策和治理的角度來看,越是熱現象越需要冷思考。元宇宙之所以受到熱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可以大致代表新一代數字、網路與智能技術應用的集成創新框架,而它是不是能夠真正引領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潮流,還要看時代最終會不會選擇它。
具體到數字治理和新興 科技 治理的維度,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元宇宙的發展如何形成可以適應其創新廣度、深度和速度的治理框架,從而以具有動態應對能力的敏捷治理促進其有序發展。鑒於當前元宇宙的發展尚處於概念傳播與創新孵化期,在構建具體的治理框架之前,亟需進行一系列預見性的跨學科研究,為其提供一套基於理性認識的工作假設。為此,非常有必要從元宇宙所代表的 科技 社會 的未來趨勢廓清其實質和問題,確立把握元宇宙開放性創新的認知策略,進而對元宇宙的價值訴求和治理原則展開前瞻性思考。
深度數字化時代的元宇宙及其挑戰
元宇宙本身並不是一個像宇宙那樣的科學概念,而是對數字技術所驅動和連接的信息空間的一種新的概括性描述 ,實際上是一個會根據技術發展而不斷增減內涵的開放性的集合概念。近年來,元宇宙已經超越了斯蒂芬森1992年首創這個詞彙時所賦予的沉浸式3D虛擬世界的內涵,拓展至物理世界中的物體、行動者、界面以及構建起虛擬環境並與之交互的網路等。關於元宇宙的內涵,加速研究基金會(Acceleration Studies Foundation,ASF)發布的《元宇宙路線圖:通往3D網路之路》指出:元宇宙是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與物理上持續存在的虛擬空間的融合,這一融合使用戶可以同時對兩者加以體驗;沒有一個單一的、統一的實體被稱為元宇宙;元宇宙的建設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虛擬和3D網路工具和物體將嵌入我們的環境之中並相互促進,並成為我們生活中的持久特徵,而且這些技術的出現將取決於潛在的利益、投資和客戶的興趣,並將受其弊端和意外後果的影響。
為了描述元宇宙的發展趨勢,加速研究基金會的元宇宙路線圖選擇了兩組可能影響其演進方式的連續變化譜系:從增強到模擬的技術譜系和從私密(以身份為中心)到外在(以世界為中心)的技術譜系。其中,增強技術是指通過增加新的信息控制系統加強我們與物理環境的感知與互動,模擬技術是指通過構建虛擬或鏡像的世界提供全新的交互環境,私密技術涉及個人(包括虛擬化身與虛擬主體)的身份、認知和行為等內在體驗,外在技術為用戶提供有關周圍世界的信息和控制技術。
由此形成的四個象限可將元宇宙大致劃分為虛擬世界、鏡像世界、增強現實和生命記錄四種形態(見圖1)。不難看到,這些形態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如在凱文·凱利眼裡,增強現實將觸發一種可以稱為鏡像世界的新的大技術平台的產生:不久的將來,現實世界中的每一條街巷、燈柱、建築和房間,都將在這個人工的鏡像世界中擁有同樣大小的數字孿生,就像一張與它所代表的領土大小完全相同的地圖一樣。
然而,要把握元宇宙及其所代表的深度數字化時代的實質,探討元宇宙對 社會 價值的可能挑戰,不能停留在這類未來已來的暢想層面,而要以思考元宇宙為契機,在深化人們對相關問題已有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更具系統性和前瞻性的探討。實際上,人們對於信息通信技術與數字技術的本質及其問題已經進行了大量思考。其中,除了與元宇宙類似的賽博空間(cyberspace)、信息圈(infosphere)以及與之相關的心智層、超文本空間、全球腦等基於空間隱喻的觀念之外,具有代表性和承前啟後意義的有三個方面。
其一,各種可能形態的元宇宙的基礎是數字計算思想及其技術實現。 即可以通過數字化將世界和人(包括行為和交互)轉化為數據驅動的信息機器,進而運用信息通信技術或數字技術使其得以自動化運行。但由此導致的潛在沖突是,人本身並不完全等同於信息機器中的智能體,人是有思想、自主性和能動性的,人具有生物學的身體,人的感覺和認知是通過其神經認知系統實現的。對此,認知現象學家梅洛-龐蒂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曾指出,將人類的創造解讀為信息的自然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控制論的意識形態,在這種絕對的人工主義的視角下,人的身體成為信息機器意義上的可能的身體,但在我們的生活中,感性的世界和加工過的世界本應該是為我們的身體而存在的。
其三,有關可編程未來的討論表明,元宇宙本身並不神秘,其實質是由軟體代碼構造的可編程的世界。 2011年,世界上第一個滑鼠的發明者同時也是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k Andreessen)曾經指出:「軟體正在吞噬地球!」而此後圖書和音像等行業被數字網路企業大規模侵蝕的事實,的確反映了這一點。對於可編程世界的含義,科西莫·亞托卡在新近出版的《數據時代:可編程未來的哲學指南》一書中指出:「軟體代碼在普遍和繼續不斷地開發、分布與激活中,從比喻到實際意義上,軟體代碼都在攻擊和毀壞我們迄今所知的世界,以及 社會 、經濟和我們生產價值的方式……總之,我們正在見證一個世界的毀滅、一個新世界的上升。」在他看來,代碼所扮演的不是壓縮和消除物理空間的角色,代碼呈現世界的方式是創造和操縱現實。在數據時代,代碼是激活空間生成活動的關鍵要素,從而與空間同構為代碼/空間——通過代碼的生成性運行,鄰近性、移動性、 社會 性、可感性、可達性等關系得以產生,空間不斷被修正和迭代。
立足這些重要的思考,有助於我們認識到元宇宙並不是一個全新的事物而是累積性集成創新的趨勢。對其前瞻既不應基於各種科幻式的未來願景,也難以從不斷翻新的場景應用構想和技術解決方案中找到答案,而應該從技術譜系和與之伴隨的問題譜系的追問入手,才能避免浮光掠影式的預言,並揭示出真正的問題與挑戰所在。
隨著元宇宙的發展,既有的思考為我們提供了進一步探究的大致方向。其一,虛擬世界對人的行為的誘導與操控,沉浸式虛擬體驗對人的神經系統的影響與傷害, 游戲 等虛擬生活對人的行為模式的改變,這些目前已經出現的問題無疑會加劇,會變得更加復雜和難以應對。其二,作為數字化生存升級版的元宇宙將帶來更多生活層面的挑戰: 自我與數字替身和虛擬人之間的關系將會使自我認同更加困難,真實與虛擬界限的普遍模糊會導致更嚴重的認知障礙 ,注意力的缺失可能會成為元宇宙 社會 的新常態,人們可能會成為相互隔離的亞文化群體,等等。其三,在走向深度數字化的元宇宙時代,代碼、感測器、數據、演算法和人工智慧正在成為在空間中生成空間、在世界中搭建世界的全新的生成裝置,元宇宙的空間拓撲結構將變得「無遠弗屆」和「如影隨形」。由此產生的顛覆性力量可能會被濫用,從而成為破壞 社會 團結和影響公正的強大力量。更重要的是,即便我們可以將元宇宙及其代表的深度數字化潮流視為行星級的顛覆性力量,不容忽視的是它依然建立在自然生態環境之上,不能不考慮地球生態承載力和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
作為 科技 社會 試驗的元宇宙及其倫理沖擊
而鑒於元宇宙既有傳承性又在 探索 之中,對其可能導致的影響和應對的研究需要採取相應的認知策略,以利於聚焦恰當的問題域。為了避免老生常談、泛泛而談和誇誇其談,在元宇宙的 社會 、倫理和法律等相關問題的探究中,宜採取兩個認知策略。 一是開放探究性策略 ,即認識到元宇宙實際上是未完成的概念和創新,對各種可能性保持開放的態度。 二是現實可能性策略 ,即抓住其當前發展態勢中最有可能激化的問題及其 社會 反響,把握實質所在,探尋可行對策。將兩者結合起來,有助於釐清元宇宙相關研究的預設和邊界,有的放矢。
因此,以下事實將不容無視和迴避:一是世界與人的數據化,即作為元宇宙的前世或基礎的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擴展現實等技術實質上是對世界和人的感知與行為的數據化模擬和模擬;二是感知與體驗的幻覺化,即元宇宙中的虛擬現實感建立在以假亂真的主觀感知和基於幻覺的身體體驗之上;三是認知與行動的可控化,即元宇宙中的增強現實和擴展現實使人的認知和行動建立在用數字化中介重新整合的經驗與事實之上,成為可識別和可調控的對象。直面這些事實,不難揭示出元宇宙的發展必然引發一系列遠遠超出信息倫理和數字技術倫理的復合性和開放性倫理沖擊,而這又將為進一步探討元宇宙發展的基本價值訴求和治理之道奠定基礎。
首先是全智能環境下的數據倫理沖擊。 在元宇宙中,對人的行為和生物特徵數據的採集和分析將成為其運行基礎。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2018年的一項研究,在虛擬現實空間中停留20 分鍾,會留下大約200萬條眼球運動、手部位置和行走方式等數據。單對眼球運動的監測,就可以通過每一刻的視線位置、眨眼次數、瞳孔張開程度等詳細的生物特徵數據來了解人的心理狀態和疲勞程度。在元宇宙中,現有的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保護方面的法律和倫理規范遠不能應對這一新趨勢,故從一開始就要從技術和管理上確保通過VR耳機、AR眼鏡或BCI介面獲得的數據及其使用安全有益,並合乎倫理和法律。
其次是感知和體驗幻覺帶來的深度數字化環境下的生命與神經倫理挑戰。 如果元宇宙真的將引領深度數字化的未來,技術開發者就不能不對人的心智或大腦在虛擬環境中的可塑性、虛擬行為對人的行為與身份認同的深度操控以及虛擬沉浸和虛擬化身對人的認知和心理的長期性影響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進而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為人類的虛擬活動劃定一個身體與認知安全的界限。否則,一些元宇宙產業開發無異於毫無倫理規范和法律制約的人體試驗。其中,對青少年等弱勢群體的保護特別重要,從一開始就要明確限制青少年駐留元宇宙時間,尤其不能以什麼世代之名不負責任地聲稱青少年是元宇宙的原生代。
再次是由虛擬和現實的混淆與界限消弭帶來的事實偽造和意識操控等 社會 認知倫理和精神倫理層面的顛覆性影響。 應該認識到,隨著虛擬和增強現實技術逼真度的不斷提升,加之人工智慧偽造和腦機介面技術的採用,元宇宙的開發不能不預防這些威力強大的技術的濫用。如它們很容易被用來混淆偽造的事實和真實的事實,甚至可用於虛構對特定事件和 歷史 的虛假集體記憶,從而干預人們的 社會 認知,操控人的意識和精神。可以預見,由元宇宙技術所形成的觀點極化、信息繭房等反智主義和認知偏差將更為頑固,更難於破解。
探尋元宇宙的價值錨點與治理原則
深度數字化和互聯網的未來將走向何方?如何應對元宇宙可能引發的諸多顛覆性的倫理沖擊?這就需要我們超越技術層面,從人與技術、 科技 與人類文明的視野為其確立必要的價值基準或錨點。單從技術上看,目前對元宇宙的認知更多地偏向虛擬性,主要將其視為由相互連接的虛擬世界組成的大規模、持久、互動式和可操作的實時平台。但如果將技術作為人的本質特徵, 科技 作為人類文明的內生變數,則可以將技術和 科技 所構建的世界定義為人造世界,從而將元宇宙視為由數字技術所連接、組織和整合起來的人造世界的新版本。
從價值層面來看, 科技 所造就的人造世界應該是為未來而構建的,它使得未來具有召喚出潛在的巨大力量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無論多麼奇妙,都應該使人類文明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沒有未來。如果說人類的 科技 活動在工業化時代對自然的利用已經造成了諸多使自然生態不可持續的風險,那麼,數據驅動的元宇宙的發展則尤其應該避免其濫用導致人和人類 社會 的「去未來化」。
由此,立足前文所論及的開放探究性和和現實可能性認知策略,只要我們還承認信息通信技術和數字技術所開創的 科技 文明的基礎是自然環境、資源和我們生物學的身體以及現實 社會 ,就可以對未完成的元宇宙將如何發展提出一個方向性的預設:恰如現在的網路空間並非當初所設想的完全虛擬和匿名的賽博空間一樣, 作為深度數字化生存空間的元宇宙也將會是數字與物理相互交纏的空間 ,而且物質與能量、生態與環境、身體與生命、社群與 社會 的可持續、 健康 、幸福、美好生活、團結和繁榮具有更高的價值。
這一方向性的預設,有助於為元宇宙未來的星辰大海確立價值錨點。據此,我們會對其他更激進的構想保持開放的態度,但同時也要對這些構想的現實可能性提出質疑。例如,針對漢斯·莫拉維克和雷·庫茲韋爾等以計算機為媒介的永生之夢,可以質疑的是,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最開始的迭代階段,誰將可以享受這種不朽?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價值基準出發,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作為 科技 社會 試驗的元宇宙不是單純的技術創新,而是一種復雜的技術 社會 復合體和人造世界,其所帶來的倫理沖擊的本質是人與技術在價值層面的深層次沖突,而如何回應這些沖擊並做出恰當的價值權衡與倫理構建,恰恰是元宇宙從0到1創新中的內在環節。
從我們所提出的元宇宙價值基準或錨點出發,結合數字治理與人工智慧治理的經驗,可以提出以下應對其 社會 倫理沖擊的治理原則。
其一,分類治理的原則。 元宇宙在技術上是一個集合概念和集成創新,為了明晰治理路徑和充分運用已有治理經驗,要根據治理的需要對其做出必要的區分,從而避免政策上的含混。例如,目前可以將元宇宙大致區分為 游戲 類、數字資產類和基礎設施類,特別要將相對嚴肅的經濟 社會 生活與 游戲 娛樂 作必要的區分。在此基礎上,相關的治理應該基於不同的類型,根據其規模和具體影響尋找其存在的症結,再依照現有治理路徑尋求進一步的治理路線。
其二,以人為本和保護現實 社會 的原則。 具體包括一系列舉措,如保護個人數據與隱私、保護消費者和用戶的身心 健康 尤其是青少年身心 健康 、保護用戶免受操控、平衡虛擬世界中的權利責任關系、保護虛擬世界中的公有空間和公有物品、避免和減少逃避現實與 社會 孤立現象、共同構建虛擬世界等。其中,有很多問題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例如,如何防範虛擬世界走向相對封閉的圍牆花園以及亞文化群體的極端化發展等。
其三,虛實平衡的原則。 針對元宇宙虛擬化的偏向,這一原則強調現實世界中的生態、生命和生活具有更高的價值,虛擬世界、鏡像世界和增強現實的建設最終是為了讓現實 社會 生活更有意義和更有效率,不主張完全用虛擬人生替代真實人生,強調虛擬與現實邊界的存在。
其四,綠色、幸福與繁榮的原則。 即強調元宇宙的建構要以自然環境可持續、個人生活幸福和 社會 團結繁榮為最終目標。基於這一原則,元宇宙的構建必須考慮環境和資源的約束,要將節約資源作為衡量其品質的重要指標;人在元宇宙中的活動要避免時間與精力的過度耗費,元宇宙的設計從一開始就要將避免上癮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虛擬社群要引入必要的自治機制以避免極端化的團體思維和 社會 分裂。總之,元宇宙的發展要有利於現實世界的繁榮而不是相反。
最後,多元共治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一方面國家和產業主管部門自上而下的治理架構應與企業和行業自下而上的自律和自適應治理相結合,另一方面現實世界的干預應與虛擬世界的自治相結合。在具體的治理實踐中,依據數字治理與人工智慧的經驗,這一原則的實施應在事件導向的處理與制度化的治理、促進創新和消費者保護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更重要的是,在治理中要對元宇宙的相關問題包括負面影響開展科學研究,而不是只憑對不良後果的想像進行規制和處罰。實際上尊重和直面科學事實,對於所有主體而言是最大公約數——既可以促進和保護創新,又能使其發展符合國家、 社會 和用戶的利益。唯其如此,才能促進元宇宙的 健康 有序發展,使其成為引領數字化未來美好生活的時代引擎。
『貳』 元宇宙基金有哪些
「元宇宙」相關基金包括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1、場外的被動型基金包括廣發中證傳媒ETF聯接A、工銀中證傳媒指數(LOF)A、鵬華中證傳媒指數(LOF)、大成360互聯網+大數據100A、信誠中證信息安全指數(LOF)A、融通人工智慧指數(LOF)A、華夏中證人工智慧主題ETF聯接A、華富中證人工智慧產業ETF聯接A、南方中證互聯網指數(LOF)、國泰中證計算機主題ETF聯接A、天弘中證計算機ETF聯接A、廣發中證傳媒ETF聯接A、富國中證體育產業指數(LOF)A。
2、場內的被動指數基金包括銀華中證虛擬現實主題ETF、華夏中證動漫遊戲ETF、易方達中概互聯50ETF、華夏恆生科技ETF、中概互聯網LOF。
3、主動型基金包括銀華中小盤混合、中歐時代先鋒股票A、華安媒體互聯網混合A、工銀信息產業混合A。
拓展資料:
如何選擇基金進行投資
從廣義上講,基金是因為某一目的來設立的有一定數量的資金,比如常見的社保基金、公積金等各種基金會;從狹義上上基金是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
1、基金凈值趨勢
注意觀察和總結基金凈值趨勢
2、基金品種
要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取基金,凈值增長快的基金,相對應的也有較大的投資風險。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型基金;承受能力較弱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除此之外,需要資金保持流動性的投資者可以選擇貨幣型基金。
3、投資目標
做投資一定要提前做好計劃,而不是盲目投資,投資基金也會如此。如果想要實現短期目標不要選擇股票型基金;想要實現中長期目標可以選擇指數型和股票型基金,獲得長期投資收益。
4、基金成本和費用
基金也是一種商品,物美價廉永遠是消費者追求,能夠用少的資金購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是再好不過。也正因如此,具有較好成長性的而又服務周到的基金公司的收費也是較高的。不要僅僅以成本高低和費率優惠作為依據,要做到優中選優。
5、基金管理人
選擇優秀的基金公司下的優秀基金管理人的基金,能夠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幫助投資者獲取較為穩定的收益,投資經驗在基金運作中也非常重要。
6、基金投資佔比
勇於做基金投資的資金一定要考慮與家庭收入的佔比關系,不能夠講資金放在一個籃子裡面,通俗的說不能夠將所有的資金全部買成基金,尤其是風險性較高的基金。
『叄』 《元宇宙的邏輯》《元宇宙學》《元宇宙108問》作者是誰
王鴻賓教授,著名國際公益事業人士,企業家。曾任世界一帶一路組織主席、世界一帶一路基金會主席、中國公益事業促進會副理事長、香港大公報大公之友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改革與發展理事會副理事長。
王鴻賓教授出版發行《元宇宙邏輯》、《元宇宙學》、《元宇宙108問》宇宙系列專著「三部曲」多維度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結合,覆蓋了元宇宙方方面面的內容,是教科式書籍。元宇宙之所以如此誘人,部分原因在於它給了我們一個機會,人人都可以參與。王鴻賓教授三本著作,針對性深度解答元宇宙學方面的眾多相關問題,將對行業帶來深遠影響,將指引讀者搶占元宇宙未來賽道,是每個想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人士都應該讀一讀的三本書。
『肆』 元宇宙在中國合法嗎
合法。元宇宙為用戶提供更加實時、高度自主沉浸和多元化的體驗。這一特徵使游戲成為其天然載體。而一旦更多生產力進入元宇宙,用戶的日常消費均可形成對應的閉環。除了游戲玩家熱衷於為游戲角色購買的皮膚和裝備,購買傢具、汽車等較高的消費在虛擬世界都會成為可能。
1、一些中國游戲廠商及時尚品牌也在做出類似嘗試。阿里巴巴雲游戲事業部副總經理朱國政認為,雖然游戲普適的共性非常重要,但在元宇宙時代,還應該進一步把中國文化融入產品中,讓中國文化潤物細無聲的體現更有效果。騰訊游戲學堂專家南杉則認為,對於中國游戲業的發展,不僅要關注元宇宙本身,更要關注這中間的每一步路徑,「我們要去思考,在探索元宇宙的過程中,中國的游戲企業有沒有機會代表中國的行業形象、代表中國整個經濟高度、代表中國未來科學技術所處的位置,在每一個步驟中搶到優勢的位置。在產業角度來看,這將是更重要的發展」。
2、「元宇宙可能成為下一代互聯網」。扎克伯格表示,短期來看,元宇宙將帶來游戲、社交和沉浸式內容。長期看,則可能催生一種線上線下一體的新型社會關系。根據業內人士的定義,任何人都可以在元宇宙中擁有一個「網路分身」,並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一旦技術成熟,現實和虛擬世界的物質信息甚至可以互通。比如,你在路邊買漢堡,可以用游戲中的虛擬幣來支付。你也可以在元宇宙中認識新朋友,逛街試衣服。
3、「進入元宇宙時代,傳統的資源概念和生產模式都將被顛覆,在虛擬世界裡的經濟活動最稀缺的就是生產者的想像力」。中坤集團創始人、北大教育基金會理事黃怒波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元宇宙時代,教育模式也將被顛覆。他以其創辦的丹曾文化為例稱,「我們的線上課程會使用元宇宙技術讓學生在虛擬世界裡身臨其境。比如,在《世界神話鑒賞》課中,當講到女媧補天的時候,學生就可以通過元宇宙技術親身體驗女媧補天的過程。在這個意義上,每一部教程都可以成為一個增強版的虛擬世界」。
『伍』 秋山比秋雪多26個橘子,然後兩人同時摘四個,秋山是秋雪的3倍,問秋山和秋雪各摘
嘉德四季第60期拍賣會,四季書畫部精選推出十一個專場,共計近3065件拍品,邀廣大藏友徜徉藝海,共赴雅集。
「名家墨緣」是嘉德四季以「大名家的小品,小名家的精品」為宗旨,一直努力打造的高品質書畫版塊。本期依舊秉承「准、精、新」的標准,遴選推出李可染、齊白石、張大千、王雪濤、黃胄、啟功、吳湖帆、吳昌碩、林風眠等耳熟能詳的近現代名家力作,還甄選推出唐寅、董其昌、王原祁、王鐸、張照、何紹基、左宗棠等古代丹青名手力作,供廣大藏家賞鑒選藏。
Lot 554
李可染 江南春雨
紙本 立軸
69×46 cm
說明:
1、此作品已收錄於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官方網站李可染藝術庫。
2、李越之上款,李越之題簽。
Lot 563
朱朴(明) 聽賢圖
絹本 立軸
134×91 cm
「墨萃琳琅」專場由資深藏家提供的二十餘個同一收藏臻品匯聚而成。其中,著名出版人祖成才舊藏的一批近現代及當代作品值得關注。祖成才曾任新鄉日報社美術攝影部主任編輯、河南新聞漫畫研究會副會長等職,與李苦禪、黃胄、謝稚柳等現當代畫家交誼甚篤,本專輯二十餘件作品可為見證。
Lot 96
周思聰 汲水圖
紙本 鏡心
71×46 cm
Lot 124
黃胄 暢游圖
紙本 鏡心
68×47 cm
展覽:「繼往開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紅色收藏展」,炎黃藝術館,2021年7月2日-7月18日。
出版:
1.《翰墨華章-新中國以來名家書畫文犢集》第186頁,文物出版社,2015年。
2.展覽畫集《繼往開來》第121頁。
「彌珍集」專場甄選推出「漱芳書屋」集珍、「懷玉堂」擷英、「永華堂藏書翰」三個獨具特色的收藏專輯,呈現業內資深藏家多年精心收藏之水準。既有齊白石、王雪濤、祁昆、溥儒、陸儼少、王震、程十發等近現代民國書畫精品,又有趙孟頫、王文治、劉墉、翁同和、梁同書、張廷濟等古代書家精品,值得重點關注。
Lot 304
王雪濤 貓蝶圖
紙本 鏡心
30×36 cm
Lot 311
蔡銑 桃溪育鹿
紙本 立軸
176×46 cm
Lot 284
祁昆 秋山幽居
紙本 鏡心
100×32 cm
「當代風華」當代書畫專場組織推出「妙筆傳神」、「山水造境」、「一花一世界」、「入蜀方知畫意濃」、「至善堂」藏珍、「清心雅趣」等多個特色專題。其中,「妙筆傳神」專題精選呈現何家英、王明明、馮遠、李津、楊之光、林墉等當代人物畫名家力作,呈現畫家們通過高超的筆墨技法傳達畫面人物內在的神韻和特質的頗高造詣。
Lot 706
何家英 暗香疏影伴我讀
紙本 鏡心
50×70 cm
說明:
1、附作者親筆簽名證書。
2、附作者與作品合影及視頻。
「匠心苑」專場精選推出「清壑書屋」藝術集珍、「梨園夢華」、「北京工藝懋隆」出品、「渡海懷古」、「幽然自樂山中趣」等多個特色專題。「清壑書屋」主人解維礎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美術系國畫教研室主任,師承關友聲、黑伯龍等,與李苦禪、謝稚柳、何海霞等近現代畫壇名手交往甚篤,此次精選推出解維礎繪畫作品及藏品百餘件,豐富多彩。「梨園夢華」專題推出「荀慧生先生舊藏」、「費彝民後人舊藏」、「尚小雲後人舊藏」、「張君秋後人舊藏」,呈現晚清民國京劇名伶們對書畫的濃郁興趣和廣泛交遊。
Lot 923
何海霞 西嶽崢嶸
紙本 立軸
69×47 cm
說明:解維礎上款,解維礎題簽。
Lot 1163
荀慧生 源遠流長
紙本 鏡心
119×42 cm
「古音流凨—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共計推出拍品七百餘件,精選推出「只此青綠」 「有明一代」「武英文華-清代宮廷繪畫」等多個特色專題,及多個同一收藏專題。「只此青綠」甄選呈現歷代作品,青綠山水魅力獨具,用礦物質顏料石青和石綠作為主色調,題材上多是以自然山川為主要的描繪對象,以表現色彩蒼翠艷麗的山水景緻,呈現出一派富麗輝煌之氣象。「有明一代」呈現明代繪畫的多彩面貌以及在美術史上承前啟後的歷史作用。明代繪畫有鮮明的階段性,又有繁復的多樣性,畫派林立,對峙中有交融,交替中有重疊。「武英文華-清代宮廷繪畫」專題呈現紀實繪畫、歷史題材繪畫等常見題材,氣息濃厚,格式嚴整,用筆細密繁瑣,色彩浮華富麗。古代書畫專場囊括尋丈巨制、高頭大卷、盈尺小品、袖珍冊頁等,人物、走獸、山水、花鳥等題材無所不包,這些飽經歲月洗禮的古代書畫作品愈加值得藏家們的關注與珍藏。
Lot 1986
藍瑛(款) 觀瀑圖
絹本 鏡心
110×56 cm
Lot 2147
王璞(清) 閬苑仙姑四屏
絹本 四條屏
182×46 cm(每幅)
本期拍賣會還推出五個線上拍賣專場,共計五百餘件作品,其中 「萬象—中國書畫集萃」 「韶華—中國當代書畫」「和鳴—中國當代書畫」三個專場呈現田世光、程十發、於右任、韓美林、江宏偉、陳永鏘等近現代及當代名家力作。「敏行閣藏畫」專場呈現趙叔孺、宋文治、盧光照、趙少昂、趙之謙等歷代佳構。「無聲詩—中國古代書畫」專場精選呈現王學浩、黃山壽、張祖翼、胡鐵梅等丹青名手作品。
Lot 2734
韓美林 人體
紙本 鏡心
55×39 cm
說明:附作者親筆簽名證書。
Lot 2927
田世光 秋葉雙雀
紙本 鏡心
43×58 cm
Lot 3052
趙叔孺 神駿圖
紙本 立軸
64×31 cm
Lot 3074
慈禧(款) 清供四條屏
紙本 四條屏
124×29cm(4)
說明:崇奇、徐郙、吳魯、孫家鼐題跋。
瓷器 玉器 工藝品
本期嘉德四季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分,匯集2200餘件拍品,組成「結海堂藏瓷」、「御華鈞萃——鈞德堂藏瓷」、「百瓷集韻·掌玩心悅」、「嘉友藏瓷」、「瓷器玉器工藝品」五個專場。其中「結海堂藏瓷」和「御華鈞萃——鈞德堂藏瓷」是本期所推出的兩個私人珍藏專場。這種階段性收藏成果總結式的藏品釋出,不僅對藏家本身調整收藏序列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新進藏家收藏體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結海堂藏瓷」,本專場雖為中國嘉德全新推出的一個私人珍藏專場,但與結海堂主人已是舊識,結海堂主人對中國古代陶瓷有著濃厚收藏與研究興趣。結海堂美術館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致力於中國古代藝術品收藏、鑒賞和研究,並且積極傳播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熱心公益事業的私營美術館。長期以來,美術館秉承「結緣天下賞古之士,海納百川收藏之家」的宗旨。專注研究,潛心收藏,勤於交流,經過多年的不斷積累,建立起了不同的藝術品收藏門類,構建並不斷豐富著自身的收藏體系,此次結海堂主人為調整收藏序列而首次集中釋出的藏品,以清代御窯瓷器和明末清初瓷器為主,其封面作品「清乾隆青花穿花應龍紋大盤」,氣勢恢宏,屬乾隆早期唐英奉命燒制的傳辦御窯佳作,品級和檔次不言而喻。
Lot 3956
清乾隆
青花穿花應龍紋大盤
直徑 D 50.5
「大清乾隆年制」款
歐洲私人舊藏,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入藏
倫敦2012年11月8日拍賣會第51號
「御華鈞萃——鈞德堂藏瓷」,鈞德堂主人是一位長期潛心收藏和研究中國古代陶瓷的藏家。其所雅蓄,主要以明清瓷器為主,而且多個品種皆有側重。此次「御華鈞萃」專場,由「御華」和「鈞萃」兩個專題展開,其中,前者集中釋出所藏同治大婚瓷,完美呈現皇家御器之華美,大婚瓷器樣式豐富,亦是當下市場的熱門品類,其中絕大部分可對應清宮舊藏制瓷官樣,對於梳理同治大婚瓷有著重要意義。「鈞萃」部分則展現爐鈞釉色之精萃,爐鈞釉瓷器,器型多樣,質量上乘,尤其本場封面作品「清雍正孔雀翎爐鈞釉缽式案缸」,乃雍正御窯爐鈞釉器,紅、藍、紫諸色交融若孔雀翎羽,燦若雲霞,妙不可言。同時,又承美國Ross Edman教授舊藏,紐約蘇富比1995年釋出,可謂流傳有序,值得關注。嘉德四季58期「鈞德堂藏瓷」專場實現100%成交,可見藏家對於鈞德堂收藏的認可和肯定,此次是鈞德堂與嘉德再度合作,鍾情晚清御窯與單色釉瓷器的藏家,不容錯過。
Lot 3925
清雍正
孔雀翎爐鈞釉缽式案缸
直徑 D 20.6
「雍正年制」款
美國Ross Edman教授舊藏
紐約1995年9月23日拍賣會第435號
北京2003年7月12日拍賣會第770號
「百瓷集韻·掌玩心悅」專場是四季瓷器長期推出的特色夜場部分。其中「百瓷集韻」專場我們依慣例,甄選明清佳瓷百件,分別組成「余韻——清代晚期御窯瓷器」、「氣韻——清代早中期御窯瓷器」、「明韻——明式瓷器」、「色韻——單色釉瓷器」、「意韻——畫意瓷器」以及「新韻——晚清民國瓷器」六個專題進行展開。
近年來,晚清官窯瓷器成為市場寵兒,備受關注,「余韻」專題則十分貼合時下晚清官窯收藏熱這一主題。「意韻」專題主要呈現頗富意趣的歷史人物故事題材瓷器,可讀性、觀賞性兼具,此次更是佳器諸多,值得關注。「氣韻」所呈現以清三代及嘉道時期御窯瓷器為主。本場封面作品「清乾隆青花八仙慶壽圖盤口尊」,堪稱本場扛鼎之作,無論裝飾技法、題材以及器型之碩偉,均體現著濃郁的乾隆宮廷氣息與皇族氣質。其與近年來多件高價成交的唐英榷陶的人物題材佳作,無論題材還是畫工,均十分類似。體量碩大而近未變形,發色純正翠艷,紋飾描繪細致入微,堪稱乾隆御窯大型陳設佳作,頗值關注。
「掌玩心悅」部分,我們則著重為大家呈現一些來源清晰,流傳有序的瓷器及掌上文玩小品。其中名家之選包含郭克禮、利國偉、胡慧春、馬錢特、徐展堂等知名收藏家早年舊藏。此外,其中一件「明末清初銅蚰耳爐」是雜項部分的亮點,其落柳葉篆「南水科甲關先世家」款,是一件器型、皮色、銅質俱佳的私款爐,銅爐收藏之尚選。
Lot 4025
清乾隆
青花八仙慶壽圖盤口尊
高 H 60
來源:國有文物商店舊藏
Lot 4047
清雍正
仿宣德青花纏枝蓮紋骰子碗
直徑 D 29.5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國有文物公司舊藏
Lot 4028
清雍正
青花開光龍鳳紋花口大碗
直徑 D 19.5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紐約1975年3月12日-13日拍賣會第374號
Lot 4013
清雍正
墨地粉彩纏枝花卉紋碗
直徑 D 14.4
「大清雍正年制」款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前東方藝術部主任周方(Fong Chow,1923-2012)舊藏,1971年前入藏
紐約2013年3月22日拍賣會第1205號
Lot 4053
清雍正
仿汝天青釉葵口尊
直徑 D 12.6
「大清雍正年制」款
來源:補缺樓高豐先生(1904-1994)舊藏
Lot 4066
明崇禎元年(1628年)
青花群仙祝壽圖獅耳大爐
長 L 34.5
題識:「山東東昌府臨州城南寨張居住奉神,信士蘇文岳、林應首,喜奉香爐一付,在於觀音堂,永遠供奉,福有所歸」、「崇禎元年(1628年)季春月吉日造,祈福信士蘇文岳、林應首,奉神保安,清吉者也」
來源:山東私人舊藏
Lot 4103
明末清初
銅蚰耳爐
長 L 16
「南水科甲關先世家」款
來源:蘇州私人舊藏
「嘉友藏瓷」是一場匯集國內外「嘉友」所藏瓷器的盛宴,因不同地區嘉友的收藏偏好各有不同,故嘉友藏瓷所匯集藏品各有特色。本期我們匯集來自北京、天津、江蘇、山東、上海、浙江、廣州、福建等四十五位嘉友,獻上同一私人收藏明清至民國瓷器九百餘件,拍品數量和規模較往年穩步增長。這些來自國內不同地區的同一藏家集中釋出的藏品不僅品類豐富,品質上佳,而且多具有一定的專題性,對於新藏家的收藏體系構建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本場封面作品「清康熙 青花內海屋添籌圖外群仙祝壽圖大盤」,體量碩大,畫工精湛。通過對比上海博物館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確認其為江西巡撫郎廷極督陶期間,為康熙皇帝六十萬壽督制的壽禮御瓷,具有極高收藏和研究價值。
Lot 4404
清康熙
青花內海屋添籌圖外群仙祝壽圖大盤
直徑 D 29
「大清康熙年制」款
來源:英國私人舊藏
「瓷器玉器工藝品」是一個包羅明清瓷器、玉器、銅器、竹木器、掐絲琺琅等多個收藏門類的專場。其中瓷器部分時代跨越元明清至民國,大體按照明末清初瓷器、清代官窯瓷器、單色釉小品等多個部分呈現。玉器部分,有兩件翡翠作品,料佳工細,值得選藏。文房雜項部分亦是亮點頻現,開篇的「古色升香——明清仿古風」專題,以明清時期,仿古銅、玉小品構成,品味非凡,值得關注。文房部分,本場的封面作品「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高士奇款老坑端石福祿紋淌池硯」最為突出,此硯為日本古硯研究專家相浦紫瑞舊藏,並附有其親書兩份鑒定書,其中稱此硯「石質卓著,鋒芒密密,名家出品」,又具日本早年兩次著錄,實乃硯林佳作,值得收藏。
Lot 5116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高士奇款老坑端石福祿紋淌池硯
長 L 18.5
邊銘文:「餘霞散,碧落澄。耿耿一痕低玉繩,欲度不度金波凝。自然形質發豐稜,麋丸著處紫煙歕。書竹題石興可乘,捧立須遣童頭鬅。康熙壬午(1702年)暮春,江村高士奇銘」、帶盒、帶日本包裝
來源:相浦紫瑞舊藏
著錄:《文房清供展》,福岡縣高等學校書道教育研究部會,1982年,第52頁,圖165
《文房會報》,第三十一號,東洋文房愛好會,2003年,第31頁
展覽:《文房清供展》,福岡市美術館,1982年11月9日 - 11月14日,編號165
古籍善本 信札寫本
本期拍賣會,古籍善本部精選推出「古籍文獻 金石碑帖 書札寫本 名家墨跡」專場,共匯集了550餘件藏品,精彩紛呈,靜候嘉期。
「古籍文獻 金石碑帖」部分共推出近450件藏品。涵蓋古籍善本、金石碑帖、佛教典籍、篆刻印譜、版畫箋紙等門類眾多拍品,並辟有盧松安舊藏專題。
古籍文獻部分精選如《中庸一卷中庸或問一卷》《佩文韻府一百零六卷》《史記一百三十卷 方望溪評點史記四卷》《集古印譜六卷》《渭南文集五十卷》等明清佳槧,不僅蘊含文獻價值,且收藏價值頗高。
Lot 3324
朱熹 集注
中庸一卷 中庸或問一卷
明嘉靖間刻本
1夾2冊 紙本
14.3×20 cm
Lot 3341
張玉書 等纂
佩文韻府一百零六卷
清內府刻本
95冊附木箱 紙本
11.5×16.5 cm
Lot 3345
古今圖書集成
1934年中華書局出版
4箱808冊 紙本
14×22 cm
Lot 3349
史記一百三十卷 方望溪評點史記四卷
清光緒二年(1876)武昌張氏刻本
20冊 紙本
11.5×15.5 cm
Lot 3438
顧從德 輯
集古印譜六卷
明萬曆間顧氏芸閣刻朱墨印本
1函8冊 紙本
14.5×20.5 cm
Lot 3548
陸游 撰
渭南文集五十卷
明崇禎年間汲古閣精刻本
12冊附箱 紙本
14.5×18.5 cm
Lot 3551
紀昀 評點
蘇文忠公詩集五十卷
清道光十四年(1834)朱墨套印本
12冊附箱 紙本
13×18 cm
金石碑帖部分摩崖石刻、造像銘文、吉金雜拓、漢魏碑等均有嶄露,《蘇東坡雪浪石瓫銘文》《漢武梁祠》《宋拓楷帖四種》《宋故習五郎府君墓誌銘》等金石學家鑒賞收藏之拓更是備受矚目,不僅拓印精美、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Lot 3633
漢武梁祠
民國間拓本
1份51張 紙本
14.5×18.5 cm
尺寸不一
Lot 3691
沈雲沛 魏家驊題跋
宋故習五郎府君墓誌銘
舊拓本
1軸 紙本
54×129 cm
「書札寫本 名家墨跡」部分集合書札、手稿、古今名賢墨寶等多個品類,共計100餘件。其中包含了佚齋東瀛集藏專題,及金石學者端方、傅增湘,京劇演員楊小樓、現代作家茅盾等人的書札墨跡,均神妙各備,為文人墨客書房案頭之佳選。
Lot 3783
楊小樓 書札
清末民國間寫本
2頁 紙本
16.5×27.2 cm
Lot 3826
茅盾 致外文出版社圖編部信札
近代寫本
1頁附封 紙本
13.5×19.2 cm
售收高端書畫,尋找合作高端書畫經紀人、合夥人、大區負責人,性別不限,個人能力高,有深層人脈資源的人士,可以和我聯系:主要運作齊白石、齊良芷、齊良遲、李可染、李苦禪、婁師白、王森然、王雪濤、王漱石、湯發周、李立、等齊白石傳人價值百千萬以上的書畫、印章真跡作品,亦可接受接受NFT、數字藏品、元宇宙操作,歡迎有實力的網路公司競標。(圖文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圖文選自:中國嘉德拍賣、齊白石傳人書畫網)
壬寅年 【虎年】發布於華東齊白石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海分中心